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来入侵植物(alien invasive plants)是指那些原自然分布区属于其他地区但由于某种原因传入本地或引入当地后逸为野生,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构成一定威胁、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的物种[1]。生物入侵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土地利用变化[2]。外来植物的入侵对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展入侵植物的防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3−4]。调查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情况,开展相应的科学有效的防控及合理利用是研究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内容[5−7]。海岛生态相对脆弱,外来植物的入侵对其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目前,对海岛外来入侵植物多侧重于入侵种类、危害程度调查研究等方面。开展普陀山不同区域外来入侵植物调查,评估其主要危害和防控区域,可为实施针对性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HTML
-
经调查整理,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共计47种,分属于21科36属(表1)。其中数量最多的为菊科Asteraceae,有15种,占总入侵植物的31.91%;旋花科Convolvulaceae 5种,占10.64%;禾本科Po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各有3种,各占6.38%;苋科Amaranth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茄科Solanaceae均有2种,各占总种数的4.26%;只有1个种的有酢浆草科Oxalidaceae、唇形科Labiatae、藜科Chenopodiaceae、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商陆科Phytolaccaceae、落葵科Basell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车前科Plantagin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和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均分别占总种数的2.13%。
科名/科分布区类型 属名/属分布区类型 入侵物种 优势度 入侵区域 入侵等级 原产地 藜科 Chenopodiaceae/1 藜属Chenopodium/3 土荆芥Ch. ambrosioides ++++ D、E、F、H、L 1 热带美洲 苋科Amaranthaceae/1 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2 喜旱莲子草 A. philoxeroides ++++ C、D、E、F、H、L 1 巴西 苋属Amaranthus/1 皱果苋A. viridis + D、F 3 南美洲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3 紫茉莉属Mirabilis/3 紫茉莉M. jalapa + D、F、H、L 3 热带美洲 商陆科Phytolaccaceae/2 商陆属Phytolacca/2 美洲商陆Ph. americana ++++ C、D、E、F、H、L 1 北美洲 落葵科Basellaceae/2 落葵薯属Anredera/3 落葵薯A. cordifolia + H 4 南美洲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 蝇子草属Silene/8 西欧蝇子草S. gallica + C、D、E、H、L 3 欧洲西部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1 独行菜属Lepidium/1 北美独行菜L. virginicum ++ D、E、F、H 2 北美洲 豆科Leguminosae/1 草木樨属Melilotus/10 黄香草木樨M. officinalis +++ C、D、E、H 2 西亚至南欧 田菁属Sesbania/2 田菁S. cannabina ++ C、D、E、F、H 2 大洋洲 豇豆属Vigna/2 赤小豆V. umbellata ++ D、E、H、L 4 西亚和欧洲 酢浆草科Oxalidaceae/1 酢浆草属Oxalis/1 红花酢浆草O. corymbosa +++ D、E、F、H、L 3 南美热带 大戟科Euphorbiaceae/2 大戟属Euphorbia/1 泽漆Eu. helioscopia + C、D、E、H 4 欧洲和非洲 飞扬草Eu. hirta + D、H 4 热带美洲 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1 狐尾藻属Myriophyllum/1 粉绿狐尾藻M. aquaticum + E、L 5 南美洲 伞形科Umbelliferae/1 胡萝卜属Daucus/8 野胡萝卜D. carota ++ C、D、E、F、H、L 2 欧洲 天胡荽属Hydrocotyle/2 南美天胡荽H. verticillata + E、L 4 热带美洲 旋花科Convolvulaceae/1 番薯属Ipomoea/2 毛果甘薯I. cordatotriloba + H、D、F、E 3 美洲 瘤梗甘薯I. lacunosa +++ H、D 2 北美洲 牵牛I. nil ++ D、F、H、L 2 南美洲 圆叶牵牛I. purpurea + D、F、L 3 美洲 三裂叶薯I. triloba +++ D、E、F、H、L 1 西印度群岛 唇形科Labiatae/1 水苏属Stachys/1 田野水苏S. arvensis + D、H 5 欧洲、西亚和
北非茄科Solanaceae/1 酸浆属Nicandra/1 假酸浆N. physalodes + D、F、H 4 秘鲁 茄属Solanum/1 牛茄子S. surattense + F 4 巴西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1 婆婆纳属Veronica/8 阿拉伯婆婆纳 V. persica +++ D、F、H、L 2 西亚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1 车前属Plantago/1 北美车前P. virginica +++ C、D、F、H、L 1 北美洲 桔梗科Campanulaceae/1 异檐花属Triodanis/2 卵叶异檐花 T. biflora + D、H、L 4 美洲 菊科Asteraceae/1 藿香蓟属Ageratum/3 藿香蓟A. conyzoides +++ D、H、F 1 热带美洲 紫菀属Aster/1 钻形紫菀A. subulatus ++ C、D、F、H、L 1 北美洲 夏威夷紫菀A. sandwicensis ++ D、F、H、L 3 夏威夷 鬼针草属Bidens/1 大狼把草B. frondosa +++ D、H 2 北美洲 鬼针草B. pilosa ++ D、H 2 美洲 金鸡菊属Coreopsis/2 大花金鸡菊C. grandiflora + C、D、E、F、H、L 3 美国 野茼蒿属Crassocephalum/6 野茼蒿C. crepidioides + D、E、F、H 3 非洲 飞蓬属Erigeron/1 一年蓬E. annuus +++ D、E、F、H、L 2 北美洲 野塘蒿E. bonariensis ++ C、D、E、H 2 南美洲 小蓬草E. canadensis ++ C、D、E、H 2 北美洲 费城飞蓬E. philadelphicus + D、H 5 北美洲 苏门白酒草E. sumatrensis + C、D、E、H 2 南美洲 牛膝菊属Galinsoga/1 睫毛牛膝菊G. ciliata + D、F、H 3 墨西哥 裸柱菊属Soliva/3 裸柱菊S. anthemifolia + C、D 5 南美洲 一枝黄花属Solidago/8 加拿大一枝黄花 S. canadensis ++++ C、D、E、F、H、L 1 北美洲 禾本科 Poaceae/1 雀麦属Bromus/8 硬雀麦B. rigidus + D、H 5 欧洲和非洲 扁穗雀麦B. catharticus + D、F、H 3 南美洲 蒺藜草属Cenchrus/2 蒺藜草C. echinatus + D、H 3 热带美洲 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2 凤眼莲属Eichhornia/3 凤眼莲E. crassipes ++++ D、E、L 1 巴西 说明:世界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1.世界广布;2.泛热带;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8.北温 带;10.旧世界温带。入侵区域缩写含义:C.海岸滩涂;D.郊野荒地;E. 库塘堤岸;F. 果园农地;H. 丘陵山地;L. 园林绿 地。拉丁学名参考《浙江植物志》,部分根据《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和《中国植物志》订正 Table 1. Species of 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Putuoshan Island
-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全为草本植物,其中:1、2年生草本植物共31种,如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鬼针草B. pilosa等,占总种数的65.96%;多年生草本共9种,如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等,占总种数的19.15%;草质藤本植物7种,如赤小豆Vigna umbellata、圆叶牵牛Ipomoea purpurea等,占总种数的14.89%。草本植物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同时有不少种类,如菊科植物等种实量大,且容易传播等是其种类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
-
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六大洲(少量种类同时来自不同洲,均重复统计)。其中38种来自于美洲,占总种数的80.85%;有7种来自于欧洲,占总种数的14.89%;各有4种来自于亚洲和非洲,各占总种数的8.51%;1种来自于大洋洲,占总种数的2.13%。
-
参考世界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13−14],从科的分布区类型看,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自于世界广布型的科(1型),占总科数21科中的16个,包括有菊科(15种)、旋花科(5种)、禾本科(3种)、豆科(3种)等共计41种,占总种数的87.23%。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除去世界广布(1型)的13属,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还包括热带成分(2、6型)共计17属,21种,温带成分(8、10型)共计6属,7种。可见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
-
普陀山47种外来入侵植物危害程度的计算结果分值区间为10~46分,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严重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和潜在危害。普陀山47种外来入侵植物中,严重危害的植物(大于35分)共计8种,占总数的17.02%,有喜旱莲子草、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等。中度危害的(25~35分)共计15种,占总数的31.91%,如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lor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等。轻度危害的(15~25分)共计13种,占总数的27.66%,如有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圆叶牵牛等。潜在危害的植物(小于15分)共计11种,占总数的23.41%,如田野水苏Stachys arvensis、费城飞蓬Erigeron philadelphicus等。
-
普陀山4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等级分值区间10~42分,将其入侵等级划分为5级。1级入侵植物(大于30分):指在普陀山分布广泛,且已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较严重影响。2级入侵植物(22~30分):指在普陀山分布较广,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3级入侵植物(17~22分):指在普陀山分布较少,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一定影响,或分布较广,仅具潜在危害的入侵植物。4级入侵植物(13~17分):指在普陀山局部分布,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尚未造成影响,且难以形成新的入侵发展趋势。5级入侵植物(小于13分):指在普陀山偶有分布,不影响生态环境和不造成经济损失[17−18]。入侵等级为1级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9种,占总数的19.15%,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等。入侵等级为2级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13种,占总数的27.66%,如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等。入侵等级为3级的入侵植物共计12种,占总数的25.53%,如紫茉莉、睫毛牛膝菊Galinsoga ciliata等。入侵等级为4级的入侵植物共计8种,占总数的17.02%,有牛茄子Solanum capsicoides、赤小豆等。入侵等级为5级的入侵植物共计5种,占总数的10.64%,有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硬雀麦Bromus rigidus等。
-
普陀山郊野荒地、丘陵山地、果园农地、园林绿地、海岸滩涂和库塘堤岸6个不同区域外来植物入侵情况见表1。普陀山的郊野荒地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3种,占总数的91.49%,如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飞扬草Euphorbia hirta等。丘陵山地共有外来入侵植物40种,达总种数的85.11%,如土荆芥、毛果甘薯Ipomoea cordatotriloba等。果园农地区域范围较小,分布有外来入侵植物共计26种,占总数的55.32%,如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等。园林绿地共分布有外来入侵植物22种,占总数的46.81%,有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等。海岸滩涂共分布有外来入侵植物16种,占总数的34.04%,如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美洲商陆等。库塘堤岸分布有外来入侵植物共计23种,占总数的48.94%,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凤眼莲等。
分析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在各区域的种类数量和入侵等级,发现丘陵山地和郊野荒地2个区域的种类不仅数量明显较其他区域多,且其入侵等级较高的种类数量所占比例也显著较高,属于普陀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危害区域与防控区域。尽管海岸滩涂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最少(16种),但大多属于危害等级较高的入侵植物,入侵等级1级和2级的入侵植物共有10种,占海岸滩涂总入侵植物的62.5%。同时,滩涂是进山游客的重要聚集地,游客的大量活动给外来植物的入侵扩散提供了便利条件。如普陀山的百步沙是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在浙江唯一的分布点,调查发现其在普陀山的分布范围因人类无意的传播而快速蔓延,因而将海岸滩涂也列入普陀山的重点防控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