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陈世品

陈世品.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8-262.
引用本文: 陈世品.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8-262.
CHEN Shi-pin.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s in Cyclobalanopsis chungii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258-262.
Citation: CHEN Shi-pin.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s in Cyclobalanopsis chungii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258-262.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2001F00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世品(1968-), 男, 福建南平人, 讲师, 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E-mail: ffccsp@yahoo.com.cn
    通信作者: 陈世品(1968-), 男, 福建南平人, 讲师, 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4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s in Cyclobalanopsis chungii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toration

Funds: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2001F00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94
  • HTML全文浏览量:  224
  • PDF下载量:  18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11-12
  • 修回日期:  2004-03-02
  • 刊出日期:  2004-09-20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2001F007)

    作者简介:

    陈世品(1968-), 男, 福建南平人, 讲师, 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E-mail: ffccsp@yahoo.com.cn

    通信作者: 陈世品(1968-), 男, 福建南平人, 讲师, 从事群落生态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摘要: 对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 林5 个不同恢复阶段的群落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 研究其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的物种更替较剧烈;阳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较弱;随恢复期增长, 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大, 群落的稳定性也增大, 且群落间的共有种数增多。福建青冈林的恢复各阶段是朝着稳定性增强的方向演替的, 提高其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其恢复和重建。表5 参11

English Abstract

陈世品.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8-262.
引用本文: 陈世品. 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8-262.
CHEN Shi-pin.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s in Cyclobalanopsis chungii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258-262.
Citation: CHEN Shi-pin. Changes in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s in Cyclobalanopsis chungii forest during the course of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258-26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