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3卷  第3期

研究论文
集体林区农户对林业生产技术需求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袁春, 吴伟光
2016, 33(3): 369-3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1
[摘要](2695) [HTML] (555) [PDF](620) [施引文献] (7)
摘要: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4县(市)16个村庄192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 在对集体林区农户林业生产经营与技术需求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户林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集体林区农户户均林地面积为1.6 hm2, 近5 a有超过1/3的农户参与造林, 但人均林业收入在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仅为8.2%。②林区农户林业生产技术来源以自身经验积累为主, 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技术的比例仅为4.5%。同时, 对新品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求程度较高, 分别为40.3%...
基于InVEST模型的森林碳储量动态监测
何涛, 孙玉军
2016, 33(3): 377-38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2
[摘要](6610) [HTML] (1333) [PDF](829) [施引文献] (33)
摘要:
森林碳储量主要通过地面调查数据来估算,存在着统计工作量大,建模复杂度高等难点。如何快捷、准确地估测森林碳储量一直是国内外林业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题。结合遥感图像监测尺度大和InVEST模型输入参数少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InVEST模型结合遥感图像估测森林碳储量的方法。该方法根据森林类型碳储量信息和相应的栅格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测区域森林碳储量,然后通过比对多期遥感数据估测出的碳储量得出该区域碳储量变化,从而实现森林碳储量的动态监测。对浙江省庆元县2009年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和绘图,根据行政...
基于空间协同仿真模拟的开化县森林碳估计
袁振花, 张茂震, 郭含茹, 秦立厚
2016, 33(3): 384-3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3
[摘要](3379) [HTML] (721) [PDF](450) [施引文献] (2)
摘要:
森林碳储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森林碳汇计量的基础。以浙江省开化县为研究区,采用2013年资源3号遥感影像与2014年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结合序列高斯协同模拟方法对全县地上部分森林碳储量及其分布进行估计,并以平均误差、残差平方和、平均相对误差以及均方根误差4个指标为基础对估计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开化县2014年森林总碳储量空间协同仿真估计结果为7.221 573 Tg,碳密度值分布为0~109.178 0 Mg·hm-2,均值为32.376 4 Mg·hm-2,基...
吉林金沟岭林场不同密度天然云冷杉林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模型
季蕾, 亢新刚,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2016, 33(3): 394-4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4
[摘要](2888) [HTML] (547) [PDF](544) [施引文献] (8)
摘要: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
基于特征点提取的林木生长状态无损测量方法
许杰, 戚大伟
2016, 33(3): 403-4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5
[摘要](3645) [HTML] (492) [PDF](624) [施引文献] (2)
摘要:
为提高林木生长状态测量的准确性,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从视差处理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时间点采集到的树木图像信息,通过采取特征点提取方法,判断出一段时间内树木生长状态的变化情况。试验过程中,将待采集图像的树木上标出红色的矩形信息点,并利用双摄像机针对标出的特征点进行采集,然后将2幅树木图像进行对比研究, 分别计算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树木上信息点空间信息,从而确定该段时间内信息点的位置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标定的信息点,传统测量方法在高度和粗度上数值相近,与林木生长实际不符;而基于视觉技术的测量,...
引种栽培雷竹对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赵波, 肖玖金, 周泓杨, 张健
2016, 33(3): 409-4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6
[摘要](3108) [HTML] (669) [PDF](543) [施引文献] (3)
摘要:
为了解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引种栽培对当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10月,以毗邻乡土竹类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和农耕地为对照,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收集到土壤动物3 477只,隶属于3门9纲24目;土壤动物平均密度排序为雷竹(3.47×105只·m-2)>慈竹(9.65×104只·m-2)>农耕地(4.58×104只·m-2),类群数为慈竹(30个)>雷竹(28个)>农耕地(15个),其中...
雷竹林土壤染料降解真菌筛选与脱色效果初步研究
陈梦扬, 姚泽秀, 李永春, 吴涵韬, 徐秋芳, 魏健, 秦华
2016, 33(3): 418-4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7
[摘要](3423) [HTML] (744) [PDF](527) [施引文献] (5)
摘要:
应用平板分离培养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分析的方法,筛选鉴定集约栽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土壤中染料降解真菌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研究其染料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分离频次最高的真菌种类为木霉菌属Trichoderma,对5 株接种到苯胺蓝平板上能形成明显水解圈的真菌分离物,测试它们对偶氮和三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能力。综合脱色效果较好的菌株为P7-2-3和P12-2-4,ITS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观察表明...
重组竹方材增湿软化工艺
王书强, 牛帅红, 沈道海, 庄仁爱, 李延军
2016, 33(3): 477-4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5
[摘要](2525) [HTML] (545) [PDF](477) [施引文献] (2)
摘要:
针对重组竹方材含水率低、密度大且难刨切的现状,采用不同压力的加压浸注和不同温度的水煮软化工艺对重组竹方材进行增湿软化处理,研究增湿软化后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传热及硬度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逐步增大,压力1.2 MPa以后增重率增加不明显;随着水煮软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续,重组竹方材的增重率变化率呈增大的趋势,36.0 h后增大趋势变缓;重组竹内部温度在8.0 h时已趋于稳定。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加压浸渍和水煮软化后,重组竹材的硬度下降明显,和...
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木单板/聚乙烯薄膜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方露, 王正, 熊先青
2016, 33(3): 483-4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6
[摘要](2600) [HTML] (588) [PDF](518) [施引文献] (7)
摘要:
为了研究热压温度对硅烷化杨木(107杨Populus × euramericana)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杨木单板的改性剂,在不同的热压温度下(140,150,160,170 ℃)与HDPE薄膜复合制备了硅烷化杨木单板/高密度聚乙烯(HDPE)薄膜复合材料。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了不同热压温度下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以及胶接...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红酸枝木材种类识别
倪茜茜, 祁亨年, 周竹, 汪杭军
2016, 33(3): 489-4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7
[摘要](3093) [HTML] (524) [PDF](570) [施引文献] (19)
摘要:
为了实现市场上常见红酸枝类Dalbergia spp.木材的快速无损识别,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红酸枝木材进行种类识别研究。以交趾黄檀 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巴里黄檀 Dalbergia bariensis,奥氏黄檀Dalbergia oliveri和微凹黄檀 Dalbergia retusa为研究对象,采集高光谱图像并提取感兴趣区域内的反射光谱,采用Savitsky-Golay(SG)平滑算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对955~1 64...
电子鼻在竹笋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潘雁红, 何秋中, 叶晓丹, 吴志庄
2016, 33(3): 495-4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8
[摘要](3731) [HTML] (605) [PDF](466) [施引文献] (13)
摘要:
通过电子鼻技术检测不同竹笋间气味的差异性,以便初步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区分竹笋种类的科学方法。以壮绿竹Dendrocalamopsis valida,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梁山慈竹Sinocalmus affinis,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a,芦竹Arundo donax,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grandis,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和毛竹Phyllostachys...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00-2013年载文被引特征分析
朱育晓, 郑云涛
2016, 33(3): 500-5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9
[摘要](2431) [HTML] (574) [PDF](344) [施引文献] (4)
摘要:
为了解《浙江农林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学术影响力,利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和中国引文数据库(Chinese Citation Database,CCD),对学报2000-2013年载文被引证数据进行了分析;选取学报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历年被引频次前5%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分析其学科分布、作者及单位等,并分析了2002-2007年的26篇零被引论文。结果表明:2000-2013年,学报有202篇论文被SCI引用了289次,高被引论文及高被...
永康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钱力, 张超, 齐鹏, 余树全
2016, 33(3): 427-4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8
[摘要](3143) [HTML] (793) [PDF](560) [施引文献] (21)
摘要:
基于浙江省永康市市域范围内7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采样点共计203个,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评价分析、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表层重金属质量分数、污染程度和重金属相关关系及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永康市城市土壤表层重金属砷(As),钴(Co),铬(Cr),铜(Cu),锰(Mn),镍(Ni),铅(Pb),钛(Ti),钒(V),锌(Zn)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57,10.57,119.55,22.978,528.51,22.45,37.67,5751.81...
干热河谷牛角瓜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种源间差异
郑元, 唐军荣, 王连春, 高柱, 刘鹏, 柳国元, 张时豪, 罗明灿, 马焕成, 刘惠民
2016, 33(3): 440-4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0
[摘要](2538) [HTML] (427) [PDF](519) [施引文献] (5)
摘要:
为了解干热河谷不同种源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分析了牛角瓜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瞬时羧化效率(CE)和气孔限制值(ls)在元江、红河、个旧、建水、元阳等种源间的日变化动态与日均值差异。牛角瓜5个种源的Pn日变化动态均呈双峰曲线,但在不同时刻的数值存在种源间差异。牛角瓜对高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它通过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来提高光合同化效率。...
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对菊花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贾思振, 杨恒伟, 颜志明, 魏跃
2016, 33(3): 449-45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1
[摘要](3290) [HTML] (502) [PDF](578) [施引文献] (20)
摘要: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SA)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幼苗热伤害的缓解作用,以扦插40 d的夏菊幼苗为材料,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空白),15,30,45,60 mmol·L-1]的水杨酸溶液,研究在不同高温时间[0(对照),24,48,72 h]处理下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能够减轻菊花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速度,用30 mm...
不同种源鹅掌楸抗寒性综合评价
陆畅, 李斌, 刘儒, 夏良放, 祝良, 林富荣, 郑勇奇
2016, 33(3): 455-4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2
[摘要](3099) [HTML] (672) [PDF](582) [施引文献] (21)
摘要:
采集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4个种源的秋季和冬季的枝条和叶芽,测量抗寒生理指标,使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种源的抗寒性。结果显示:鹅掌楸不同种源的各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为,鹅掌楸冬季叶芽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秋季叶芽,相对电导率和含水量均低于秋季叶芽。根据测量的生理指标数据,计算出鹅掌楸4个种源的隶属函数值作为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大小分别为云南勐腊0.021,贵...
冷蒿抗氧化防御系统对机械损伤的响应
贾丽, 刘盟盟, 张洪芹, 臧晓琳, 宝音陶格涛, 高岩, 张汝民
2016, 33(3): 462-4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3
[摘要](3463) [HTML] (535) [PDF](413) [施引文献] (17)
摘要:
放牧对草地植物的直接影响包括动物的采食和践踏。为了探讨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耐牧性,采用人工机械损伤(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方式处理盆栽冷蒿地上枝叶,分别测定冷蒿叶片和根系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了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机械损伤强度的增加,冷蒿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升高,膜质过氧化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竹碎料/酚醛树脂制备竹材陶瓷的烧结工艺
杜春贵, 魏金光, 金春德, 李任, 王海燕
2016, 33(3): 471-4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14
[摘要](2744) [HTML] (522) [PDF](514) [施引文献] (6)
摘要:
以精刨竹碎料和酚醛树脂为原料,采用高温真空炭化烧结工艺制备了竹材陶瓷,研究了烧结工艺对竹材陶瓷性能、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烧结温度对竹材陶瓷的尺寸收缩率有较大影响,当烧结温度为600~1 200 ℃时,竹材陶瓷的尺寸收缩率大于20%范围内;②竹材陶瓷的密度减少率在600~1 000 ℃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在1 000~1 200 ℃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③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竹材陶瓷的炭得率降低、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升高、石墨化程度逐渐增强;④酚醛树...
论文
生物吸附及微生物降解对4-溴联苯醚污染水体的修复
杜敬霆, 孙朋飞, 张昕
2016, 33(3): 434-4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9
[摘要](2866) [HTML] (579) [PDF](493) [施引文献] (3)
摘要: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阻燃剂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对人类的器官、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危害以及向周边环境的不断迁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迫切需要处理的污染物之一。以同系物4-溴联苯醚(BDE-3)作为降解对象,将海藻酸钠和生物碳混合制成微球制剂,对该制剂吸附BDE-3的潜力、机制及添加降解菌Sphingomonas sp. DZ3后微球菌剂的吸附增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的海藻酸钠为微球制备的最佳质量浓度,该微球制剂在液相中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
文献综述
土壤植硅体碳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何珊琼, 孟赐福, 黄张婷, 姜培坤, 邬奇峰, 沈菁
2016, 33(3): 506-5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0
[摘要](4659) [HTML] (736) [PDF](695) [施引文献] (23)
摘要:
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是一个重要的长期(数千年)陆地碳组分,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对全球陆地土壤碳库贡献比植硅体碳储量要大得多。综述了土壤植硅体碳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研究植硅体碳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影响植硅体碳稳定性的因素:不同植被类型产生的植硅体碳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长环境下同一植被类型的植硅体碳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古土壤中的植硅体碳稳定性大于幼年中的土壤;植物植硅体的形态组合能够响应...
研究简报
不同花期山矾花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王艺光, 付建新, 张超, 胡绍庆, 赵宏波
2016, 33(3): 516-5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1
[摘要](3704) [HTML] (841) [PDF](371) [施引文献] (6)
摘要: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蕾期、半开期、盛开期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3个花期的山矾花分别鉴定出35,39,42种挥发物,属于醇类、酮类、酯类、醛类、芳香族类和酸类化合物,各时期最主要的花香物质是醇类和酮类。蕾期相对含量高的物质是芳樟醇(20.19%),双花醇(19.45%),反式-氧化芳樟醇(12.68%);半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33.38%),3,4,5-三甲氧基甲苯(15.29%),桉油醇(...
7种槭树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分析
王琦, 刘华红,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2016, 33(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2
[摘要](2647) [HTML] (492) [PDF](402) [施引文献] (17)
摘要: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 ginnala,鸡爪槭A. palmatum,三角槭A. buergerianum,樟叶槭A. 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 yangjuechi,毛脉槭A. pubinerve和青榨槭A. davidii等7种植物释放VOCs进行收集,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释放VOCs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苦茶槭和青榨槭分...
基于侧向层析原理的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黄巧莲, 金庆日, 章先, 周一媚, 陈彦永, 徐露凝, 杨永春, 程昌勇, 田广燕, 桂海娈, 方维焕, 宋厚辉
2016, 33(3): 531-53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3
[摘要](2363) [HTML] (472) [PDF](683) [施引文献] (4)
摘要:
针对霉菌毒素精准检测技术的开发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利用胶体金与赭曲霉毒素A单抗偶联物和赭曲霉毒素A-BSA偶联物(OTA-BSA),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当OTA-BSA配制终质量浓度为4.8 g·L-1,质控线用羊抗鼠IgG配制终质量浓度为1.5 g·L-1,硝酸纤维素(NC)膜的包被量为1.0 μL·cm-1时呈现最清晰、最均匀的条带。②赭曲霉毒素A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达到1.0 μg·L-1,检测时间仅为5 min,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该检测...
不同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任鸿雁, 石颜通, 国有清, 姜国峰, 袁涛, 王莲英
2016, 33(3): 537-5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4
[摘要](3065) [HTML] (574) [PDF](403) [施引文献] (14)
摘要:
为研究不同处理对凤丹Paeonia ostii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 mg·L-1)结合不同温度(10,15,20℃)的处理对凤丹种子生根的影响,不同主根长(根长1~5 cm,根长>5 cm)对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低温处理时间(15,30,45,52 d)对已生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下胚轴最膨大处直径和侧根数量对根长>5 c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结合300 mg·L-1 赤霉素(GA3)处理,最有利于凤丹种子生...
米老排扦插生根因子及优化
白磊,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2016, 33(3): 543-5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5
[摘要](2816) [HTML] (653) [PDF](386) [施引文献] (16)
摘要:
研究了插穗来源、留叶方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与质量浓度、基质和叶面施肥等5个因素对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插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生幼苗茎干与大树萌条均适宜作为米老排插穗的材料,幼苗插穗生根率为81.7%,萌条插穗生根率为81.3%。枝条不适宜作为扦插材料,5年生幼树1年生枝条生根率为5.0%。留叶方式以留1片叶生根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78.0%。留1/2叶处理为66.0%,而不留叶对照生根率为0。2 000 mg·L-1的ABT1号10 s速蘸处理为最佳处理方式。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