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本栏目内容 尚未正式出版,未经编辑部许可,不得转载。
小滦河流域土地沙化时空动态监测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
李嘉豪, 刘玉国, 赵紫晴, 周怡宁, 徐子涵, 陈新均, 崔明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31
摘要:
  目的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简称围场县)的小滦河流域位于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问题严重。探究小滦河流域土地沙化变化过程,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和海拔对土地沙化的影响,为流域土地沙化的防治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和ArcGIS平台分析2000、2010、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通过构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照率(Albedo)特征空间,建立荒漠化差值指数(DDI)模型,对沙化土地进行程度划分,分析区域土地沙化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  20 a间小滦河流域土地沙化总体呈好转趋势,极重度、重度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近80%和56%,流域以轻度沙化、非沙化土地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65%。沙化土地改善速率在后期有所降低,集中分布在塞罕坝林场及小滦河下游。流域沙化景观趋向于集中,景观破碎化程度持续降低。林地、草地的沙化状况改善作用明显,土地沙化程度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  结论  2000年来小滦河流域土地沙化状况整体有所好转,而御道口镇及牧场等区域存在土地沙化恶化趋势。今后需加强对流域沙化的改善措施,开展精准治沙,进而实现小滦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图6表4参34
聚乙二醇/纤维素纳米晶体复合液晶薄膜微观结构及湿度响应行为
徐蕴哲, 陈一钒, 林心怡, 方鑫烨, 吴强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36
摘要:
  目的  探索聚乙二醇(PEG)对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液晶薄膜湿度响应的影响,阐明其响应机制,旨在为开发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和高灵敏度的PEG/CNC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将CNC与PEG共组装,制备了一种具有湿度响应性能的虹彩色手性向列相光子液晶薄膜,系统考察了PEG质量分数对液晶薄膜的微观结构、显色、力学性能及湿度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EG/CNC复合液晶薄膜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响应循环性能。  结果  对于纯CNC体系,CNC质量分数由3%增加到7%,CNC液晶薄膜的螺距减小,最大反射光波长由596.5 nm蓝移至511.0 nm;对于添加PEG的CNC体系,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PEG/CNC复合液晶薄膜的螺距由394.0 nm减小到244.0 nm,最大反射光波长由613.5 nm蓝移至350.5 nm,韧性先提升后下降,PEG质量分数为5%时为最佳,断裂能为31.9 J·m−2,较纯CNC薄膜提升了138%;液晶薄膜经过5次吸湿-解湿,表现出良好的湿度响应重复性,平衡波长的变化率小于0.6%。  结论  制备了一种对湿度具有敏感响应的虹彩色光子PEG/CNC复合液晶薄膜,PEG可以调控复合薄膜螺距,起到调节结构色的作用。图6参25
“双碳”背景下种植业减排增汇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孔德雷, 姜培坤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42
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需要各个行业领域的参与。与其他行业不同,种植业既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又有巨大的固碳增汇潜力,推进种植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梳理了种植业领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主要排放源,包括过量施用氮肥、节水灌溉稻田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导致的N2O排放;淹水稻田以及反刍动物造成的CH4排放;除了上述直接排放,种植生产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间接碳排放。着重分析了种植业温室气体减排与固碳增汇潜力,汇总了主要的减排增汇途径,包括旱地N2O减排和稻田CH4减排;通过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以及种植业废弃物热解炭化还田来增加种植业固碳增汇潜力。讨论了碳标签和碳交易对于推动中国种植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明确了种植业领域的减排增汇必须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避免盲目减排、过度减排,必须与种植业绿色发展协同进行,建立完善的保障和创新体系,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助力。参49
浙江省松阳县亚热带森林干扰与恢复遥感监测
邹为民, 丁俊, 黄子豪, 黄蕾, 宋美萱, 李雪建, 杜华强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24
摘要:
  目的  浙江省松阳县森林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大,是百山祖国家公园三级联动区,因此监测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对松阳区域森林管理和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采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并结合1987—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时间序列数据,监测浙江省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干扰与恢复状况,分析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时空特征。  结果  ①LandTrendr算法监测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总体精度达到82%,森林干扰与恢复的生产精度、用户精度均高于80%,表明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监测效果较好。②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总面积分别达148.14与236.86 km2,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2.74%和20.37%,表明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面积呈净增加趋势。③松阳县大东坝镇、板桥畲族乡、新兴镇、玉岩镇森林变化较为频繁,森林干扰与恢复面积均比其他乡(镇)高,尤其是大东坝镇森林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20.04 km2  结论  基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松阳县森林干扰精准监测。近30 a松阳县森林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图3表3参46
‘无子瓯柑’E3泛素连接酶基因CsRNF217对转基因烟草育性的影响
叶潇铃, 赵宇虹, 姜楠, 张敏, 张迟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10
摘要:
  目的  为了验证‘无子瓯柑’Citrus suavissima ‘Wuzi Ougan’ E3泛素连接酶基因CsRNF217对雄蕊育性的影响,采用异源转化获得过表达CsRNF217的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分析其对烟草育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亚历山大染色法、花粉离体培养法、杂交授粉后的结实率分析野生型烟草及转基因烟草自交1代(T1)阳性株系的花粉活力及胚囊育性,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基因CsRNF217在转基因烟草T1阳性株系花药中的表达强弱。  结果  ‘无子瓯柑’CsRNF217在转基因烟草自交T1株系中高效表达,转基因株系的花粉染色活力和离体萌发率、自交结实率、以及与野生型的正反交结实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  结论  过表达CsRNF217的烟草植株花粉育性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胚囊育性下降的现象,推测CsRNF217基因对‘无子瓯柑’雌雄育性存在负向调控的作用。图5表3参22
不同灭菌方式下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尿液添加的响应
姜淑贞, 连逸晨, 华润昕, 张雨涵, 蒋文婷, 肖向前, 范博, 蔡延江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49
摘要:
  目的  探究牲畜排泄物对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生物和非生物矿化过程的影响,为深入认知人为活动影响下土壤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0、250、500、750、1 000 kg·hm−2·a−1的牛尿返还量,结合不同的灭菌处理(不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氯仿熏蒸灭菌),在室内培养条件下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以二氧化碳(CO2)排放速率计]、pH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溶解性总氮、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质量分数,探究生物和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尿液添加的响应。  结果  ①尿液添加对土壤CO2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同灭菌处理下土壤CO2排放量均随着尿液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CO2排放量与土壤pH、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②灭菌处理对土壤CO2排放存在抑制作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对土壤CO2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氯仿熏蒸灭菌处理(P<0.05)。③生物和非生物过程排放的CO2均随尿液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生物过程对土壤CO2排放的贡献高于非生物过程。  结论  尿液返还对生物和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均有促进作用,且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土壤CO2排放的贡献更大,不过非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对土壤CO2排放的贡献也不容忽视。图5表1参42
香榧种实充实期叶面施肥对种实品质的影响
郝琪淳, 谢吉全, 戴文圣, 李柯豫, 俞晨良, 喻卫武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94
摘要:
  目的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实充实期补肥作为切入点,研究香榧种实的外观性状、营养品质、元素质量分数、花芽分化、膨大坐果等,以期为补充树体营养及提高种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6—8月香榧种实充实期,施用清水作为对照,并喷施7种商品叶面肥进行处理(氨基酸水溶肥、黄腐酸水溶肥、活力钾水溶肥、高力钙水溶肥、液体硼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测定香榧种实外形、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粗蛋白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成花强度等指标,分析施肥对香榧种实品质的影响。  结果  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能显著(P<0.05)增加香榧种实的核形指数、单核质量、出核率、仁型指数、单仁质量,显著(P<0.05)降低淀粉质量分数,明显提高油脂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及成花强度,其中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香榧种实单核质量较对照提高9.8%,淀粉质量分数较对照减少1.9%;大量元素水溶肥处理的香榧种实单仁质量、油脂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较对照分别增加9.5%、11.9%、15.9%。同时,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对香榧种实金松酸相对含量起到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较对照增加15.9%;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香榧种实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对照显著(P<0.05)增加4.2%。此外,高力钙水溶肥对香榧种实出仁率、成花强度和坐果率具有促进作用,较对照分别提高3.3%、17.1%和10.9%;活力钾水溶肥较对照显著(P<0.05)提高香榧种实蛋白质量分数13.6%。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香榧种实品质综合评分最高。  结论  喷施不同叶面肥对香榧种实品质的作用存在差异,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效果最佳,高力钙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次之。图3表5参29
郑州市7种园林植物滞尘能力与叶片生理及光合响应
贺丹, 李海涛, 原江琴, 汪安印, 王翼飞, 李永华, 刘艺平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60
摘要:
  目的  深入探究郑州市典型园林植物的滞尘及综合抗污染能力。  方法  以7种常见园林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研究对象,在郑州市设立了街道、校园、公园3个采样区,采集各植物叶片滞留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采用分级滤膜过滤法测定各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同时比较不同污染程度下各植物的光合参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对植物滞尘与生理光合指标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筛选滞尘与综合抗污染能力突出的园林植物。  结果  ①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所在环境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成正比,且在颗粒物污染加重的情况下,不同植物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增幅是不均衡的。各植物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枇杷对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海桐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②随着采样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叶绿素a、b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海桐与八角金盘的滞尘与抗污染综合能力较突出。  结论  在今后郑州市治理城市粉尘污染,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海桐与八角金盘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植物。图2表4参38
拟南芥磷脂酸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马疏言, 郑月萍, 郑志富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55
摘要:
  目的  磷脂酸(PA)是甘油脂生物合成的前体,又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和各种逆境响应的重要信使物质,然而目前对植物细胞中PA动态变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本研究试图构建一种能有效监测植物细胞PA变化的荧光探针,并用之测定盐碱胁迫过程中胞内PA含量的变化。  方法  将Spo20p蛋白中高度专一的PA结合域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经遗传转化获得携带该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株系,其表达受组成型启动子UBQ10驱动,产生的融合蛋白成为专一结合PA的荧光探针。随后,运用该荧光探针监测盐碱胁迫下胞内PA含量的变化。  结果  构建获得7个不同的纯合、单插入位点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分析显示:不同株系中融合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不同浓度外源PA处理试验显示:随着表达量的升高,PA探针可有效监测到2 μmol·L−1 PA处理根尖10 min后细胞中PA含量的变化;而当PA探针表达量较低时,对PA监测灵敏度显著下降,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荧光探针对PA监测的灵敏度与其表达量相关联。运用PA荧光探针发现:盐碱胁迫处理根尖5 min即可诱导质膜上或胞内PA的积累,暗示PA在植物早期盐碱胁迫响应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可对细胞内PA含量进行有效监测的荧光探针,该探针可用于监测植物盐碱胁迫早期响应过程中胞内PA水平的变化,从而为早期逆境响应研究提供新工具。图7表1参36
基于 PLUS 模型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情景模拟与预测
汪辉, 刘媛, 时艳, 丁治凡, 蒋洪超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63
摘要:
  目的  探究促进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  方法  以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研究区建设目标与上位规划,构建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3种情景,并基于PLUS模型模拟结果构建优化情景。  结果  ①2015—2020年,研究区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增幅最大,分别为14.88%和8.77%,草地的降幅最大,为−33.25%,乔木林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相对稳定。②3种情景下的用地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建设用地于研究区东中部和西南部大幅扩张,同时自然发展情景下灌木林地增幅更为显著。生态保护情景下,中部湖泊湿地和东部河流湿地呈扩张趋势,转入源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③优化情景下各类湿地呈扩张趋势。湿地面积占比总和达69.05%;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6.19%和5.57%,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为5.90%。  结论  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对各类湿地和林地造成侵占,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各类湿地和林地面积实现有效增长,建设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得到合理调控,该情景有助于协调研究区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双重目标。图6表5参30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赵鹏武, 管立娟, 周梅, 舒洋, 乌艺恒, 陈佳佳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04
摘要:
  目的  青山保护区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的典型区域,了解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北段森林死亡梯度下植物多样性特征,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森林自生植物群落,探索更适宜森林发展的植物群落提供依据。  方法  以青山保护区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死亡梯度林下植物组成进行调查,使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相似系数对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  内蒙古罕山次生林区北段不同死亡梯度下样地植物有45种,其中,乔木9种,灌木5种,草本31种,样地内的植物物种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样地、重度死亡样地、中度死亡样地。不同样地内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死亡林分、重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林分。中度死亡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发现轻度死亡样地内的群落差异最大。Sorensen群落相似系数(SI)在55%~61%范围内,不同死亡梯度林分内共有种为13种,乔木层和灌木层对SI的差异影响并不大,草本多样性的降低效益明显,导致不同死亡梯度林分SI差异变大。总体而言,随着山杨死亡程度的增加植被组成差异性也不断增加。  结论  森林死亡导致植物多样性总体趋于降低,森林大量死亡抑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但是促进了乔木和灌木的更新。研究区山杨优势度出现衰退,林内更新能否形成混交林有待进一步研究。图4表3参26
江西省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李孜沫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48
摘要:
  目的  探讨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助力乡村绿化、美化、优化。  方法  以江西430个国家森林乡村为对象,构建“评价、解析、指标、数据”四维体系,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其空间格局及形成的影响机制。  结果  ①江西国家森林乡村呈低地指向性的地形格局、密迩省界边缘的地缘格局、偏重少数政区的行政格局、偏离经济中心的经济格局。②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森林植被、生态环境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形成的解释力显著优于地理环境指标;社会环境因素中,旅游资源具有更强的解释力。③从空间格局看,主要因素的影响优势区基本分布在省界边缘地带,特别是赣北—赣东北或赣南—赣西南地区;从回归系数看,主要因素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的形成兼具正负关系,显现出综合影响效应。  结论  生物丰度、植被指数等环境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具有空间耦合性,但影响差异显著,体现了不同空间尺度共性与个性并存,并兼具一定的“纠偏”价值。图4表2参19
小径级圆竹顺纹抗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代福宽, 汪紫微, 王汉坤, 田根林, 王传贵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07
摘要:
  目的  探究测试小径级圆竹顺纹抗压强度的方法,以及纤维鞘体积分数和维管束分布密度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  方法  以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篌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和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等4种小径级竹材(胸高直径50 mm以下)为研究对象,采用圆竹形式的试件探究小径级竹材的顺纹抗压性能测试方法,测试不同长径比(试件长度与直径的比值)试件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利用基于YOLO深度学习算法开发竹材维管束检测模型对维管束数量和纤维鞘面积进行测定,以探索其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  结果  不同长径比试件测试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以数据稳定性为准,则2.0倍长径比试件测试结果较为合理。采用该长径比试件测试,早园竹顺纹抗压强度最大,为82.91 MPa,水竹顺纹抗压强度最小,为67.01 MPa。篌竹纤维鞘组织比量最大,为35.64%,水竹最小,为33.05%。苦竹的维管束分布密度最大,达7.94 个·mm−2,早园竹最小,为5.77 个·mm−2。将不同种竹材作为整体对象的研究表明:纤维鞘体积分数正向影响顺纹抗压强度,而维管束分布密度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  结论  小径级竹材顺纹抗压强度的测试宜采用2.0倍长径比试件,控制试件在(90±30) s内压溃。该试验选用的小径级竹材的顺纹抗压性能较为优异,纤维鞘体积分数(y)与顺纹抗压强度(x)之间存在\begin{document}$ {y}\text{=260.44}{x}{-}\text{18.26} $\end{document}线性相关性。图4表2参33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单位采用蓄积及其增量的探索
马浩然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026
摘要:
  目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单位的转变是促进公益林质量提升和激励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需要。通过合理设置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单位,促进补偿资金的科学分配,实现对公益林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化合理评价。  方法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存量和增量的视角和特点,探索多元化的补偿单位,提出了以蓄积为单位实施存量补偿以促进森林生态效益“按质补偿”、以蓄积增量为单位实施“激励性”的增量补偿以促进森林碳汇能力提升的补偿思路。以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公益林为案例,基于现有森林区划的最小单位——小班分析评价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以蓄积和蓄积增量作为补偿单位的可行性。  结果  按照蓄积补偿比按照面积补偿更能凸显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和森林质量的“差异化”补偿效果;以蓄积增量为单位能够促进对碳汇功能的兼顾改善,满足森林生态服务多功能经营目标需求。  结论  以蓄积和蓄积增量为补偿单位组合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能够有效维护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存量,同时激励森林生态系统增量的扩张,弥补面积单位在当前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中价值体现激励性、动态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为有效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指明提升方向。图4表4参28
不同梅品种花果特性分析与评价
王爽, 董彬, 王艺光, 赵宏波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13
摘要:
  目的  梅 Prunus 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28个梅品种花径为19.14~31.38 mm,花瓣数量为5~23枚,白色梅品种占比最大。不同梅品种结实量差异较大,其中‘丽江照水’‘玉龙红翡’‘玉龙绯雪’易结实。不同梅品种果实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对28个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16个指标简化为4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百分比为80.77%;综合得分表明:‘蝶羽重’‘骨里红’‘单粉垂枝’‘红颜朱砂’‘ZAFU-CZ02’‘江梅’‘丽江照水’得分较高;对28个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4时,梅品种可分为6类。综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单粉垂枝’‘丽江照水’‘骨里红’‘红颜朱砂’4个优良的花果兼用梅品种。  结论  不同梅品种花部性状、结实量及果实品质均存在差异。综合花部性状、结果量、果实品质可知:‘单粉垂枝’‘丽江照水’花单瓣,易结实,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果品加工的花果兼用梅品种;‘骨里红’‘红颜朱砂’花色艳丽,半重瓣,较易结实,适宜作为实生选种的花果兼用梅品种。图6表6参30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
邓再春, 张超, 朱夏力, 范金明, 钱慧, 李成荣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63
摘要:
  目的  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较可见光影像具有更丰富的光谱信息,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具有较大潜力。以无人机载多光谱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探索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模型,以克服传统地面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等弊端。  方法  以滇中地区典型天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影像提取单波段反射率、各类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等,计算各特征变量的标准地均值;筛选与云南松林蓄积量相关性显著的特征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建立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以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MA)、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相对误差(EMR)评价模型精度。  结果  ① 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的精度最高(R2=0.89,EMA=4.69 m3·hm−2ERMS=5.45 m3·hm−2EMR=14.5%),其次为支持向量机(R2=0.74,EMA=5.27 m3·hm−2ERMS=8.31 m3·hm−2EMR=13.1%),最低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35,EMA=10.12 m3·hm−2ERMS=12.85 m3·hm−2EMR=28.1%);3种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估测精度均有所降低,随机森林的模型表现最好,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最差。② 3种模型在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中均存在一定的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现象。③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估测云南松林蓄积量,纹理特征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  结论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在不进行单木分割的情景下,提取标准地的单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均值,筛选适用于蓄积量估算的变量构建估测模型。通过对3种模型进行精度评价,随机森林为云南松林蓄积量估测的最佳模型。图2表5参27
竹材索道集材运输装备跑车及悬索的设计与分析
雷永杰, 周建波, 傅万四, 冯海韵, 傅兴, 王凡雨, 张立忠, 张雨晴, 廖新华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41
摘要:
  目的  针对山地竹子砍伐后运输下山困难,现行简易索式机械设备效果不稳定,运输跑车续航能力不足,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竹材索道集材跑车运输系统,以实现竹材下山安全、高效运输。  方法  对竹材资源丰富的福建、湖南等竹林场进行调研,确定了竹材索道集材跑车运输系统基本设计参数,设计了悬索和跑车整体功能、尺寸及关键部件,对跑车主要承载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校核了跑车强度刚度;利用ADAMS软件对索道-跑车系统进行耦合振动分析,确定索道运输竹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运输速度、跑车与竹材总质量、索道倾斜角为考察因素,以跑车运输竹材安全性和效率综合评分为指标,开展Box-Behnken仿真试验,求解优化参数组合。  结果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跑车运输安全性和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索道倾斜角、运输速度、跑车与竹材总质量。当运输速度为3.95 m·s−1、跑车与竹材总质量为576.67 kg,索道倾斜角为17.09°时,运输安全性和效率综合达到最佳。  结论  当承载索倾斜角为16.50°~20.40°、运输速度为3.00~4.00 m·s−1、跑车与竹材总质量为420.00~580.00 kg时,运输安全性和运输效率较好,可在竹林索道集材运输作业的同时充电蓄能、竹材安全高效运输下山。图6表5参13
人参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的化学成分
刘鹏, 李琦, 杨健, 孙迪安, 况燚, 丁刚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50
摘要:
  目的  对人参Panax ginseng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活性化合物,并为后期人参红皮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  方法  通过大米固体发酵方式获得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向硅胶柱层析(ODS)、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再基于质谱、核磁共振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9种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中的6种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植物毒活性评价。  结果  从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其中3种甾醇类:化学物1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化合物2为过氧化麦角甾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9,22E-tien-3β-ol)、化合物3为5,8-表二氧麦角甾醇-6,9(11),22-三烯-3-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22E-dien-3β-ol);6种聚酮类:化合物4为核桃酮(regiolone)、化合物5为4,6,8-三羟基-3,4-二氢-1(2H)-萘酮(4,6,8-tr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化合物6为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7为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酮(2-methyl-5-carboxymen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8为(+)-citreoisocoumarin、化合物9为de-O-methyldiaporthin。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无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9对人参根部未表现出致病性。  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人参红皮病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该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数据库。其中化合物4~9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但在植物毒活性评价中未能使离体人参根部致病。图4表1参29
气候变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1996—2017年动态研究
郑枭, 王通, 庞春梅, 宋思婧, 丁山, 余树全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85
摘要:
  目的   明确1996—2017年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胸径(DBH)≥10 cm的植株]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影响。   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25个400 m2样地进行调查,使用2期(1996年和2017年)调查数据和天目山1996—2017年气象数据,对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进行分析。   结果   ①乔木层树种生活型组成发生变化,常绿树种的株数占比从17.5%提高至35.5%,提高了102.9%,落叶树种的株数占比从82.5%下降至64.5%,下降了21.8%。群落外貌已悄然发生变化。②乔木层树种更替剧烈,整体退出4科6属8种,进入1科3属4种,退出和进入树种变幅达27.3%。稀有种和偶见种的退出和进入是引起乔木层物种数量变化的原因。③乔木层中不同树种的作用发生变化,重要值排前17位优势树种变幅为47.1%,其中,常绿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的重要值从第19位的1.88%增加到第3位的10.36%;常绿树种重要值占比从22.6%提高至36.3%。常绿树种在乔木层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④乔木层α多样性稍有减少,各类指数降幅为−9.1%~−3.1%。常绿树种α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变幅为−3.0%~51.8%。⑤植物区系趋于热带成分。科的热带成分占比从55.6%提高至58.3%;属的热带成分占比从25.0%提高至30.3%。⑥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稳定;小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165.3%,中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45.5%,大径级无明显变化。1996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11种,稳定型树种有1种,衰退型树种有4种。2017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7种,稳定型树种有5种,衰退型树种没发生变化。短毛椴Tilia chingian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和色木槭Acer pictum退出增长型,进入稳定型。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hennongii、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 chinensis、交让木和天目槭Acer sinopurpurascens生长潜力增强。   结论   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变化非常显著,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外貌已从落叶树种占据优势向常绿与落叶树种均衡状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稍有减少,植物区系趋向于热带成分。表7参39
金属离子对黑翅土白蚁消化代谢的影响
漆梦雯, 沈毅, 羊桂英, 余婷, 李吴晗, 周琪欢, 谢晓俊, 朱娅宁, 莫建初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19
摘要:
  目的  探究金属离子对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消化代谢过程的影响,挖掘黑翅土白蚁对含有金属离子的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潜在价值。  方法  根据浓度梯度法,将含有不同质量分数Al3+、Ca2+、Fe3+和Mg2+的饵料供给黑翅土白蚁,确定黑翅土白蚁对饵料中金属离子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黑翅土白蚁虫体内及其新建菌圃内的对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明确饵料中Al3+、Ca2+、Fe3+和Mg2+对虫体内及新建菌圃内对应金属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测定黑翅土白蚁虫体内及其新建菌圃内漆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确定饵料中Al3+、Ca2+、Fe3+和Mg2+对上述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黑翅土白蚁对饵料中Al3+、Ca2+和Fe3+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均为1.00 g·kg−1,对饵料中Mg2+的最大可取食质量分数为10.00 g·kg-1。黑翅土白蚁取食含有10.00 g·kg−1 Mg2+的饵料后,其虫体内和菌圃内都发生了Mg的富集;取食含有1.00 g·kg−1 Fe3+的饵料后,Fe仅在菌圃内富集。取食含有1.00 g·kg−1 Al3+的饵料,会显著提高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漆酶活性(P<0.05);取食含有1.00 g·kg−1 Ca2+的饵料,会显著提高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漆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纤维素酶活性(P<0.05);取食含有1.00 g·kg−1 Fe3+的饵料,会显著提高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漆酶活性和菌圃中的纤维素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菌圃中的漆酶活性和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P<0.05);取食含有10.00 g·kg−1 Mg2+的饵料,会显著提高黑翅土白蚁虫体内的纤维素酶活性和菌圃中的漆酶活性(P<0.05),但会显著降低菌圃中的纤维素酶活性(P<0.05)。  结论  黑翅土白蚁可取食分别含有1.00 g·kg−1 Al3+、Ca2+和Fe3+的饵料和含有10.00 g·kg−1 Mg2+的饵料,1.00 g·kg−1 Al3+可以提高黑翅土白蚁和菌圃微生物对木质素的联合降解能力。黑翅土白蚁具有资源化处理厨余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的应用潜力。图3表1参28
丛枝菌根真菌和溶磷细菌协调植物获取磷素的机制
高宁, 邢意警, 熊瑞, 史文辉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65
摘要:
磷素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溶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直接参与土壤磷素活化和植物获取磷素的过程,对生态系统磷养分周转与植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获取和利用磷的策略、植物磷素吸收的丛枝菌根真菌协调途径、植物磷素吸收的溶磷细菌协调途径、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的协同作用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植物-微生物协作促进磷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植物的磷素获取过程需要高效的根系适应能力,通过调控根系形态性状、改变根系分泌物成分与分泌量,促进土壤磷素活化;同时,丛枝菌根真菌可通过与植物间的互利共生物质交换,推动根际与菌丝际的土壤生物活性与化学性质变化,促进植物获取磷素;此外,溶磷细菌与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界面形成积极互作关系,分泌多种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提高磷活化相关酶活性改善土壤可利用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互作促进植物磷素吸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应重点关注:菌根属性在互作体系中的作用;分析鉴定互作体系成员的代谢物组成及其潜在功能;探讨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其功能组装的影响。参141
没食子酸改性竹粉的制备及抑菌性能
叶金枝, 徐涓, 杨静, 杨海艳, 王大伟, 史正军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18
摘要:
  目的  以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竹粉为原料,采用酯化反应制备没食子酸改性竹材,并探究没食子酸对竹材抑菌性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对改性竹粉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振荡法评估改性竹粉的抑菌性能。  结果  没食子酸可以与竹粉形成接枝共聚物,并在竹纤维束表面形成一层包裹物,从而使其表面变得更加光滑;没食子酸改性后,竹粉的热稳定性提高约40 ℃,对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抑制率从30.70%提高到93.2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制率从32.18%提高到75.29%。  结论  没食子酸改性可明显提高龙竹竹粉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能力,该方法为竹材抑菌性能改良的有效方法。图8参26
萼脊蝴蝶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陈之光, 徐言, 葛红, 杨树华, 赵鑫, 寇亚平, 朱晋宇, 贾瑞冬, 武荣花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46
摘要:
  目的  研究萼脊蝴蝶兰Phalaenopsis japonic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特性,为萼脊蝴蝶兰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濒危蝴蝶兰属Phalaenopsis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  方法  以温室条件下栽培的萼脊蝴蝶兰为材料,记录其花器官特性和开花进程,测定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分析花粉组织化学,估算杂交指数并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  结果  ①萼脊蝴蝶兰群体花期 4月中旬至5月底,单株花期30~40 d,单花花期约30 d,开放时有香味。花蕾期为开花前1~7 d,初花期为开花后1~5 d,盛花期为开花后6~25 d,末花期为开花后26~30 d,凋谢期为开花后30~40 d。②总状花序,单株花序多为1~2个,单花序约有10朵花。③萼脊蝴蝶兰花粉为近圆形四合花粉,主要由脂质组成,适合虫媒授粉。④雌雄同株,且同步成熟,在盛花期(开花6~25 d)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均达到最强,花粉活力高达84.98%,杂交指数为4。⑤自然授粉、自然自花授粉、去雄不授粉3种处理后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人工同株异花授粉和人工异株授粉的结实率高达60.00%、80.00%和93.33%,且人工异株授粉果实质量最好,种子最大,种子活力最高(82.69%),单果实中种子数量约43000粒。  结论  萼脊蝴蝶兰开花始于4月中旬,结束于5月底,盛花期持续约20 d,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的类型。图4表3参26
研究论文
生物质炭基肥对重庆植烟区烤烟根系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宋鹏, 李慧, 江厚龙, 赵鹏宇, 李理想, 赵彪, 张均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61
摘要:
  目的   研究生物质炭基肥对重庆植烟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根系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重庆植烟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基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方法   以‘云烟116’N. tabacum ‘Yunyan 116’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T1)、生物质炭基有机肥(T2)和生物质炭基复混肥(T3) 3个处理,分析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对烤烟根系生理活性、烤后烟化学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结果   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可优化烟株根系生理及养分指标。其中,根系活力在移栽后均以T2处理最高,与T1处理相比提高了4.2%~46.8%;侧根条数和不定根条数均以T3处理最多,与T1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1.6%~41.1%和19.0%~53.1%;根系氮和钾质量分数随烟株生长而降低,且均以T2处理降幅最缓;根系烟碱质量分数则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T2和T3处理较高;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可增加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提升烤后烟的化学品质,其中以T2处理的产量和产值最高,与T1处理相比分别增加了16.9%和22.6%。此外,生物质炭基肥对烤后烟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均有提高作用,增强了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了烟叶品质;相关分析可知:根系钾质量分数(在移栽后30、60和120 d)、氮质量分数(在移栽后60、90和120 d)与烤后烟的化学品质相关性最为密切。   结论   生物质炭基肥有利于烤烟根系的生长发育,可增加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提升烤后烟的化学品质,其中使用生物质炭基有机肥处理效果更佳。图4表4参31

通知

9月18日至10月31日,因网络维护,本网站对外开放时间为8:00—22:00。给大家造成不便,敬请谅解!若有疑问可发送邮件或致电编辑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