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叶青 吴小林 张东北 楼炉焕 童再康 吴青 吴颐伟 赖晓琳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等.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引用本文: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等.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WU Danting, WU Chuping, SHENG Weixing, et al.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dynamics of Nanmu natural forest in Jiande,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1, 38(4): 671-6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65
Citation: ZHOU Shengcai, WU Renchao, WU Weijia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Phoebe in Qingyu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基金项目: 浙江省省院合作研究项目(2017SY19);庆元县科技发展项目(2019-22-15);“十四五”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70-1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生财(ORCID: 0000-0002-3924-2563),从事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培育研究。E-mail: 714203694@qq.com
    通信作者: 童再康(ORCID: 0000-0002-0202-6496),教授,博士,从事珍贵树种遗传改良研究。E-mail: zktong@za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718.5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Phoebe in Qingyu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 摘要:   目的  调查浙江省庆云县范围内楠属Phoebe植物野生资源,以期为楠木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样方法每木检尺对庆元县域范围的野生楠木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  结果  庆元县域楠属植物有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等3种,分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水平分布跨度最大,垂直分布可达1 250 m,但种群植株数量少。现有居群多存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楠木群落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Fag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  结论  庆云县楠木野生资源稀少,亟需保护,人为活动频繁及楠木自身光需求特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成因。表5参21
  • 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土壤中包含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养分富集区域,且养分含量各不相同[1]。引起养分异质性分布的因素很多,除了土壤自身的异质理化性质外,还包括动物的排泄物、植物凋落物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微生物活动等[2]。由于不同植物对养分异质性的响应不同,土壤养分异质性可能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35]。研究表明:与本地植物间的竞争关系是决定外来植物能否成功入侵的关键因素之一[6]。与本地植物相比,入侵植物更能从环境异质性中获益[78],因此,土壤养分异质性可能会促进外来植物的入侵[910]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属于禾本科Poaceae山羊草属Aegilops植物,为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野生节节麦种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干旱及半干旱地区[11],在长期的传播及适应过程中,该物种已经扩散至从叙利亚、土耳其北部到中国西部等欧亚大陆中部广泛的地理区域[12]。节节麦作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野生近缘种之一,在出苗时间、苗期特征及生长习性等方面均与小麦接近,不仅会竞争光照、水及肥等资源,还是小麦条锈病的替代宿主,因此极易造成小麦的减产甚至绝收。自1955年在河南省新乡地区首次采集到其标本至今,节节麦已入侵扩散至中国的陕西、河南及山东等小麦主产省[13],并已严重威胁到小麦的生产安全[1314]。节节麦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且对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性强[1516]。目前,有关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和小麦生长及竞争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本研究探讨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以期为节节麦入侵危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6月,供试节节麦及小麦种子来源于河南省新乡农业科学院试验田(35°18′N,113°52′E),种子晒干后室内保存。试验在河南科技大学科教试验园内进行,该试验园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34°59′N,112°16′E)。该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海拔高度为209 m。年均气温为14.86 ℃,年均降水量为578.2 mm。

    2021年9月,将经过筛选的节节麦及小麦种子播种至营养钵内进行育苗,基质为V(珍珠岩)∶V(蛭石)∶V(草炭)=1∶1∶1。待幼苗生长至“两叶一心”时,选取高度及长势基本一致的节节麦和小麦幼苗移栽至种植箱(60 cm×40 cm×20 cm)内。

    在种植箱内填入人工制备的均质或异质土壤,为了便于排水,容器底部均铺设约2 cm的略大颗粒砂土。基质填充前,利用聚氯乙烯(PVC)板在种植箱内隔离出所需空间,填充基质后移除PVC板。参照文献[1718]的处理方式对土壤养分进行定性控制。设置包括高养分[V(草炭土)∶V(砂土)=3∶1]、低养分[V(草炭土)∶V(砂土)=1∶3]及异质性土壤(将种植容器均匀分隔为若干部分,交叉应用等量的高、低养分土壤)3种养分条件。异质养分处理设置20个营养斑块,其中高、低养分斑块各10个(图1)。同质养分处理则是用与异质养分处理中相同数量的高、低养分土壤混合而成。各个处理是由富含营养的草炭土和砂土的不同混合物代表的。因此,同质与异质养分处理中总体营养供应是相同的。此外,结合种植箱面积及大田小麦的种植密度,设计3种种植模式:①12株节节麦均匀种植;②12株小麦均匀种植;③6株节节麦和6株小麦交替均匀种植。异质养分模式中,植株均定植在异质性斑块的交叉点,与同质养分模式中植株定植的位置完全相同,如图1所示。共6个处理,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所有种植箱均随机排列。养护期间维持土壤水分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图 1  试验设计示意图
    Figure 1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试验于2021年10月开始,持续120 d。试验结束时,在单种及混种条件下,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10株植株。先测量每株植株高度,随后用水冲刷的方法将植株根部从土壤中小心分离出来,并尽量减少细根的损失。使用扫描仪和Photoshop软件来确定叶面积[19]。最后,将植物的叶、茎和根分开,保存在纸袋中。然后将样品在80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测定生物量(精确至0.000 1 g)。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和小麦单株指标的影响。利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Excel软件作图。

    根冠比=根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20]

    采用相对产量(R)、相对产量总和(T)及竞争平衡指数(Ca)测度节节麦与小麦间的竞争能力强弱[2123]。公式为:Ra=Yab/YaT=(Ra+Rb)/2;Ca=ln(Ra/Rb)。其中,a、b分别表示2个供试物种;Ya表示单种时物种a的单株产量;RaRb分别表示混种时物种a、b的相对产量;Yab表示混种时物种a的单种产量。计算时单株产量为单个植株的干物质量。Ra=1.0,表明物种a与b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相同,即2个物种的竞争力相同;Ra>1.0,表明种内竞争力大于种间,即物种a对物种b的竞争力大于其对自身的竞争强度;Ra<1.0,表明种内竞争力小于种间,即物种a对物种b的竞争力小于其对自身的竞争强度。T=1.0,表明物种a与b需要相同的营养资源,且一种物种可以通过竞争作用将另一物种排除出去;T>1.0,表明a与b不存在竞争作用;T<1.0,表明a与b存在竞争作用。Ca=0,表明物种a和b的竞争力相等;Ca<0,表明物种a的竞争力小于物种b;Ca>0,表明物种a的竞争力大于物种b,Ca越大,表明物种a的竞争力越强。

    与同质性土壤相比,无论种内还是种间竞争,土壤养分异质性均明显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株高及叶面积的增加(图2)。其中,种内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分别较同质性土壤中增加了29.80%、20.09%,明显小于节节麦的39.29%、39.37%;而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小麦的株高及叶面积分别较同质性土壤中增加了23.88%、21.63%,同样明显小于节节麦的26.58%、25.35%。此外,仅有在种内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株高的增加与同质性土壤差异显著(P<0.05)。

    图 2  土壤养分异质性与种间竞争对小麦和节节麦株高及叶面积的影响
    Figure 2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ou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n the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T. aestivum and A. tauschii

    无论是种内竞争还是种间竞争,土壤养分异质性均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单株分蘖数的增加,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图3)。其中,在种内和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小麦的单株分蘖数分别较同质性土壤中增加了27.78%、24.39%,小于节节麦的41.43%、30.00%。

    图 3  土壤养分异质性与种间竞争对小麦和节节麦单株分蘖数的影响
    Figure 3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ou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n the tillers per plant of T. aestivum and A. tauschii

    图4所示:无论是种内竞争还是种间竞争,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总生物量的增加,且与同质性土壤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在种内和种间竞争条件下,土壤养分异质性促使小麦的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32.51%、123.81%,小于节节麦的133.06%、131.42%。

    图 4  土壤养分异质性与种间竞争对小麦和节节麦总生物量的影响
    Figure 4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ou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n total biomass of T. aestivum and A. tauschii

    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竞争,与同质性土壤相比,异质性土壤中小麦和节节麦的根冠比均略有下降,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图5)。其中,在种内和种间竞争下,土壤养分异质性促使小麦的根冠比分别下降了21.17%、17.74%,大于节节麦的20.53%、25.11%。

    图 5  土壤养分异质性与种间竞争对小麦和节节麦根冠比的影响
    Figure 5  Effect of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ous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n root-shoot ratio of T. aestivum and A. tauschii

    表1可知:无论是在同质性土壤还是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和小麦的相对产量及节节麦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小于1。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值均大于0,且异质性土壤中的竞争平衡指数较同质性土壤中有所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 1  不同土壤类型下节节麦与小麦的竞争关系
    Table 1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tauschii and T. aestivum under soil nutrient heterogeneity
    土壤类型RaRb相对产量总和竞争平衡指数
    同质性0.921±0.022 a0.901±0.016 a0.911±0.011 a0.022±0.001 a
    异质性0.914±0.041 a0.867±0.014 a0.891±0.022 a0.053±0.015 a
      说明: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壤养分间差异显著(P<0.0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土壤养分资源,植物会通过形态或生理上的调节来适应异质性的土壤斑块环境[24]。也有研究显示:土壤养分异质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由植物自身属性及土壤养分异质性斑块的属性共同决定的[25]。当异质性土壤斑块间差异不明显或斑块较小时,土壤养分异质性并不会对植物生长造成显著影响[26],这可能是由于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布对植物的影响不足以抵消光照、空间或竞争等因素对生长特征的影响[24]。本研究中,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促进了节节麦和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

    株高和叶面积是植物获取光合作用空间及更多光照条件的重要保障,也是决定植物个体间光照资源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7],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可塑性强,并与植物生长发育紧密相关,因此,常被用于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研究的评价指标[28]。本研究中,无论是种内还是种间竞争,异质性土壤中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及叶面积均有所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而此结果也证实之前的研究结论,即植物在异质性土壤养分供应的环境中经常表现出较同质土壤养分供应的环境更好,即使2种环境中的养分总量相同[29],而这可能与其在异质环境中能从资源丰富的斑块中获取更多养分有关[30]。从株高及叶面积的增幅可以看出,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

    外界环境因素通常不会影响植物分蘖芽的分化,但分蘖芽是否会发育成为分蘖则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1]。本研究发现: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单株分蘖数的增加,其中种内竞争条件下节节麦的增幅最大。相同条件下(即竞争模式及土壤状态),节节麦的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小麦。而这也证实了房锋[32]的研究结论,即节节麦的分蘖能力与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关,且通常情况下多于小麦。此结果再次证实了节节麦具有分蘖能力强、繁殖系数高的特征,而这也可能是节节麦得以大面积入侵扩散并对小麦造成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量是反映植物相对竞争能力的重要性状[33]。研究表明:在可用养分总含量相当的情况,一些植物在异质条件下比在均质条件下积累的生物量更大[34]。无论是否与本土植物莲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共生,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 philoxeroides的生物量在异质养分处理中明显高于同质养分处理[35]。袁伟影等[36]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增加了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和蟛蜞菊S. calendulacea的总生物量。与土壤均匀性相比,土壤异质性明显增加了入侵物种鬼针草Bidens pilosa和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竞争条件下的生物量[37]。本研究中,与同质性土壤相比,小麦和节节麦的总生物量均显著提高,其中又以节节麦的增幅最大,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

    生物量分配格局的改变被认为是植物应对可变生境的重要策略[38]。植物会通过调节分配地上及地下器官的生物量对资源做出竞争反应,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最大化的吸收受限资源[39]。在土壤养分充足条件下,植物会通过增加叶面积等形式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碳同化器官[40];而当养分有限时,植物则会通过增加根冠比的形式加大对根部的投入,从而能更有效地捕获限制性的土壤养分[41]。本研究中,土壤养分异质性造成了小麦和节节麦根冠比的下降,这表明土壤养分并不是两者生长的限制因素,因此,两者均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投入以占领资源丰富斑块获得更多资源。其中,种间竞争条件下,节节麦根冠比的降幅较大,表明节节麦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至地上部分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

    竞争能力会影响到群落的组成及结构,同时也是决定外来植物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42],正确选择判定指标对解释植物间的竞争结果至关重要[43]。生物量是种间竞争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因此,多数竞争指标均依据混种条件下的生物量变化来反映入侵植物的竞争能力[44]。有研究认为:相邻植物的根系会在营养丰富的区域增殖,因此,土壤养分异质性会增加入侵植物的竞争强度[45]。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如官玉婷等[1]研究发现:土壤养分异质性削弱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竞争优势。本研究中,无论是同质性还是异质性土壤,节节麦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小于1,表明节节麦和小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节节麦与小麦的相对产量均小于1,表明两者的种内竞争小于其种间竞争。与同质性土壤相比,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值同样大于0,并呈增加态势,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增强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能力。

    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较小尺度下可能会通过改变本地植物与入侵植物间的竞争平衡,从而有利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36]。但GAO等[46]研究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的生长一般具有积极影响,但不支持土壤养分异质性有利于外来植物在本地植物群落中成功入侵的观点。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其对小麦的竞争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

  • 表  1  庆元县楠木野生资源分布点及居群状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areas and population status of wild Phoebe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树种地点纬度(N)经度(N)海拔/
    m
    生境地形群落类型居群面积/
    m2
    株数/
    人为
    干扰
    更新
    状况
    闽楠 竹口镇黄坛 27°40′01″ 118°53′52″ 350 风水林 湾谷 常绿阔叶林 62 698 760 轻微 良好
    闽楠 贤良镇新庄村 27°39′16″ 119°05′21″ 530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9 949 99 中度 良好
    闽楠 贤良镇石川村 27°39′20″ 119°15′39″ 512 风水林 路边溪旁 常绿阔叶林 803 9 强度 无更新
    闽楠 安南乡五岭坑 27°33′12″ 119°03′42″ 725 保护区 湾谷 常绿阔叶林 1 467 12 无干扰
    浙江楠 左溪镇岱根村 27°35′36″ 119°20′38″ 638 风水林 下坡 常绿阔叶林 3 426 46 中度 良好
    浙江楠 黄田镇崔家田村 27°44′53″ 118°55′38″ 401 毛竹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2 823 12 强度
    浙江楠 於上乡蒲潭 27°31′44″ 118°59′17″ 446 毛竹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4 420 137 强度 良好
    浙江楠 隆宫乡里地村 27°31′41″ 118°58′06″ 454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浙江楠 张村乡大桥头 27°40′31″ 119°18′26″ 460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浙江楠 安南乡五里根村 27°32′11″ 119°03′33″ 554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左溪镇高崇坑村 27°40′34″ 119°22′49″ 430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6 810 67 中等 良好
    紫楠 安南乡五岭坑 27°33′12″ 119°04′03″ 753 保护区 湾谷 常绿阔叶林 2 401 29 无干扰 良好
    紫楠 安南乡上余村 27°33′52″ 119°05′03″ 952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1 200 12 强度
    紫楠 松源街道巾子峰公园 27°40′38″ 119°00′58″ 76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534 11 中等
    紫楠 左溪镇砚头下村 27°40′06″ 119°23′12″ 786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左溪镇湖边村 27°40′47″ 119°22′51″ 567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934 3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黄田镇崔家田村 27°45′06″ 118°55′45″ 428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5 744 44 强度 良好
    紫楠 濛州街道姚家村 27°37′36″ 119°03′44″ 398 风水林 湾谷 常绿阔叶林 320 3 中等 无更新
    紫楠 黄田镇陈边村 27°45′57″ 118°53′33″ 403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1 467 18 强度
    紫楠 安南乡南坑村 27°30′34″ 119°05′32″ 884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2 334 26 强度 良好
    紫楠 百山祖 27°42′13″ 119°07′54″ 56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432 9 强度
    紫楠 百山祖生态百年之路 27°44′37″ 119°10′50″ 117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百山祖卧龙瀑 27°45′04″ 119°11′04″ 125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说明:株数以胸径≥3 cm的植株计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庆元县闽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bournei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 cm
    竹口镇黄坛风水林 517 234 6 1 1 1
    贤良镇新庄村风水林 10 37 20 22 7 3
    贤良镇石川村风水林 5 1 1 2
    安南乡五岭坑 4 3 1 3 1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庆元县浙江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3.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chekiangensis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 cm
    左溪镇岱根村风水林 29 15 1 1
    黄田镇崔家田村 9 2 1
    於上乡蒲潭 118 18 1
    隆宫乡里地村 1
    张村乡大桥头 1
    安南乡五里根村 1
      说明:无70~80 cm及以上径级植株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庆元县紫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4.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sheareri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 cm
    左溪镇高崇坑村风水林 45 15 2 3 2
    安南乡五岭坑 14 15
    安南乡上余村 4 8
    松源街道巾子峰公园 6 5
    左溪镇砚头下村风水林 1
    左溪镇湖边村风水林 1 2
    黄田镇崔家田村 42 2
    濛州街道姚家村 3
    黄田镇陈边村 13 5
    安南乡南坑村 24 2
    百山祖保护区 7 2
    百山祖保护区生态百年之路 1
    百山祖保护区卧龙瀑 1
      说明:无50~60 cm及以上径级植株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庆元县野生楠木群落伴生树种组成

    Table  5.   Genera composition of companion plants in wild Phoebe community in Qingyuan County

    闽楠伴生树种 浙江楠伴生树种紫楠伴生树种
    种数 种数 种数
    榕属Ficus 4 锥属 5 锥属 4
    锥属Castanopsis 3 安息香属Styrax 2 杜英属 3
    石栎属Lithocarpus 3 石楠属 2 冬青属 2
    润楠属Machilus 3 樟属 2 杜鹃属Rhododendron 2
    山矾属Symplocos 3 单种属树种 31 山茶属 2
    杜英属Elaeocarpus 3 石栎属 2
    石楠属Photinia 3 蚊母树属Distylium 2
    冬青属Ilex 2 野木瓜属 2
    胡颓子属Elaeagnus 2 单种属树种 33
    黄檀属Dalbergia 2
    山茶属Camellia 2
    山胡椒属Lindera 2
    柿属Diospyros 2
    野木瓜属Stauntonia 2
    樟属Cinnamomum 2
    单种属树种 49
      说明:种数包括种及种下分类等级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 第31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7 − 68.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Flor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lora of China: Vol 31[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2: 7 − 68.
    [2]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浙江植物志: 第2卷[M]. 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362 − 364.

    Editorial Committee of Zhejiang Flora. Flora of Zhejiang: Vol 2[M]. Hangzhou: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2: 362 − 364.
    [3] 傅立国, 金鉴明. 中国植物红皮书: 珍稀濒危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1: 357 − 359.

    FU Liguo, JIN Jianming. Red Book of Chinese Plants: Rare and Dangered Plant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1: 357 − 359.
    [4] 吴大荣, 王伯荪. 濒危树种闽楠种子和幼苗生态学研究[J]. 生态学报, 2001, 21(11): 1751 − 1760.

    WU Darong, WAN Bosun. Seed and seedling ecology of the endangered Phoebe bournei (Lauraceae) [J]. Acta Ecol Sin, 2001, 21(11): 1751 − 1760.
    [5] 李军, 陆云峰, 杨安娜, 等,等. 紫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的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79 − 288.

    LI Jun, LU Yunfeng, YANG Anna,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of natural Phoebe sheareri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ies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9, 36(2): 279 − 288.
    [6] 范忆, 楼一恺, 库伟鹏, 等.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027 − 1035.

    FAN Yi, LOU Yikai, KU Weipeng, et al. Ag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oint pattern of Phoebe sheareri population in Mount Tianmu [J]. J Zhejiang A&F Univ, 2020, 37(6): 1027 − 1035.
    [7] 葛永金, 王军峰, 方伟, 等. 闽楠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气候特征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1): 749 − 753.

    GE Yongjin, WANG Junfeng, FANG Wei, et 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J]. Acta Agric Univ Jiangxi, 2012, 34(1): 749 − 753.
    [8] 钮峥洋, 张晓晨, 祁奇, 等. 江苏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紫楠群落基本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6): 1134 − 1141.

    NIU Zhengyang, ZHANG Xiaochen, QI Qi, et al. Phoebe sheareri community in the Jiangsu Baohuashan Nature Reserve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9, 36(6): 1134 − 1141.
    [9] 韩豪, 骆漫, 李涛, 等. 贵州闽楠天然种群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分析[J]. 生态学报, 2021, 41(13): 5360 − 5367.

    HAN Hao, LUO Man, LI Tao, et al. Natural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hoebe bournei in Guizhou Province [J]. Acta Ecol Sin, 2021, 41(13): 5360 − 5367.
    [10] 林建勇, 李娟, 李俊福, 等. 采集干扰对闽楠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动态影响[J]. 森林与环境学报, 2020, 40(4): 377 − 385.

    LIN Jianyong, LI Juan, LI Junfu, et al. Dynamic effects of collection disturbance 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quantity of Phoebe bournei [J]. J For Environ, 2020, 40(4): 377 − 385.
    [11] 刘宝, 陈存及, 陈世品, 等. 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26(3): 210 − 213.

    LIU Bao, CHEN Cunji, CHEN Shipin, et al. The structure and sq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hoebe bournei population [J]. J Fujian Coll For, 2006, 26(3): 210 − 213.
    [12] 吴大荣. 福建罗卜岩闽楠(Phoebe bournei)林中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J]. 生态学报, 2001, 21(5): 851 − 855.

    WU Darong. A study on the niche of dominant species in Phoebe bournei forests in Luoboyan Nature Reserve of Fujian [J]. Acta Ecol Sin, 2001, 21(5): 851 − 855.
    [13] 吴大荣, 朱政德. 福建省罗卜岩自然保护区闽楠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 2003, 39(1): 23 − 30.

    WU Darong, ZHE Zhengde. Preliminary study 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hoebe bournei in Louboyan Nature Reserve in Fujian Province [J]. Sci Silv Sin, 2003, 39(1): 23 − 30.
    [14] 王振兴, 朱锦懋, 王健, 等. 闽楠幼树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对光环境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 32(12): 3841 − 3848.

    WANG Zhengxing, ZHU Jinmao, WANG Jian, et al. The response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s and biomass allocation of Phoebe bournei young trees to different light regimes [J]. Acta Ecol Sin, 2012, 32(12): 3841 − 3848.
    [15] 黄明军, 陈明皋, 吴际友, 等. 遮阴网透光度对闽楠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4): 8 − 11.

    HUANG Mingjun, CHEN Minggao, WU Jiyou, et al. Study on influence of light transmittance of shade net on growth of Phoebe bournei seedlings [J]. Chin Agric Sci Bull, 2014, 30(4): 8 − 11.
    [16] 陆云峰, 杨安娜, 张俊红, 等. 紫楠转录组EST-SSR标记开发及通用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 26(6): 1014 − 1024.

    LU Yunfeng, YANG Anna, ZHANG Junhong, et al.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ability evaluation of EST-SSR markers based on transcriptome data of Phoeb sheareri [J]. J Agric Biotechnol, 2018, 26(6): 1014 − 1024.
    [17] GE Y J, LIU Y J, SHEN A H, et al. Fengshui forests conserve genetic diversity: a case study of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in southern China [J]. Genet Mol Res, 2015, 14(1): 1986 − 1993.
    [18] 江香梅, 温强, 叶金山, 等. 闽楠天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生态学报, 2009, 29(1): 438 − 443.

    JIANG Xiangmei, WEN Qiang, YE Jinshan, et al. RAPD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in eight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hoebe bournei from Fujian and Jiangxi Province, China [J]. Acta Ecol Sin, 2009, 29(1): 438 − 443.
    [19] 肖建华, 丁鑫, 蔡超男, 等. 闽楠(Phoebe bournei, Lauraceae) 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J]. 生态学报, 2021, 41(14): 5703 − 5712.

    XIAO Jianhua, DING Xin, CAI Chaonan, et al. Simulation of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Phoebe bournei with climate changes using the maximum-entropy (MaxEnt) model [J]. Acta Ecol Sin, 2021, 41(14): 5703 − 5712.
    [20] 郑金兴, 黄锦学, 王珍珍, 等. 闽楠人工林细根寿命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2, 32(23): 7532 − 7539.

    ZHENG Jinxing, HUANG Jinxue, WANG Zhenzhen, et al. Fine root longevity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in a Phoebe bournei plantation [J]. Acta Ecol Sin, 2012, 32(23): 7532 − 7539.
    [21] 江香梅, 肖复明, 叶金山, 等.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1(6): 1049 − 1054.

    JIANG Xiangmei, XIAO Fuming, YE Jinshan, et al. A study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Phoebe bournei in natural forest and plantation stands [J]. Acta Agric Univ Jiangxi, 2009, 31(6): 1049 − 1054.
  • [1] 杨勇, 张俊红, 韩潇, 张毓婷, 杨琪, 童再康.  闽楠bZIP基因家族鉴定和脱落酸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2): 275-2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42
    [2] 王倩清, 张毓婷, 张俊红, 刘慧, 童再康.  闽楠PLR基因家族鉴定及响应激素的表达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6): 1173-11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351
    [3] 王晓, 王樱琳, 韦小丽, 吴高殷.  不同指数施氮量对闽楠幼苗生长生理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514-5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59
    [4] 范忆, 楼一恺, 库伟鹏, 戴其林, 王铮屹, 赵明水, 余树全.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027-10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31
    [5] 侯盼盼, 陈安良, 费莉玢, 马良进.  水杨酸诱导紫楠对炭疽病的抗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605-6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42
    [6] 肖业玲, 童再康, 吴建辉.  闽楠微扦插繁育体系的建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188-1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25
    [7] 曹梦, 潘萍, 欧阳勋志, 臧颢, 吴自荣, 单凯丽, 杨阳.  天然次生林中闽楠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相容性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4): 764-7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4.017
    [8] 李军, 陆云峰, 杨安娜, 柏志靓, 王洋, 楼炉焕, 童再康.  紫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的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79-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2.009
    [9] 钮峥洋, 张晓晨, 祁奇, 郗连连, 陈昕.  江苏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紫楠群落基本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6): 1134-114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10
    [10] 姜顺邦, 张怡, 韦小丽, 范辉华, 徐小琴, 段如雁.  不同闽楠优树子代苗期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51-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7
    [11] 欧建德.  福建闽楠人工幼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1): 92-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1.013
    [12] 司国臣, 张延龙, 梁振旭, 赵冰.  秦岭汉中地区野生杜鹃花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3): 350-3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7
    [13] 周生财, 黄华宏, 童再康, 吴小林.  4种楠木AFLP反应体系优化建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5): 789-7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5.024
    [14] 范繁荣.  闽楠群落种间关联性的灰色系统理论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1): 33-36.
    [15] 凌飞.  浙中地区野生观赏攀援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08-312.
    [16] 李冬林, 金雅琴, 向其柏.  浙江楠苗期生长节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349-352.
    [17] 李铁华, 朱祥云.  闽楠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3): 321-324.
    [18] 吴诗宝, 陈海, 卢开和, 吴桂生, 周想添.  地形图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301-304.
    [19] 沈月琴, 顾蕾, 沈月娣, 应新缓, 万刚.  浙江山区现代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45-449.
    [20] 顾青.  浙江省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54-458.
  • 期刊类型引用(2)

    1. 袁美丽,齐远平,刘畅,王宁. 土壤养分异质性入侵植物节节麦种内竞争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4(06): 1-6 . 百度学术
    2. 张春玲,杨毅哲,陈丽丽,陈瑜,王佳,李欣迪,张献瑞,史岩,谢军,武艺凡,刘刚. 外来植物节节麦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进化与入侵潜力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29): 120-13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22/3/524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57
  • HTML全文浏览量:  174
  • PDF下载量:  58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8-13
  • 修回日期:  2021-12-31
  • 录用日期:  2021-12-3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5-23
  • 刊出日期:  2022-05-23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基金项目:  浙江省省院合作研究项目(2017SY19);庆元县科技发展项目(2019-22-15);“十四五”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70-10)
    作者简介:

    周生财(ORCID: 0000-0002-3924-2563),从事珍贵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培育研究。E-mail: 714203694@qq.com

    通信作者: 童再康(ORCID: 0000-0002-0202-6496),教授,博士,从事珍贵树种遗传改良研究。E-mail: zktong@za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718.5

摘要:   目的  调查浙江省庆云县范围内楠属Phoebe植物野生资源,以期为楠木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样方法每木检尺对庆元县域范围的野生楠木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  结果  庆元县域楠属植物有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等3种,分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水平分布跨度最大,垂直分布可达1 250 m,但种群植株数量少。现有居群多存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楠木群落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Fag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  结论  庆云县楠木野生资源稀少,亟需保护,人为活动频繁及楠木自身光需求特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成因。表5参21

English Abstract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等.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引用本文: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等. 浙江省庆元县域楠属植物野生资源调查[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WU Danting, WU Chuping, SHENG Weixing, et al.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dynamics of Nanmu natural forest in Jiande,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1, 38(4): 671-68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65
Citation: ZHOU Shengcai, WU Renchao, WU Weijia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Phoebe in Qingyua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2, 39(3): 524-5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23
  • 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植物通称楠木,约94种,分布于亚洲及热带美洲,在中国有34种3变种,多数为高大乔木[1]。楠木材质优良,树形高大端庄,枝叶繁茂,材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浙江植物志》[2]记载,浙江产野生楠木3种,即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和紫楠P. sheareri。因过度砍伐利用,近年来楠木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其中浙江楠、闽楠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等级为渐危[3-4]。野生楠木在浙江天然分布数量、面积均少,所存林分多系历史遗存的风水林和景观林,常存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5-7];浙江楠、闽楠天然林尤其稀少,多以野生单株或三五成群零星分布,仅在少数保护区才有结构合理、更新良好的天然种群,风景区、寺庙及村庄风水林中保留了一些古树,但更新差,人类活动仍不断侵蚀着楠木生存环境,偷砍偷伐现象时有发生[7]。因此,需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有效解决楠木资源濒危问题。本研究对浙江省庆元县域范围的浙江楠、闽楠、紫楠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旨在为楠木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并提出资源保护对策。

    •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面积为1 898 km2,森林覆盖率为86.12%,植物区系靠近华东区系南缘,为华东、华南区系的交汇地带[7],植物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珍稀物种多[8],是中国32个内陆陆地及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属浙西南中山区,东、北部为洞宫山脉所踞,主峰百山祖海拔1 856.7 m,为浙江省第二高峰;西南部和中部是仙霞岭—枫岭余脉,地势较东、北部平缓,谷地较宽,全县最低点竹口镇新窑村海拔240 m。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8.0 ℃,降水量为1 746.9 mm,相对湿度为77%,无霜期255 d。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地带性明显,海拔1 000 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1 000 m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 通过咨询林业工作者和乡村居民,确定已知的楠木野生资源分布点;查阅县林业资源调查资料和历史文献,判断潜在分布点,初步理出重点调查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核实和确认,记录树种、分布点、海拔和经纬度。

    •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分别记录3种楠木居群大小、更新情况、生境特征等信息。对胸径3 cm以上的楠木植株,采用每木检尺,记录胸径、树高和冠幅;选择相对完整的楠木群落调查伴生树种,采用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法[9],按恩格勒系统统计伴生树种情况。

    • 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鉴定发现:庆元县楠木野生植物有闽楠、浙江楠和紫楠3种,与《浙江植物志》[2]记载一致。共调查到楠木野生资源分布点23个,其中闽楠4个、浙江楠6个、紫楠13个,分布于松源、於上、安南、隆宫、竹口、黄田、左溪、张村、贤良等9个乡镇街道。分布点范围为27°30′34″~27°45′57″ N,118°53′33″~119°23′12″ E,海拔350~1 250 m。生境地人为活动频繁,野生资源总量稀少,多保存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多沿溪或沟谷分布,次生紫楠林多见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人工林,偶见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总体看整个县域的楠木资源分布破碎化严重(表1)。

      表 1  庆元县楠木野生资源分布点及居群状况

      Table 1.  Distribution areas and population status of wild Phoebe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树种地点纬度(N)经度(N)海拔/
      m
      生境地形群落类型居群面积/
      m2
      株数/
      人为
      干扰
      更新
      状况
      闽楠 竹口镇黄坛 27°40′01″ 118°53′52″ 350 风水林 湾谷 常绿阔叶林 62 698 760 轻微 良好
      闽楠 贤良镇新庄村 27°39′16″ 119°05′21″ 530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9 949 99 中度 良好
      闽楠 贤良镇石川村 27°39′20″ 119°15′39″ 512 风水林 路边溪旁 常绿阔叶林 803 9 强度 无更新
      闽楠 安南乡五岭坑 27°33′12″ 119°03′42″ 725 保护区 湾谷 常绿阔叶林 1 467 12 无干扰
      浙江楠 左溪镇岱根村 27°35′36″ 119°20′38″ 638 风水林 下坡 常绿阔叶林 3 426 46 中度 良好
      浙江楠 黄田镇崔家田村 27°44′53″ 118°55′38″ 401 毛竹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2 823 12 强度
      浙江楠 於上乡蒲潭 27°31′44″ 118°59′17″ 446 毛竹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4 420 137 强度 良好
      浙江楠 隆宫乡里地村 27°31′41″ 118°58′06″ 454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浙江楠 张村乡大桥头 27°40′31″ 119°18′26″ 460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浙江楠 安南乡五里根村 27°32′11″ 119°03′33″ 554 路旁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左溪镇高崇坑村 27°40′34″ 119°22′49″ 430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6 810 67 中等 良好
      紫楠 安南乡五岭坑 27°33′12″ 119°04′03″ 753 保护区 湾谷 常绿阔叶林 2 401 29 无干扰 良好
      紫楠 安南乡上余村 27°33′52″ 119°05′03″ 952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1 200 12 强度
      紫楠 松源街道巾子峰公园 27°40′38″ 119°00′58″ 76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534 11 中等
      紫楠 左溪镇砚头下村 27°40′06″ 119°23′12″ 786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左溪镇湖边村 27°40′47″ 119°22′51″ 567 风水林 溪旁 常绿阔叶林 934 3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黄田镇崔家田村 27°45′06″ 118°55′45″ 428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5 744 44 强度 良好
      紫楠 濛州街道姚家村 27°37′36″ 119°03′44″ 398 风水林 湾谷 常绿阔叶林 320 3 中等 无更新
      紫楠 黄田镇陈边村 27°45′57″ 118°53′33″ 403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1 467 18 强度
      紫楠 安南乡南坑村 27°30′34″ 119°05′32″ 884 杉木林 溪旁 人工杉木林 2 334 26 强度 良好
      紫楠 百山祖 27°42′13″ 119°07′54″ 56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432 9 强度
      紫楠 百山祖生态百年之路 27°44′37″ 119°10′50″ 117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紫楠 百山祖卧龙瀑 27°45′04″ 119°11′04″ 1250 保护区 溪旁 常绿阔叶林 1 强度 无更新
        说明:株数以胸径≥3 cm的植株计
    • 全县域共发现闽楠居群4个,分布在3个乡镇街道,海拔为350~725 m,均为风水林和保护区,人为干扰较弱,各居群植株数量及径级分布见表2。居群面积最大的分布点为竹口镇新窑村风水林,海拔为350 m,分布点面积为62 698 m2,保存有县域内最大和第二的闽楠单株,其胸径分别为99.4 cm和75.0 cm,近年人为活动减少,胸径3~10 cm植株达517株,占比68%,林下更新旺盛,为增长型种群。贤良镇新庄村风水林海拔为530 m,分布点面积为9 949 m2,最大闽楠单株胸径为51.7 cm,胸径3~10 cm植株仅10株,占比10%,胸径为10~20 cm植株37株,占比37%;更新植株均与毛竹混生,受近年竹林经营强度降低影响,1~4年生苗或幼树较多,但竹林外或闽楠林缘幼苗更新少,可能是光照因素不利造成,总体存在种群更新扩展现象。贤良镇石川村风水林位于溪边社庙旁,海拔350 m,人为活动频繁,胸径3 cm以上仅9株,最大单株胸径64.0 cm,生长势弱,林下更新差。安南乡五岭坑分布点位于百山祖保护区五岭坑山谷溪旁,海拔为725 m,分布点面积为725 m2,为核心保护区,无人为干扰,但乔木层茂密,林下更新差,胸径3 cm以上植株仅12株,最大单株胸径为38.0 cm。

      表 2  庆元县闽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2.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bournei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0~100 cm
      竹口镇黄坛风水林 517 234 6 1 1 1
      贤良镇新庄村风水林 10 37 20 22 7 3
      贤良镇石川村风水林 5 1 1 2
      安南乡五岭坑 4 3 1 3 1
    • 全县域共发现浙江楠居群3个,单株分布点3个,位于6个乡镇,海拔为401~638 m,多为风水林和毛竹林,人为干扰强,各居群植株数量及径级分布见表3。居群面积最大的为於上乡蒲潭隧道口,海拔为446 m,面积为14 420 m2,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受毛竹林经营影响,胸径3~10 cm植株有118株,占比86%,种群更新旺盛,更新苗和幼树主要分布于沟谷两旁及竹林经营强度较低的区域。黄田镇崔家田村湾里居群海拔为401 m,面积为2 023 m2,居群受毛竹林经营影响大,最大植株胸径为52.0 cm,生长势弱,林下更新差。左溪镇岱根村风水林保存有县域最大的浙江楠单株,胸径为66.0 cm,生长旺盛;由于村庄整体搬迁,人为活动减少,林下更新良好,胸径为3~10 cm植株达29株,占比63%。张村乡大桥头、隆宫乡里地村路下和安南乡五里根村路下分布点均为单株存在,且都位于溪边大路旁,人为活动频繁,未见林下更新。

      表 3  庆元县浙江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3.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chekiangensis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 cm
      左溪镇岱根村风水林 29 15 1 1
      黄田镇崔家田村 9 2 1
      於上乡蒲潭 118 18 1
      隆宫乡里地村 1
      张村乡大桥头 1
      安南乡五里根村 1
        说明:无70~80 cm及以上径级植株
    • 全县域共发现紫楠居群10个,单株分布点3个,位于6个乡镇街道,海拔为398~1 250 m,垂直分布范围广,为风水林、人工杉木林或保护区,人为干扰强,各居群植株数量及径级分布见表4。居群面积最大的为左溪镇高崇坑村风水林,海拔为430 m,沿溪谷分布,分布点面积为6 818 m2,保存有县域内最大的紫楠单株,胸径为40.5 cm;由于村庄整体搬迁,人为活动减少,胸径为3~10 cm植株达45株,占比67%,林下更新旺盛,为增长型种群。安南乡上余村至下滩湾、黄田镇崔家田村杉木湾、黄田镇陈边村后和安南乡南坑村梅树脑湾居群均为人工杉木林中次生紫楠群落,人为干扰严重,多为天然萌芽幼树。安南乡五岭坑分布点地处百山祖保护区核心区,无人为干扰,海拔为753 m,更新良好。松源街道巾子峰公园和百山祖保护区清凉亭、生态百年之路及卧龙瀑分布点均为保护区控制区,植被较好,天然更新差。其中,百山祖保护区卧龙瀑分布点为调查到的紫楠最高分布点,海拔为1 250 m。左溪镇砚头下村风水林、湖边村路旁风水林和濛州街道姚家村镜山林分布点均为溪边大路旁,人为活动频繁,林下更新差。

      表 4  庆元县紫楠野生资源及居群植株径级分布

      Table 4.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wild P. sheareri resources in Qingyuan County

      地点不同径级株数/株
      3~1010~2020~3030~4040~50 cm
      左溪镇高崇坑村风水林 45 15 2 3 2
      安南乡五岭坑 14 15
      安南乡上余村 4 8
      松源街道巾子峰公园 6 5
      左溪镇砚头下村风水林 1
      左溪镇湖边村风水林 1 2
      黄田镇崔家田村 42 2
      濛州街道姚家村 3
      黄田镇陈边村 13 5
      安南乡南坑村 24 2
      百山祖保护区 7 2
      百山祖保护区生态百年之路 1
      百山祖保护区卧龙瀑 1
        说明:无50~60 cm及以上径级植株
    • 闽楠群落的伴生树种有87种(含种下分类等级,下同),其中常绿树种62种,占71.3%,隶属于40科64属。科内种数排前7位的分别是壳斗科(7种)、樟科(7种)、茜草科Rubiaceae(5种)、桑科Moraceae(5种)、蔷薇科Rosaceae(5种)、杜英科Elaeocarpaceae(4种)和豆科Leguminosae(4种),单种属树种占比56%(表5)。闽楠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有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和华南樟Cinnamomum austrosinense等。

    • 浙江楠群落的主要伴生树种有42种,其中常绿树种23种,占比54.8%,隶属23科35属。科内种数排前7位的分别是壳斗科(6种)、樟科(4种)、蔷薇科(3种)、安息香科Styracaceae (2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2种)、榆科Ulmaceae (2种)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2种),单种属树种占比74% (表5)。浙江楠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为青冈、枫香、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苦槠、红皮树Styrax suberifolius、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和杭州榆Ulmus changii等。

    • 紫楠群落的伴生树种有52种,其中常绿树种38种,占比 73.1%,隶属24科41属。科内种数排前7位的分别是壳斗科(7种)、山茶科Theaceae(4种)、金缕梅科(4种)、蔷薇科(4种)、樟科(3种)、杜英科(3种)和杉科Taxodiaceae(2种),单种属树种占比78%(表5)。紫楠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主要为枫香、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 sinensis、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南岭栲Castanopsis fordii和杭州榆等。

      表 5  庆元县野生楠木群落伴生树种组成

      Table 5.  Genera composition of companion plants in wild Phoebe community in Qingyuan County

      闽楠伴生树种 浙江楠伴生树种紫楠伴生树种
      种数 种数 种数
      榕属Ficus 4 锥属 5 锥属 4
      锥属Castanopsis 3 安息香属Styrax 2 杜英属 3
      石栎属Lithocarpus 3 石楠属 2 冬青属 2
      润楠属Machilus 3 樟属 2 杜鹃属Rhododendron 2
      山矾属Symplocos 3 单种属树种 31 山茶属 2
      杜英属Elaeocarpus 3 石栎属 2
      石楠属Photinia 3 蚊母树属Distylium 2
      冬青属Ilex 2 野木瓜属 2
      胡颓子属Elaeagnus 2 单种属树种 33
      黄檀属Dalbergia 2
      山茶属Camellia 2
      山胡椒属Lindera 2
      柿属Diospyros 2
      野木瓜属Stauntonia 2
      樟属Cinnamomum 2
      单种属树种 49
        说明:种数包括种及种下分类等级
    • 调查显示:浙江楠、闽楠、紫楠在庆元县域均有分布,分布点覆盖9个乡镇街道,整个县域均为楠木潜在分布区;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分布范围较广,垂直分布达1 250 m;3种楠木的居群间隔距离较大,居群内植株数量较少,分布区域不连续,仅分布在人为保护的风水林和保护区以及人为活动较少的偏远山区的沟谷地带。

      推测3种楠木的间隔分布特征可能与县域内传统香菇Lentinus edodes生产、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杉木人工林营建以及木材采伐利用相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庆元香菇产业快速发展,大量阔叶树被砍伐以营造大面积松、杉商品林,可能是天然次生阔叶林遭到破坏的原因,该结果在楠木其他分布区也具同样的情况[9-11]。竹口镇黄坛风水林的闽楠群落、於上乡隧道口浙江楠群落、左溪镇高崇坑风水林紫楠群落等呈数量增长态势,可能与这些地区近年来人为活动急剧减少有关。楠木在各居群中属优势种,结实正常,人为干扰的减少可为其自主更新创造条件,居群能迅速成长为增长型楠木居群。吴大荣等[12-13]对福建罗卜岩闽楠的居群调查认为:闽楠居群有丰富的幼苗储备,种群呈稳定增长型或成熟型,种子库巨大,罗卜岩自然保护区现存生境适合闽楠居群繁衍。本研究发现:贤良镇新庄村风水林居群周边的竹林抚育管理活动使居群中的闽楠幼苗、幼树数量减少,而胸径10 cm以上植株数量保存较多,形成了完整的闽楠龄级结构;同时毛竹林的林内光照适宜,野生楠木种群得到有效扩展。安南乡五岭坑闽楠居群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植物群落以闽楠、刨花楠、苦槠为建群种,人为干扰较少,但闽楠植株极少,尤其是幼年植株少,致濒危状态。推测:除人为砍伐外,楠木群落分散、植株少,更主要的成因为幼苗期需庇荫,随植株年龄增长需光量逐年增加这一需光性变化有关[ 14-15 ]

      对闽楠、浙江楠和紫楠野生群落伴生树种分析发现。楠木群落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和樟科树种;闽楠和浙江楠、紫楠没有伴生现象,紫楠和浙江楠的伴生也仅出现在黄田镇崔家田村浙江楠群落;3种楠木伴生树种总计94属137种,闽楠群落与浙江楠群落共有的伴生树种13种,闽楠群落与紫楠群落共有的伴生树种19种,浙江楠群落与紫楠群落共有的伴生树种20种;3种楠木共有的伴生树种共8种(占比5.8%),即青冈、枫香、苦槠、毛竹、笔罗子Meliosma rigida、华杜英Elaeocarpus chinensis、南酸枣和葨芝Maclura cochinchinensis。认为3种楠木的生境差异较大。闽楠和浙江楠为大乔木,可竞争超过伴生种而成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但紫楠树干尖削度大,高生长显著低于浙江楠和闽楠,极难成为群落优势种,可能是紫楠虽分布范围广,但居群植株数量少的原因[5-6]

      由调查结果可知,楠木重点居群亟需保护。年龄结构较好的居群应加快建成保护小区,减少人为活动,扩展种群生长边界,保障更新空间;有毛竹、马尾松和杉木生产的居群,应及时停止人工经营,进行林分疏伐以利于楠木生长;楠木植株数量较少的居群可采用人工移植林下幼苗并加以培育,快速扩展种群;乔木层茂密的居群(如竹口镇黄坛风水林)则需适当疏伐伴生优势树种,以满足楠木幼苗随着树龄的增长增加对阳光的需求,促进天然更新。同时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禁止砍伐野生楠木。快速精准培育珍贵树种楠木资源是有效保护天然资源和高效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议采集多种群资源培育2年生优质容器苗,选择优良立地环境营建楠木珍贵树种林以应对未来潜在的气候变化[16-19];利用现有杉木林采伐迹地营建楠木-杉木混交林,采用集约化经营,缩短成材周期,营造康养林[2021]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