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1卷  第6期

研究简报
七叶一枝花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田风光, 何颖飞, 段承俐
2014, 31(6): 983-9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23
[摘要](2433) [HTML] (352) [PDF](496)
摘要: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优选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稳定的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反应体系。最终建立了稳定性高, 重现性好, 检测多态性能力强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 即25.0 μL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浓度分别为:dNTPs 0.2 mmol·L-1, TaqDNA聚合酶0.75×16.67 nkat(0.75 U), 引物0.6 μmol·L-1, Mg2+ 2.0 mmol·L-1, 模板DNA 40 ng, 引物ISSR2最适退火温度为52℃。研究结果为后续的七叶一枝花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发现于宁波的浙江省植物新记录科——田葱科
张幼法, 李修鹏, 陈征海, 马丹丹, 杨紫峰, 傅晓强, 李根有
2014, 31(6): 990-9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24
[摘要](1977) [HTML] (543) [PDF](593)
摘要: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的1种浙江新记录植物——田葱Philydrum lanuginosum Banks et Sol. ex Gaertn., 田葱属Philydrum Banks et Sol. ex Gaertn.及田葱科Philydraceae均为浙江省分布新记录; 并对该种的来源进行了考证, 描述了形态特征、生境、伴生植物及用途。凭证标本藏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论文
‘无籽’瓯柑CsLTPCsL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敏, 刘志辉, 宋雪恩, 朱咪咪, 党婉誉, 颜福花, 张迟
2014, 31(6): 823-8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1
[摘要](5232) [HTML] (745) [PDF](676)
摘要:
采用同源序列法, 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 克隆获得‘无籽’瓯柑Citrus suavissima ‘Seedless’脂转移酶基因CsLTP和脂氧合酶基因CsLOX的全长cDNA序列; CsLTP cDNA全长667 bp, 1个开放阅读框, 编码215个氨基酸, 与脐橙C. sinensis, 粗柠檬C. jambhiri的脂转移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5%和60%;CsLOX cDNA全长2 915 bp, 1个开放阅读框, 编码895个氨基酸, 与粗柠檬、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s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5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表明:CsLTPCsLOX的表达量均在‘无籽’瓯柑花粉粒形成期开始显著下降, 并显著低于普通瓯柑Citrus suavissima。‘无籽’瓯柑花粉发育过程中油脂的转运及氧化的异常, 可能成为‘无籽’瓯柑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山核桃COP1 E3连接酶的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
沈辰, 裘佳妮, 黄坚钦
2014, 31(6): 831-8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2
[摘要](3121) [HTML] (697) [PDF](634)
摘要:
COP1 E3连接酶是一个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子和光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开关。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芽454测序获得CcCOP1 E3连接酶的片段, 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 分别获得该基因的全长, 大小为2 331 bp, 它由2个特殊的结构域组成即环形锌指结合域和WD-40重复序列, 其编码的蛋白质有较强的亲水性, 在氨基端主要是亲水性氨基酸, 而羧基端主要是疏水性氨基酸。CcCOP1 E3连接酶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COP1 E3连接酶同源基因相似度较高, 总体高达77.8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CcCOP1 E3连接酶的表达贯穿于在山核桃雌雄花的发育过程, CcCOP1 E3连接酶在山核桃的茎、叶、果实、花芽中均有表达, 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高, 3月中旬表达量最高, 在5月中旬雄花表达量相对较高。CcCOP1 E3连接酶与山核桃雌雄花分化有关。
东南景天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SaLhcb2的分离及功能
李真, 刘明英, 韩小娇, 乔桂荣, 蒋晶, 邢世岩, 卓仁英
2014, 31(6): 838-8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3
[摘要](3321) [HTML] (641) [PDF](500)
摘要:
LHCB基因对植物适应各种环境胁迫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序列分析显示: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SaLhcb2基因全长929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798 bp, 含有1个74 bp的内含子。通过蛋白序列比对, SaLhcb2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多种植物的蛋白序列同源性都很高(92%以上)。分析400 μmol·L-1镉离子(Cd2+), 铜离子(Cu2+)和铅离子(Pb2+)胁迫处理后的东南景天, 结果显示:镉处理后SaLhcb2基因在茎、叶中表达量快速上升(12.0 h内), 根中表达量到48.0 h后才上调。铜处理后0.5 h根中表达显著上调, 胁迫6.0 h后茎中表达量显著上调, 随后一直降低, 叶片中该基因表达量一直较低。铅处理后, 根中表达量降低, 96.0 h左右比对照略微上调, 而茎中96.0 h内表达量相比对照都上调, 叶片中96.0 h内都降低。研究结果表明:SaLhcb2与东南景天的镉、铜、铅胁迫抗性有密切的相关性。
中国兰科植物1新种——宁波石豆兰
林海伦, 李修鹏, 章建红, 沈波
2014, 31(6): 847-8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4
[摘要](4515) [HTML] (915) [PDF](772)
摘要:
描述了发现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兰科Orchidaceae石豆兰属Bulbophyllum植物1新种——宁波石豆兰B. ningboense。该种与城口卷瓣兰B. chrondriophorum相近, 区别在于:该种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紧靠或分离着生; 叶较短, 长仅为12.0~15.0 mm; 花葶远长于叶片, 花葶中部以下有1个关节, 关节上生有1枚舟状膜质鞘; 2枚侧萼片较短, 长为8.0~9.0 mm, 中萼片卵状披针形, 具3脉, 中萼片与花瓣边缘均无毛; 花瓣长约为2.0 mm。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校园碳收支测算模型及应用
胡玥昕, 江洪, 王颖
2014, 31(6): 850-8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5
[摘要](4081) [HTML] (514) [PDF](478)
摘要:
以系统动力学VensimPLE软件为技术平台, 结合Li COR-6400与Li COR-8100观测数据, 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对象, 建立校园碳收支测算模型, 对校园中人类活动系统碳排放与自然生态系统碳收支分别进行了测算, 并提出低碳建设参考路径。模型测算结果表明:校园全年整体表现为碳源, 年碳排放量为4 147.48 t·a-1, 平均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为3.24 t·m-2·a-1; 人类活动碳排放量5 555.45 t·a-1, 人均碳排放强度为24.0 kg·人-1·月-1, 其中, 生活办公用电排碳量最大。自然生态系统年固碳量1 407.96 t·a-1, 季节变化呈现双峰特征, 春秋两季较高, 冬季最低。单位绿化面积碳吸收量为187.0 g·m-2·月-1。同时, 低碳校园情景模拟中通过绿地碳汇、人均用能与交通用能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可比原始状态再实现29%的碳排放削减, 说明校园低碳建设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竹展开砧板碳足迹计测及构成分析
周鹏飞, 顾蕾, 彭维亮, 周宇峰, 李翠琴, 刘红征
2014, 31(6): 860-8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6
[摘要](3174) [HTML] (449) [PDF](574)
摘要:
通过对竹展开砧板从原材料、生产到分配(B2B)过程的跟踪调查, 采用英国PAS2050产品碳足迹评估标准, 一方面计测运输、加工、储存和供应链投入品等所有排放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另一方面计测竹展开砧板产品碳储存效益的大小, 综合得到竹展开砧板碳足迹(净碳排放当量), 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块规格为360 mm×240 mm×17 mm的竹展开砧板的碳足迹为0.168 3 kg二氧化碳当量, 其中运输过程碳排放为0.041 7 kg二氧化碳当量, 加工过程碳排放为0.180 5 kg二氧化碳当量, 附加物隐含碳排放为0.063 3 kg二氧化碳当量; 竹展开砧板产品碳储存效益为-0.117 2 kg二氧化碳当量。
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
徐建, 韦新良, 王敬, 汪贤挺, 俞立鹏
2014, 31(6): 868-8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7
[摘要](2920) [HTML] (509) [PDF](660)
摘要:
研究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特性对森林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相邻网格调查获取数据, 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 利用Hegyi竞争模型对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圆半径为7 m时, 单位面积的平均竞争强度已经趋于稳定。落叶阔叶林中优势树种有12种, 包括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 四照花Cornus kousa, 毛山荆子Malus baccata,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 玉铃花Styrax obassia, 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ana, 黄山栎Quercus stewardii,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 锥栗Castanea henryi, 杜梨Pyrus betulaefolia等。各优势树种种内竞争强度不同。其中毛山荆子、小叶白辛树、四照花、米心水青冈种群等的种内竞争比其他优势种要强烈, 属于中、强度竞争。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毛山荆子、小叶白辛树、四照花、米心水青冈种群等呈现出一定的聚集分布状态。灯台树、玉铃花、华山矾和青钱柳种群等的生态位与小叶白辛树、四照花较接近, 故其受到较强的种间竞争压力, 灯台树、玉铃花、华山矾和青钱柳种群等的种内竞争小于或接近种间竞争。同时, 小叶白辛树和四照花也是其他优势树种最大的竞争者。
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布局与构建
李静, 蒋文伟, 刘鹤, 唐吕君
2014, 31(6): 877-8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8
[摘要](3251) [HTML] (782) [PDF](603)
摘要:
根据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浙江省苍南县生态廊道空间布局与构建。在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提取生态源地, 运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了苍南县潜在的生态廊道, 并与现存生态廊道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苍南县东北部平原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和面积均较小, 斑块之间连接度较低, 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 道路和河流是境内主要的生态廊道, 廊道连通性较低, 其规模和服务范围均较小, 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在西部、南部和西北部山区, 生境良好, 生态斑块面积较大, 但是分布不均。尤其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 生态斑块数量较少, 斑块之间连接度低, 廊道连通性差。通过分析现存生态廊道诸多问题, 从道路廊道、河流廊道、绿带廊道出发, 优化和构建了研究区生态廊道, 实现生态廊道功能最大化的建设目标。
陕南卷丹10个野生种群数量性状变异分析
梁振旭, 张延龙, 李林昊, 张晓骁
2014, 31(6): 885-8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09
[摘要](2645) [HTML] (525) [PDF](484)
摘要:
为揭示陕南地区卷丹Lilium lancifolium野生种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 以该区10个有代表性的卷丹野生种群, 每个种群30个个体为试材, 对其茎、叶、花的茎粗、叶片数、着花量等16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 探讨种群间及种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①卷丹数量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不同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7%(花丝长)~35.38%(着花量), 种群间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52%(汉台区天台山乡种群)~17.18%(城固县石槽河乡种群)。②相关性分析表明, 着花量(r=0.684, P < 0.05, n=10), 外瓣宽长比(r=0.651, P < 0.05, n=10), 柱头宽(r=0.729, P < 0.05, n=10)与海拔高度有显著正相关性, 中部叶宽长比(r=-0.743, P < 0.05, n=10), 花丝长(r=-0.795, P < 0.01, n=10)与海拔高度有显著负相关性; 且茎秆高度(r=0.733, P < 0.01, n=10), 叶片数(r=0.718, P < 0.01, n=10), 着花量(r=0.752, P < 0.01, n=10)与生境有显著正相关性, 上部叶宽长比(r=-0.707, P < 0.05, n=10), 内瓣宽长比(r=-0.681, P < 0.05, n=10)与生境有显著负相关性; ③Q聚类分析显示, 陕南地区10个卷丹野生种群可以初步分为2组, 汉台区天台山乡种群单独为一组。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杜梨种子突变的鉴定与分析
慎家辉, 秦安, 李甲明, 刘伦, 吴俊
2014, 31(6): 892-8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0
[摘要](5168) [HTML] (415) [PDF](599)
摘要:
为了获得杜梨Pyrus betulifolia突变体, 以杜梨种子为试材, 分别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甲基磺酸乙酯(EMS)[0(ck),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对层积后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然后, 统计了种子发芽率, 使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鉴定遗传变异位点, 测量幼苗田间株高和节间长度。试验结果表明:杜梨种子发芽的半致死剂量为0.3% EMS处理。结合SRAP标记鉴定和表型数据分析, 筛选出最适宜的EMS处理体积分数为0.4%, 变异率为37.3%;同时, 使用SPSS软件对表型数据分析显示, 处理组的杜梨苗株高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为快速获得杜梨突变体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利用增长量分配模型的杉木林分生长预测建模
邓静, 陈宇拓
2014, 31(6): 898-9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1
[摘要](2589) [HTML] (541) [PDF](569)
摘要:
以Richards方程为林分生长预测方程, 结合林分的少量实测和经验数据, 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Richards方程的各个参数重构方程, 根据重构的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的整体生长, 然后根据预测量得到平均增长量, 基于"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原则的增长量分配模型, 将增长量合理地分配到每株林木上。在预测林分生长时, 提出一种全林分生长模型到单木生长模型转换的新算法, 即全林分生长模型采用Richards方程预测林分某个生长因子整体的平均增长量, 然后根据增长量分配模型将整体增长量合理分派到每株林木, 实现由整体到个体的转换。采用湖南省攸县黄丰桥林场1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样地的实验数据并对其模拟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林分预测建模简便快速, 且建立的生长模型真实度较高。
松节油对米尔贝霉素的杀螨增效活性及稳定性
赵应苟, 张绍勇, 张爽, 贾进伟, 陈安良, 张立钦
2014, 31(6): 905-9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2
[摘要](3066) [HTML] (453) [PDF](553)
摘要:
为明确松节油对米尔贝霉素的增效活性和稳定性, 采用叶碟喷雾法, 分别测定了以松节油和乙醇为溶剂配制的米尔贝霉素乳油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 半致死质量浓度(CL50)分别为0.031 4, 0.139 0 mg·L-1, 共毒系数为442.68,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活性。光解试验表明, 以松节油为溶剂能够提高米尔贝霉素的稳定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 松节油中α-蒎烯、莰烯、(R)-苧烯、3-蒈烯等萜烯类物质总含量超过60%, 萜烯类物质对昆虫表皮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 是其增效作用的主要原因。松节油可作为溶剂和增效剂用于米尔贝霉素绿色乳油制剂加工。
南京城郊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异规律
汪春林, 张金池, 庄义琳, 周姣, 韩诚, 刘鑫, 庄家尧
2014, 31(6): 911-9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3
[摘要](3058) [HTML] (414) [PDF](614)
摘要:
选择南京市城郊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草地, 分别在地下土壤5, 15, 30 cm深度埋设土壤水分探头, 在2.0 m高度处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 所有数据按照15 min间隔连续记录。研究了降雨间隔期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影响, 相应层次间土壤体积含水量差异很大。草地相应层次土壤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P=0.05)低于毛竹林相应层次, 有凋落物覆盖的毛竹林0~40 cm土壤年平均含水量比草地多9.12%, 提高43.41%。②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变异系数在各土地利用类型内均和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毛竹林:R2=0.77;草地:R2=0.986 4)负相关, 草地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8.70%~16.80%, 毛竹林土壤年平均含水量变异系数变动为13.9%~16.4%, 下限显著高于草地, 波动幅度小, 表明毛竹林地土壤具有显著高于草地的水分涵养能力, 适合作为水源涵养林建设林种。③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降雨间隔期呈指数显著(R2>0.9)相关关系消退。利用不同季节不同层次间土壤含水率指数模型, 可以预测森林抗旱能力并依次作出经营管理预案。
真菌及细菌对毛竹及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贡献
李波成, 邬奇峰, 张金林, 钱马, 秦华, 徐秋芳
2014, 31(6): 919-9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4
[摘要](2550) [HTML] (406) [PDF](593)
摘要:
为研究真菌及细菌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贡献率, 评估阔叶林演替为毛竹林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野外调查毛竹及阔叶林样地, 每种林分选取4个样地采集土样,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磷脂脂肪酸摩尔质量浓度, 并进行室内抗生素抑制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①不添加抗生素的对照; ②仅添加放线菌酮; ③仅添加链霉素; ④同时添加放线菌酮和链霉素。培养7 h后, 测定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生物量与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R2=0.965, P < 0.01), 而与pH值显著负相关(R2=-0.752, P < 0.05)。毛竹林和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2种林地土壤中, 真菌都是氧化亚氮排放的主要贡献者(毛竹林40.8%~56.2%, 阔叶林38.0%~62.8%), 其贡献率显著高于细菌(毛竹林9.0%~33.4%, 阔叶林12.6%~32.4%)。阔叶林演替为毛竹林对土壤真菌及细菌的氧化亚氮排放相对贡献率没有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真菌及细菌氧化亚氮排放具有显著的同步效应(P < 0.01), 但与其生物量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杜鹃花类菌根菌株对桃叶杜鹃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的影响
欧静, 刘仁阳, 张仁嫒, 谌端玉, 王丽娟, 陈训
2014, 31(6): 926-9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5
[摘要](2290) [HTML] (392) [PDF](494)
摘要:
研究12株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 ERM)菌株对2年生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幼苗生长及矿质元素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RM真菌的植株根系均被有效地感染, 不同菌株促生效应显著, 接种ERM真菌显著增加幼苗地上、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 ERM菌株接种后, 显著提高了接种幼苗氮质量分数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 且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 < 0.01)。接种苗根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2.0%~40.3%, 叶部提高了2.8%~50.6%。接种苗根部硝酸还原酶活性除菌株TY41外, 其余处理高于对照0.9%~29.3%, 叶部除菌株TY41和菌株TY24外, 高于对照6.5%~43.9%。不同器官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为根系大于叶片。
叶面喷肥对杂交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凤, 苏淑钗, 张兵, 陈志刚, 王文浩
2014, 31(6): 932-9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6
[摘要](3296) [HTML] (518) [PDF](479)
摘要:
为了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方喷肥对北京地区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C. avellan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优选氮、磷、钾组合配比, 为杂交榛人工栽培叶面追肥提供技术依据。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 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方喷肥对杂交榛产量、单果质量、仁质量、出仁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梢生长期喷施氮肥能够显著(P < 0.05)地增加杂交榛的产量, 喷施磷肥和钾肥对杂交榛的产量影响不大; 叶面喷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对杂交榛外在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 喷施磷肥可以提高果实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 降低粗脂肪质量分数; 喷施钾肥可以提高果实中的粗脂肪质量分数, 降低粗蛋白质量分数; 喷施氮肥对杂交榛果实的内在品质影响不显著。在16个处理中, 处理14[氮(3.5 g·kg-1), 磷(1.8 g·kg-1), 钾(5.2 g·kg-1)], 处理15[氮(3.5 g·kg-1), 磷(2.6 g·kg-1), 钾(2.6 g·kg-1)]和处理16[氮(3.5 g·kg-1), 磷(3.7 g·kg-1), 钾(0)]对杂交榛的增产效果都很好, 分别比对照增产278.1%, 159.49%和373.7%, 其最优组合是氮(3.5 g·kg-1), 磷(3.7 g·kg-1), 钾(0)。综合分析显示:不同叶面喷肥处理对杂交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效果以处理14[氮(3.5 g·kg-1), 磷(1.8 g·kg-1), 钾(5.2 g·kg-1)]和处理16[氮(3.5 g·kg-1), 磷(3.7 g·kg-1), 钾(0)]最佳。
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特性及纤维板的研究
PHAMTuong Lam, 王新洲, 邓玉和, 董葛平, TRANMinh Toi, CAOQuoc An
2014, 31(6): 940-9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7
[摘要](3454) [HTML] (484) [PDF](503)
摘要:
以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为原料制造纤维板, 实现杨木的循环利用。对水泥模板以及分离好的纤维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并分别以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新鲜杨木纤维为原料制造不同密度的纤维板, 讨论原料特性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杨木水泥模板表面碳元素含量高于杨木单板表面, 而水泥模板表面的氧元素含量较低; 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的堆积密度与新鲜杨木纤维基本相同; 当用水泥模板制得的纤维板密度达到0.75 g·cm-3时, 板材的力学性能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值均优于其他密度的板材, 当施胶量大于等于12.0%时, 板材的弹性模量(MOE), 静曲强度(MOR), 内结合强度(IB)性能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值的要求。因此, 废弃杨木水泥模板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杨木制造纤维板。
竹柳枝丫材性能及重组木制造
吴金绒, 邓玉和, 侯天宇, 王新洲, 陈骁轶, 张健, 陈明及
2014, 31(6): 947-9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8
[摘要](2990) [HTML] (532) [PDF](537)
摘要:
竹柳Salix discolor作为一种速生木材在人造板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仪对竹柳枝丫材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胶接界面进行了分析, 并测定了竹柳枝丫材的接触角。结果表明:竹柳纤维的平均长度为0.781 mm, 壁腔比小于1, 是很好的纤维原料, 总纤维素含量高, 润湿性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重组木的密度和酚醛树脂胶黏剂的浸胶时间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柳枝丫材重组木的密度为0.9 g·cm-3, 浸胶时间为20 s时制得的板材的性能最佳。
造纸剩余物制备复合板材可行性研究
杨学通, 郭文静, 陈巧花, 王正
2014, 31(6): 954-9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19
[摘要](2133) [HTML] (286) [PDF](422)
摘要:
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运用木塑复合刨花板制造技术研究和探讨了将造纸厂生产再生纸所产生的剩余物(主要成分为废纸纤维和塑料)制备复合板材的可行性。将剩余物及填料按不同比例组坯后, 在185℃, 5 MPa压力下热压12 min(此过程中要适当卸压排气), 然后再冷压定型成板, 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配方和工艺的优化, 55%剩余物、30%木刨花以及15%回收塑料的配比关系下的复合板材性能最为优异。用回收纸造纸剩余物压制复合板材, 实现剩余物再利用是可行的。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经营效益及固碳能力分析
孟海月, 刘强, 吴伟光
2014, 31(6): 959-9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20
[摘要](2940) [HTML] (578) [PDF](570)
摘要:
基于农户地块水平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投入产出数据, 比较分析了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经营效益及相应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①在当前经营技术与市场环境下, 如果考虑经营者自身劳动投入成本, 材用毛竹林与笋竹两用毛竹林的经营效益没有明显差异, 两者成林后年均净收益分别为5 500和5 800元·hm-2。②以60 a经营周期计算, 材用毛竹林与笋竹两用毛竹林年均固碳量为6.51和5.26 t·hm-2·a-1, 分别为同等立地适生条件下速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1.87倍和1.51倍。今后需要加强毛竹伐后固碳效率研究, 以便对毛竹综合固碳能力做出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 随着森林碳汇价值上升, 经营材用林的比较效益会进一步提高, 有利于提高竹林固碳。
浙江山区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
周隽, 王志强, 沈月琴, 徐秀英
2014, 31(6): 965-9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21
[摘要](3110) [HTML] (574) [PDF](550)
摘要:
山区是重要的地域类型, 县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在制定发展战略、寻求经济增长途径时, 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探究浙江山区县域社会经济协调状况, 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运用matlab 7.0编程对浙江山区2005-2012年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得到县域社会和经济综合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浙江山区县域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大多数县市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山区总体的协调水平较高, 表现在绝对数值相差不大, 所属类别相对集中, 但大多县市是一种低水平的协调。根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 将浙江山区44个县域划分为3大类6亚类, 3大类为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和失调类。最后提出山区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农家乐发展下地方审美文化变迁程度的实证分析
王祖良, 陆诤岚, 王小英
2014, 31(6): 974-9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6.022
[摘要](3051) [HTML] (551) [PDF](520)
摘要:
农家乐的发展给中国许多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 但是, 在发展的过程中, 农家乐本应呈现的乡村文化逐渐发生变化, 这对农家乐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选择乡村地方审美文化的变迁程度作为研究对象, 试图揭示地方文化是如何发生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衡量。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 以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乡的11个乡村的农家乐为调查对象, 通过建立衡量地方审美文化"乡村性"测评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表明:当前, 西天目农家乐的发展对地方审美文化影响有利有弊, 当地审美文化乡村性力量和城市性力量处于相互博弈状态, 城市性力量略占据上风。在未来, 农家乐经营主体的年龄结构会主导审美文化的变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