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78-280.
引用本文: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78-280.
MA Zhang-fa, LI Yan-jun, TAO Jin-xing, DING Guan-feng. Pressure influence on liquid penetrability in fast-growing Chinese fir woo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1, 18(3): 278-280.
Citation: MA Zhang-fa, LI Yan-jun, TAO Jin-xing, DING Guan-feng. Pressure influence on liquid penetrability in fast-growing Chinese fir woo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1, 18(3): 278-280.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98118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马掌法(1964-), 男, 浙江绍兴人, 讲师, 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 马掌法(1964-), 男, 浙江绍兴人, 讲师, 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81.43; TQ751.01

Pressure influence on liquid penetrability in fast-growing Chinese fir wood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62
  • HTML全文浏览量:  262
  • PDF下载量:  1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0-10-18
  • 修回日期:  2001-05-31
  • 刊出日期:  2001-09-20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981180)

    作者简介:

    马掌法(1964-), 男, 浙江绍兴人, 讲师, 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

    通信作者: 马掌法(1964-), 男, 浙江绍兴人, 讲师, 从事木材科学与技术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81.43; TQ751.01

摘要: 用加压浸渍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压力、时间和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液体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在加压浸渍试验的条件下,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比之常压法有很大的提高。②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外界压力和加压时间范围内, 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随外界压力的增高和加压时间的延长而加大, 其理想取值为外界压力0.3~0.4MPa, 加压时间60~90 min。③染料溶液质量浓度对速生杉木的液体渗透性影响极小。考虑生产实践的要求, 染料溶液质量浓度以5~10 gL-1 为宜。图2 表1 参6

English Abstract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78-280.
引用本文: 马掌法, 李延军, 陶金星, 丁观芬. 速生杉木木材液体渗透性及影响因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78-280.
MA Zhang-fa, LI Yan-jun, TAO Jin-xing, DING Guan-feng. Pressure influence on liquid penetrability in fast-growing Chinese fir woo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1, 18(3): 278-280.
Citation: MA Zhang-fa, LI Yan-jun, TAO Jin-xing, DING Guan-feng. Pressure influence on liquid penetrability in fast-growing Chinese fir wood[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1, 18(3): 278-28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