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金万洲 卜静 罗惠文 李清顺

张梅, 董琼, 段华超, 等. 白枪杆幼苗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对钙的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4): 845-8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7
引用本文: 金万洲, 卜静, 罗惠文, 等.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289-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ZHANG Mei, DONG Qiong, DUAN Huachao, et al. Response of lea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Fraxinus malacophylla seedlings to calcium[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4): 845-8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7
Citation: JIN Wanzhou, BU Jing, LUO Huiwen, et al.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2): 289-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基金项目: 青海省省级财政支农资金(2019-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金万洲(ORCID: 0000-0001-5763-2998),高级工程师,从事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研究。E-mail: jwz5366@163.com
  • 中图分类号: Q948.5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 摘要:   目的  查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该片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并结合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种子植物信息,分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与表征类群及地理成分。  结果  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1科340属1 058种,分别占青海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5.53%、61.04%、42.37%,含有100种及以上的大科仅有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未发现30种及以上的大属,科、属组成多样。②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群突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有10科,优势属有23属,表征科有8科,表征属有20属,其中有3科既是优势科又是表征科,9属既是优势属又是表征属。③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其中温带成分共有23科,占总科数的67.64%;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温带成分共有246属,占总属数的86.32%。④特有科、属贫乏。未发现中国特有科,特有属有10属。⑤多种区系成分交汇、渗透并特化,并具有年轻性。  结论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著。表8参24
  • 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新疆4省(区)外,中国其余省(区、市)都有竹类生长和分布。据第8次(2009−2013年)森林资源清查,中国竹林面积达601 万hm2,占中国森林面积的3%,占世界竹林面积约20%[1]。在廊道旁、公园、古寺庙、风景区等地方种植竹子以增加景观优质性,是园林配置的一部分。竹林分布广,面积大,因此需要考虑竹林保护与防火等问题。有些竹种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被作为防火植物使用,如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雷竹Ph. praecox[2-3]。对于竹子的燃烧性能方面国内外研究较少,但是在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和抗火性方面,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研究[4-9]。李树华等[10]认为:在火灾危险带种植刚竹Ph. sulphurea等植物可以减缓火势蔓延。钟安建等[11]对南昌城区15种园林树种的抗火性进行研究,认为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抗火性能最强,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抗火性能最差。金钱荣等[12]将木荷Schima superba选为防火功能较强的行道绿化树种。李世友等[13]对20种园林绿化植物的鲜枝叶进行燃烧试验及燃烧性排序。何忠华等[14]对12种园林树种的抗火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抗火性最强。森林植物叶燃烧性研究方法可以为竹叶研究提供借鉴。张雨瑶等[15]对11种园林木本植物的新叶片和2种对比植物老活叶片进行了垂直燃烧实验,认为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燃烧性较强。氧指数试验法主要用于测定聚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如对于各种纺织品[16]、玻璃纤维增强塑料[17]、聚氯乙烯(PVC)管[18]、橡胶[19]等阻燃性能的测定,在森林可燃物研究方面的应用较少。本研究对17种园林竹鲜叶进行燃烧性比较,旨在分析园林竹鲜叶的易燃性差异,为竹林保护与防火提供依据。

    以17种园林竹为研究对象(括号中数字为样品代号),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 (1)、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2)、灰金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3)、灰香竹Chimonocalamus pallens (4)、料慈竹B. distegia (5)、龙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 (6)、绵竹B. intermedia (7)、青皮竹B. textilis (8)、沙罗单竹Schizostachyum funghomii (9)、秀叶箭竹Fargesia yuanjiangensis (10)、小佛肚竹B. ventricosa (11)、孝顺竹B. multiplex (12)、野龙竹D. semiscandens (13)、椅子竹D. bambusoides (14)、油竹B. surrecta (15)、云南甜龙竹D. hamiltonii (16)、紫竹Ph. nigra (17)。以5种常见易燃园林绿化用木本植物的老叶作对比,即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 (18)、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19)、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 (20)、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21)、云南樟C. glanduliferum (22)。所有植物均栽植于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由于新叶含水率呈动态变化,而老叶含水率相对稳定且易燃,故选老叶为实验样品。取叶时,选多株、不同枝条上外形和大小相似、质量相近的多片竹叶,于防火期采集健康的完整分枝,立刻带回实验室。

    采集同枝条上的老叶,分为2组,分别进行燃烧实验和含水率测定。燃烧实验前测定鲜叶质量、叶脉长度并在白纸上勾绘出鲜叶外形,实验在高浓度医用氧条件下进行,点火气体为丙烷气。将竹叶叶尖朝上、叶柄朝下放入试件夹中,点火器火焰长度为10~15 mm,从上朝下点火,用秒表记录竹叶燃烧时间。每种鲜叶重复6次实验。含水率(H)测定采用105 ℃烘干恒量法,取相对含水率。实验采用JF-3型氧指数测定仪进行。

    叶片单位面积质量(W)、绝对线速率(V1)、绝对面积损失速率(V2)、绝对质量损失速率(V3)、相对线速率(V4)、相对面积损失速率(V5)和相对质量损失速率(V6)参照李世友等[6]、张雨瑶等[15]、郑永波等[20]和苏文静等[21]方法进行。

    运用SPSS 18.0软件,以平均V1V2V3V4V5V6等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2种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得分并排序。根据燃烧性能得分,应用聚类分析法划分等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提取公因子,利用旋转法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计算因子变量得分。

    表1可知:22种植物鲜叶的含水率和单位面积质量均差别较大,5种木本植物鲜叶单位面积质量均大于竹叶。单位面积质量最小、含水率较小的秀叶箭竹,燃烧速率最大。单位面积质量最大、含水率较大的云南樟,燃烧速率最小。含水率最大、单位面积质量较小的椅子竹,燃烧速率较小。含水率最小、单位面积质量中等的车筒竹,燃烧速率接近最大值。由此可见:鲜叶燃烧速率与单位面积质量、平均含水率有关。

    表 1  22种植物鲜叶的含水率、单位面积质量及燃烧速率
    Table 1  Moisture content, mass per unit area and burning rate of fresh leaves of 22 plants speices
    代号H/%W/(g·m−2)绝对燃烧速率相对燃烧速率
    V1/(cm·s−1)V2/(cm2·s−1)V3/(g·s−1)V4/(%·s−1)V5/(%·s−1)V6/(%·s−1)
    140.511461.0790.8630.0128.6678.6678.667
    256.99 561.3492.0870.0128.5668.5668.566
    351.861040.5520.5410.0056.8826.8826.882
    455.121040.6970.4020.0046.9546.9546.954
    543.841160.6421.2830.0143.1403.1403.140
    658.91 960.4211.3200.0122.1402.1402.140
    753.07 920.4250.6440.0063.4503.4503.450
    856.73 580.9811.3160.0086.8206.8206.820
    942.93 661.2451.4860.0107.6007.6007.600
    1044.08 531.1941.0580.0069.4509.4509.450
    1144.27 871.1711.8850.0167.5837.5837.583
    1246.07 700.8491.0400.0077.0407.0407.040
    1356.83 700.8582.1770.0164.2004.2004.200
    1458.97 720.5200.7370.0054.7004.7004.700
    1555.341020.2160.3450.0041.5001.5001.500
    1658.79 840.5461.5790.0132.6602.6602.660
    1743.15 940.5210.6040.0065.1405.1405.140
    1852.361900.3300.9770.0182.9672.9672.967
    1947.553220.3160.7470.0374.2003.0204.400
    2049.122300.1730.4860.0111.7671.7671.767
    2146.934830.1460.2280.0110.8830.8830.883
    2252.211850.1180.5440.0100.9831.0000.98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由于所获得数据数值不同,单位不同,无法进行比较和计算,因此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 2  22种植物鲜叶燃烧性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后得分
    Table 2  Fresh leaf combustibility of 22 plants species evaluation index dimensionless points
    代号V1V2V3V4V5V6
    1 1.108 53−0.270 53 0.134 17 1.396 29 1.403 15 1.393 99
    2 1.809 85 1.895 67 0.134 17 1.359 08 1.366 27 1.356 76
    3−0.260 34−0.840 40−0.849 73 0.738 69 0.751 40 0.735 89
    4 0.116 30−1.086 40−0.990 29 0.765 21 0.777 69 0.762 44
    5−0.026 57 0.472 77 0.415 28−0.639 89−0.614 88−0.643 72
    6−0.600 61 0.538 25 0.134 17−1.008 29−0.980 00−1.012 41
    7−0.590 22−0.658 11−0.709 17−0.525 68−0.501 69−0.529 43
    8 0.853 98 0.531 17−0.428 06 0.715 85 0.728 77 0.713 03
    9 1.539 71 0.832 03−0.146 95 1.003 20 1.013 56 1.000 61
    10 1.407 24 0.074 57−0.709 17 1.684 76 1.689 04 1.682 67
    11 1.347 50 1.538 17 0.696 40 0.996 94 1.007 35 0.994 34
    12 0.511 11 0.042 72−0.568 62 0.796 90 0.809 09 0.794 14
    13 0.534 49 2.054 95 0.696 40−0.249 38−0.227 85−0.252 92
    14−0.343 46−0.493 52−0.849 73−0.065 17−0.045 29−0.068 58
    15−1.133 09−1.187 28−0.990 29−1.244 07−1.213 68−1.248 36
    16−0.275 92 0.996 62 0.274 72−0.816 72−0.790 14−0.820 69
    17−0.340 86−0.728 90−0.709 17 0.096 92 0.115 36 0.093 65
    18−0.836 98−0.068 78 0.977 51−0.703 62−0.678 05−0.707 50
    19−0.873 34−0.475 83 3.648 09−0.249 38−0.658 70−0.179 18
    20−1.244 78−0.937 74−0.006 39−1.145 71−1.116 19−1.149 92
    21−1.314 91−1.394 34−0.006 39−1.471 38−1.438 96−1.475 84
    22−1.387 64−0.835 09−0.146 95−1.434 54−1.396 24−1.438 9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因子分析法并不能适用于任何情况,只有当样品数量大于评价指标数量时,才能得出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判断原始数据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值和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KMO值为0.625>0.500,Bartlett检验接近0,说明指标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可知: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有2个,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9.623%,因此可用来描述22种园林植物鲜叶的燃烧性。

    表 3  解释的总方差表
    Table 3  Interpretation of the total variance table
    成分初始特征值提取载荷平方和旋转载荷平方和
    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总计方差百分比/%累积/%
    14.11468.567 68.5674.11468.56768.5674.08468.07068.070
    21.26321.056 89.6231.26321.05689.6231.29321.55389.623
    30.591 9.843 99.466
    40.031 0.515 99.981
    50.001 0.019100.000
    61.887×10−8 3.145×10−710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最大方差法(varimax)进行因子旋转,目的是使公因子的相对负荷的方差之和最大,且保持原公共因子的正交性和公共方差总和不变。使每个因子的最大载荷变量数量最小,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利用SPSS软件进行旋转,得到表4因子载荷矩阵。主成分1在绝对线速率(V1)、相对线速率(V4)、相对面积损失速率(V5)、相对质量损失速率(V6)上的载荷系数较大,体现了燃烧性能(f1)。主成分2在绝对面积损失速率(V2)、绝对质量损失速率(V3)的载荷系数较大,体现了燃烧性能(f2)。

    表 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Table 4  Rotated factor load matrix
    评价指标主成分评价指标主成分
    1212
    V1 0.9490.227V40.981−0.014
    V2 0.4800.718V50.990−0.600
    V3−0.2240.850V60.979−0.00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运用SPSS软件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5),因子得分模型可表示为:

    表 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Table 5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评价指标主成分评价指标主成分
    1212
    V1 0.2240.125V40.245−0.066
    V2 0.0790.538V50.250−0.102
    V3−0.1030.680V60.244−0.06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f1=0.224x1+0.079x2−0.103x3+0.245x4+0.250x5+0.244x6

    f2=0.125x1+0.538x2+0.680x3−0.066x4−0.102x5−0.060x6

    其中:xiV1~V6的数值标准化后的数据,将表2的相关变量相应的代入上式中即得到22种植物鲜叶燃烧性公因子得分。再以各公因子的方差百分比作为权数计算22种植物鲜叶燃烧性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F= λ1f1+ λ2f2=0.685 67f1+0.210 56f2

    其中:F为22种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得分,λi为第i个公因子的方差百分比。得分大于0,说明该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大于22种植物鲜叶燃烧性能的平均水平,反之则比较差;得分越高代表燃烧性能越好。

    各植物鲜叶燃烧性能的最后得分及排名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5种木本植物得分均小于0,且有2种燃烧性能得分排名最后,说明5种木本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均低于平均水平。22种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慈竹、小佛肚竹、秀叶箭竹、沙罗单竹、车筒竹、青皮竹、孝顺竹、野龙竹、灰香竹、灰金竹、桂花、料慈竹、紫竹、椅子竹、云南甜龙竹、阴香、龙竹、绵竹、滇润楠、油竹、云南樟、蓝桉。其中,慈竹得分最高,说明最易燃,油竹得分最低,说明最难燃,但较云南樟、蓝桉易燃。具体来看,油竹的含水率较大、单位面积质量较大,在17种竹类中得分最低。秀叶箭竹含水率较小、单位面积质量最小,得分排在前列。蓝桉含水率较大、单位面积质量最大,得分排在最后。进一步说明了鲜叶的燃烧速率与单位面积质量、平均含水率有关。

    表 6  22种植物鲜叶的燃烧性能得分及排序
    Table 6  Combustibility property score and rank of fresh leaves of 22 plants species
    代号f1f2F排序代号f1f2F排序
    1 1.245 11−0.234 50 0.804 512 0.767 30−0.482 73 0.424 7
    2 1.546 36 1.026 31 1.276 113 0.031 05 1.700 27 0.379 8
    3 0.510 85−1.232 08 0.0911014−0.072 37−0.873 29−0.23314
    4 0.609 57−1.418 80 0.119 915−1.157 88−1.172 78−1.04120
    5−0.478 60 0.676 99−0.1861216−0.608 56 0.871 97−0.23415
    6−0.844 15 0.532 83−0.4671717 0.014 46−0.940 74−0.18813
    7−0.494 31−0.792 39−0.5061818−0.807 66 0.681 30−0.41016
    8 0.808 52−0.063 17 0.541 619−0.878 34 2.210 90−0.13711
    9 1.168 40 0.310 35 0.866 420−1.192 01−0.405 70−0.90319
    10 1.638 70−0.650 80 0.987 321−1.483 82−0.585 92−1.14122
    11 1.089 91 1.240 98 1.009 222−1.412 53−0.399 00−1.0532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应用SPSS软件对17种竹叶的燃烧性能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由图1所示:17种园林竹鲜叶的燃烧性划为易燃和较易燃2个等级。其中,慈竹、小佛肚竹、秀叶箭竹、沙罗单竹、车筒竹、青皮竹、孝顺竹、野龙竹、灰香竹、灰金竹等易燃;料慈竹、紫竹、椅子竹、云南甜龙竹、龙竹、绵竹、油竹等较易燃。

    图 1  使用平均联接(组内)的树状图
    Figure 1  Dendrogram using average linkage (within groups)

    对17种园林竹和5种易燃木本植物鲜叶燃烧性6个指标的因子分析可知:各植物得分差距较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2.417,说明22种植物鲜叶的燃烧性差距较大。与5种园林木本植物相比,竹叶均为易燃叶。料慈竹、椅子竹、云南甜龙竹、龙竹、紫竹、绵竹和油竹的鲜叶燃烧性能相对较低,尤其是油竹,比桂花、阴香和滇润楠还难燃。绝对线速率(V1)、相对线速率(V4)、相对面积损失速率(V5)和相对质量损失速率(V6)对其燃烧性影响较大。基于17种竹的燃烧性能得分,SPSS聚类分析将其划为易燃和较易燃2个等级,其中易燃竹种10种,较易燃竹种7种。

    鲜叶的燃烧性受自身理化性质和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昆明地区旱季降雨稀少,园林竹浇水较为频繁,浇水周期、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对竹叶的含水率造成一定影响。施肥也会影响竹子生理性能。研究表明施氮肥会提高大豆Glycine max的脂肪含量[22-23];不同磷含量培养液处理下植株幼苗的株高、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差异极其显著[24];不同磷源处理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体内磷含量明显不同[25]。施肥对植物化学成份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其燃烧性。本研究中的竹叶样品采自竹下较低部位;竹子受自身生长因素及光照等外部因素影响,不同空间部位的竹叶生长发育不均衡,也会导致竹叶不同的理化性质和生态学特性。以后的研究中,要尽量减少人工经营措施对实验取样的干扰,并且考虑不同空间部位对竹叶的作用,使样品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根据竹叶的燃烧速率来分析燃烧性,而没有分析理化性质、生态学特性等对燃烧性的影响。因此,以上鲜叶的燃烧性排序及分类是在特定条件下得出的,能否适用于其他条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 表  1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分类群与青海省数量比较

    Table  1.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and Qinghai Province

    分类群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科数属数种数科数占全省比例/%属数占全省比例/%种数占全省比例/%
    裸子植物37323100.00571.431031.25
    被子植物915502 4656874.7333560.911 04842.52
    合计  945572 4977175.5334061.041 05842.37
      说明:青海省科、属、种数数据源自参考文献[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组成

    Table  2.   Species and genera compositions of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类别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大科(≥100种) 2 2.82 76 22.35 281 26.56
    较大科(30~99种) 8 11.27 101 29.71 382 36.11
    中等科(10~29种) 15 21.13 97 28.53 264 24.95
    小科(2~9种) 31 43.66 51 15.00 116 10.96
    单种科(1种) 15 21.13 15 4.41 15 1.42
    合计 71 100.00 340 100.00 1 058 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     

    Table  3.   Species composition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类别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较大属(15~29种) 9 2.65 204 19.28
    中等属(5~14种) 50 14.71 393 37.15
    小属(2~4种) 110 32.35 290 27.41
    单种属(1种) 171 50.29 171 16.16
    合计 340 100.00 1058 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4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

    Table  4.   Dominant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科名属数种数分布型科名属数种数分布型
    禾本科36145世界分布莎草科 945世界分布
    菊科 40136世界分布十字花科2140世界分布
    毛茛科1771世界分布龙胆科 838世界分布
    蔷薇科1860世界分布玄参科 637世界分布
    豆科 1459世界分布石竹科 832世界分布
    下载: 导出CSV

    表  5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属

    Table  5.   Dominant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属名种数分布型属名种数分布型
    风毛菊属 29 旧世界温带分布 蓼属 13 世界分布
    马先蒿属 27 北温带分布 羊茅属 Festuca 12 泛温带分布
    早熟禾属 26 世界分布 披碱草属 11 世界分布
    薹草属 24 世界分布 唐松草属 10 泛温带分布
    委陵菜属 21 泛温带分布 小檗属 Berberis 10 欧亚和南美洲间断分布
    蒿属 21 世界分布 虎耳草属 Saxifraga 10 欧亚和南美洲间断分布
    柳属 21 泛温带分布 茶藨子属 Ribes 10 泛温带分布
    黄耆属 18 世界分布 忍冬属 10 北温带分布
    龙胆属 17 世界分布 紫菀属 10 泛温带分布
    毛茛属 Ranunculus 14 世界分布 嵩草属 10 北温带分布
    棘豆属 14 旧世界温带分布 灯心草属 Juncus 10 世界分布
    针茅属 13 泛温带分布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含10种以上的科的区系重要值

    Table  6.   Floristic value of families comprised more than 10 spec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科名区系重要值排序科名区系重要值排序
    杨柳科 71.18 1 虎耳草科 9.75 14
    忍冬科 33.37 2 莎草科 9.32 15
    毛茛科 31.17 3 十字花科 7.51 16
    灯心草科 27.75 4 禾本科 6.46 17
    报春花科 29.97 5 唇形科 Lamiaceae 5.46 18
    蔷薇科 18.26 6 紫草科 Boraginaceae 5.09 19
    景天科 15.51 7 伞形科 3.70 20
    龙胆科 15.43 8 玄参科 3.55 21
    蓼科 14.14 9 百合科 3.29 23
    藜科 13.50 10 菊科 2.99 2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3.46 11 豆科 2.49 24
    石竹科 11.99 12 兰科 1.71 25
    罂粟科 Papaveraceae 11.88 13
      说明:科的区系重要值平均为14.76
    下载: 导出CSV

    表  7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7.   Distribution types of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分布区类型科数比例/%
    世界分布 1 世界分布 37
    热带分布 2 泛热带分布 9 26.47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 5.88
    温带分布 8 北温带分布 20 58.82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2 5.88
    13 中亚分布 1 2.94
    合计 71 100.00
      说明:比例不包括世界分布
    下载: 导出CSV

    表  8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8.   Distribution 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分布区类型属数比例/%
    世界分布 1 世界分布 55
    热带分布 2 泛热带分布 9 3.16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1 0.35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2 0.70
    5 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 0 0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0 0
    7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 1 0.35
    温带分布 8 北温带分布 140 49.12
    9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 7 2.46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55 19.30
    11 温带亚洲分布 17 5.96
    12 中亚、西亚至地中海分布 11 3.86
    13 中亚分布 16 5.61
    东亚与中国
    特有分布
    14 东亚分布(东喜马拉雅—日本) 16 5.61
    15 中国特有分布 10 3.51
    合计 340 100.00
      说明:比例不包括世界分布
    下载: 导出CSV
  • [1]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WANG Hesheng. Floristic Geography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2.
    [2] 李登武.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地理[M].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LI Dengwu. Flora and Geography of Loess Plateau in Northern Shaanxi [M]. Yangl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ess, 2009.
    [3] 丁谦谊, 孔杨云, 蒲训, 等. 安西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特征[J]. 草业科学, 2016, 33(3): 400 − 407.

    DING Qianyi, KONG Yangyun, PU Xun, et al. Th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oody plants in Anxi Nature Reserve, Gansu [J]. Pratacultural Sci, 2016, 33(3): 400 − 407.
    [4] 陈思艺, 艾训儒, 姚兰, 等. 鄂西南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与区系特征[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39(2): 330 − 342.

    CHEN Siyi, AI Xunru, YAO Lan, et al. Biodiversity and flora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plants in Southwest of Hubei [J]. 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 2019, 39(2): 330 − 342.
    [5] 程一凡, 薛亚东, 代云川, 等.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人兽冲突现状与牧民态度认知研究[J]. 生态学报, 2019, 39(4): 1385 − 1393.

    CHENG Yifan, XUE Yadong, DAI Yunchuan, et al. The research of human-wildlife conflic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gnition of herdsmen’s attitudes in the Qin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J]. Acta Ecol Sin, 2019, 39(4): 1385 − 1393.
    [6] 吴征镒, 孙航, 周浙昆, 等.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WU Zhengyi, SUN Hang, ZHOU Zhekun, et al. Floristic Geography of Seed Plants in China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1.
    [7] 李登武, 党坤良, 康永祥. 西北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J]. 植物研究, 2005, 25(1): 89 − 98.

    LI Dengwu, DANG Kunliang, KANG Yongxiang. Study on diversity of wood plants in northwest China [J]. Bull Bot Res, 2005, 25(1): 89 − 98.
    [8] 孙海群, 孙康迪, 马世鹏. 青海省野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0): 144 − 150.

    SUN Haiqun, SUN Kangdi, MA Shipeng. Flora analysis of wild seed plants in Qinghai Province [J]. Heilongjiang Anim Sci Vet Med, 2016(10): 144 − 150.
    [9] 刘建泉. 祁连山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 19(7): 221 − 228.

    LIU Jianquan. Study on gengra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Qilia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China [J]. J Arid Land Resour Environ, 2005, 19(7): 221 − 228.
    [10] 刘政, 李颖, 朱培, 等. 浙江省长兴县湿地维管植物多样性及区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465 − 471.

    LIU Zheng, LI Ying, ZHU Pei, et al. Diversity and flora of wetland plants of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J]. J Zhejiang A&F Univ, 2020, 37(3): 465 − 471.
    [11] 张文辉, 李登武, 刘国彬, 等. 黄土高原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 植物研究, 2002, 22(3): 373 − 379.

    ZHANG Wenhui, LI Dengwu, LIU Guobing,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ed plant flora in Loess Plateau [J]. Bull Bot Res, 2002, 22(3): 373 − 379.
    [12] 吴玉虎. 大通河流域植物区系[J]. 云南植物研究, 2004, 26(4): 355 − 372.

    WU Yuhu. The flora of Datong River valley in Qinghai, China [J]. Acta Bot Yunnan, 2004, 26(4): 355 − 372.
    [13] 吴玉虎, 史惠兰.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38(8): 1542 − 1552.

    WU Yuhu, SHI Huilan. The seed plant flora of the Qaidam Basin and its contiguous mountainous region in Qinhai Province [J]. 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 2018, 38(8): 1542 − 1552.
    [14] 曹文侠, 徐长林, 方强恩, 等. 祁连山金强河流域种子植物区系分析[J]. 草原与草坪, 2012, 32(6): 42 − 47.

    CAO Wenxia, XU Changlin, FANG Qiangen, et al. Floristic analysis of seed plants in Jinqiang river basin in Qilian Mountain [J]. Grassl Turf, 2012, 32(6): 42 − 47.
    [15] 陈丰林, 杨智, 徐维扬, 等. 贵州太平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J]. 生物资源, 2020, 42(1): 29 − 35.

    CHEN Fenglin, YANG Zhi, XU Weiyang, et al. Study on the seed plant flora of Taipingshan Nature Reserve, Guizhou Province [J]. Biotic Resour, 2020, 42(1): 29 − 35.
    [16] 韩多红, 任玉成, 王恩军, 等.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区系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0(9): 84 − 87.

    HAN Duohong, REN Yucheng, WANG Enjun, et al. Research on the flora in Zhangye National Wetland Park of Gusu [J]. J Chongqing Technol Bus Univ Nat Sci Ed, 2013, 30(9): 84 − 87.
    [17] 李登武, 王成吉, 杜永峰, 等. 宁夏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03, 23(1): 24 − 31.

    LI Dengwu, WANG Chengji, DU Yongfeng, et al. A floristic study on seed plants in Ningxia [J]. Bull Bot Res, 2003, 23(1): 24 − 31.
    [18] 朱青, 盛岩. 滇西北丽江市中国种子植物特有种组成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3): 479 − 485.

    ZHU Qing, SHENG Yan. Composition of seed plants endemic to China in Lijiang City, Northwest Yunnan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9, 36(3): 479 − 485.
    [19] 朱弘, 葛斌杰, 叶喜阳. 浙江舟山东福山岛种子植物区系初探[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1): 150 − 155.

    ZHU Hong, GE Binjie, YE Xiyang. Seed plant flora of Dongfushan Island in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5, 32(1): 150 − 155.
    [20] 李仁伟. 四川种子植物区系研究[D]. 广州: 中山大学, 2001.

    LI Renwei. Studies on the Spermatophyte Flora in the Sichuan Region[D]. Guanzhou: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01.
    [21] 李锡文.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J]. 云南植物研究, 1996, 18(4): 363 − 384.

    LI Xiwen. Floristic statistics and analyses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 [J]. Acta Bot Yunnan, 1996, 18(4): 363 − 384.
    [22] 吴征镒, 周浙昆, 李德铢, 等.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3): 245 − 257.

    WU Zhengyi, ZHOU Zhekun, LI Dezhu, et al. The areal types of the world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J]. Acta Bot Yunnan, 2003, 25(3): 245 − 257.
    [23] 吴玉虎. 青海湟水流域植物区系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2): 205 − 217.

    WU Yuhu. A study on the flora of Huangshui river valley in Qinghai, China [J]. 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 2003, 23(2): 205 − 217.
    [24] 陈桂琛, 彭敏, 黄荣福, 等. 祁连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 植物学报, 1994, 36(1): 63 − 72.

    CHEN Guichen, PENG Min, HUANG Rongfu, et al.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Qilian Mountain region [J]. Acta Bot Sin, 1994, 36(1): 63 − 72.
  • [1] 辛建攀, 孙欣欣, 田如男.  南京将军山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基本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4): 629-63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4.008
    [2] 郭亮, 郑若兰, 吴才华, 胡广, 胡绍庆.  台州湾滨海湿地植物区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5): 762-7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5.006
    [3] 魏宗贤, 宋满珍, 牛艳丽, 蒋波, 黄强.  庐山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活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505-5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7
    [4] 闫双喜, 闫丽君, 张志翔.  河南薄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邻近地区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391-3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08
    [5] 闫双喜, 张志翔.  河南野生国家保护植物区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725-7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14
    [6] 段代祥, 赵南先, 吴兴.  西藏尼洋河河漫滩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3): 354-3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3.006
    [7] 石柏林, 李根有, 金祖达, 钟泰林.  浙江湿地植物分布新记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72-474.
    [8] 洪震.  浙江箬寮岘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2): 174-178.
    [9] 季梦成, 郑钢, 谢云, 吴和平, 强胜.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类植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4): 370-374.
    [10] 李根有, 楼炉焕, 金水虎, 陈征海, 刘安兴, 孙孟军.  浙江省野生蜡梅群落及其区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27-132.
    [11] 陈征海, 刘安兴, 孙孟军, 李根有, 胡绍庆.  浙江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1): 24-26.
    [12] 林元泰.  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Ⅰ. 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栲树林乔木层区系组成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52-256.
    [13] 李根有, 陈征海, 仲山民, 胡绍庆.  华东植物区系新资料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4): 371-374.
    [14] 王金荣, 朱勇强.  武义县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406-410.
    [15] 杨淑贞, 程爱兴.  天目山兰科植物的分类和区系特点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4): 363-369.
    [16] 黄启堂, 游水生.  福建西北部野生木本攀援植物区系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4): 370-374.
    [17] 陈美高.  天然米槠林皆伐炼山后栽人工林植物区系组成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47-150.
    [18] 施德法, 郭亮, 吕洪飞.  台州列岛植物区系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1): 48-52.
    [19] 胡绍庆.  浙江衡县木本植物区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46-51.
    [20] 楼炉焕, 李根有, 吕正水, 徐耀良, 张道苟.  泰顺县维管束植物区系特点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4, 11(4): 393-401.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22/2/28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76
  • HTML全文浏览量:  139
  • PDF下载量:  4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30
  • 修回日期:  2021-09-06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3-25
  • 刊出日期:  2022-03-25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基金项目:  青海省省级财政支农资金(2019-03)
    作者简介:

    金万洲(ORCID: 0000-0001-5763-2998),高级工程师,从事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规划研究。E-mail: jwz5366@163.com

  • 中图分类号: Q948.5

摘要:   目的  查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该片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并结合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种子植物信息,分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与表征类群及地理成分。  结果  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1科340属1 058种,分别占青海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5.53%、61.04%、42.37%,含有100种及以上的大科仅有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未发现30种及以上的大属,科、属组成多样。②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群突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科有10科,优势属有23属,表征科有8科,表征属有20属,其中有3科既是优势科又是表征科,9属既是优势属又是表征属。③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其中温带成分共有23科,占总科数的67.64%;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温带成分共有246属,占总属数的86.32%。④特有科、属贫乏。未发现中国特有科,特有属有10属。⑤多种区系成分交汇、渗透并特化,并具有年轻性。  结论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显著。表8参24

English Abstract

张梅, 董琼, 段华超, 等. 白枪杆幼苗叶片形态和生理性状对钙的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4): 845-8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7
引用本文: 金万洲, 卜静, 罗惠文, 等.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289-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ZHANG Mei, DONG Qiong, DUAN Huachao, et al. Response of lea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Fraxinus malacophylla seedlings to calcium[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4): 845-8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7
Citation: JIN Wanzhou, BU Jing, LUO Huiwen, et al.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2): 289-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 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是在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1]。研究植物区系有助于认识植物区系的来源和演化过程,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4]。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甘肃、青海两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中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5]。在植物区系分区上,青海片区属于东亚植物区的青藏高原亚区、唐古特地区的祁连山亚地区[6];植物种类较丰富、区系来源复杂,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及科学价值。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对祁连山区进行过各种考察和采集。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将唐古特地区列为重点研究区域之一,对祁连山地区的植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较多的研究成果[7-9]。这些成果或多或少涉及了祁连山地区的植物区系研究,但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植物区系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片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和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该片区植物资源保护提供第一手资料,进而为该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 5.02万 km2,分为甘肃片区和青海片区,其中甘肃片区 3.44 万 km2,占总面积的 68.5%;青海片区 1.58 万 km2,占总面积的 31.5%。青海片区位于37°03′~39°12′N,96°49′~102°41′E,其东北部与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相接,西部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县毗连,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刚察县为邻,东部与海东地区的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宁市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门源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市和天峻县部分区域,辖12个乡(镇) 48个村(牧委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为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祁连山山地,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平均海拔为4 000~5 000 m,年平均气温为−1.4~9.6 ℃,年平均降水量为150~680 mm,属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

    • 2018—2019年采用线路调查并结合样地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区重点区域主要群落进行全面调查记录。通过采集标本,参考《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网站(http://www.iplant.cn/frpshttp://www.iplant.cn/foc),以及植物区系相关文献,系统整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种子植物名录,对科、属、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科、属的物种数量进行等级划分[10-19]。根据该区植物区系的实际情况确定优势类群;依据科、属的区系重要值,并参考李仁伟[20]的观点确定表征类群。根据李锡文[21]、吴征镒等[22]对中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划分。

    • 调查结果(表1)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058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71科340属,占青海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5.53%、61.04%、42.37%。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0种,被子植物68科335属1 048种(双子叶植物58科262属789种,单子叶植物10科73属259种)。

      表 1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分类群与青海省数量比较

      Table 1.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and Qinghai Province

      分类群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科数属数种数科数占全省比例/%属数占全省比例/%种数占全省比例/%
      裸子植物37323100.00571.431031.25
      被子植物915502 4656874.7333560.911 04842.52
      合计  945572 4977175.5334061.041 05842.37
        说明:青海省科、属、种数数据源自参考文献[8]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大小可划分为大科(≥100种)、较大科(30~99种)、中等科(10~29种)、小科(2~9种)、单种科(1种)5个等级(表2)。含100种及以上的大科仅有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共含有76属281种。这2科仅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82%,但占片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2.35%、总种数的26.56%,显然菊科和禾本科在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较大科有毛茛科Ranuncul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Fabaceae、莎草科Cyper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和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等8科,共含101属382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9.71%、总种数的36.11%,表明这8科在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等科有杨柳科Salic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蓼科Polygon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景天科Crassulaceae、伞形科Apiaceae、兰科Orchid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等15科,共含97属164种,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1.13%、总属数的28.53%、总种数的24.95%。小科有松科Pinaceae、柏科Cupres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茜草科Rubiaceae、鸢尾科Iridaceae和香蒲科Typhaceae等 31科,共含51属116种,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3.66%、总属数的15.00%、总种数的10.96%。单种科有檀香科Santalaceae、槲寄生科Viscaceae、芍药科Paeoniaceae、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花荵科Polemoni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和五福花科Adoxaceae等15科,共含15属15种,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1.13%、总属数的4.41%、总种数的1.42%。

      表 2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组成

      Table 2.  Species and genera compositions of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类别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大科(≥100种) 2 2.82 76 22.35 281 26.56
      较大科(30~99种) 8 11.27 101 29.71 382 36.11
      中等科(10~29种) 15 21.13 97 28.53 264 24.95
      小科(2~9种) 31 43.66 51 15.00 116 10.96
      单种科(1种) 15 21.13 15 4.41 15 1.42
      合计 71 100.00 340 100.00 1 058 100.00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属的大小可划分为较大属(15~29种)、中等属(5~14种)、小属(2~4种)、单种属(1种)4个等级,无30种及以上的大属(表3)。较大属有风毛菊属Saussurea、马先蒿属Pedicularis、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柳属Salix、委陵菜属Potentilla、黄耆属Astragalus、龙胆属Gentiana和蒿属Artemisia等9属,共含204种,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2.65%、总种数的19.28%。由此表明:这些属在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等属有棘豆属Oxytropis、蓼属Polygonum、披碱草属Elymus、嵩草属Kobresia、忍冬属Lonicera、报春花属Primula、微孔草属Microula、栒子属Cotoneaster、锦鸡儿属Caragana、蔷薇属Rosa和芨芨草属Achnatherum等50属,占该片区总属数的14.71%,共含393种,占总种数的37.15%,表明这些属在该区种子植物区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小属有圆柏属Sabina、麻黄属Ephedra、桦木属Betula、绣线菊属Spiraea、沙棘属Hippophae、水柏枝属Myricaria、金莲花属Trollius、驼绒藜属Krascheninnikovia、绿绒蒿属Meconopsis、野决明属Thermopsis、蓟属Cirsium、扁蕾属Gentianopsis、青兰属Dracocephalum、碱茅属Puccinellia、发草属Deschampsia、野青茅属Deyeuxia、鸟巢兰属Neottia、赖草属Leymus、鼠尾草属Salvia和蟹甲草属Parasenecio等110属,占该片区总属数的32.35%,共含290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松属Pinus、刺柏属Juniperus、虎榛子属Ostryopsis、盐生草属Halogeton、囊种草属Thylacospermum、芍药属Paeonia、当归属Angelica、狼毒属Stellera、桃儿七属Sinopodophyllum、沼委陵菜属Comarum、羽叶点地梅属Pomatosace、山莨菪属Anisodus、兔耳草属Lagotis、荚蒾属Viburnum、刺参属Morina、党参属Codonopsis、岩参属Cicerbita、款冬属Tussilago、固沙草属Orinus、贝母属Fritillaria和绶草属Spiranthes等171属,占该片区总属数的50.29%,共171种,占总种数的11.16%。小属、单种属在该片区植物区系中占有一定地位。

      表 3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属的组成     

      Table 3.  Species composition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类别
      数量比例/%数量比例/%
      较大属(15~29种) 9 2.65 204 19.28
      中等属(5~14种) 50 14.71 393 37.15
      小属(2~4种) 110 32.35 290 27.41
      单种属(1种) 171 50.29 171 16.16
      合计 340 100.00 1058 100.00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级分类群属、种构成情况表明:该片区有优势科10科,共含177属663种,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2.06%、总种数的62.67%。这些优势科包括全部的大科和较大科,且均为世界广布(表4)。

      表 4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

      Table 4.  Dominant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科名属数种数分布型科名属数种数分布型
      禾本科36145世界分布莎草科 945世界分布
      菊科 40136世界分布十字花科2140世界分布
      毛茛科1771世界分布龙胆科 838世界分布
      蔷薇科1860世界分布玄参科 637世界分布
      豆科 1459世界分布石竹科 832世界分布

      优势属是区系中含种数较多(≥10种)的属级分类群。该片区种子植物优势属共23属361种,分别占该片区种子植物总属数6.76%、总种数的34.12%(表5)。优势属中世界分布有9属,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有12属,旧世界温带分布有2属,分别占优势属总数的39.13%、52.17%、8.70%,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占优势。

      表 5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属

      Table 5.  Dominant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属名种数分布型属名种数分布型
      风毛菊属 29 旧世界温带分布 蓼属 13 世界分布
      马先蒿属 27 北温带分布 羊茅属 Festuca 12 泛温带分布
      早熟禾属 26 世界分布 披碱草属 11 世界分布
      薹草属 24 世界分布 唐松草属 10 泛温带分布
      委陵菜属 21 泛温带分布 小檗属 Berberis 10 欧亚和南美洲间断分布
      蒿属 21 世界分布 虎耳草属 Saxifraga 10 欧亚和南美洲间断分布
      柳属 21 泛温带分布 茶藨子属 Ribes 10 泛温带分布
      黄耆属 18 世界分布 忍冬属 10 北温带分布
      龙胆属 17 世界分布 紫菀属 10 泛温带分布
      毛茛属 Ranunculus 14 世界分布 嵩草属 10 北温带分布
      棘豆属 14 旧世界温带分布 灯心草属 Juncus 10 世界分布
      针茅属 13 泛温带分布
    • 表征科的确定主要参考区系重要值。重要值越高,说明该科在所研究的植物区系中代表性越强[2]。经统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表征科有8科,占该片区总科数的11.27%,包括杨柳科、忍冬科Caprifoliaceae、毛茛科、灯心草科Juncaceae、报春花科Primulaceae、蔷薇科、景天科和龙胆科,其中毛茛科、蔷薇科、龙胆科也为该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表6)。

      表 6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含10种以上的科的区系重要值

      Table 6.  Floristic value of families comprised more than 10 spec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科名区系重要值排序科名区系重要值排序
      杨柳科 71.18 1 虎耳草科 9.75 14
      忍冬科 33.37 2 莎草科 9.32 15
      毛茛科 31.17 3 十字花科 7.51 16
      灯心草科 27.75 4 禾本科 6.46 17
      报春花科 29.97 5 唇形科 Lamiaceae 5.46 18
      蔷薇科 18.26 6 紫草科 Boraginaceae 5.09 19
      景天科 15.51 7 伞形科 3.70 20
      龙胆科 15.43 8 玄参科 3.55 21
      蓼科 14.14 9 百合科 3.29 23
      藜科 13.50 10 菊科 2.99 2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13.46 11 豆科 2.49 24
      石竹科 11.99 12 兰科 1.71 25
      罂粟科 Papaveraceae 11.88 13
        说明:科的区系重要值平均为14.76

      依据李仁伟[20]、李登武[2]对某一区域种子植物表征属的确定方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的表征属有20属,即为以礼草属Kengyilia、微孔草属、嵩草属、火绒草属Leontopodium、针茅属Stipa、芨芨草属、赖草属、大黄属Rheum、垂头菊属Cremanthodium、沙参属Adenophora、红景天属Rhodiola、杨属Populus、风毛菊属、唐松草属Thalictrum、栒子属、紫菀属Aster、披碱草属、茶藨子属Ribes、忍冬属和蓼属等,其中,嵩草属、针茅属、风毛菊属、唐松草属、紫菀属、披碱草属、茶藨子属、忍冬属和蓼属9属也为该片区种子植物的优势属。

    • 依据吴征镒等[22]对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71科可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表7)。世界分布的科共有37科。热带分布的科共有11科,占总科数的32.35%,其中,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最多,共有9科。温带分布的科共有23科,占总科数的67.64%,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最多,共有20科,占该片区总科数的58.82%,如松科、芍药科、杜鹃花科、列当科Orobanchaceae、忍冬科等。表明该片区种子植物科级区系地理成分温带性质明显。

      表 7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7.  Distribution types of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分布区类型科数比例/%
      世界分布 1 世界分布 37
      热带分布 2 泛热带分布 9 26.47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2 5.88
      温带分布 8 北温带分布 20 58.82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2 5.88
      13 中亚分布 1 2.94
      合计 71 100.00
        说明:比例不包括世界分布
    • 依据吴征镒等[22]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340属可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表8)。由表8可知:世界分布的属有55属。热带分布的属共有13属,占总属数的4.56%,其中泛热带分布最多,共有9属。温带分布的属共有246属,占总属数的86.32%,既为优势属又为表征属的嵩草属、针茅属、风毛菊属、唐松草属、紫菀属、茶藨子属和忍冬属7属,均为温带成分,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共有140属,居该片区各分布区类型之首,占总属数的49.12%。东亚与中国特有分布的属共有26属,其中中国特有分布有10属,占总属数的3.51%。表明该片区种子植物属级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显著。

      表 8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8.  Distribution types of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Qinghai area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分布区类型属数比例/%
      世界分布 1 世界分布 55
      热带分布 2 泛热带分布 9 3.16
      3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1 0.35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2 0.70
      5 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 0 0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0 0
      7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 1 0.35
      温带分布 8 北温带分布 140 49.12
      9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 7 2.46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55 19.30
      11 温带亚洲分布 17 5.96
      12 中亚、西亚至地中海分布 11 3.86
      13 中亚分布 16 5.61
      东亚与中国
      特有分布
      14 东亚分布(东喜马拉雅—日本) 16 5.61
      15 中国特有分布 10 3.51
      合计 340 100.00
        说明:比例不包括世界分布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种子植物种类较丰富,科、属组成多样。该片区共有71科340属1058种(含种下等级),占青海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5.53%,总属数的61.04%,总种数的42.37%。含有100种及以上的大科有2科,较大科有8科,中等科15科,小科31科,单种科有15科;未发现30种及以上大属,较大属有9属,中等属有50属,小属有110属,单种属有171属。

      种子植物优势科有10科,优势属有23属;表征科有8科,表征属有20属,其中,毛茛科、蔷薇科、龙胆科3科既是优势科又是表征科,嵩草属、针茅属、风毛菊属、唐松草属、紫菀属、披碱草属、茶藨子属、忍冬属和蓼属9属既是优势属又是表征属。这些结果表明: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表征类群突出。本研究首次明确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的表征类群。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青海片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6个,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的科共有23科,占总科数67.64%;属的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的属共有246属,占总属数的86.32%。这些都反映了该片区种子植物区系强烈的温带性质及温带植物区系的丰富性,且以北温带分布区类型占绝对优势。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中,未发现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穴丝荠属Coelonema、羽叶点地梅属、马尿泡属Przewalskia、黄缨菊属Xanthopappus、三蕊草属Sinochasea、虎榛子属、羌活属Notopterygium等10属,特有科、属贫乏。羽叶点地梅属是典型高寒生境分布的代表植物[12],也为青藏高原特有属,该属在本区的出现,进一步表明了该片区同青藏高原植物区系是密不可分的。另外,中国北方温暖性质的区系成分(如虎榛子属等)在该片区东部出现,表明了该片区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联系,也显示植物区系过渡地带所具有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区系特点[12, 23]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植物区系成分具有边缘效应基本特征,主要地理成分有北温带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青藏高原成分、中亚成分等。这些地理成分在边缘山地交汇、渗透并特化。北温带成分和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在该片区占有明显优势,尤其北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形成了一些青藏高原的特有成分。嵩草属的许多种形成了高寒草甸的主要优势种。此外,还有马尿泡Przewalskia tangutica、青藏薹草Carex moorcroftii、穴丝荠Coelonema draboides、黄缨菊Xanthopappus subacaulis、门源毛茛Ranunculus menyuanensis、门源茶藨子Ribes menyuanense、祁连獐牙菜Swertiaprzewalskii 、祁连费尔氏马先蒿Pedicularis pheulpinii subsp. chilienensis和孪生以礼草Kengyilia geminata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或仅分布于祁连山地区的植物。由此可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是一个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年轻植物区系[24]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为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该区系在受到中国多方区系的影响,尤其受华北植物区系和西南高山植物区系的双重影响的同时,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12]

参考文献 (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