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8卷  第6期

封面
2021-06期封面
2021, 38(6): 0-0.
[摘要](328) [HTML] (102) [PDF](1353)
摘要:
目次
2021-06期目次
2021, (6): 1-2.
[摘要](253) [HTML] (72) [PDF](152)
摘要:
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对生物量的影响
金超, 李领寰, 吴初平, 姚良锦, 朱锦茹, 袁位高, 江波, 焦洁洁
2021, 38(6): 1083-10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96
[摘要](1576) [HTML] (198) [PDF](277)
摘要:
  目的   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方法   依托浙江省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   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用,谱系多样性(P=0.041)和物种丰富度(P<0.001)在阔叶林中对生物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考虑环境因子的效应时,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土壤速效氮、土壤厚度和土壤吸湿水对阔叶林中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厚度和土壤酸碱度对针叶林的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谱系多样性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对生物量有消极影响。   结论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浙江公益林的生物量。在未来公益林的经营中,应对不同森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肥力,改善阔叶林的物种结构,以期更好地维持和提升公益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图2表2参44
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张中惠, 郭建斌, 王彦辉, 王晓
2021, 38(6): 1091-10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07
[摘要](841) [HTML] (168) [PDF](126)
摘要: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Ⅱ型曲线。③辽东栎种群整体呈前期和中期稳定、后期衰退的动态特征。④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增大,由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近熟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  结论  六盘山辽东栎种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更新状况良好。辽东栎幼龄、中龄级个体在小尺度呈聚集分布,中龄与近熟龄个体在大尺度上关联性不明显,呈相互独立状态。为保持辽东栎林结构稳定,应加强人为调控,确保辽东栎林种群更新的稳定环境条件。图8表2参24
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油松精准适宜性空间分布
郭虹扬, 史明昌, 杨建英, 陈春阳
2021, 38(6): 1100-11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99
[摘要](573) [HTML] (147) [PDF](77)
摘要:
  目的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作为白洋淀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主要造林树种,研究其精准适宜性空间分布对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与提升具有生产指导作用。  方法  依据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原理,采用空间限制性因子叠加及最大熵模型(MaxEnt),以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油松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190个样方数据,结合24个地理环境变量(高程、坡度、坡向、气象、岩石类型、土壤类型等),其中气象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Kriging, MLRK)得到,对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油松的适宜性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  油松适宜性预测模型效果达到准确水平(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值为0.869),积温、年均最大日降水量、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为流域油松适宜性主导地理环境变量,油松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灵丘县、涞源县、涞水县、易县、房山区等。  结论  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油松的适宜性条件为:积温2 800~3 800 ℃、海拔500~1 200 m、年均日最大降水量70~110 mm、年均气温标准差0.31~0.42 ℃,按照该适宜性条件进行油松林营造,可充分发挥其有益机能。图8表2参30
干旱影响下光能利用率模型模拟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的比较
董浩, 丁丽霞
2021, 38(6): 1109-11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1
[摘要](549) [HTML] (139) [PDF](45)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旱影响下不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GPP)的能力,为精准模拟北半球常绿针叶林的GPP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MODIS数据和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在8 d尺度上对常绿针叶林的GPP进行参数化建模。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因子评价方法分析GPP各个驱动因子的重要性。使用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PET)构造干湿度指数,对各个站点进行干湿分类。其次在植被光合模型(VPM)的基础上,去除其中的水分参数,得到改进的植被光合模型(VPMsw)。最后定量比较各站点在不同干湿类型下,VPM模型与VPMsw模型拟合GPP的精度。  结果  ①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GPP与温度、PET相关性较强,与陆表水指数(LSWI)相关性较弱,温度对GPP的重要性大于水分。②与VPM模型相比,VPMsw模型在干旱和半干旱站点拟合GPP的精度有所提高,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6.5%和23.4%,在半干旱地区精度提升效果更明显。  结论  干旱影响下,LSWI不能较好地反映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常绿针叶林的水分情况,所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VPMsw模型拟合GPP的精度更高。图3表3参25
江西省兴国县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变化
徐丽, 彭浩贤, 潘萍, 欧阳勋志, 余枭, 章敏, 周巧晴
2021, 38(6): 1117-11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92
[摘要](1284) [HTML] (122) [PDF](63)
摘要:
  目的  分析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利用6期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素二分模型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1988−2019年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结果  ①1988−2019年兴国县植被覆盖度增加,年际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88年的63.89%增至2019年的79.16%;31 a间植被覆盖度增长区占总面积的72.18%,主要表现为林地、农地面积的增加,减少区占总面积的11.30%,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各级植被覆盖度主要呈现为朝更高级覆盖度进化演变的特征。②植被覆盖度呈中部与南部较小,东、西、北部较大的分布特征,其大小总体上与海拔高低较为吻合;31 a间植被覆盖度极度增加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龙口镇、杰村乡、社富乡等,极度减少区主要在中部的潋江镇和长岗乡。③1988−2019年植被覆盖度呈破碎化、异质性、多样性降低、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变化趋势,而聚集度呈增大趋势。不同盖度等级下的空间格局表现为极低、低、中、中高植被覆盖斑块异质性减小,斑块形状趋于简单化;高、极高植被覆盖占优势地位,其形状趋于不规则,极高植被覆盖主要以较为集中的连片形式分布。  结论  兴国县植被覆盖及其空间格局总体上向良性方向发展,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海拔、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空间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图5表2参35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
赵晨晓, 刘春卉, 魏家星
2021, 38(6): 1127-1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6
[摘要](1076) [HTML] (275) [PDF](53)
摘要:
  目的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覆盖城市的生态网络,对于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探究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是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方法  以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取连通性高、降温效应显著的“源”斑块,将反映景观格局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反映地表覆盖特征的地表降温率进行叠加并构建阻力面,进而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生成廊道。  结果  ①识别出降温率高的507个核心区斑块,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选择了25个斑块作为“源”斑块;②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方法识别出20条廊道,与“源”斑块共同构建出以缓解热岛效应为导向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③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网络优化,提出“三环、六带、多线”的总体空间结构。  结论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使缓解热岛效应导向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更加合理,同时为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图5表6参27
滴灌与沟灌对杨树细根空间分布的影响
秘洪雷, 兰再平, 彭晶晶, 马鑫
2021, 38(6): 1136-11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8
[摘要](428) [HTML] (116) [PDF](40)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杨树Populus细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方法  以5年生欧美杨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为研究对象,在滴灌和沟灌栽培的人工林中选取标准木,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20、50、100和150 cm处采用根钻法取样,比较其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比根长的差异。  结果  滴灌条件下株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随水平距离增加其差异减小。滴灌下细根生物量密度在株间方向距树干50 cm处最大,对角和行间方向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滴灌下株间方向的细根根长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减小。滴灌下细根根长密度在株间方向距树干50 cm处最大,对角和行间方向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滴灌和沟灌下0~4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分别占0~60 cm土层的81%和73%,细根根长分别占0~60 cm土层的85%和80%。滴灌和沟灌下的比根长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且均表现为沟灌大于滴灌,不同方向比根长的差异在距树干20 cm处最大,在距树干50 cm处最小。  结论  滴灌能促进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生长和周转,影响细根的空间分布,提高林地生产力。图4表1参28
美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严艳兵, 潘惠新
2021, 38(6): 1144-1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3
[摘要](455) [HTML] (84) [PDF](27)
摘要:
  目的  分析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种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性,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方法  以美洲黑杨不同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了9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并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了解美洲黑杨杂种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遗传互作,并依此开展美洲黑杨优良杂交组合的联合选择。  结果  杂交组合间3个生长性状与5个叶片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苗高、地径、材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的家系遗传力均达0.8以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遗传变异系数为8.6%(叶长)~31.13%(材积),有利于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与苗高、地径、材积间均达极显著正遗传相关(P<0.01)。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除叶形指数、侧脉夹角和叶宽基距外,其他叶片性状对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进度和间接选择效率较高。通径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遗传控制作用较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和叶周长通过苗高和地径对材积产生较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开展美洲黑杨9个杂交组合的生长与叶片性状联合选择,选出3个速生优质的杂交组合(B106×NL15、S3239×NL15、NL447×SY2),材积遗传增益达26.90%。  结论  美洲黑杨杂交组合子代1年生苗的3个生长性状和5个叶片性状均存在丰富变异,遗传互作显著;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大,5个叶片性状对材积也产生较大的间接控制效应。综合指数选择法能有效地选出速生优质杂交组合,材积遗传增益较高,杨树遗传改良效果较好。表8参18
欧洲千里光CYCLOIDEA(CYC)类SvRAY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陈柯俐, 朴春兰, 郝燕敏, 冯丽君, 周佳圆, 栾思楠, 刘乐乐, 李菲菲, 袁思明, 崔敏龙
2021, 38(6): 1153-11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2
[摘要](945) [HTML] (201) [PDF](97)
摘要:
  目的  揭示菊科Asteraceae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CYC2类RAY1基因过表达使舌状花发生不同程度变宽现象的机制,进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  方法  克隆欧洲千里光SvRAY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qRT-PCR)、超表达载体构建、扫描电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形态学观察与统计等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进行SvRAY1基因功能分析。  结果  qRT-PCR反应显示:SvRAY1基因主要在欧洲千里光舌状花及筒状花中表达,且生殖发育第S3和S4阶段舌状花中表达量最高;形态学观察表明转基因欧洲千里光SvRAY1超表达植株的舌状花比野生型长度较短、显著变宽。扫描电镜观察舌状花腹侧表皮细胞大小与形状,宽度显著变宽的株系中显示远轴端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分裂旺盛,中轴端细胞形状由边缘弯曲变为平滑,细胞长度变短且分裂旺盛。  结论  欧洲千里光舌状花发育过程中,SvRAY1基因可能促进细胞横向分裂,进而舌状花细胞形态和排列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引起舌状花变宽。图6表2参28
华蓥市山区典型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蚀能力
陈涛, 周利军, 齐实, 孙保平, 聂泽旭
2021, 38(6): 1161-11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2
[摘要](745) [HTML] (141) [PDF](38)
摘要:
  目的  探究四川省华蓥市典型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该地区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华蓥市山区5种典型林分(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团聚体变化特征和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结果  ①5种典型林分土壤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为77%~93%,且不同林分间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土壤可蚀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质量直径柏木林最大(2.33 mm),马尾松-檵木混交林最小(1.53 mm)。土壤可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柏木林、杉木纯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檵木混交林。②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与平均质量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可蚀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容重与平均质量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与土壤可蚀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5种典型林分中,柏木林和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最稳定、抗侵蚀性强,马尾松-檵木混交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最低。传统经营模式下柏木林地土壤团聚体更稳定,土壤抗蚀性更强;近自然经营模式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抗蚀性的提高。图3表3参32
长喙毛茛泽泻根茎叶营养成分与急性经口毒性
石从广, 李浩铭, 仇建习, 吕贤良, 叶珊
2021, 38(6): 1170-11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3
[摘要](549) [HTML] (448) [PDF](35)
摘要:
  目的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是极度濒危保护植物,被纳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近年来,全国先后建立了多个长喙毛茛泽泻繁育基地,其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对长喙毛茛泽泻营养成分及急性经口毒性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利用。  方法  选取丽水市3个回归示范点的4批次样品,烘干前后称量样品质量,计算各营养器官的生物量比和干鲜比,测定其茎叶根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元素(包括脂肪、氮、磷、钾、钙、镁、铁、锰、锌)的质量分数以及茎叶的小鼠Mus musculus急性经口毒性。  结果  ①长喙毛茛泽泻植株的干鲜比为0.17~0.19,整个植株含水率较高。②长喙毛茛泽泻植株中8种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氮、钾、铁、钙、磷、镁、锰、锌,铁质量分数在各样品和组织间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磷和镁。③脂肪质量分数在4个样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锌外,其余7种元素在4个样品间均无显著差异;脂肪质量分数在长喙毛茛泽泻的茎叶和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钠、磷、钾、钙质量分数在茎叶和根间差异显著(P<0.05)。④钠、钾、钙这3种元素两两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与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磷与镁存在显著正相关。⑤以长喙毛茛泽泻茎叶制取悬浮样品液,喂饲试验显示:对雌雄小鼠经口半致死量均大于7.5 g·kg−1  结论  长喙毛茛泽泻中的镁、铁和磷质量分数不够稳定,而其他元素均较稳定。钠、磷、钾、钙质量分数在长喙毛茛泽泻的茎叶和根系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其茎叶属实际无毒。图1表5参28
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配制屋顶绿化轻型基质的探究
谭其言, 李素艳, 孙向阳, 郝惠蓉, 李逸楠, 孙经宇
2021, 38(6): 1178-11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5
[摘要](574) [HTML] (117) [PDF](39)
摘要:
  目的  以珍珠岩为基质骨料,保水剂(A)、生物表面活性剂(B)和缓释肥为添加剂,结合植物生长指标,筛选最优屋顶绿化专用基质。  方法  在施加30 g·kg−1缓释肥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0.5、1.0 g·kg−1)保水剂(处理号分别为A0、A0.5、A1.0)]和不同施用水平(0、100、200 mL·kg−1)质量分数为2%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号分别为B0、B100、B200)对珍珠岩理化性质改良效果。通过矩阵法选择2组高评分基质开展栽培试验,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栽培植物金叶莸Caryopteris clandonensis ‘Worcester Gold’和马蔺Iris lactea的生长指标,筛选最优配比基质。  结果  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基质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A0B0)相比,A1.0B200的容重显著降低17.11%,毛管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提高10.82%和55.55%,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显著提高14.78%、44.36%和25.28%;A1.0B200栽培的金叶莸和马蔺的株高、根长以及地上部和根部鲜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系数最高。  结论  保水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珍珠岩基质的水气比,提高基质的供肥和保肥能力;与A1.0B100相比,A1.0B200基质更优。图2表5参39
单季稻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对不同肥料施用的响应
方晨露, 简永旗, 吴家森, 张艳, 鲁长根, 邵建均, 郭飞飞, 姜培坤
2021, 38(6): 1187-11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4
[摘要](740) [HTML] (137) [PDF](30)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秸秆的氮磷积累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与ck相比,4个施肥处理增加水稻籽粒产量51.22%~63.41%(P<0.05),但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个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91~9.56和0.70~1.35 kg·hm−2,其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ck。4个施肥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率分别为0.82%~1.72%和0.65%~1.99%,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  结论  施用调理剂和炭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磷的流失,但施用有机肥处理具有最大径流流失量,因此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图5表4参32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露地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吴金栋, 何勇, 朱祝军
2021, 38(6): 1195-12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67
[摘要](623) [HTML] (156) [PDF](40)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茄Solanum melongena生产中的作用。  方法  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设置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化肥氮(T1)和有机肥替代基肥中100%化肥氮(T2)2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露地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相比ck,处理组土壤pH显著升高(P<0.05),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单果质量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提高(P<0.05),产量增加了13.8%~22.3%,其中T1产量最大,为70 099.5 kg·hm−2;处理组茄果皮花青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茄外表皮紫红颜色更深;果实中镁和硫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质量摩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1综合效果更优。  结论  选择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的化肥可以有效地提高露地茄产量,改良品质,并改善土壤肥力。表9参40
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特征及多样性
冯歌林, 高竞, 严淑娴, 王晶, 梁辰飞, 秦华, 陈俊辉, 徐秋芳
2021, 38(6): 1203-12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86
[摘要](1041) [HTML] (354) [PDF](107)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竹子内生固氮菌及其定殖土壤根区固氮菌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方法  以毛竹Phylloslachys edulis、狭叶青苦竹Pleioblastus chino、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叶部、根部及定植土壤为对象,设计nifH固氮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随机克隆技术,通过聚类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不同竹子根区土壤之间、同一竹种根部与叶部之间、不同竹种同一器官之间、根区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同一竹种叶部或根部的重复样品相似度均不高;根部内生固氮菌种类总体多于叶部,土壤固氮菌与根部内生固氮菌相似度高于叶部。不同竹种不同器官间固氮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孝顺竹叶部(2.73)与土壤(2.70)大于根部(2.53)(P<0.05),狭叶青苦竹根部和毛竹根部大于叶部和土壤(P<0.05)。植物样品随机克隆测序对比得到83株固氮菌,仅12株为可培养固氮菌株,分别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Dechlorosom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Kosakonia、变形杆菌属Gammaproteobacteria、红长菌属RubrivivaxAzohydromona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明显不同于其他植物。  结论  土壤环境、竹子种类及组织器官均能影响竹子内生固氮菌的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定殖于根部的内生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叶部。3种竹子内生固氮菌种类与已报道的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差异显著。图4表4参30
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 ZAF-05对土霉素的减毒效应
朱蓉蓉, 张赞, 史艳可, 林辉, 张昕
2021, 38(6): 1213-12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9
[摘要](433) [HTML] (82) [PDF](239)
摘要:
  目的  明确1株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OTC)高效降解菌降低OTC生物毒性的效应,为菌株的实际应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方法  以前期获得的OTC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 ZAF-05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分析了OTC的降解产物。以对OTC敏感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指示生物,评估OTC降解产物的生物毒性。  结果  HPLC-Q-TOF-MS分析发现:经菌株ZAF-05作用后,体系中的高毒性OTC以及其自然水解产物差向异构土霉素(EOTC)含量显著降低,而低毒性的同分异构土霉素(ISO-OTC)含量略有上升。供试细菌和藻类在添加ZAF-05菌株的OTC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明显好于OTC自然水解的处理和未添加降解菌的阴性对照,且差异极显著(P<0.01)。与原药和自然水解物相比,经过ZAF-05菌株降解的OTC代谢产物生物毒性大大降低。菌株的降解作用缓解了OTC对斜生栅藻细胞超微结构的伤害,细胞叶绿体及细胞壁受损减轻。  结论  降解菌ZAF-05能降低OTC残留的环境生物毒性,而毒性的降低可能与体系中高毒性物质被转化成无毒或低毒的代谢产物有关。图7表1参26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氨氮与高锰酸钾指数负荷研究
黄玥,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李晖
2021, 38(6): 1221-12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78
[摘要](521) [HTML] (141) [PDF](28)
摘要:
  目的  探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变化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的关系。  方法  基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与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2013−2018年氨氮(NH3-N)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与断面水体流量数据,采用密度分布曲线、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污染物负荷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①入库断面NH3-N、CODMn负荷极显著高于出库断面,入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极显著相关(P<0.01)。三峡库区污染主要来自入库断面与沿程支流输入,伴随水库澄清作用,污染物沿程下降。②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极显著负相关(P<0.01),低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大,高水位运行时污染物负荷最小。③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入库断面NH3-N年负荷与出库断面CODMn年负荷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  结论  三峡低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少,水体澄清作用下降;高水位运行时水库蓄水量大,水环境稳定,有助于污染物稀释。三峡库区和上游水污染治理不容忽视。图6表4参33
松阳县典型中轻度污染耕地镉输入输出平衡研究
徐火忠, 吴东涛, 李贵松, 吴林土, 叶春福, 郭彬, 马嘉伟, 叶正钱, 柳丹
2021, 38(6): 1231-12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8
[摘要](453) [HTML] (111) [PDF](22)
摘要:
  目的  为准确了解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农田土壤中镉(Cd)污染来源并制定修复对策。  方法  2017−2019年,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典型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当地的投入品和农作物,连续3 a监测重金属Cd的输入和输出量。  结果  2017−2019年,研究区肥料与大气沉降是Cd的主要农业污染来源,占比分别为49.78%和40.16%、50.20%和39.14%、34.04%和48.09%;投入品每年Cd的总输入量分别占土壤Cd总量的0.18%、0.17%和0.14%。水稻Oryza sativa、油菜Brassica napus与茶Camellia sinensis的Cd年总输出量分别为2 820.00、2 706.00和2 629.50 mg·hm−2·a−1,年平均输出量为2 718.50 mg·hm−2·a−1,年平均输出量总体较为平稳。2017−2019年间Cd年输入量和输出量均逐年降低,但Cd年输出量均大于Cd年输入量,其原因可能是Cd在植物中出现了富集。  结论  该地区Cd的农业污染来源主要为肥料和大气沉降,环境及农投品整体属于清洁水平,但大气沉降量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需对该区域继续实施长期监测;植物的年输出量均大于投入品的输入量,因此需避免秸秆直接还田,并及时修复当地受污染的土壤以及种植的植物。图1表5参25
交流电场和水分对褪色柳-东南景天混栽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
刘波, 陈绩, 马嘉伟, 方先芝, 赵科理, 柳丹, 叶正钱
2021, 38(6): 1238-12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5
[摘要](604) [HTML] (103) [PDF](27)
摘要:
  目的  研究交流电场和土壤水分对褪色柳Salix dis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混栽模式下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  方法  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湿润(60%土壤田间持水量)、高水分(100%土壤田间持水量)]和不同交流电场(0和0.5 V·cm−1)的组合处理,对土壤镉活性、褪色柳和东南景天生长及镉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结果  交流电场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量分数、促进褪色柳和东南景天地上部对镉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有效态镉质量分数显著提高16.13%(P<0.05),柳叶、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提高12.61%、22.50%;高水分+电场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pH、碱解氮质量分数,以及残渣态镉所占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6.47%、12.09%、22.89%(P<0.05),但会影响褪色柳、东南景天积累重金属镉,与对照相比,柳叶、东南景天地上部镉积累量分别降低95.60%(P<0.05)、18.02%。  结论  土壤湿润条件下施加电场有利于褪色柳-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褪色柳和东南景天地上部镉总积累量分别是其他处理的1.13~1.93倍。表4参40
香根草对扑草净污染水体的净化潜力
石傲傲, 郑毅, 张坤, 邓志华, 角慈梅, 孙仕仙
2021, 38(6): 1245-12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95
[摘要](805) [HTML] (203) [PDF](58)
摘要:
  目的  探究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扑草净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  方法  采用温室水培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香根草对水体不同初始质量浓度(1.0、5.0、10.0、15.0 mg·L−1)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特征。  结果  相同培养时间下,随水体扑草净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香根草茎叶和根系扑草净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随培养时间延长,水体扑草净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未种植香根草相比,香根草种植组水体扑草净降解半衰期缩短了14.80~19.78 d,去除率提高了22.52%~55.57%。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扑草净质量浓度与香根草转移系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相对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P>0.05),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种植香根草可提高水体扑草净降解速率和去除率,香根草可作为扑草净污染水体修复的先锋植物。图2表4参31
宁夏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多样性
曹春婧, 何建龙, 王占军, 魏淑花
2021, 38(6): 1253-1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74
[摘要](618) [HTML] (159) [PDF](33)
摘要:
  目的  研究宁夏不同区域欧李Cerasus humilis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2019年5−9月采用诱捕器诱集法对宁夏3个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  结果  共获得标本4 743头,隶属于10目46科101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小长蝽Nysius ericae、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红翅伪叶甲Lagria rufipennis、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艾箭蚁Cataglyphis aenescens和黑点食蚜盲蝽Deraeocoris punctulatus为优势种。宁夏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候磨欧李园、玉泉营欧李园、施记圈子欧李园;集中性概率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施记圈子欧李园、玉泉营欧李园、候磨欧李园。相似性分析显示:玉泉营欧李园与施记圈子欧李园在8月的昆虫群落结构中等相似(0.60)。害虫与天敌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梨小食心虫与多异瓢虫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长蝽与多异瓢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红翅伪叶甲与艾箭蚁呈显著正相关(P<0.05);双斑萤叶甲与丽草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相对于玉泉营欧李园和施记圈子欧李园,候磨欧李园的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图2表5参25
农户竹产业融合参与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费喜敏, 沈月琴, 赵夫明
2021, 38(6): 1261-12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63
[摘要](384) [HTML] (93) [PDF](23)
摘要:
  目的  竹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具备特有的优势。分析农户是否参与竹产业融合,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之间的机制关系,可为产竹区和山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利用260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参与竹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结果  参与竹产业融合和加强人力资本积累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人力资本各衡量指标中,户主的正规教育年限和除户主外其他家庭成员的最高教育年限2个指标,在参与竹产业融合影响农户收入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但是户主和家庭成员接受农业技能培训情况的指标没有发挥预期的调节作用。  结论  要鼓励农户参与竹产业融合,提高户主和家庭成员的正规教育年限,促进横向产业融合即竹资源的横向功能拓展等。表3参23
风险态度、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流转意愿的影响
陈伟, 顾蕾, 冯贻勇, 朱爱琴, 朱玮强
2021, 38(6): 1270-12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16
[摘要](337) [HTML] (105) [PDF](212)
摘要:
  目的  基于森林碳汇的解决方法,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农户是碳汇林经营者,研究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流转意愿的影响,对森林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和推进有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浙江省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已参与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定性分析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碳汇林流转意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  ①84.32%的农户愿意转入更多的碳汇林经营,10.36%的农户愿意转出已经营的碳汇林,5.33%的农户愿意维持现状;从分类型看,风险偏好型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最高,为96.67%,风险厌恶型农户愿意转出的比例最高,为15.95%;在风险感知方面,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及自然风险感知低的农户愿意转入的比例均高于88.00%,而不愿意转出的比例均高于92.00%。②从实证结果看,风险态度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在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转入意愿分别在10%、1%、5%的水平下显著负向影响,对农户碳汇林转出意愿分别在10%、1%、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③市场风险感知在风险态度与碳汇林流转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  结论  农户森林碳汇项目参与的积极性整体较高;风险偏好型农户相对于风险厌恶型农户转入意愿更高、转出意愿越低;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感知越高的农户转入意愿越弱、转出意愿越强。图1表5参19
文献综述
西红花真菌性病害与生防菌鉴定研究进展
杜雪, 李秀娟, 桂思琦, 开国银, 邵果园, 周伟
2021, 38(6): 1279-1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9
[摘要](1009) [HTML] (209) [PDF](54)
摘要: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学和发酵工程技术方法实现西红花药效物质的异源高效生物合成,三是创制西红花脱毒新种质,为生产提供可靠的优质种源。本研究能为西红花真菌性病害防治、生物菌肥的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表3参89
研究简报
浙江省毛竹秆形结构特征
杨帆, 汤孟平
2021, 38(6): 1289-1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96
[摘要](483) [HTML] (146) [PDF](50)
摘要:
  目的  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  结果  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稳定性和差异性并存是毛竹秆形结构因子的主要特点。不同径阶毛竹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约在1/2竹高处;竹子越粗壮,节数越多,1/2高节长越长,胸高以下平均竹节长越长;壁厚因子、1/2高节长、竹节数和胸高处秆形因子是反映毛竹秆形结构的主要因子。图6表6参28
1株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液态发酵条件优化
李雅琳, 李素艳, 孙向阳, 郝丹, 蔡琳琳, 常晓彤
2021, 38(6): 1297-13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4
[摘要](715) [HTML] (201) [PDF](63)
摘要:
  目的  制作应用于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以木质素降解菌为原材料的高效液体菌剂。  方法  通过苯胺蓝平板褪色圈法和愈创木酚平板变色圈法从分离纯化得到的22株菌中筛选目标菌株,并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目标菌株的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配方(碳源和氮源)进行优化,最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均匀实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寻找目标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结果  根据平板褪色和显色结果,选定菌株Q01为目标菌株。经鉴定,菌株Q01为栓菌属Trametes真菌。根据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结果,确定菌株Q01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接种菌液体积分数为12.5%;培养基配方为木质素磺酸钠14.00 g·L−1、蛋白胨12.30 g·L−1、酵母粉5.00 g·L−1、豆饼粉3.00 g·L−1、五水合硫酸铜0.12 g·L−1、氯化钠0.53 g·L−1、pH自然。优化条件后菌株Q01的生物量提高1.27倍,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31.71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19.12倍,漆酶活性略有降低,但3种木质素酶的总酶活性提高了4.38倍。  结论  菌株Q01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制得的液体菌剂具有高酶活性和高生物量的特点,在降解园林绿化废弃物木质素方面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图6表3参29
总目录
2021 年总目录
2021, 38(6): 1305-1305.
[摘要](362) [HTML] (93) [PDF](6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