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87-592.
引用本文: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87-592.
BAI Yan-feng, JIANG Chun-qian, LU De, ZHU Zhen. Carbon stock chan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5): 587-592.
Citation: BAI Yan-feng, JIANG Chun-qian, LU De, ZHU Zhen. Carbon stock chan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5): 587-592.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助项目[ 2006/SBSTA23/ 5(a)]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白彦锋, 博士研究生, 从事伐木产品的碳储量研究。E-mail:mushabyf@sohu.com 。
    通信作者: 姜春前,研究员, 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5 ;F326.24  

Carbon stock chan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05
  • HTML全文浏览量:  270
  • PDF下载量:  2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4-10-20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助项目[ 2006/SBSTA23/ 5(a)]

    作者简介:

    白彦锋, 博士研究生, 从事伐木产品的碳储量研究。E-mail:mushabyf@sohu.com 。

    通信作者: 姜春前,研究员, 从事森林可持续经营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5 ;F326.24  

摘要: 伐后木质林产品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又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的一部分。为合理估算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达喀尔会议上确立了3 种估算方法框架, 即: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在3 种方法的框架下, 利用寿命分析法和逐步递归法计算我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显示:①分别利用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估算我国1961 -2000 年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变化, 证明我国的木质林产品是一个碳库, 并且这个碳库的碳储量一直在增长;②3 种方法估算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年平均增长量分别是11.72 ,8.58 和7.53 Tga-1 ;③1990 -2000 年, 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0.27 ,4.75 和2.16 Tga-1 , 其中, 1990 年木质林产品库的碳储量分别是364.0 , 299.0 和285.1 Tg ;④从计量的角度和估算的难易程度来看, 储量变化法的计量对我国较为有利。图3 表1 参30

English Abstract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87-592.
引用本文: 白彦锋, 姜春前, 鲁德, 朱臻. 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变化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87-592.
BAI Yan-feng, JIANG Chun-qian, LU De, ZHU Zhen. Carbon stock chan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5): 587-592.
Citation: BAI Yan-feng, JIANG Chun-qian, LU De, ZHU Zhen. Carbon stock change of harvested wood products in Chin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5): 587-59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