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主要天然分布区为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400~900 m山地及海拉尔以西、以南一带沙丘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被成功地引种到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科尔沁沙地东南前缘)。樟子松喜光、抗旱、耐寒、耐瘠薄、干形优良、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迅速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作为中国最早引种成功樟子松的地区,辽宁省章古台现已发展成为樟子松国家良种基地,每年生产数以亿株优良的樟子松苗木和优良种子供应中国北方19省(自治区、直辖市)造林和用种。引种的同时,学者们先后开展了樟子松对引种地环境的适应性、引种地栽植密度、种源选择、林分自然稀疏规律、人工林群落稳定性、引种地樟子松提早衰退原因、幼苗生理生态、人工林土壤营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1-9],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过60多年的生长,引种的第1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给推广地区沙地樟子松林的营建以及下一代人工林的更新及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有必要对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进行总结。林木或林分生长受立地、气候等多种因子的影响[10-13],通过测定树高或胸径因子,计算材积大小,利用生长函数能够揭示立地或气候等影响因子对林分高(或林木高)或胸径的影响规律[11, 14-16]。诸多函数中,Richards模型由于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合理的解析性和良好的拟合性而应用广泛[17-22],同时樟子松生长曲线为“S”或反“J”型[22],而Richards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存在1个拐点,具备“S”或反“J”型。因此,本研究选择不同立地条件下30 a以上的第1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每块标准地选出1株平均木做解析木,获取平均木的树高、胸径、材积数据,建立Richards模型并检验,然后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沙地樟子松生长过程中的特征值,利用特征值分析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
HTML
-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章古台试验基地(42°43′~43°20′N,122°22′~123°22′E),该区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前缘,年平均降水量1959-1965年为512.2 mm,1983-1987年为499.7 mm,2005-2015为518.24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762 mm,年平均气温为6.2 ℃,≥10 ℃年积温平均为2 890 ℃,无霜期平均为154 d,土壤主要为生草固定风沙土和流动风沙土,流动风沙土的物理性沙粒占94.7%,物理性黏粒占5.3%,养分含量比较低,有机质质量分数为0.6~1.6 g·kg-1,全氮质量分数为0.17~0.38 g·kg-1,磷(P2O5)质量分数为0.12~0.27 g·kg-1。代表性植物主要有蒺藜梗Agriophyllum squarrosum,小黄柳Salix gordejevii,差巴戈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山杏Armeniaca sibirica,榆树Ulmus pumila等。由于树干解析对于研究较大年龄树木生长具有巨大优势,所以于2014年9月选择了30年生以上的不同立地的樟子松标准地11块进行每木调查,每块样地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共计11株解析木。各解析木伐根处取0号圆盘,0.5 m处取1号圆盘,1.3 m处取2号圆盘,1.5 m处取3号圆盘,以后隔1 m取1个圆盘。量测直径时,2 a为1个龄阶,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上同一龄阶的平均值即为该龄阶的直径,各龄阶的树高用内插法按比例计算得到,各龄阶的材积按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得到。解析木信息如表 1。
立地 年龄/a 数量/株 树高/m 胸径/cm 沙丘顶部 30~35 1 9.0 14.94 40 1 11.6 19.10 平坦沙地 35 1 13.2 22.75 34 1 12.4 20.55 丘间低地 40~50 2 14.2~15.5 19.90~20.65 沙丘中部 30~40 1 9.8 18.00 30~40 2 9.9~10.3 14.40~16.80 50~60 2 13.0~13.3 20.90~22.80 Table 1. Stem analysis information of Mongolian pine
-
通过综合不同立地条件的解析木数据,得到生长模型参数估计值和决定系数值(表 2),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值满足正态分布。因此,所建Richards模型可以用来拟合沙地樟子松的生长,拟合结果见图 1。将所得到的模型参数代入式(3),令y=1.3 m,求出时间t,t即为树木长到1.3 m时所需要的时间t0=6.6 a。将所得到的模型参数代入式(8)式(9)式(10)并求解得到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用模型参数及迭代法解式(12)得到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将这些沙地樟子松生长的特征值一并列入表 3。同时将树高、胸径、材积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绘制成图 2。
测树因子 A k C $ Sig \cdot {y_j}-{\hat y_j} $ 决定系数R2 树高 14.179 0.084 2.803 0.088 0.994 胸径 19.379 0.075 1.712 0.200 0.998 材积 0.296 0.062 5.926 0.139 0.996 Table 2. Parameter estimates of Richards model on Mongolian pine
Figure 1.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increment for H, DBH and V of mongolian pine on sandy land
测树因子 tZmax Zmax tθmax θmax 树高 12.3 0.54 21.4 0.39 胸径 13.8 0.77 26.0 0.47 材积 28.7 0.007 4 46.8 0.004 5 Table 3. Height(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and volume(V) growth eigen values on Mongolian pine
-
一般认为,树高生长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时期后,其生长率逐渐下降[23]。引种地与原产地气候因子的差异,会导致树木因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生响应[24]。沙地樟子松从内蒙古红花尔基引种到科尔沁沙地的章古台后,树高生长从6.0 a后便进入旺盛生长期,连年生长量逐年加大。在12.3 a时连年生长量达最大,为0.54 m·a-1;而且这种旺盛的生长一直持续(图 1,表 3),到21.4 a时,即图 2中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交点,沙地樟子松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为0.39 m·a-1;21.0 a后,树木的平均生长量开始下降,树高的旺盛生长期结束,前后经历15.0 a的时间。这一结果和其他学者早期的研究结果相符合[22, 25],实测和预测表明:到40.0 a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连年高生长量降低到0.20 m以下,这与学者早期预测的结果有明显出入[26]。
-
胸径是表征树木生长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图 1表明:樟子松引种到章古台后,经过6.6 a就开始了胸径生长;第10.0年开始,胸径便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到第14.0年连年生长量达最大,为0.77 cm·a-1;到第26.0年时平均生长量达最大,为0.47 cm·a-1(表 3)。和树高相比,胸径进入旺盛生长的年龄晚4.0 a,达到连年生长量最大的年龄比树高晚2.0 a,达到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的年龄比树高要晚5.0 a。实测和预测值表明:44.0 a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下降到0.2 cm·a-1以下。
-
材积是反映树木生长的一个综合指标,随树高、胸径的增加而增加[27]。引种到章古台沙地的樟子松材积生长在12.0 a之前生长缓慢,随着树高和胸径的加快生长,12.0 a之后材积开始加快生长(图 1),在第29.0年其连年生长量达最高值(0.007 4 m3·a-1),而平均生长量达最大时的年龄为47.0 a,平均最大生长量达0.004 5 m3·a-1(表 3)。在测树学上,材积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的交点(即平均生长量最大值点)有重要的意义,该点是树木达到数量成熟的时间点,因此,引种到章古台的沙地樟子松数量成熟年龄为47.0 a。数量成熟后,树木的材积连年生长量便开始显著下降。实测值表明,第48.0年的连年生长量值只有0.002 4 m3·a-1,第50.0年下降到0.002 0 m3·a-1。相较于树高和胸径,材积旺盛生长的年龄比较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但不论是达到连年生长量最大值时的年龄还是达到平均生长量最大值时的年龄均晚于树高和胸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