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22卷  第4期

研究论文
无籽瓯柑无核原因的研究
曾燕如, 张炼炳, 斯金平, 徐象华
2005, 22(4): 359-362.
[摘要](1338) [PDF](221)
摘要:
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 是浙江省新选育的柑橘良种。从花粉的角度对无籽瓯柑、普通瓯柑Citrus suavissima , 处红柚Citrus grandis `Chuhong' 和翡翠柚的Citrus grandis的花粉进行了花粉形态观测、花粉量测定、花粉生活力测定及花粉发芽试验等比较研究, 试图探索无籽瓯柑无籽的原因。结果表明, 4 个品种的花药数相近, 但无籽瓯柑的花药上罕见自然散发的花粉;无籽瓯柑和普通瓯柑的花粉量接近, 两者无明显差异;翡翠柚的...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研究(Ⅰ)群落结构及主要组成树种生物量特征
杨同辉, 达良俊, 宋永昌, 杨永川, 王良衍
2005, 22(4): 363-369.
[摘要](1447) [PDF](266)
摘要: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 在选取的永久样方中应用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种类组成, 并对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收获法直接测定了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生物量, 并采用标准木法间接测定了乔木层生物量, 同时分析了该群落及其主要组成树种的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木荷Schima superba ,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为群落优势种, 它们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er , 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 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季梦成, 郑钢, 谢云, 吴和平, 强胜
2005, 22(4): 370-374.
[摘要](1360) [PDF](279)
摘要:
官山自然保护区为江西省境内叶附生苔类植物又一分布新记录点, 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 科8 属12 种。其中, 粗齿疣鳞苔Cololejeunea planissima 为江西新记录, 列胞疣鳞苔Cololejeunea ocellata , 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 , 东亚细鳞苔Lejeunea catanduana 和黄色细鳞苔Lejeunea flava 是官山叶附生苔常见种。平叉苔Metzgeria conjugata 为江西叶附生首次报道。统计显示东亚成分是...
土壤干旱胁迫对3 个杏树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蒲光兰, 袁大刚, 胡学华, 周兰英, 邓家林, 刘永红
2005, 22(4): 375-379.
[摘要](1157) [PDF](324)
摘要:
以3 年生杏树Armeniaca vulgaris 叶片为试材,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 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3 个杏树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干旱胁迫下, 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m)、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吲哚乙酸质量分数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②随土壤水分的降低, 因子间相关性逐渐减弱。③3 个品种的抗旱性随土壤水分的不同而有异。胁迫程度较轻时, 抗旱性依次为:金太阳香白金皇后;随胁迫的加剧, 抗旱性则为:香白金太阳金皇后。表...
不同遮荫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幼苗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
李晓征, 彭峰, 徐迎春, 郝日明
2005, 22(4): 380-384.
[摘要](1149) [PDF](179)
摘要:
运用生理生态研究方法, 选取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 的幼苗为研究对象, 在全光照、1 层遮荫和2 层遮荫3 种不同遮荫处理下, 对其叶片气体交换日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改变了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的叶片气体交换日变化曲线, 表现为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的净光合速率在1 d 之内明显降低;金叶含笑的净光合速率在中午前随遮荫程度的加大而下降, 但11 :00 时1 层遮荫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最高, 中午以后...
杂交鹅掌楸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变异
杨秀艳, 季孔庶, 王章荣, 赖焕林
2005, 22(4): 385-389.
[摘要](1502) [PDF](212)
摘要:
在不同生长季节, 对19 个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家系和2 个对照家系苗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 )的活力进行了测定, 并对它们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 种酶的活力表现出生长前期低于生长后期的趋势, 并且在家系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生长性状与SOD 活力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POD 活力负相关不显著。鹅掌楸Liriodendron ...
香榧雌花芽部分内源激素的 HPLC 分析及动态变化
黄华宏, 童再康, 廖望仪, 毕春晖, 楼雄珍
2005, 22(4): 390-395.
[摘要](1607) [PDF](253)
摘要:
以香榧Torrega grandis `Merrillii' 雌花芽为材料, 研究了芽体中内源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 )和赤霉素(GA3 )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色谱测定条件。结果发现以石油醚作萃取剂, 并结合添加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过Sep-PakC18小柱处理可达到较好的提纯效果。采用ODS-C18反相柱和Waters 486 型紫外检测器。用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 , 用乙酸调节pH为3.0 )作流动相, 流速为1 mLmin-1 , 柱温设为25 ℃, 进样量20 L ...
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
杨斌, 赵文书, 姜远标, 王发忠
2005, 22(4): 396-399.
[摘要](1504) [PDF](222)
摘要:
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 具生长快、耐瘠薄、材质好等特性。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 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 初步分为3 级, Ⅰ级苗苗高18.5 cm , 地径0.29 cm ;Ⅱ级苗苗高15.5 ~ 18.5 cm , 地径0.24 ~0.29 cm ;Ⅲ级苗苗高15.5 cm , 地径0.24 cm 。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 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效应...
木兰科常用绿化树种幼苗形态
陈新法, 石柏林, 周丹, 夏国华
2005, 22(4): 400-405.
[摘要](1706) [PDF](216)
摘要:
搜集8 属20 种木兰科Magnoliaceae 常用绿化植物, 通过研究幼苗的形态特征, 发现木兰科幼苗属间形态差异明显, 有一定的分类价值;属内和种间形态差异细微, 相似程度大,区分难度较大。描述了20 种木兰科常用绿化植物幼苗, 基于子叶柄的长度、子叶在胚乳中折叠方式和幼叶在芽中卷叠方式等特征, 编制了分属检索表, 并制作标本。图1 表1 参15
2 种优良乡土冬青的繁育及栽培技术
杨永川, 王良衍, 宋坤, 陈波
2005, 22(4): 406-409.
[摘要](1140) [PDF](160)
摘要:
近自然 林业的发展和城市近自然森林 建设对乡土树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以具有优良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乡土树种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 和毛枝冬青I .buergeri 为例, 在对其分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育苗及栽培试验, 并提出了2 种冬青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观赏价值以及采种、育苗和造林等技术措施。2 种冬青当年采集的果实贮藏至翌年3 月, 经处理后, 小果冬青可直接播种, 发芽率为12.0 %。而毛枝冬青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 处理后贮藏至10 月播种, 发芽率为9.8 %。基...
白木香离体培养及高频率植株的再生
余晓丽, 王正德, 刘慧娟, 杨珂金
2005, 22(4): 410-413.
[摘要](1740) [PDF](211)
摘要:
以野生白木香Rosa banksiae var .normalis 茎段为外植体, 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并对栽培基质与移栽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于白木香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S +2.0 mgL-1 6-BA +0.1 mgL-1 NAA ;MS +2.0 mgL-1 6-BA +0.05mgL-1 NAA 作增殖培养基效果最好, 增殖率为5.5 ;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0.2 mgL-1 IBA +0.2 mgL-1 NAA ;移栽基质为蛭石+...
西南地区茶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杨艳红, 陈玉惠, 朱云峰
2005, 22(4): 414-419.
[摘要](1349) [PDF](231)
摘要: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
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朱曦, 朱浚氲, 肖志成, 彭爱萍
2005, 22(4): 420-423.
[摘要](1675) [PDF](270)
摘要:
1999 年3 月至2002 年9 月对浙江省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有两栖类2 目8 科15 属20 种, 占浙江省种类的46.50 %;爬行类4 目11 科24 属36 种, 占浙江省种类的43.90%。从地理型分析,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均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分别占种数的75.00 %和77.78 %。安吉小鲵Hynobius anjiensis 为特有种。表4 参4
川硬皮肿腿蜂雌蜂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
蒋学建, 周祖基, 马良进, 杨毅, 龚伟
2005, 22(4): 424-427.
[摘要](3361) [PDF](229)
摘要:
应用解剖镜研究了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ichuanensis 雌蜂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分布。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腹神经索组成, 前中后脑分化不很明显,中脑相对于前后脑发达;腹神经索包括咽下神经节、2 对胸神经节、5 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胸神经节位于前胸和中胸, 腹神经节位于第1 ~ 6 腹节节间膜下方。最后,比较了川硬皮肿腿蜂与其他膜翅目昆虫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差异。图3 参10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 -2004 年外文引文分析
王学勤, 潘继进, 朱育晓, 章蕾
2005, 22(4): 428-432.
[摘要](1372) [PDF](179)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 -2004 年间《浙江林学院学报》(简称《学报》)的外文引文数量、文献类型、语种分布、时间分布、主要被引外刊及其学科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学报》作者引用外文文献的特点与规律, 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学报》作者掌握外语的水平和吸引国外相关信息的能力。结果表明, 27.55 %的论文附有外文引文, 篇均外文引文量为4.02 篇, 期刊占74.85 %, 外文文献最佳利用时间是在出版后1 ~ 15 a 。表6 参9
论中国古典园林对“兼工带写” 手法的借鉴
李国新, 杨絮飞
2005, 22(4): 433-437.
[摘要](1451) [PDF](212)
摘要:
兼工带写 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处理手法, 它集工笔 的风格精丽和写意 的简括的优势于一身, 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中艺术处理手法也有这种兼工带写 的技法。具体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工笔 艺术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其园林建筑和建筑装饰的工巧和精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写意 艺术处理手法主要表现在园林中实景的写意 处理和园林中诗化的艺术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工笔 和写意 手法的辩证统一, 水乳交融 兼工带写 , 这种艺术处理手法可以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产生虚实相生, 动静相依, 疏密相映, 开合自然,...
浅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法治保障
姜双林, 姜群华
2005, 22(4): 438-442.
[摘要](1615) [PDF](244)
摘要: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的法治保障。立法方面,缺乏良法;执法方面, 缺乏法治化的农业生态环境执法体制, 机构职能重叠, 执法不严, 执法无效, 且缺乏程序的控制和保障;利益平衡方面, 管理机构自身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环境保护者与受益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排污企业与受害者的利益冲突等, 缺乏有效的法律调节手段等。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立法, 健全法治化的行政执法体制, 依法调整各方利益, 强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制度建设, 已成当务之急。参32
香榧品种起源考证
黎章矩, 程晓建, 戴文圣, 曾燕如
2005, 22(4): 443-448.
[摘要](1707) [PDF](305)
摘要:
从历史文献考证和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古树调查资料分析得出香榧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中的优良类型(单株)经无性繁殖培育而成的榧树优良品种。香榧起源于唐代,扩大栽培于宋代, 元、明、清三代得到规模发展。由于会稽山区榧树的应用历史悠久和社会经济条件使香榧得以保护和发展起来, 所以是香榧的原产地域。香榧以其特有的形态特征,优良的品质和原产地域而区别于一般榧树及其他变异类型。香榧是优良品种和著名的产品品牌, 除正宗香榧外, 其他品种类型均不能称为香榧...
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方案
刘安兴
2005, 22(4): 449-453.
[摘要](1706) [PDF](259)
摘要:
介绍了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框架技术方案。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实施全省与县级森林资源年度公报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大体上通过3 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提高监测的时间分辨率, 即进行省级、县级等各个监测级别上的年度监测, 以掌握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最新变化情况。二是提高监测的空间分辨率, 实现可以提供同一时刻的省级、县级和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数据的目的。三是扩充监测内容, 即根据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需要, 在监测体系里加入社会各界需要的新的监测内容, 实现森林多资源和森林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参14
杉木化感物质香草醛的产生机理探讨
何光训
2005, 22(4): 454-457.
[摘要](1353) [PDF](184)
摘要: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连栽可导致生产力逐代退化。退化的重要原因是土壤中化感物质香草醛积累。这种化感物质是在林地土壤中缺氮情况下由于前体物和能量流向次生物质而合成, 故林地土壤毒性是随着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如氮)的逐代降低而增强。无论从消除毒性的土壤生物化学土壤腐殖质形成, 还是从产生毒性物质的生态生物化学化感物质形成, 都从理论上证明, 缺氮是制约这2 种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关键因素。另外, 杉阔混交林中的阔叶树的作用在于补充纯杉木林地中缺乏的氮, 这可由杉木生长正常、...
日本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郑国全
2005, 22(4): 458-463.
[摘要](4820) [PDF](345)
摘要: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构成要素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论述了日本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 并以冲绳县和京都市的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例, 阐述了这2 个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具体举措, 分析了这2 个地区生态旅游的特色。日本在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在统一生态旅游概念, 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评价体系, 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地区建设, 提高生态旅游地居民对当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协会的作用等方面。参37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白降丽, 彭道黎, 庾晓红
2005, 22(4): 458-463.
[摘要](1601) [PDF](259)
摘要:
如何保护好现有的健康生态系统, 并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 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介绍退化生态系统及其恢复与重建等概念的基础上, 讨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基本原则、方法以及程序, 并进一步阐述了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生态系统、废矿地、退化海岛生态系统、退化水生生态系统等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趋势, 主要包括生态系统退化的预测预报机制的研究,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体系...
经营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概述
李正才, 傅懋毅, 杨校生
2005, 22(4): 469-474.
[摘要](1431) [PDF](282)
摘要:
陆地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 且和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结合国内外农、林业研究成果, 就施肥、耕作、栽培方式、森林采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 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对耕作土壤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 降低耕作强度或采取免耕覆盖、作物留物管理、降低夏季休闲等措施使农业土壤由碳源转变为碳汇;由于土地开垦引起土壤有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