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9卷  第2期

封面
2022 年 2 期封面
2022, 39(2): 0-0.
[摘要](418) [HTML] (107) [PDF](78)
摘要:
目次
2022 年 2 期目次
2022, 39(2): 1-2.
[摘要](408) [HTML] (118) [PDF](68)
摘要:
植物木质部解剖结构与功能专题(特邀主编:李 彦,谢江波)
杉科植物枝/根木质部水分运输功能、机械强度与解剖结构的关系
陈森, 陆世通, 李彦, 谢江波, 叶琳峰, 王忠媛
2022, 39(2): 233-2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48
[摘要](1493) [HTML] (582) [PDF](193)
摘要:
目的  研究湿润地区杉科Taxodiacea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池杉T.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木质部水分运输、解剖结构和机械强度的定量关系,探讨木质部解剖结构与功能在器官和物种水平的权衡。  方法  以浙江省天目山北美红杉、落羽杉、池杉为研究对象,用空气注入法测量3种植物枝/根的比导率(Ks)和栓塞抗性(P50),测量管胞壁厚度(Tt)、纹孔膜面积(Apm)、纹孔口面积(Apa)、纹孔...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散孔材、环孔材树种木质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黄恺翔, 俞重阳, 钱海蓉, 上官方京, 汤璐瑶, 张博纳, 谢江波
2022, 39(2): 244-2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628
[摘要](1928) [HTML] (266) [PDF](75)
摘要:
目的  木质部解剖结构是植物水力功能和水分利用策略的基础。散孔材和环孔材的导管分布和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对2种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功能的关系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不同材性树种的水分适应机制。  方法  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中的3个散孔材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旱柳Salix matsudan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3个环孔材树种(槲树Quercus dentata、楝Melia azedarach、野核桃Juglans ...
亚热带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的关系
上官方京, 赵明水, 张博纳, 汤璐瑶, 钱海蓉, 谢江波, 王忠媛
2022, 39(2): 252-2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813
[摘要](1624) [HTML] (274) [PDF](158)
摘要:
目的  植物水力系统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水分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因此,量化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适应策略。  方法  以亚热带7种裸子植物和7种被子植物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不同生境中(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植物的栓塞抗性(植物导水率损失50%的水势)、输水效率和解剖结构的性状差异,探究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的关系。  结果  ① 在不同生境下,自然生境植物的输水效率(Ks)较大,栓塞抗性(P50)较小,且植物解剖结构性状对不同生境植力...
研究论文
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的构建
朱锦迪, 韦新良, 汤孟平, 杨晶晶, 张继艳
2022, 39(2): 262-2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71
[摘要](1162) [HTML] (397) [PDF](65)
摘要:
目的  构建数量化指标以定量表达林分树种组成特征,是精准经营管理森林的技术基础。  方法  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根据树种组成的特性和经营管理要求,构建了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SCD)。采用“十分法”,分析了不同树种数下数的变化规律及基本特性。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浙江省322个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应用对象,对ISCD与现有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ISCD涵盖了林分中树种数、树种相对多度和树种蓄积比例等信息,突出现树种数的同时,充分表达了树种组成的均匀性与混交程度...
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构建
彭健健, 王增, 张勇, 刘海英, 顾光同, 彭欣怡, 吴家森, 叶子豪, 张申, 尚世宇
2022, 39(2): 272-2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72
[摘要](861) [HTML] (210) [PDF](57)
摘要:
目的  构建杨梅Myrica rubra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为杨梅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量精确估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48株杨梅标准木实测数据,在以地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建立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基础上,运用非线性误差变量模型法,对浙江仙居县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研究。   结果  拟合出的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中,以地径(x1)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最大,叶片生物量(y1)、枝干量(y2)、根系生物量(y3)及总生物量(y0)模别为y1=0.0...
环境因子对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
裴顺祥, 法蕾, 杜满义, 辛学兵
2022, 39(2): 280-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23
[摘要](1167) [HTML] (145) [PDF](35)
摘要:
目的  量化环境要素对山西省中条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物种分布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样地植物和土壤调查数据,分析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  结果  环境因子对灌木、草本、藤本物种分布的解释率(校正解释率)分别为45.7% (34.5%)、37.0% (20.4%)、43.4% (30.6%);油松林下物种分布主要受非生物环境影响,海拔和土壤通气性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金万洲, 卜静, 罗惠文, 李清顺
2022, 39(2): 289-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3
[摘要](761) [HTML] (135) [PDF](46)
摘要:
目的  查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该片区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并结合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种子植物信息,分析植物区系的组成、优势类群与表征类群及地理成分。  结果  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1科340属1 058种,分别占青海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5.53%、61.04%、42.37%,含有100种及以上的大科仅有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未发现30种及以上的大属,科、属组成多样。②优势...
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杨树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曹鹏鹤, 徐璇, 孙杰杰, 王玉超, 韩梦华, 郭佳欢, 冯会丽, 王维枫
2022, 39(2): 297-3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23
[摘要](1071) [HTML] (174) [PDF](53)
摘要:
目的  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  方法  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 的质量分数。  结果  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
山麦冬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干思宸, 师悦, 梁立军
2022, 39(2): 307-3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32
[摘要](845) [HTML] (436) [PDF](41)
摘要:
目的  为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  方法  基于山麦冬转录数据,通过变异系数以及变化倍数初步筛选出山麦冬15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幼果期和成熟期山麦冬果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采用ΔCt值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包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后选取来自6个基因家族(C4H、CHS、MT、UFGT、MYB和bHLH)的10个目的基因(C4H、CHS...
黄瓜AQP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赖梦霞, 杜长霞, 樊怀福
2022, 39(2): 318-3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61
[摘要](1457) [HTML] (1099) [PDF](156)
摘要:
目的  深入研究黄瓜Cucumis sativus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基因家族(CsAQP)的相关功能。  方法  通过全基因组分析技术鉴定其家族成员,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选择压力、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互作进行分析。  结果  黄瓜基因组共有33个AQP基因,含有2~5个数量不等的外显子,在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根据物种进化关系将黄瓜AQP基因家族划分为5个亚家族;基因组重复序列分析表明:5号和6号染色体上各有2~3对基因串联重复;...
雄性榧树遗传多样性的SSR荧光标记分析
郑刘辉, 詹利云, 侯宇, 喻卫武, 曾燕如, 戴文圣
2022, 39(2): 329-3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79
[摘要](1167) [HTML] (281) [PDF](129)
摘要:
目的  旨在利用SSR荧光标记对榧树雄株5个野生居群的121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为榧树雄株遗传背景、种质资源评价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CTAB法提取榧树基因组DNA,设计引物,通过荧光引物PCR扩增方法,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检测榧树雄株的多态位点。  结果  24对引物共检测到85个等位基因,变幅为2~7个,平均每个标记有3.542个,其中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有1.915个。5个居群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65,平均Shannon’s信...
间伐和施肥对杉木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赵铭臻, 王利艳, 刘静, 邹显花, 郑宏, 范福金, 马祥庆, 林开敏, 李明
2022, 39(2): 338-3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26
[摘要](1100) [HTML] (213) [PDF](51)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  结果  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
冬青‘长叶阿尔塔’扦插生根及解剖学研究
朱晓宇, 童婉婉, 赵楚, 田如男
2022, 39(2): 347-3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83
[摘要](1249) [HTML] (192) [PDF](45)
摘要:
目的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 × altaclerensis ‘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
沙棘根瘤内生菌株库构建与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魏继华, 李佳益, 刘宏, 张建国, 罗红梅, 何彩云
2022, 39(2): 356-3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46
[摘要](1170) [HTML] (255) [PDF](44)
摘要:
目的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瘤中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探究根瘤内生菌微生物多样性,比较高通量测序与纯培养方法的优劣。  方法  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沙棘根瘤内生菌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差异,并对根瘤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培养,以完成内生菌株库初步构建。  结果  ①传统分离方法得到纯培养菌株96株,共4门8纲8目13科19属。在门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较高的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②高通量测序分析6组样品(...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2株木质素降解菌固体菌剂的制备
李雅琳, 李素艳, 孙向阳, 郝丹, 蔡琳琳, 常晓彤
2022, 39(2): 364-3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11
[摘要](749) [HTML] (195) [PDF](28)
摘要:
目的  以2株不同的木质素降解菌[菌株A(构巢曲霉 Aspergillus nidulans) 、菌株Q(栓菌属1种 Trametes sp.)]为材料,分别制作应用于园林绿化废弃物降解或者堆肥的高效固体发酵菌剂。  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固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和外加营养组分种类,再通过正交试验对碳氮源添加量进行优化,最后根据碳氮源优化结果,采用均匀实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寻找2株木质素降解菌的外加营养组分接种量和最佳固体培养基发酵条件。  结果  优化后的菌株Q固体菌剂培养基基质...
4株内生真菌对沙地云杉立枯病的抗病作用
姜海燕, 狄佳麟, 丛林, 闫伟, 白娜娜, 张旭, 白慧
2022, 39(2): 372-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87
[摘要](2245) [HTML] (385) [PDF](190)
摘要:
目的  探究沙地云杉Pieca mongolica内生拮抗菌对沙地云杉立枯病菌Fusarium sp.的拮抗作用,旨在为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生防菌提供依据。  方法  以前期筛选出的4株具有强拮抗作用的沙地云杉内生真菌互隔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SDYS36)、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 (SDYS63)、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DYS95)、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 (SDYS1...
昆明市林火驱动因子及火险区划研究
朱政, 赵璠, 王秋华, 高仲亮, 邓小凡, 黄鹏桂
2022, 39(2): 380-3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39
[摘要](879) [HTML] (202) [PDF](46)
摘要:
目的  对昆明市2000—2015年的火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昆明市林火预报模型并进行火险区划,为昆明市林火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林火数据,选取气象、地形、植被、人为等17个林火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林火概率模型,并划分5个中间模型选取全样本的显著变量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检验与评价,基于全样本的模型结果分析昆明市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并计算得到林火发生概率的最佳阈值,根据Logistic模型结果划分五级火险区。  结果  海拔、...
缙云县某复垦地块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
周杨, 周文斌, 马嘉伟, 阮忠强, 叶正钱, 柳丹
2022, 39(2): 388-3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89
[摘要](814) [HTML] (251) [PDF](39)
摘要:
目的  进一步探索浙江省缙云县某复垦地土壤环境质量。  方法  于2020年在缙云县某复垦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共采集17组土壤-水稻Oryza sativa籽粒复合样品,测定土壤和籽粒中镉、铅、铬、汞、砷等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  缙云县某复垦地块0~2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镉、铬、铅、汞、砷质量分数分别为0.33、107.74、53.40、0.03、18.42 mg·...
功能化枝状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r(Ⅵ)的性能
史航, 李兵, 郭建忠
2022, 39(2): 396-4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19
[摘要](591) [HTML] (128) [PDF](25)
摘要:
目的  针对介孔分子筛的化学改性合成枝状复合吸附材料,研究其吸附性能对重金属废水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以介孔材料SBA-15为硅源,通过化学修饰方法合成树枝状化合物的复合吸附材料SBA-15-G3,并用巯基耦合剂巯基乙酸在 SBA-15-G3上嫁接巯基,成功合成功能化吸附材料SBA-15-G3-SH。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SBA-15-G3...
温敏型分子印迹水凝胶的制备及对有机磷阻燃剂的吸附性
方涛, 李锦云, 郭明, 王瑞, 孙立苹
2022, 39(2): 405-4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54
[摘要](847) [HTML] (126) [PDF](22)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兼温度响应与高选择识别性能于一体的分子印迹水凝胶(T-MIHs)。  方法  以磷酸三(2-氯丙基)酯[Tris (2-chloropropyl) phosphate, TCPP]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敏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温度敏感的T-MIH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表征原料的结构,考察水凝胶对模板分子的特异识别性能。  结果  成功制备T-MIHs...
数字散斑分析技术在定向刨花板水分吸放循环中的应用
陈超意, 李万兆, 梅长彤, 黄河浪
2022, 39(2): 415-4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91
[摘要](649) [HTML] (160) [PDF](23)
摘要:
目的  旨在深入研究水分对定向刨花板(oriented strand board, OSB)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方法  选取13和19 mm共2种厚度的OSB为研究对象,调整试件含水率及对试件进行吸放水循环处理,使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压缩试件,同步使用数字散斑相关分析技术记录试件的面内应变分布。  结果  含水率和吸放水循环次数增加,均会增加试件厚度和压缩变形。压缩载荷作用下,压缩和剪切应变均多始于OSB试件厚度方向上的中心区域。吸放水循环会释放OSB表层内应力,造成试件表层区域结构疏...
含石蜡水基型有机木材保护复合制剂的性能研究
张斌, 马星霞, 张景朋, 蒋明亮
2022, 39(2): 423-4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64
[摘要](721) [HTML] (175) [PDF](31)
摘要:
目的  为满足不同木材败坏防治需要,拟制备出一种具有防腐、防霉、防虫和防水多种功能的水基型有机木材保护复合制剂。  方法  通过室内抑菌圈法筛选出杀菌谱互补的防腐药剂和防霉药剂,复配并筛选两者的最优复配比例;以高效氯氟氰菊酯作为防虫成分、液体石蜡作为防水成分,制备木材保护复合制剂。测试该制剂的乳化稳定性能、防水性能、室内耐腐、防霉、防白蚁等效果,评价该制剂的使用效果并确定在木材上的合适载药量。  结果  通过筛选有效成分,制得质量分数为0.20%苯醚甲环唑、0.20%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市县联动核算与精度控制
朱程昊, 王剑武, 谢秉楼, 邬枭楠, 骆义波
2022, 39(2): 430-4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28
[摘要](841) [HTML] (203) [PDF](46)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市县联动核算体系为手段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精度控制的应用方法。  方法  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为研究地,通过设定1个市级总体和5个县级副总体,并依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体系建立样地核算和小班核算2个体系,形成由同步核算机制、相容机制和修正机制构成的市县联动核算机制,完成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育、固碳、林木养分固持和提供负离子5项指标的物质量核算和精度控制。  结果  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市级总体各指标物质量的样地核算结果估计精度均超过...
基于游客行为的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研究
吴京婷, 吴晓华, 汪天瑜, 徐斌
2022, 39(2): 438-4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52
[摘要](1020) [HTML] (233) [PDF](31)
摘要:
目的  具有千年历史的杭州上塘河正遭遇活力不足的困境。探讨杭州上塘河滨河景观带活力特征,可为激活运河城市滨河景观带空间活力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上塘河一级缓冲区内的8个样地[城北体育公园(A1)、东新门广场(A2)、永丰公园(A3)、望公园(A4)、水陆遗址(A5)、千园(A6)、天都园(A7)、西洋桥园(A8)]景空间为研究对象,用行为注记法对上塘滨河景观带进行了活力特征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核密度估算法(KDE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从人群维度来看...
文献综述
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研究进展
王一帆, 邹荣松, 孙向阳, 李素艳, 张华新
2022, 39(2): 446-4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13
[摘要](1019) [HTML] (245) [PDF](380)
摘要:
基质载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被广泛应用在苗木栽培和生产中,近年来,利用农林废弃物进行有机栽培基质的生产成为研究热点。在有机废弃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保水材料进行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研发和生产,对促进农林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和林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有机基质发展及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持水性成型有机栽培基质的应用现状、基质的水分调制、基质对土壤的改良情况,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栽培基质的发展提供思路。参72
基于热技术的活立木液流测量方法综述
宋博华, 高歌, 高珊, 孙琳琳, 李冰雪
2022, 39(2): 456-4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86
[摘要](1178) [HTML] (227) [PDF](67)
摘要:
比较不同研究目标和实验条件下适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树干液流测量方法,展望不同热技术方法在液流测定中的应用前景,为活立木液流测量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目前常用的基于热技术的液流检测方法包括热脉冲法、热平衡法、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等5种。其中,热脉冲法通过测定热脉冲到达热电偶处所需的时间来计算液流速率,热平衡法通过加热元件输入的热量、热传导以及液流携带热量之间的能量平衡关系计算液流。而热扩散法、热场变形法和外热比法则是利用温度差值来表征树液流动产生的热场变化,进而确定液流速率和液流密度。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