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郑小矛 朱志军 王白坡 程晓建 阙建华

郑小矛, 朱志军, 王白坡, 程晓建, 阙建华.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339-343.
引用本文: 郑小矛, 朱志军, 王白坡, 程晓建, 阙建华.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339-343.
ZHENG Xiao-mao, ZHU Zhi-jun, WANG Bai-po, CHENG Xiao-jian, QUE Jian-hua.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Lishu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339-343.
Citation: ZHENG Xiao-mao, ZHU Zhi-jun, WANG Bai-po, CHENG Xiao-jian, QUE Jian-hua.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Lishu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339-343.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郑小矛(1957-), 男, 浙江丽水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管理。
    通信作者: 王白坡(1932 -), 男, 福建福州人, 教授, 从事果树园艺教学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662.1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Lishui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18
  • HTML全文浏览量:  321
  • PDF下载量:  17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3-11-30
  • 修回日期:  2004-05-27
  • 刊出日期:  2004-09-20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

    作者简介:

    郑小矛(1957-), 男, 浙江丽水人, 高级工程师, 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和管理。

    通信作者: 王白坡(1932 -), 男, 福建福州人, 教授, 从事果树园艺教学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662.1

摘要: 通过调研剖析了浙江省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 认为九坑桃已成为产区支柱产业, 在山区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形成了相对优化的地域分布, 一套较为有效的生产技术, 拥有优势的优良品种;经营模式以中小专业户为主, 市场体系处于初级阶段;有政府大力支持和科技力量的依托, 前景良好。同时, 指出也存在着桃流胶病严重, 果品档次偏低,经营模式低级, 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可种桃土地减少和科学种桃技术有待普及提高等问题。提出加强品种引进和选育, 重视流胶病防治, 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健全产业组织,依靠科技进步发掘经济潜力, 以及桃园重茬地利用研究等建议。表2 参11

English Abstract

郑小矛, 朱志军, 王白坡, 程晓建, 阙建华.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339-343.
引用本文: 郑小矛, 朱志军, 王白坡, 程晓建, 阙建华. 丽水市九坑桃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339-343.
ZHENG Xiao-mao, ZHU Zhi-jun, WANG Bai-po, CHENG Xiao-jian, QUE Jian-hua.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Lishu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339-343.
Citation: ZHENG Xiao-mao, ZHU Zhi-jun, WANG Bai-po, CHENG Xiao-jian, QUE Jian-hua.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ach industry in Lishui[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3): 339-34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