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

张建国 徐文俊 崔会平 梅阳阳 蔡碧凡

卜柯丽, 傅卢成, 王灵杰, 等.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PeATG1/PeATG4基因表达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6
引用本文: 张建国, 徐文俊, 崔会平, 等. 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26-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BU Keli, FU Lucheng, WANG Lingjie, et al. Analysis of PeATG1/PeATG4 gene expression in Phyllostachys edulis during rapid growth[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0, 37(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6
Citation: ZHANG Jianguo, XU Wenjun, CUI Huiping, et al. Air anion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in Forest Park of Citrus Groves in Quzhou[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1): 26-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面上项目(2008C3202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5D0100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建国,副教授,博士,从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等研究。
    通信作者: 张建国,副教授,博士,从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1 

Air anion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in Forest Park of Citrus Groves in Quzhou

Funds: 

浙江省科学技术面上项目(2008C3202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5D010003)

  • 摘要: 以空气负离子为指标评价旅游环境质量,对于景区开发建设和游客活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利用空气负氧离子测量仪,对浙江省衢州大橘海省级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借助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石梁溪堰坝>幽静山道>农家庭院>柑橘观光园>村落广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CI)值均大于1.0,属于最清洁空气;5个监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月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年之中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月和9月;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变化存有明显差异,夏、秋大于冬、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除2月和3月外,其他月份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B以上,空气清洁度较清洁;除2月、3月和5月外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0 gm-3),符合居住区的标准;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气温、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PM10显著负相关(P<0.01)。图6表5参12
  • 自噬(autophagy)是进化上保守的细胞内物质的降解途径,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与其他降解系统相比,自噬最显著的特征是能降解细胞中如生物分子、细胞器甚至入侵的微生物等几乎所有的物质[1]。自噬在饥饿条件下的营养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将营养物质重新分配进行物质循环[2-4]。LI等[5]对玉米Zea mays研究发现:自噬在缺氮环境下调控氮回收利用以增加农作物产量;LI等[6]在谷子Setaria italica中发现:自噬相关基因SiATG8在响应氮饥饿耐受中表达上调;AVIN-WITTENBERG等[7]发现:碳饥饿条件下自噬能通过降解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产生氨基酸作为替代性碳源,供植物体重新利用;在碳饥饿条件下,自噬会影响中枢代谢导致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G(autophagy-related gene)突变体表型与野生型差异明显。BARROS等[8]发现:在碳饥饿情况下,自噬中的代谢物循环和呼吸的替代途径对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起作用。自噬在植物体自身生长和发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9-10],如参与根尖的细胞生长和分化[11-12]、减数分裂后花药的发育[13]、气管元素的分化[14]、对硝酸盐的利用率[9]、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粒的降解[15]、在衰老叶片中叶绿体的降解[16-18]、植物体衰老过程中能量的利用[19]以及植物夜间生长供能物质的利用[20]等等。GHIGLIONE等[21]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研究发现:自噬对其小花发育过程起到作用;KURUSU等[13]对水稻Oryza sativa研究发现:自噬缺陷Osatg7和Osatg9突变体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表现出完全的孢子体雄性不育和有限的花药开裂。IZUMI等[19]对水稻的研究发现:自噬可在叶片变暗引起能量限制时被激活,对其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TOYOOKA等[22]对发芽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种子子叶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认为微自噬机制可能参与储备淀粉的降解;YOSHIMOTO等[23]发现:当环境中的营养供应有限时,植物细胞中的养分调动需要自噬。WANG等[15]发现:细胞自噬能够在夜间对叶片淀粉的降解起作用。有实验室证实,自噬可以在晚间为植物提供能量[20]。毛竹茎秆生长发育过程的研究分析主要在解剖结构[24]、反射光谱[25]、光合酶[26-27]、碳水化合物代谢[28-30]、蛋白质组[31]、基因组学[32-33]等方面。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的研究表明:自噬对植物生长起重要作用[7, 15, 19-20],而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关于自噬与其快速生长关系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毛竹茎秆快速生长过程中PeATG1PeATG4基因的表达变化,以期为毛竹快速生长内在的自噬调控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参考。

    供试毛竹采自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29°56′~30°23′N,118°51′~119°52′E)现代毛竹纯林示范园。该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 ℃,具有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 847.3 h,年平均降水量1 628.6 mm, 无霜期234.0 d,森林覆盖率76.5%。毛竹林土壤属山地红壤,土层深度60 cm以上。

    试验材料为2018年当年生毛竹笋竹,2018年5月初,在毛竹出笋后生长至(3.0 ± 0.2)m时,分别在6个时间点(10:00、14:00、18:00、22:00、2:00、6:00)选取生境条件一致,生长状况良好,基径约15 cm自然状态下的毛竹笋竹,从茎秆地上部分的基部将其伐倒,将节间按照从基部至顶部的顺序编号(1~N)。每间隔2个节间进行取样,从基部至顶部依次选取编号为1、4、7、10、13、16、19、22的节间。取茎秆节间下部外层绿色组织,取样厚度为2 mm,用于电镜观察样品后,取下,迅速将样品放进液氮中冷冻,存于-80 ℃备用。选取3株笋竹,每株作为1个独立实验,共3次重复。

    1.3.1   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将笋竹的第4、7、10、13节间的茎秆切成0.2 mm × 5.0 mm的小块置于体积分数2.5%戊二醛溶液中,4 ℃固定24 h。然后,将样品置于0.1 mol·L-1磷酸缓冲液(PBS, pH 7.0)中漂洗3次,15 min·次-1,再置于质量分数1%锇酸中固定2 h。之后,用PBS缓冲液漂洗3次固定材料后,使用各级梯度乙醇(体积分数30%、50%、70%、80%、90%、95%和100%)脱水处理15 min,过渡到纯丙酮处理20 min;在45 ℃下用环氧树脂(Epon 812)浸透包埋经脱水处理的材料25 h,之后在70 ℃条件下加热聚合48 h;使用LEICA EM UC7型超薄切片机修整包埋样品并切片,再分别置于柠檬酸铅溶液和醋酸双氧铀50%乙醇饱和溶液双染色10 min,在Hitachi H-65型(日本, HITACHI公司)电镜上观察,并拍照记录结果。

    1.3.2   引物设计

    基于毛竹基因组数据库中PeATG1和PeATG4的基因序列设计基因全长和定量引物,选择毛竹PeNTB基因作为荧光定量的内参基因,并使用在线网站Primer 3设计引物(http://bioinfo.ut.ee/primer3/),由有康生物科技公司合成(表 1)。

    表  1  本研究所用的引物名称
    Table  1.  PCR primers used in this study
    基因名称 序列 用途
    PeATG1-F TTCTACCTCACCCCTACCGA 基因全长扩增
    PeATG1-R TTCTTCTTGTTGCGCTCGAG
    PeATG4-F CTGTCAAGCGTTGTCGTG 基因全长扩增
    PeATG4-R AACCAATAGCCAGGGATG
    PeATG1-F CACCGACATCATCGTCCGCTAC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eATG1-R TCGCCCTCCCGTGCCTTATC
    PeATG4-F ATGGCTCTTTATGTTGTTTC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eATG4-R GTGGGATGTACCTTGGAT
    PeNTB-F TCTTGTTTGACACCGAAGAGGAG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PeNTB-R AATAGCTGTCCCTGGAGGAGTTT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3.3   毛竹笋竹总RNA的分离纯化以及纯度、完整性检测

    分别取适量6个时间段的毛竹笋竹茎秆第7节间,使用改良Trizol法提取茎秆组织总RNA。使用NanoDrop® ND-1000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RNA的含量与纯度,并通过质量分数1.2%琼脂糖电泳检测样品RNA的完整性。

    1.3.4   cDNA合成

    以上述RNA为模板,冰上配置20 μL RT-PCR体系:包括gDNA Eraser 1.0 μL,5×gDNA Eraser Buffer 2.0 μL,RT Primer Mix 1.0 μL,Prime Script RT Enzyme MixⅠ1.0 μL,5×PrimeScript Buffer 2(for Real Time)4.0 μL,总RNA 500 ng,加RNase Free dH2O至总体积20.0 μL。体系置于PCR仪中,37 ℃孵育15 min,85 ℃加热5 s。将通过反转录得到的cDNA存于-20 ℃下用于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1.3.5   笋竹PeATG1及PeATG4基因全长cDNA克隆

    根据毛竹数据库PeATG1和PeATG4基因序列设计基因全长引物(表 1),扩增这2个基因的系列片段,扩增程序分别为:94 ℃ 5 min;94 ℃ 30 s,52 ℃ 30 s,72 ℃ 70 s,共30个循环;72 ℃ 10 min。通过质量分数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送往有康生物科技公司测序。

    1.3.6   自噬相关基因PeATG1及PeATG4反转录产物的基因表达分析

    采用TaKaRa公司SYBR®Premix Ex TaqTM(Perfect Real Time)试剂盒,冰上配置20 μL反应体系:10 μL SYBR Premix Ex TaqTM,0.8 μL Forward Primer,0.8 μL Reverse Primer,2.0 μL反转录cDNA模版,6.4 μL灭菌蒸馏水。反应于Bio-Rad CFX manager 3.1 PCR仪上进行,采用两步法扩增标准程序:95 ℃预变性3 min,95 ℃下10 s、60 ℃下30 s,循环39次。以内参为对照,每个样品重复3次。反应完成后,得到含所有样品的记录点曲线,得出循环阈值(Ct值)。

    1.3.7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荧光定量数据按照公式计算:相对表达量=2-∆∆Ct[34],使用内参基因校正拷贝数,利用Origin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笋竹PeATG1及PeATG4基因表达量分别进行Turkey比较。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监测毛竹茎秆第7节间组织不同时间段的自噬活性(图 1),在10:00和14:00的节间中观察到大量淀粉粒存在,未发现自噬体(图 1A图 1B);在18:00的节间观察到淀粉粒和自噬体(图 1C);22:00第7节中观察到包裹有淀粉粒的自噬体(图 1D);2:00第7节中观察到经典的双层膜自噬体(图 1E);6:00第7节中未观察到自噬体,有少量淀粉粒(图 1F)。

    图  1  毛竹茎秆组织自噬形成监测
    Figure  1.  Monitoring of autophagy in stem of P. edulis

    对毛竹茎秆快速生长节24 h自噬活性监测发现:自噬活性在22:00和2:00较强,进一步对22:00和2:00的毛竹茎秆不同节间组织第4、7、10、13节的自噬活性进行监测,22:00和2:00第4节中未观察到淀粉粒和自噬体(图 1G图 1J),第7节和第10节中观察到淀粉粒和自噬体(图 1D图 1E图 1H图 1K),第13节中均未观察到自噬体,有大量淀粉粒(图 1I图 1L)。

    以确定良好纯度和完整度的毛竹茎秆总RNA的反转录产物cDNA为模板,通过普通PCR扩增PeATG1及PeATG4基因全长,并通过质量分数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图 2),条带清晰且单一,获得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长度分别为392和1 087 bp扩增产物。

    图  2  毛竹PeATG1及PeATG4基因cDNA扩增电泳图
    Figure  2.  Electrophoresis map of PeATG1 and PeATG4 amplification

    24 h内毛竹茎秆PeATG1表达变化量如图 3所示。PeATG1在22:00表达丰度最高,2:00和6:00的表达丰度次之,再次为10:00和18:00的表达量,14:00的表达量最低。从18:00开始,毛竹茎秆PeATG1表达量显著增加,到22:00达到最高水平,分别是14:00、10:00、18:00、6:00和2:00的4.8、3.1、3.0、1.3和1.1倍(P<0.05)。从10:00到6:00,表达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PeATG1在夜间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天,在2:00及6:00的表达量较22:00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白天。

    图  3  不同时间毛竹PeATG1定量分析
    Figure  3.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eATG1 at different time

    24 h内毛竹茎秆PeATG4表达变化量(图 4)显示:PeATG4在2:00表达丰度最高,其次为22:00、6:00和18:00,再次为10:00,14:00的表达量最低。毛竹茎秆PeATG4表达量从18:00开始增加,到2:00达最高水平,分别是14:00、10:00、18:00、6:00和22:00的3.8、2.9、1.7、1.6和1.5倍(P<0.05)。从10:00到6:00,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PeATG4在夜间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天,在6:00表达量较2:00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白天的水平。

    图  4  不同时间毛竹PeATG4定量分析
    Figure  4.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eATG4 at different time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与物质。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再进行,但仍然需要营养用以维持生命活动、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5]。此时,淀粉的降解便为细胞有序进行夜间活动提供了能量来源。除了淀粉降解的经典途径外,WANG等[15]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中的自噬能够在叶片淀粉降解中发挥作用。IZUMI等[20]发现:自噬可以通过夜间的碳代谢提供能源替代物如游离氨基酸来提高夜间的能源供应,有助于植物生长,证实自噬可以在夜间为植物提供能量。本研究通过24 h自噬活性监测,在22:00和2:00毛竹竹笋第7节茎秆组织中观察到自噬体的存在,而白天在相同部位未观察到,表明自噬在夜间被激活。同时在该部位中也有淀粉粒,表明自噬可能与淀粉的分解有关,通过分解淀粉提供能源,促进毛竹夜间快速生长,这与WANG等[15]对拟南芥自噬体定量统计的研究相一致。在监测了24 h自噬活性,确认自噬在夜间被激活后,进一步在22:00和2:00对第4、7、10和13节进行夜间自噬监测,不同部位的自噬活性存在差别。毛竹茎秆下部表面包被的笋箨已逐渐脱落,其组织中无淀粉粒和自噬体,该部位已完成快速生长,发育较为成熟,为其上部组织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运输通道,将竹篼中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向上运输至快速生长的部位,供其代谢消耗所需;中部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自噬体的存在为分解淀粉及其他胞内物质,从而促进该部位快速生长提供了快速供能;而茎秆上部较幼嫩,尚未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未观察到自噬体。在毛竹笋竹茎秆尚未萌发枝叶前的快速生长期内,茎秆的光合能力较弱,营养物质和能量主要来源于周围的成竹[30]。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生长部位存在较多的自噬体,可能对分解由周围成竹通过竹鞭运输至新生笋竹的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期,茎秆中部较多的自噬体及其较强的分解淀粉能力可能是维持毛竹笋竹快速生长的原因之一。

    自噬涉及广泛的生理过程,其生物学意义是通过关键基因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各种细胞途径相互作用来解释的[36]。ATG1是细胞自噬过程中的重要蛋白,与ATG13形成ATG1/ATG13蛋白激酶复合体,响应营养物质的需求,起始自噬小体的形成;ATG4对ATG8的酶切加工是ATG8进入类泛素连接系统的前提[37]。因此,ATG1和ATG4是自噬过程的关键因子之一。到目前为止,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中有关ATG1和ATG4基因的鉴定及其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比较集中。拟南芥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TG1是调控自噬的关键组分ATG1/ATG13蛋白激酶复合体的核心组分,对自噬小体到液泡的转运十分重要。ATG8耦合系统是自噬体成膜过程中的一个类泛素化系统,ATG8蛋白在细胞自噬中发挥泛素化作用的前提是其蛋白前体的C端经半胱氨酸蛋白ATG4剪切后,暴露其C末端甘氨酸残基[38]。结果表明:PeATG1在夜间的表达加强,显著高于白天,诱导自噬小泡形成。PeATG4在夜间也增强表达,显著高于白天,使自噬体得以形成来分解茎秆组织细胞内的淀粉,满足毛竹茎秆进行夜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在白天毛竹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供夜间持续生长所需,与诱导自噬小泡形成有关的PeATG1和调控自噬体形成的PeATG4表达水平均较低。PeATG1和PeATG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适应黑暗的前4 h内均有所上升,PeATG1表达量在22:00达到峰值,PeATG4在2:00达到最高表达水平,然后在白天下降到基础水平,这与WANG等[15]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夜间不同时间点ATG基因的表达变化的研究相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这2个ATG基因的转录水平在夜间显示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这表明潜在的细胞自噬机制是活跃的。

    关于毛竹茎秆快速生长相关基因的研究,李丹丹等[29]发现:与海藻糖合成相关的PeTPS1在夜间表达增强,糖信号调控关键激酶PeSnRK1在夜间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T6P/SnRK1信号共同调节笋竹夜间快速生长;祝巧鸣等[39]发现:与糖皮质激素代谢酶相关的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家族基因PeHSD1在毛竹快速生长时期表达量最低,与毛竹快速生长负相关;叶家其等[40]发现:大量的赤霉素类基因参与到毛竹的快速生长过程,且对赤霉素关键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GA20oxGA3oxGA2ox以及赤霉素受体GID1和正调控基因GID2都在竹笋的形态学上部有大量表达。本研究中对PeATG1及PeATG4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在总体上趋势一致,均在夜间毛竹快速生长阶段增强表达,白天恢复至基础水平,表明PeATG1和PeATG4共同协调参与自噬过程,进而调节毛竹茎秆快速生长。PeATG1与PeATG4在达到表达最高峰的时间点有所不同,PeATG1在22:00达最高表达水平,PeATG4则在2:00表达量最高,可能是由于它们在诱导自噬发生、调控自噬体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综上所述,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毛竹茎秆内存在较高活性的自噬体和PeATG1的PeATG4基因表达量,这为此时期茎秆中存在细胞自噬提供了有力证据。自噬活性和PeATG1、PeATG4的表达量随时间由白天到黑夜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毛竹茎秆不同时间段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白天生长相对缓慢,夜间生长迅速;且不同节间的自噬活性也不相同,表明毛竹茎秆不同节间的生长发育也存在明显差异,茎秆中部节间生长较快,下、上部节间生长相对缓慢;茎秆中具有细胞自噬途径,参与调节茎秆的快速生长过程。研究成果对明确毛竹速生生长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 [1] 陶一舟, 李朝晖, 严少君.  安吉天荒坪森林特色小镇景观绩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4): 883-8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27
    [2] 赵亚红, 徐翠霞, 马玲, 王彬, 韦赛君, 吕嘉欣, 高岩, 张汝民.  3种常绿树挥发物成分对空气负离子及微生物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4): 654-6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21
    [3] 李伟克, 张晨, 谷兴翰, 牛树奎, 殷继艳, 刘晓东.  北京西山侧柏林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472-4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43
    [4] 唐慧超, 洪泉, 徐斌.  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景观绩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77-11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67
    [5] 周子贵, 夏淑芳, 梅丽, 吴家胜.  浙西北马尾松公益林分类研究与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4): 611-6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4.018
    [6] 刘佳敏, 张慧, 黄秀凤, 徐华潮.  浙江3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及森林健康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5): 719-7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5.013
    [7] 刘欣欣, 华超, 张明如, 张建国, 柳丹.  千岛湖姥山林场不同森林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3): 366-3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3.007
    [8] 汪荣.  福建滨海水鸟栖息地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72-4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20
    [9] 周斌, 余树全, 张超, 伊力塔.  不同树种林分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200-2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05
    [10] 高铭聪, 蒋文伟, 金竹秀, 郭慧慧, 梅艳霞.  西径山森林公园夏季空气负离子日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667-6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4.023
    [11] 石彦军, 余树全, 郑庆林.  6种植物群落夏季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2): 185-1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2.004
    [12] 张明如, 俞益武, 赵明水, 章志攀, 杜晴洲, 陈建新.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柳杉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701-707.
    [13] 韦新良.  乡村森林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技术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1-6.
    [14] 张志杰, 伊力塔, 韩海荣, 袁位高.  浙江省森林承载力评价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3): 368-374.
    [15] 章志攀, 俞益武, 张明如, 杜晴洲, 陈建新, 毛凤成.  天目山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81-485.
    [16] 黄水文, 胡献明.  浙江衢州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2): 169-173.
    [17] 章志攀, 俞益武, 孟明浩, 孔邦杰.  旅游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103-108.
    [18] 余国信, 蔡良良, 余启国, 张盛剿.  浙江省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分析及相关问题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2): 151-156.
    [19] 吴延熊, 郭仁鉴, 周国模.  区域森林资源系统稳定性的预警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1): 66-69.
    [20] 郭仁鉴, 童志玉, 翁东明, 张宏伟.  昌化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评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93-297.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16/1/2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80
  • HTML全文浏览量:  339
  • PDF下载量:  56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5-21
  • 修回日期:  2015-09-05
  • 刊出日期:  2016-02-20

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学技术面上项目(2008C3202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5D010003)

    作者简介:

    张建国,副教授,博士,从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等研究。

    通信作者: 张建国,副教授,博士,从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生态旅游环境管理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1 

摘要: 以空气负离子为指标评价旅游环境质量,对于景区开发建设和游客活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利用空气负氧离子测量仪,对浙江省衢州大橘海省级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并借助相应的方法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分析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年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石梁溪堰坝>幽静山道>农家庭院>柑橘观光园>村落广场,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CI)值均大于1.0,属于最清洁空气;5个监测样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月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年之中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1月和9月;不同季节的负离子浓度变化存有明显差异,夏、秋大于冬、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除2月和3月外,其他月份的空气质量等级均为B以上,空气清洁度较清洁;除2月、3月和5月外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150 gm-3),符合居住区的标准;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气温、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P<0.01),与PM10显著负相关(P<0.01)。图6表5参12

English Abstract

卜柯丽, 傅卢成, 王灵杰, 等.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PeATG1/PeATG4基因表达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6
引用本文: 张建国, 徐文俊, 崔会平, 等. 衢州大橘海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26-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BU Keli, FU Lucheng, WANG Lingjie, et al. Analysis of PeATG1/PeATG4 gene expression in Phyllostachys edulis during rapid growth[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0, 37(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06
Citation: ZHANG Jianguo, XU Wenjun, CUI Huiping, et al. Air anion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in Forest Park of Citrus Groves in Quzhou[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1): 26-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