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9卷  第3期

封面
2022 年 3 期封面
2022, 39(3).
摘要:
目次
2022 年 3 期目次
2022, 39(3): 1-2.
摘要:
林木基因组鉴定与功能分析专题
毛果杨ZHD家族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及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陈雪冰, 刘聪, 程赫, 姜廷波, 夏德安, 魏志刚
2022, 39(3): 465-47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73
[摘要](1323) [HTML] (364) [PDF](149)
摘要:
目的  对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 ZHD (PtrZHD)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以及干旱胁迫下表达特性分析,为研究PtrZHD在干旱胁迫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出毛果杨ZHD家族全部成员,并对其进化、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  毛果杨ZHD家族包括21个成员,可分为7个亚家族;有8对同源基因,且非同义替换率(Ka)/同义替换率(Ks)值远小于1。该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杜仲CONSTANS-like全基因组鉴定、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分析
刘俊, 李龙, 陈玉龙, 刘燕, 吴耀松, 任闪闪
2022, 39(3): 475-4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85
[摘要](1922) [HTML] (266) [PDF](113)
摘要:
目的  揭示CONSTANS-like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基因组中的分布、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CONSTANS-like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理化性质、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启动子元件和表达模式分析。  结果  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到8个EuCOLs基因,分别命名为EuCOL1~EuCOL8,氨基酸数目为315~469,理论等电点分布范围为5.10~6.47,分子量为35.21~52.65 kDa。亚细胞定位预测均定位在细胞核中,为亲水...
毛竹磷转运蛋白Ⅰ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模式
王绍良, 张雯宇, 高志民, 周明兵, 杨克彬, 宋新章
2022, 39(3): 486-4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71
[摘要](1078) [HTML] (227) [PDF](62)
摘要:
目的  鉴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磷转运蛋白Ⅰ (phosphate transporter 1, PHTⅠ)家族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  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PHTⅠ家族成员,分析基因启动子调控元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氨基酸保守基序、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组织表达特异性、基因适应性进化及系统进化等。  结果  毛竹中共鉴定出20个PHTⅠ家族基因 (PePHTs),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均定位于细胞膜。每个基因都含有1~2个内含子,P...
研究论文
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
金亚宁, 管增艳, 石松林, 许倩, 贾龙玉, 曹吉鑫, 陈圣宾, 李景吉, 王国严, 彭培好
2022, 39(3): 495-5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33
[摘要](1149) [HTML] (264) [PDF](104)
摘要:
目的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  方法  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数分别分析人工林...
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
宋文璐, 张华, 伏捷, 张俊, 杜维新, 苑知言, 赵海涵
2022, 39(3): 505-5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30
[摘要](924) [HTML] (216) [PDF](62)
摘要:
目的  研究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稳定性,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以保护区9个典型森林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比较各森林群落种群更新潜力、群落基本特征、物种多样性、种群生态位重叠、凋落物特性和土壤肥力差异,以此6项指标共44个因子构建群落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值法对各森林群落稳定性状况作出评价。  结果  ①赤松Pinus densiflora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
模拟酸雨淋溶对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安晓楠, 王云琦, 李一凡
2022, 39(3): 516-5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50
[摘要](591) [HTML] (124) [PDF](36)
摘要:
目的  探讨缙云山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在酸雨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为优化缙云山森林管理,指导林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重庆缙云山2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不同酸碱度:pH 4.50(对照)、pH 4.00、pH 3.25和pH 2.50的酸雨模拟实验,结合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针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并计算分解系数,定量分析模拟酸雨下2种典型林分的凋落物分解变化规律。  结果  ①经过0.5 a的分解,对照、pH 4.00、pH 3.25...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叶青, 吴小林, 张东北, 楼炉焕, 童再康, 吴青, 吴颐伟, 赖晓琳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摘要](751) [HTML] (174) [PDF](58)
摘要:
目的  调查浙江省庆云县范围内楠属Phoebe植物野生资源,以期为楠木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样方法每木检尺对庆元县域范围的野生楠木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  结果  庆元县域楠属植物有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等3种,分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水平分布跨度最大,垂直分布可达1 250 m,但种群植株数量少。现有...
高山松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的不确定性分析
黄屹杰, 张加龙, 胡耀鹏, 程滔
2022, 39(3): 531-5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73
[摘要](723) [HTML] (164) [PDF](55)
摘要:
目的  采用遥感数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问题,研究估算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及其占比,对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从遥感影像提取因子,结合高山松Pinus densata外业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随机森林等3种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样地尺度与3种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度量。  结果  ①高山松单株生物量模型不确定性为16.43%,样地尺度的不确定性为7.07%;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残差不确定性为34.86%,参数不确定性为21...
基于断点检测的延安市富县植被变化研究
季烨云, 刘鹏举, 高影, 任怡, 余涛, 牛思圆
2022, 39(3): 540-5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57
[摘要](854) [HTML] (264) [PDF](45)
摘要:
目的  多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明显改善,探究该区域植被的时空变化,为生态环境建设与差异化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9年生长季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运用DBEST算法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进行断点检测,并提出多阶段趋势分析方法分析富县植被变化时空特征。  结果  富县植被的断点检测结果表明:66.47%的区域断点NDVI变化幅度小于0.2,主要分布在富县西部和东北地区,植被相对稳定...
玉铃花开花动态与繁育系统特征
万琦, 赵楠楠, 张明如, 李清香, 张婷宇, 蔡益杭
2022, 39(3): 547-5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55
[摘要](747) [HTML] (136) [PDF](39)
摘要:
目的  研究玉铃花Styrax obassia的开花动态,揭示其繁育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其生物学特性,为玉铃花杂交育种、生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  田间观测玉铃花开花动态特征、花部结构、昆虫访花特性,采用TTC染色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确定其繁育系统类型。  结果  ①玉铃花的花期为4月中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4月15—18日,盛花期为4月19—26日,末花期为4...
无核君迁子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韩卫娟, 刁松锋, 张悦, 傅建敏, 李华威, 孙鹏, 索玉静, 李芳东
2022, 39(3): 554-5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21
[摘要](757) [HTML] (146) [PDF](52)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核君迁子Diospyros lotus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无核君迁子果实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不同时期无核君迁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单宁、总酚、黄酮、花青素、糖和果胶组分以及果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无核君迁子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和花青素不断降低,不溶性单宁、淀粉、果糖、葡萄糖、糖酸比、水溶性果胶、离子结合果胶逐渐上升,总酚、黄酮、可滴定酸和共价结合果胶先升后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裂解酶活性在...
石蒜属种间杂交种的鉴定和分子身份证构建
王黎, 周琪, 高燕会
2022, 39(3): 562-5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96
[摘要](737) [HTML] (133) [PDF](17)
摘要:
目的  鉴定石蒜属Lycoris种间杂交种F1的真实性。  方法  用荧光标记表达序列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方法,构建亲本石蒜L. radiata、中国石蒜L. chinensis、换锦花L. sprengeri和石蒜-中国石蒜、石蒜-换锦花杂交种F1共78个样品的分子身份证,并分析遗传关系。  结果  15对多态性强的荧光标记EST-SSR引物得到扩增条带92条,每对引物平均扩增6.13条;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6292~1.0000,平均为0.9137。引物SSR203+...
合肥城市森林结构与秋季鸟类栖息的关系
张恒, 赵德先, 吕志坤, 刘慧, 王嘉楠
2022, 39(3): 571-5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53
[摘要](682) [HTML] (153) [PDF](29)
摘要:
目的  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高城市森林斑块生态服务功能,以鸟类为指标,阐述以城市森林结构为基础的城市鸟类栖息响应机制。  方法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1处面积在0.5~2.5 hm2的城市森林斑块为样地,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以固定样线和样点结合的形式在秋季观测记录选取的样地鸟类群落组成。结合ArcGIS与卫星影像图,量化城市森林树种组成、空间、基础设施、景观结构相关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明确与城市鸟类丰富度、多度、Shannon指数、Pie...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翁国杭, 姜武, 包其敏, 雷祖培, 郑方东, 刘西, 林莉斯, 潘向东
2022, 39(3): 582-5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56
[摘要](874) [HTML] (197) [PDF](28)
摘要:
目的  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  方法  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ArcGIS图像判读,综合分析分布点周边的森林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判定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结果  共发现黄腹角雉分布点69个,涉及双坑口、碑排、黄桥、垟溪等4个保护站,分布面积依次为24.9、15.2...
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
李彪, 熊忠平, 徐正会, 翟奖, 周雪英, 许国莲
2022, 39(3): 590-5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07
[摘要](630) [HTML] (118) [PDF](34)
摘要:
目的  揭示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和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种类及其分布规律,为青藏高原腹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科学数据。  方法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雅鲁藏布河谷上游及青藏高原西南坡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采用采获频次分析法对比研究蚂蚁物种的栖息环境、垂直分布、觅食和筑巢场所等分布格局特征。  结果  共采获蚂蚁2亚科8属19种,其中雅鲁藏布河谷上游2亚科8属13种,青藏高原西南坡2亚科8属15种。研究区域蚂蚁以耐寒种类为主,缺乏耐热物种。物种丰富度与乔木郁闭度和灌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被...
黑翅土白蚁菌圃微生物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
朱娅宁, 羊桂英, 周琪欢, 谢晓俊, 漆梦雯, 沈毅, 莫建初
2022, 39(3): 598-6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78
[摘要](1134) [HTML] (214) [PDF](39)
摘要:
目的  探明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菌圃微生物对优势真菌蚁巢伞Termitomyces heimii生长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白蚁菌圃微生态提供实验参考,对人工栽培蚁巢伞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方法  使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菌圃微生物。细菌方面,通过探究细菌发酵液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菌液中新生成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初步明确菌圃细菌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真菌方面,采用对峙培养手段探明蚁巢伞与其他菌圃真菌的互作情况。  结果  从黑翅土白蚁...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不同雨型对坡面径流特征的影响
毕彪, 杨建英, 钱云楷, 史常青, 艾宪锋
2022, 39(3): 607-6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29
[摘要](618) [HTML] (126) [PDF](25)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自然降雨雨型对径流过程的影响。  方法  根据降雨数量特征及雨峰集中时间对密云水库上游地区自然降雨进行二级分类,分别探究不同雨型及过程雨型下的径流特征。  结果  ①根据降雨量(P)、降雨历时(t)、最大30 min雨强(I30)可将研究区降雨分为3类:P2t3I2雨型(中雨量、长历时中雨强)、P1t2I1雨型(小雨小雨强)、P3t1I3雨型(大雨大雨强),其中,P1t2I1雨型频次最高,占比81.01%。4种过程雨从...
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窦沛彤, 贺思腾, 高成杰, 李昆, 刘方炎
2022, 39(3): 616-6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48
[摘要](1117) [HTML] (218) [PDF](287)
摘要:
目的  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法  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①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
临安区山核桃林地土壤水解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肥力评价
谢林峰, 凌晓晓, 黄圣妍, 高浩展, 吴家森, 陈俊辉, 黄坚钦, 秦华
2022, 39(3): 625-6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17
[摘要](1028) [HTML] (229) [PDF](123)
摘要:
目的  探索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区土壤水解酶活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主产区选取了259个样地,测定了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β-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木糖苷酶(XY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PHOS)等7种水解酶活性和主要的肥力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临安区山核桃林地土壤中7种水解酶活性的空间...
岩溶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和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
邵晗, 王虎, 王妍, 徐红枫, 苏倩, 刘云根
2022, 39(3): 635-6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37
[摘要](649) [HTML] (198) [PDF](2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和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及土壤养分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云南省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撂荒地、灌草地、人工林地、自然林地、玉米Zea mays地、核桃Juglans regia林地和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和重金属质量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自然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灌草地土壤[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为0.915...
不同原料生物质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邵佳, 周文晶, 宋瑶, 潘洋, 秦华, 陈俊辉
2022, 39(3): 644-6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38
[摘要](663) [HTML] (234) [PDF](49)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能否缓解长期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胁迫效应,为污染土壤生物质炭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将竹材边角料(BB)、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PB)和玉米Zea mays秸秆(CB)制备的3种生物质炭分别以3%比例(炭土质量比)添加到长期受铅、镉污染土壤中,分析生物质炭短期施用下土壤养分、重金属有效质量分数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  结果  3种生物质炭添加均未影响土壤重金属全量,而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氯化钙可提取...
武汉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污染特征及清淤深度的确定
杨俊, 王祖辉, 李昂, 胡泊
2022, 39(3): 653-6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467
[摘要](554) [HTML] (102) [PDF](17)
摘要:
目的  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26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16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以乌金港为例,通过2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①对乌金港3个点位0~60 cm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6种重金属(铜、汞、砷、铅、镉、镍)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②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3个点位污染层(0~1...
优化好氧发酵木屑添加量提升污泥再利用潜力
王洁洁, 杨金艳, 陈步涨, 姚波, 裴建川, 李梅, 钟铃, 方宇斐
2022, 39(3): 662-6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35
[摘要](816) [HTML] (154) [PDF](17)
摘要:
目的  为了提升污泥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潜力,探讨填埋污泥发酵时最佳的木屑添加量,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以杭州地区某填埋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基于不同碳氮比(20、25、30)控制木屑添加量,分别配制了T1、T2、T3共3组发酵物料处理,通过间歇式氧发,分了发酵过程中温度、pH、电导率、氮、磷、钾和重金属形态等理化指标的变化。  结果  发酵为典型中温发酵(30~45 ℃),发酵过程中不同木屑添加量之间温度呈现差异显著(P<0.05),pH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受木屑添加量影响显著...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木材识别
栾景然, 冯国红, 朱玉杰
2022, 39(3): 671-6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77
[摘要](1177) [HTML] (196) [PDF](49)
摘要:
目的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以10种木材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下BP神经网络识别木材的效果。  方法  利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LabSpec 5000光谱仪采集10种木材的光谱图,分别进行移动平均法处理、移动平均法+多元散射校正(MSC)、移动平均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算法(S-G滤波器)、S-G滤波器+MSC和S-G滤波器+SNV的预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连续投影算法(SPA)、SPA和遗传算法(GA)联...
后疫情时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孟明浩, 顾晓艳, 崔国发
2022, 39(3): 679-6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56
[摘要](937) [HTML] (204) [PDF](27)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的影响,分析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偏好特征,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疫情暴发前后自然保护区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特征、需求特征,疫情暴发后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及生态旅游产品陈述性偏好对显示性偏好的影响效应。  结果  ①疫情暴发前后游客去往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频次、旅游时段的差异极显著(P<0.01),疫情对游客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信息渠道、交...
文献综述
桃潜叶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孙媛, 蓝陈仪航, 章振, 沈志杰, 刘涛, 邓建宇
2022, 39(3): 687-6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3
[摘要](1011) [HTML] (205) [PDF](40)
摘要:
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的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的主要成果。长期以来,化学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控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桃潜叶蛾防治中,但大量过度使用农药,已经导致桃潜叶蛾抗药性增加、环境污染及杀伤天敌等问题,因此,利用其他可持续防控措施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对桃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总结了目前在农业、生态、生物、物理及农药防治方面的进展,以及影响防治效果的因素,并比较了国内外防治方法的差异。对于桃潜叶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