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郎学军 严晓素 吴德祥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等.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5-78.
引用本文: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等.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5-78.
JIA Ke-feng, HUANG Jin-biao, XU Zhi-hong, et al. Study on biology and utility of Aprostocetus sp .on Kermes nawa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1): 75-78.
Citation: JIA Ke-feng, HUANG Jin-biao, XU Zhi-hong, et al. Study on biology and utility of Aprostocetus sp .on Kermes nawa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1): 75-78.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990101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贾克锋(1964-), 男, 浙江东阳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研究及防治工作。E-mail: qx25@qu-zhou.com
    通信作者: 贾克锋(1964-), 男, 浙江东阳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研究及防治工作。
  • 中图分类号: S763.43 ;Q969.54

Study on biology and utility of Aprostocetus sp .on Kermes nawai

Funds: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990101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4
  • HTML全文浏览量:  325
  • PDF下载量:  2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07-11
  • 修回日期:  2003-11-19
  • 刊出日期:  2004-03-20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9901019)

    作者简介:

    贾克锋(1964-), 男, 浙江东阳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研究及防治工作。E-mail: qx25@qu-zhou.com

    通信作者: 贾克锋(1964-), 男, 浙江东阳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森林病虫研究及防治工作。
  • 中图分类号: S763.43 ;Q969.54

摘要: 浙江省建德市寄生于板栗栗绛蚧Kermes nawai 上的栗绛蚧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sp .进行了采集和观察。该蜂1 年2 代, 成虫分别出现于4 ~ 5 月和6 ~ 7 月, 第1 代产卵在栗绛蚧成虫, 第2 代产卵于栗绛蚧2 龄以上若虫的体内。采集建德市板栗Castanea mollissina 林中被寄生栗绛蚧成虫于室内饲养, 羽化出啮小蜂在衢州市板栗林中释放。结果表明3 a 内试验林栗绛蚧种群每10 cm 枝条从22.00 头降低到1.83 头, 板栗产量从300 kghm-2上升到2 250 kghm-2 。表2 参7

English Abstract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等.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5-78.
引用本文: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等.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5-78.
JIA Ke-feng, HUANG Jin-biao, XU Zhi-hong, et al. Study on biology and utility of Aprostocetus sp .on Kermes nawa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1): 75-78.
Citation: JIA Ke-feng, HUANG Jin-biao, XU Zhi-hong, et al. Study on biology and utility of Aprostocetus sp .on Kermes nawa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1): 75-7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