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引用本文: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WANG Shuwei, ZHOU Mingbing.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CE gene family in moso bamboo 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4, 41(3): 568-5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45
Citation: SUN Jun-wei, LI Su-fang, JIN Song-heng.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with five Rubus specie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详细信息
    通信作者: 金松恒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with five Rubus species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JIN Song-heng
  • 摘要: 研究了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寒莓R. buergeri,山莓R. corchorifolius,茅莓R. parvifolius和蓬蘽R. hirsutus等5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5种植物中,山莓的拟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光强最小,且光饱和点小于500 molm-2s-1,而其余4种均高于800 molm-2s-1;蓬蘽和山莓的叶绿素 a/b和叶绿素/类胡萝卜均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种;光强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光系统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引起的变化以山莓为最大,蓬蘽、茅莓和高粱泡次之,寒莓最小;非光化学猝灭的变化却以寒莓为最大,山莓为最小;光饱和点以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以山莓最大,蓬蘽和高粱泡最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量子需要额也以山莓最大,蓬蘽和高粱泡为最小。说明山莓耐阴但不耐光,容易发生光抑制;其余4种较耐光又耐阴,并忍耐光抑制,而又以寒莓最强,其次分别为高粱泡、茅莓和蓬蘽。图2表3参13
  • 中国常见白蚁Termitida主要有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tis等。这些白蚁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以木质纤维素为食,主要危害树木、各类木制品和纸张、布匹等含纤维素的物质,对园林植被、建筑物和堤坝造成严重危害[1]。浙江地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宜白蚁生存繁衍,其中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等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大[2]。药剂防治作为传统的白蚁灭治方法,因对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已逐渐转变为环境友好的监测控制技术;使用药物也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氯丹和灭蚁灵转变为对环境危害较小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药剂[3-4]。监测控制技术以食物诱集为前提,通过投放饵剂达到整巢灭治白蚁的目的;该技术降低了药剂的使用量,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面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具有控制时间长、针对性强的优点,在白蚁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4-5]。监测控制技术所用饵剂由引诱白蚁的饵料和有效灭治白蚁的药剂组成。以白蚁喜食的木材(松木、桉树皮等)、纤维素粉、小米粉、甘蔗等作为引诱剂,可对白蚁产生较好的诱集作用[6-9]。在灭治药剂的选择上,要求无明显的驱避作用且在白蚁回避浓度以下,同时要求药性缓慢,药剂逐步传递到群体内,从而灭治整个巢群。常用药剂有神经毒类如氟虫腈,代谢抑制物类如氟虫胺和氟蚁腙,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如氟铃脲、多氟脲等;不同药剂的灭治效果会因地域和白蚁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10]。饵剂中添加氨基酸、糖、二氧化碳、木薯等可增加白蚁的喜食性,加强药效[11-13],但在实际应用中,饵剂可能会出现药效缓慢、衰减、易霉变、被其他地下昆虫(如金环马陆Spirobolus bungii)取食等问题,同时饵剂的投放位点、数量、大小和对饵剂的检查和更换时间也会影响诱杀效果[8, 14]。因此,研制白蚁喜食而又持久耐用的饵料和有效灭治白蚁的药剂是监测与诱杀白蚁的关键。为得到引诱效果持久、不易霉变、使用方便的白蚁监控饵料,本研究比较了台湾乳白蚁对不同饵料的取食选择性,为研制诱集效果好、灭治药效强的新型白蚁饵剂提供基础。

    供试昆虫台湾乳白蚁取自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白蚁养殖室,松木饲养6 a。饵料主要成分为桉树皮、松木和纤维素,饵剂是在饵料的基础上加入虫螨腈。

    1.1.1   饵料制备

    将桉树树皮、松木烘干,经流水式高速中药粉碎机(DF-20,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粉碎后,与纤维素粉(浙江中维药业有限公司)按m(木粉):m(纤维素粉)=9: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揉搓成直径约为5 cm的球状,置于60 ℃烘箱中干燥15 h后,制成松纤饵料或桉纤饵料。同时将纯纤维素粉加水制成纯纤饵料。饵料用封口袋保存,待野外试验时取出,压制成7.0 cm × 7.0 cm × 1.0 cm的块状。

    1.1.2   饵剂制备

    将纯度为94.5%的虫螨腈原粉(巴斯夫公司,德国)用丙酮溶解,按100 μg·g-1添加到纯纤饵料、松纤饵料和桉纤饵料中,配制成含虫螨腈的松纤饵剂、桉纤饵剂和纯纤饵剂。

    准备直径15.0 cm,深度2.0 cm的圆形玻璃皿,皿中铺0.5 cm厚的吸水蛭石。准确称取松木块(对照)、纯纤饵料、松纤饵料和桉纤饵料各1.0 g,对称放入玻璃皿中;在皿中间处放入300头工蚁和30头兵蚁。盖上皿盖,将玻璃皿置于黑暗条件、温度(27±1) ℃的培养箱内。1周后检查,将剩余饵料烘干并称取质量,计算出取食质量。试验设重复6次·处理-1

    1.3.1   室内药效试验

    试验装置(玻璃皿)同上,准确称取纯纤饵料(对照)、纯纤饵剂、松纤饵剂和桉纤饵剂各1.0 g,放入皿中;放入50头工蚁和5头兵蚁。盖上皿盖,将玻璃皿置于黑暗、温度为(27±1) ℃的培养箱内5 d。重复5次·处理-1

    1.3.2   室外埋设处理后药效试验

    在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办公楼楼下的无遮挡草坪覆盖区挖坑,尺寸为25.0 cm × 12.0 cm × 10.0 cm;放入装有纯纤饵料(对照)、纯纤饵剂、松纤饵剂和桉纤饵剂的带孔长方形塑料盒,上盖后覆土。埋设1个月后取出,按1.3.1方法进行药效试验。

    逐日记录工蚁个体死亡数,计算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死亡率=(死虫数/供试虫数)×100%;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00-对照死亡率)×100%。

    选取园林绿地和房屋建筑为试验点。将纯纤饵料放入带孔的塑料盒内做成纤维素装置,在公园绿化树木周围(1棵树木周围埋设1个饵料装置)和距离房屋建筑1.0 m处(饵料装置相距至少5.0 m)埋设装置,隔1个月打开装置观察,对己取食完全或毁坏严重的饵料进行补充,连续8个月观察并记录饵料被取食情况和霉变情况。

    应用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百分数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取食量和死亡率[15]P<0.05为差异显著。

    试验7 d后,测定台湾乳白蚁对松木块、纯纤饵料、松纤饵料和桉纤饵料的取食选择性(表 1)。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对纯纤饵料的取食量显著多于松纤饵料和松木块(P<0.05),与桉纤饵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7 d中,各处理饵料和木块均未出现霉变,且均未有白蚁死亡;与松木块相比,台湾乳白蚁更喜取食纯纤饵料。

    表  1  台湾乳白蚁对4种饵料的取食量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od consumption of Coptotermes formosanus feeding with 4 kinds of baits
    饵料类型 取食量/(mg•头-1)
    纯纤饵料 1.18±0.09 a
    桉纤饵料 1.04±0.17 ab
    松纤饵料 0.70±0.14 b
    松木 0.24±0.02 c
    说明: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将3种纤维素饵剂用于台湾乳白蚁的室内药效试验(表 2)。结果表明,在第1天,3个饵剂造成的白蚁死亡率均较小;第2天,台湾乳白蚁取食桉纤饵剂后的死亡率显著大于松纤饵剂(P<0.05);到第3天,3个饵剂下的白蚁均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50%),其中取食纯纤饵剂的死亡率显著大于松纤饵剂(P<0.05);到第5天,所有试验组白蚁死亡率均达到或接近100%。

    表  2  3种纤维素饵剂对台湾乳白蚁的逐日累计校正死亡率
    Table  2.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3 cellulose baits against workers of C. formosanus by contact toxicity
    饵剂类型 死亡率/%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纯纤饵剂 6.40±1.33 ab 54.40±3.66 ab 64.18±2.83 a 95.20±2.06 a 100.00±0.00 a
    桉纤饵剂 10.00±1.10 a 57.20±3.72 a 60.61±2.36 ab 90.00±6.32 a 100.00±0.00 a
    松纤饵剂 5.20±1.62 b 43.00±4.07 b 54.38±1.30 b 87.60±4.07 a 97.20±1.96 a
    说明: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埋设1个月后的饵剂重复室内药效试验(表 3)。结果表明:第1天,3个饵剂造成的的白蚁死亡率均小于10%,第3天起,3个饵剂下的白蚁均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50%),第1~3天,台湾乳白蚁取食纯纤饵剂后的死亡率显著大于松纤饵剂(P<0.05);到第5天,3个饵剂下的白蚁死亡率均接近100%。与未埋设的饵剂相比,室外埋设1个月的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同样有较好的灭治效果。

    表  3  3种纤维素饵剂(埋设1个月后)对台湾乳白蚁的逐日累计校正死亡率
    Table  3.  Corrected mortalities of three cellulose baits (buried for one month) against workers of C. formosanus by contact toxicity
    饵剂类型 死亡率/%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纯纤饵剂 9.00±2.41 a 53.95±4.03 a 64.67±3.62 a 91.60±3.54 a 96.60±2.36 a
    桉纤饵剂 5.20±l.62 ab 42.0l±4.08 ab 52.12±3.73 b 80.80±6.02 a 92.40±0.98 a
    松纤饵剂 3.20±0.80 b 38.27±4.07 b 51.13±2.98 b 82.00±4.98 a 96.80±3.20 a
    说明: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试验于2015年3月将纤维素装置埋于园林绿地和房屋建筑周边,2015年10月取出,期间定期观察霉变情况、对白蚁的引诱效果和非靶标生物的进入情况。结果显示,在园林绿地内埋设的55个纤维素装置,均观察到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的取食痕迹,仅1处发现有金环马陆,未发现其他非靶标生物,观察期间未发现有饵料霉变现象;在房屋建筑周边埋设的22个纤维素装置,发现有2处被黄胸散白蚁取食,4处被金环马陆取食,未发现其他非靶标生物,观察期间未发现有饵料霉变现象。

    在监测控制技术中,饵料对于防治白蚁起到至关重要的监控作用,为能得到在野外保持长时间引诱效果,不影响药剂发挥作用,并且不易变质或失效的监控装置饵料,本试验比较了纤维素、松木和桉树皮作为饵料成分对引诱及灭治白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于松木,台湾乳白蚁更喜食3种纤维素饵料,其中对纯纤饵料的取食量显著大于对松纤饵料的取食量(P<0.05),说明单一纤维素的饵料有更好的适口性。现国内的白蚁防治监控装置产品,多以木材为饵料,使用中需要大量的木材更换,不利于环保[15-16];而纤维素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推广纤维素饵料可大大减少木材使用量,更加低碳环保[17]。药效试验发现,3种纤维素饵剂在经室外埋设处理1个月和未经室外埋设处理对台湾乳白蚁均产生了虽然缓慢但是有效的灭治效果。试验第1天白蚁死亡率较小,到第3天出现大量死亡(死亡率>50%),第5天白蚁的死亡率接近100%。虫螨腈对白蚁有慢性毒性和非趋避性[18-20],野外埋设处理并未影响到虫螨腈的灭治效果,与HAMM等[9]和EGER等[21]效果一致。3种纤维素饵剂造成的台湾乳白蚁死亡率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与供试白蚁对饵料的取食量不同有关。取食试验中,台湾乳白蚁对纯纤饵料的取食量多于桉纤饵料和松纤饵料,因此能够摄入较多的药剂,使得白蚁死亡率在前3 d的药效试验中表现出差异。

    野外环境中,地下监控装置内的饵料或饵剂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而发生霉变。有研究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20%山梨酸钾或0.05%苯甲酸钠可延迟饵料发生霉变的时间,且不影响引诱效果[7, 22]。本研究发现,纤维素装置在野外环境8个月内未出现霉变,说明在不添加防霉变材料的情况下纤维素装置仍能长时间保证饵料的质量;减少饵料的更换,既增加了有效引诱时间,又降低了经济成本。另外,监测控制装置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多次的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引诱到白蚁,一方面确保饵料的完好。由于白蚁喜欢在黑暗隐蔽处活动,频繁的检查会对白蚁起到驱赶作用,减少白蚁的活动量,而不易霉变的纤维素可减少装置的检查次数,增加白蚁的活动频率,提高引诱效果[23]。野外环境复杂不可控,监控装置内或许会引入非靶标生物[7]。试验中的多数纤维素装置引诱到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少数装置内的金环马陆暂未发现对引诱白蚁产生影响,但仍需对纤维素装置的野外使用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

    综上所述,纤维素作为白蚁饵料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在地下长期使用不易霉变,适合长期用于白蚁的监测控制技术。但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对如何充分发挥饵剂的灭治效果,减少非靶标生物的进入,选择环境友好型的装置材料减少人为污染等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 [1] 张婷宇, 张明如, 李清香, 赵楠楠, 万琦, 蔡益杭.  光强和氮素对紫茎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6): 1247-12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771
    [2] 陈超, 金则新, 袁梦, 罗光宇, 李月灵, 单方权.  不同光照强度下濒危植物景宁木兰幼苗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5): 950-9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814
    [3] 金迪, 张明如, 王佳佳, 高磊, 侯平.  遮光与水分胁迫对盆栽芒萁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054-10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66
    [4] 刘宁, 彭春菊, 雷赵枫, 张君波, 李全, 宋新章.  氮沉降和生物质炭对毛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4): 704-7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010
    [5] 王佳佳, 张明如, 许焱, 何云核.  光强和氮素对芒萁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6): 1199-120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8
    [6] 张志录, 刘中华, 彭舜磊, 吕秀立.  氮磷添加对考来木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3): 459-4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5
    [7] 国靖, 汪贵斌, 曹福亮.  施肥对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6): 969-9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6.007
    [8] 王巧, 聂鑫, 刘秀梅, 王华田, 孟宪鹏, 曹桂萍, 李健, 黄昌豹.  遮光对松属3个树种幼树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4): 643-6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4.013
    [9] 高培军, 邱永华, 周紫球, 何仁华, 徐佳.  氮素施肥对毛竹生产力与光合能力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697-7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06
    [10] 赵巍巍, 江洪, 马元丹.  模拟酸雨胁迫对樟树幼苗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2): 179-1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2.004
    [11] 胡玉玲, 胡冬南, 袁生贵, 郭晓敏.  不同肥料与芸苔素内酯处理对5年生油茶光合和品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194-1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04
    [12] 方江保, 殷秀敏, 余树全, 江洪, 李修鹏.  光照强度对苦槠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4): 538-5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4.010
    [13] 周单红, 马世锋, 王少登, 姜丽丽, 张汝民, 侯平.  4种景观林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1): 93-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1.015
    [14] 金晓春, 金爱武, 宋艳冬, 娄金飞, 梅舒敏.  施肥对毛竹林换叶期冠层形成及光合能力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1): 57-6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1.009
    [15] 隋德宗, 王保松, 施士争, 教忠意.  盐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1): 63-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1.010
    [16] 王利英, 楼炉焕, 王超, 黄奇, 顾敏.  3种冬青属植物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1): 27-31.
    [17] 朱澜, 李雪芹, 贾晓琳, 王斌, 金松恒.  高温胁迫对高羊茅光合作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52-655.
    [18] 吴根良, 何勇, 王永传, 孙瑶, 朱祝军.  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33-738.
    [19] 龚伟, 宫渊波,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29-34.
    [20] 胡文海, 黄黎锋, 肖宜安, 吴杨.  夜间低温对2 种光强下榕树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20-23.
  • 期刊类型引用(5)

    1. 龚跃刚,钟亮. 10%氟铃脲饵剂防治台湾乳白蚁的效果观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3(02): 173-175 . 百度学术
    2. 殷学杰,梁世优,王成盼,李婷,莫建初. 白蚁纤维素粉饵料成型技术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2): 499-505 . 百度学术
    3. 宋长贵,丁军,周兵,颜进明,邓中高,肖伟. 重庆市白蚁危害情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05): 480-485 . 百度学术
    4. 罗亚伟,李德伟,谭宏伟,江凤兰,梁阗,农振益,何为中,苏云武,覃振强. 我国甘蔗白蚁研究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 2020(05): 74-79 . 百度学术
    5. 胡寅,于保庭,殷学杰,宋晓钢. 我国白蚁饵料研究进展.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4): 396-39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10/6/95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073
  • HTML全文浏览量:  334
  • PDF下载量:  969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0-12-20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通信作者: 金松恒

摘要: 研究了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寒莓R. buergeri,山莓R. corchorifolius,茅莓R. parvifolius和蓬蘽R. hirsutus等5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5种植物中,山莓的拟合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光强最小,且光饱和点小于500 molm-2s-1,而其余4种均高于800 molm-2s-1;蓬蘽和山莓的叶绿素 a/b和叶绿素/类胡萝卜均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种;光强超过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光系统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猝灭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引起的变化以山莓为最大,蓬蘽、茅莓和高粱泡次之,寒莓最小;非光化学猝灭的变化却以寒莓为最大,山莓为最小;光饱和点以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以山莓最大,蓬蘽和高粱泡最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量子需要额也以山莓最大,蓬蘽和高粱泡为最小。说明山莓耐阴但不耐光,容易发生光抑制;其余4种较耐光又耐阴,并忍耐光抑制,而又以寒莓最强,其次分别为高粱泡、茅莓和蓬蘽。图2表3参13

English Abstract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引用本文: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WANG Shuwei, ZHOU Mingbing.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CE gene family in moso bamboo and its expression pattern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4, 41(3): 568-5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45
Citation: SUN Jun-wei, LI Su-fang, JIN Song-heng. Photosynthetic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with five Rubus specie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