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6卷  第3期

研究论文
不同经营模式下山核桃林昆虫群落结构
陈飞龙, 黄凤生, 夏俊勇, 王义平
2019, 36(3): 429-43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1
[摘要](3418) [HTML] (794) [PDF](223)
摘要:
通过分析4种不同经营模式下(荒废野生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林下种植植物的山核桃林,传统经营的山核桃林,参照有机化管理的山核桃林)昆虫群落结构的差异,对山核桃林经营模式提出意见与建议。采用马氏网、灯诱和样方调查收集昆虫标本,利用Excel 2013,SPSS 19.0软件对昆虫多样性特征参数、群落稳定性、主分量、群落相似性进行计算和分析。共获得标本22 283号,共计9目84科163种,在物种数上优势类群均为鞘翅目Cole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个体...
云斑天牛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徐华潮
2019, 36(3): 437-4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2
[摘要](3610) [HTML] (964) [PDF](134)
摘要: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
网纹蟒非入侵式采样和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白天, 何叶艳, 高旭龙, 赵阿勇, 何珂
2019, 36(3): 444-4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3
[摘要](4657) [HTML] (1215) [PDF](89)
摘要:
采用非入侵式采样,提取网纹蟒Python reticulatus粪便和新鲜蛇蜕的基因组,探讨非入侵式采样在蛇类研究中的可能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和拼接网纹蟒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蟒科Pythonidae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蟒科物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蛇蜕中提取的DNA优于粪便,液氮处理能提高DNA质量浓度。网纹蟒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 641 bp,基因排布和结构同蟒科物种一致,但部分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存在差异。根据系统发育树分析推测,与蚺科Boida...
秃瓣杜英幼苗对模拟酸雨的荧光响应及养分元素分配特征
陈圣贤, 董莲春, 伊力塔, 俞飞, 陈景锋
2019, 36(3): 451-4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4
[摘要](4764) [HTML] (784) [PDF](67)
摘要:
利用模拟酸雨喷淋试验,研究不同酸雨梯度[pH 2.5(重度酸雨)、pH 4.0(中度酸雨)和pH 5.6(轻度酸雨)]对秃瓣杜英Eleocarpus glabripetalus幼苗叶绿素参数、生物量及对土壤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叶绿素参数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各处理组相对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升高,各处理组较对照组升高4.22%,6.07%和6.8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各处理组叶片氮元素质量分数均大于对照组,...
氮磷添加对考来木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张志录, 刘中华, 彭舜磊, 吕秀立
2019, 36(3): 459-4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5
[摘要](5663) [HTML] (683) [PDF](95)
摘要:
氮磷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通过梯度施肥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氮磷对考来木Correa carmen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单施磷肥,考来木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及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等光合效率指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等光能耗散指标则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单施氮肥,考来木叶片光合效率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47.9 mg·kg-1后,考...
山核桃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体系的建立与甲基化初步分析
陈文充, 贾宁, 董昂, 闫道良, 曾燕如
2019, 36(3): 468-4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6
[摘要](3336) [HTML] (688) [PDF](66)
摘要: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及分子标记的研究发现,山核桃中存在无融合生殖,天然群体的多态性不佳,存在印迹数量性状位点(iQTLs)。iQTLs与DNA甲基化有关,而DNA甲基化对生物表观遗传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遗传的生物现象。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MSAP)是基于PCR扩增多态性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在建立山核桃MSAP标记体系的基础上对来自3个天然居群的山核桃单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存在甲基化,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大于总甲基化相对...
滇西北丽江市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组成分析
朱青, 盛岩
2019, 36(3): 479-4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7
[摘要](2006) [HTML] (379) [PDF](72)
摘要:
以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滇西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为研究区,以区域内中国特有种子植物为对象,对区域内特有种子植物物种组成、特有性及濒危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中国特有种子植物资源数量较多,中国特有种107科434属1 659种,占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种数的12.94%,特有现象明显;③特有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属明显,研究区内种数>49种的科共11个,所含种数占比52.93%,种数>10种的属共29属,所含种数占比38.22%,这些科和属是研究区特有植物科属的主要组成成分;③种子植物特有...
南京市公园绿地苔藓植物多样性及特点
芦建国, 景蕾
2019, 36(3): 486-4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8
[摘要](3878) [HTML] (758) [PDF](100)
摘要: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最丰富的场所之一。苔藓植物作为公园植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却常常因其矮小、景观特色不明晰而为人们所忽视,因此苔藓植物的相关研究也往往滞后于其他植物。通过对南京市11个公园绿地苔藓植物的调查,共记录苔藓植物20科34属51种,其种类多集中于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常见种类有扭口藓Barbula unguiculata,立碗藓Physcomitrium sphaericum,细叶小羽藓Hapl...
基于Stacking模型集成算法的莲都区南方红豆杉潜在分布区
陈涵, 张超, 余树全
2019, 36(3): 494-50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09
[摘要](3545) [HTML] (842) [PDF](80)
摘要:
研究使用R软件中的CaretEnsemble和Caret程序包,并基于Stacking方法来实现模型集成,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潜在分布区,并比较5种单一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与集成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一模型中极端梯度上升模型表现最好,其次是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集成模型模拟结果好于单一模型,其Kappa值达0.80,准确率达0.90。集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影响南方红豆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
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植被构成及分布格局
张龙, 严靖, 邵学新
2019, 36(3): 501-5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0
[摘要](2920) [HTML] (725) [PDF](89)
摘要:
于2014年11-12月和2016年7-8月2个阶段对浙江景宁望东垟亚高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进行了系统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对望东垟亚高山湿地植物的生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群系组为基本单位对该区域的植被类型进行描述,建立矢量模型对其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共计61科122属182种,其中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51.10%),木本植物也占有较大比例(25.82%);该区域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山地天然植被型组和沼泽湿地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常绿针叶林植被型、亚热带山地矮...
退耕还林工程对河南省森林地上碳储量的影响
王艳芳, 刘领, 悦飞雪, 李冬, 上官周平
2019, 36(3): 507-5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1
[摘要](3250) [HTML] (690) [PDF](66)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中国重要的植被恢复工程,其碳汇能力巨大。基于河南省退耕还林实施期间河南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1998-2003年,2003-2008年,2008-2013年),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河南省森林及人工林的碳储量,同时利用2000-2012年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逐年造林树种和面积,估算退耕还林所种树木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面积、蓄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1998年的149.77×104 hm2,5 258.50×104 m3,30.49 Tg和20.36 Mg·hm-...
基于优化k-NN模型的高山松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
谢福明, 字李, 舒清态
2019, 36(3): 515-5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2
[摘要](2911) [HTML] (638) [PDF](62)
摘要:
针对传统k-最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在搜索最近邻单元时赋予特征变量相等的权重,缺少对特征变量加权优化等不足问题,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以高山松Pinus densata为研究对象,基于49块实测标准地,116株高山松样木和Landsat 8/OLI影像,在前期进行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k-NN模型实现的基础上,对k-NN的3个参数(k,td)进行反复测试优化组合,在像元尺度上对研究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进行遥感估算。结果表明:...
上海市乔木林生物量估算及动态分析
仲启铖, 傅煜, 张桂莲
2019, 36(3): 524-5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3
[摘要](4184) [HTML] (912) [PDF](131)
摘要: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8×106和4.805×106 t,前者仅比后者高0.47%。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其他硬阔类,阔叶混,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其他软阔类和杨树Populus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CM...
辽东山区古石河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特征
伏捷, 张华, 何红, 吕蕊, 王颖, 祝业平
2019, 36(3): 533-5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4
[摘要](2730) [HTML] (591) [PDF](37)
摘要:
为探讨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与结构,确定群落的成员型,基于26个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对辽东山区古石河上发育的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以及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暗针叶林乔木层树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古石河森林群落中记录到维管束植物60科107属143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种子植物50科95属128种,种子植物中含有10个植物种及以上的科仅有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森林群落乔、灌、草层的维管束植物分别为32,4...
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余义亮, 丁彦芬, 朱贵珍, 卓启苗, 余慧
2019, 36(3): 541-5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5
[摘要](3379) [HTML] (716) [PDF](71)
摘要:
以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扬州地区45个村庄的绿化植物群落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物种来源、物种多样性、使用频度、垂直与水平结构及植株健康状况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乡村绿化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样方调查法,共设置了标准样地121个,其中公共绿地(公园绿地、村口绿地等)的标准样地为20 m×10 m,道路绿地为100 m×2 m,河道绿地为20 m×10 m。结果表明:①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种类达227种,隶属于88科169属,乔、灌、草的应用...
北京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夏季林内舒适度的影响
金桂香, 刘海轩, 卢泽洋, 吴鞠, 许丽娟, 孙广鹏, 李苹, 李军, 徐程扬
2019, 36(3): 550-5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6
[摘要](3620) [HTML] (645) [PDF](68)
摘要:
于2013-2016年7-8月,利用小气象站观测北京城市森林小气候特征,研究了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面积指数(ILA)(r=-0.314,P=0.002),平均叶倾角(AMT)(r=0.472,P < 0.001),冠层厚度(HCT(r=0.458,P < 0.001),冠下高(HCB)(r=0.692,P < 0.001)和冠高比(RCT)(r=0.254,P=0.014)与下舒适度(S)显著或极显著相,其中平均叶倾角、冠层厚度、冠下高与林下舒适度相关性较高;...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内景观质量分级技术
赵凯, 李金航, 刘海轩, 马冰倩, 龙嘉翼, 崔哲浩, 徐程扬
2019, 36(3): 557-5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7
[摘要](2839) [HTML] (648) [PDF](44)
摘要:
北京山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在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的同时,其景观质量也备受关注,林内景观质量受美学质量和林分结构质量共同影响。综合考虑美学质量与林分结构质量,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进行林内景观质量分级。通过相关分析筛选与林内美景度显著相关的林分结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构建美景度模型,使用TOPSIS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分级。结果显示:①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平均枝下高、灌木盖度、透视距离、郁闭度、径高比与美景度呈显著相关(P < 0.05),林...
太湖乔木林河岸植被缓冲带截留氮素效率
朱晓成, 吴永波, 余昱莹, 李文霞
2019, 36(3): 565-57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8
[摘要](3263) [HTML] (783) [PDF](50)
摘要:
为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素的截留效率,以太湖流域平缓坡地上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河岸缓冲带宽度(5,15,30,40 m),不同植物类型(‘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杨95-中山杉混交林)对不同深度径流水及土壤中氮素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即能很好地截留各形态氮素,40 m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硝态氮、铵态氮、总氮的截留率分别达68.8...
施用猪炭对土壤吸附Pb2+的影响
朱光耀, 何丽芝, 秦鹏, 杨兴, 陆扣萍, 刘兴元, 王海龙
2019, 36(3): 573-58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9
[摘要](3696) [HTML] (730) [PDF](61)
摘要:
利用650℃高温炭化炉热裂解病死猪,制成生物质炭(猪炭);通过批处理恒温振荡平衡法探索施用不同质量分数(0,1%和5%)的猪炭对熟化红壤和新垦红壤吸附溶液中铅离子(Pb2+)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炭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P < 0.05);土壤对Pb2+的吸附量随猪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施用猪炭的熟化红壤吸附容量为12.71~14.49 mg·g-1,较未施加猪炭对照提高了12.2%~27.9%;施用猪炭的新垦红壤吸附容量为7.15~11.45 mg·g-1,较未施加猪炭对照提高...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随林龄的演变特征
梁洋, 邵森, 马冰倩
2019, 36(3): 581-5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0
[摘要](3490) [HTML] (819) [PDF](60)
摘要:
为探讨土壤质量随林龄的演变特征,以山西太岳山40,60,80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评估相关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油松人工林龄增加,土壤含水率显著增加,而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小;而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增加最为显著;80年生油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分别在10~30 cm和0~20 cm土层显著大于60年生和40年生油松林,而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为0.568(80年生油松纯...
不同栽培模式下豫北沙化土壤的微生物量和酶活性
蔺芳
2019, 36(3): 590-5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1
[摘要](3068) [HTML] (643) [PDF](62)
摘要:
通过连续6 a定位试验,以沙化裸地为对照,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3种栽培模式对豫北沙化地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以及土壤酶的影响,利用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沙化裸地相比,0~40 cm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紫花苜蓿单播和无芒雀麦单播,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的...
绿化废弃物堆肥配制屋顶绿化新型基质的研究
肖超群, 郭小平, 刘玲, 罗超, 李若愚, 刘冠宏
2019, 36(3): 598-6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2
[摘要](3556) [HTML] (917) [PDF](40)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绿化废弃物堆肥在屋顶绿化基质配制中的应用,采用对比实验法,以绿化废弃物堆肥、草炭和火山岩、蛭石等无机基质为原料配制混合基质,比较不同添加比的绿化废弃物堆肥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观测屋顶栽植环境下佛甲草Sedum lineare幼苗株高、覆盖度和三七景天Sedum aizoon幼苗生长指数、分蘖数、覆盖度的生长变化,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绿化废弃物堆肥的混合基质理化性质均符合屋顶绿化基质及植物生长要求,养分均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最适宜的基质配比为V(绿化废弃物堆肥...
农民创业能力评价与比较
张国庆, 王磊, 张亚男, 刘龙青
2019, 36(3): 605-61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3
[摘要](3800) [HTML] (928) [PDF](80)
摘要:
基于蒂蒙斯-克里斯蒂安创业过程等相关理论及文献,结合浙江省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关数据,构建了农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农民创业分为农产品生产为主、农产品加工为主、农产品销售为主和其他等4种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农民创业者创业能力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农民社会网络、知识体系以及思想观念等局限,农民创业能力总体偏低,得分最高的是资源整合能力、最低的是机会识别能力,而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系统教育、学习、交流等形式加以培养和提升,但对不同类别农民创业能力提升在内容和方法上要有差异性,特别是得...
文献综述
公众对森林结构属性的偏好研究进展
罗芬, 李雪丽, 魏思远
2019, 36(3): 612-6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4
[摘要](4801) [HTML] (731) [PDF](65)
摘要:
为研究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以Science Direct与中国知网(www.cnki.net)为文献来源数据库,以“forest structure attribute” “public preference”与“林内景观”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森林结构属性研究的基本概况。就树种、树的大小、林木空间分布变化、采伐与林木覆盖范围、地被物与枯树倒木、可视性、林缘的自然性、沿森林小径行走时的林分变化等10个森林结构属性的公众偏好进行了综述。构建了基于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和全空间为一体的林内森林结构属性...
研究简报
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美国流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胡涛, 曹钰, 张鸽香
2019, 36(3): 622-6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25
[摘要](2794) [HTML] (617) [PDF](79)
摘要:
以美国流苏Chionanthus virginicus的硬枝为材料,从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等方面研究了各因素对插穗生根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插穗的营养物质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基质种类对插穗各生根指标影响显著。其中V(珍珠岩):V(蛭石)=7:3的基质中,其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最高,分别为43.33%和7.64,其他生根指标达最佳水平,而河沙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差。正交试验中,3因素对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处理时间、质量浓度,且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