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茶叶价格飘升,茶农积极性高涨,大面积的山地被开发成茶园。茶叶大面积栽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茶园面积过度扩张,种植面积明显超过理想面积,导致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茶园除草、施肥等经营措施,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退化等系列问题。明确茶园的空间分布和栽培面积,是政府部门管理决策的关键。但茶园分布广泛,面积增加迅速,实地调查准确的茶园面积及空间信息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遥感技术可有效地获取地表信息,既可以大面积、周期性的重复观测,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2]。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学者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经济林专题信息提取等相关研究[3-4]。梁守真等[5]以MODIS和Landsat数据为基础构建分类模型,开展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林提取研究。XI等[6]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使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分布范围,并检测其受干旱干扰程度。用传统Landsat等中等分辨率影像进行经济林信息提取,受空间分辨率限制,精度不高。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不断提高,高分辨率影像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林业遥感中[7]。WANG等[8]利用GF-1和ZY-3高分辨率影像,使用专家规则方法提取了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在浙江的分布信息。梁文海等[9]基于面向对象方法使用GF-2影像提取广西横县桉树经济林的分布。随着影像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地物的空间信息更加丰富,但“同物异谱”现象也更加严重。由于高分辨率影像一般仅含红、绿、蓝、近红外等4个波段,受光谱分辨率限制,在区分植被类型时有一定的局限性。2015年12月发射的Sentinel-2卫星包含3个红边波段,是绿色植物生长状况的敏感性波段。如IMMITZER等[10]使用Sentinel-2数据对中欧农作物及树木进行分类,表明红边及短波红外波段可提取植被信息。茶园主要分布在景观复杂的丘陵山区,且茶园与灌丛等木本植被的光谱特征相似[11],这些因素为茶园遥感提取带来一定困难,仅见个别学者应用遥感技术提取茶园信息[11-13],尚无利用Sentinel-2数据提取茶园分布的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浙江西北部地区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多光谱影像,结合茶园物候信息和经营管理模式,分析不同时间下茶园与其他地类的光谱特征,以红边波段构建归一化茶园指数,使用决策树方法对茶园信息进行提取,为Sentinel-2数据应用于植被提取及监测提供参考。
HTML
-
本研究使用的遥感数据是从欧洲太空局的Copernicus Open Access Hub网站上获取Sentinel-2卫星数据,是大气表观反射率一级产品(L1C),共4景无云数据,时间分别为2017年10月31日,2018年2月13日,2018年5月4日和2018年7月18日。Sentinel-2卫星搭载多光谱影像仪(multi-spectral instrument, MSI),拍摄影像包含13个波段,其中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 m,3个红边波段、窄波近红外波段、2个短波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为20 m,沿海气溶胶波段、水蒸气波段和卷云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60 m。本研究选用分辨率为10和20 m共10个多光谱波段。数字高程模型(DEM)下载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空间分辨率为12.5 m。
2016-2018年通过野外调查收集了研究区内主要绿色植被类型的地面数据,如茶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其中的毛竹林被分为大年和小年分别调查。通过佳能D7000 GPSCAMERA,获取了带有坐标信息的地类照片300张。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勾绘的方法在奥维互动地图上标定了517个不规则多边形地块,将调研获取的真实地块信息转化为矢量格式,以此作为本研究使用的样本数据。
-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投影系统转换、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地形校正4部分。首先将本研究的空间数据统一转换为UTM 50N投影坐标系统,大地基准为WGS 1984。使用欧洲太空局的SNAP软件中的Sen2Cor插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大气校正,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15]。基于双3次卷积插值法,将校正后的10个波段重采样到10 m。在Sentinel-2影像和DEM上选取均匀分布的30个控制点,采用3次卷积多项式模型进行几何校正,均方根误差控制在0.5个像元之内。
为了减少地形对分类的影响,基于DEM数据,采用分坡度的C校正模型[16]对Sentinel-2影像进行地形校正。C校正模型是基于影像像元值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构建线性关系,并加入经验参数对影像进行校正。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1)~(2)中:ρm为校正后像元值;ρ为校正前像元值;c为校正系数;i为太阳入射角;β为太阳天顶角;λ为太阳方位角;θ为坡度;ω为坡向。
从影像头文件中获取太阳天顶角和高度角,基于DEM计算坡度和坡向。将坡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对影像的像元值和太阳入射角余弦值进行拟合,获取校正系数c。结果显示:各波段的校正系数均小于1,校正后的影像凹凸立体感明显消除并趋于扁平(图 2),阴坡和阳坡亮度值差异得到改善,同时对比校正前后影像的均值和标准差(表 1),校正后各波段均值增加,标准差减小,地形校正效果较好。
波段 原始影像反射率 校正后影像反射率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蓝 492.11 191.86 489.98 191.78 绿 798.48 202.09 778.5 199.13 红 567.06 295.34 561.42 292.03 红边1 1 207.39 251.14 1 173.36 246.34 红边2 2 775.97 523.29 2 619.06 484.5 红边3 3 218.58 636.61 3 026.55 585.77 近红外 3 427.66 701.01 3 212.54 642.83 窄波近红外 3 406.25 657.24 3 202.82 604.11 短波红外1 2 092.51 359.25 2 022.74 348.64 短波红外2 1 158.88 318.39 1 142.87 315.91 Table 1. Mean and standard of image refle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opograph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