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9卷  第1期

封面
2022 年 1 期封面
2022, 39(1): 0-0.
[摘要](444) [HTML] (200) [PDF](92)
摘要:
目录
2022 年 1 期目录
2022, 39(1): 1-2.
[摘要](432) [HTML] (132) [PDF](84)
摘要:
香榧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专题(特邀主编:吴家胜,宋丽丽)
香榧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代谢及其基因表达
王桂芳, 索金伟, 王哲, 成豪, 胡渊渊, 张可伟, 吴家胜
2022, 39(1): 1-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593
[摘要](1799) [HTML] (282) [PDF](92)
摘要:
目的  研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实膨大过程中蔗糖及其产生的己糖在假种皮和种仁中积累与分配规律,初步阐明蔗糖变化对香榧种实库活力的影响,深入探讨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模式对香榧种实膨大的影响。  方法  以香榧种实膨大不同阶段的种仁和假种皮为研究材料,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及淀粉质量分数,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激素质量分数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编码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结果  随着香榧种实膨大,假种皮中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先上升后下降,淀粉质量分...
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
周佳君, 胡恒康, 龚丽, 干安格, 喻卫武, 吴家胜, 黄坚钦, 张启香
2022, 39(1): 13-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96
[摘要](1812) [HTML] (325) [PDF](83)
摘要:
目的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胚为受体材料,开展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揭示影响香榧遗传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香榧幼胚遗传转化体系。  方法  以香榧种子突破种鳞后第8周至第11周的幼胚作为转基因受体材料,比较受体胚龄、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抗生素质量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潮霉素、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及GFP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对遗传转化香榧幼胚培养物进行阳性筛选。  结...
不同加工方式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的比较分析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2022, 39(1): 22-3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04
[摘要](1118) [HTML] (167) [PDF](56)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  方法  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
不同月份不同树龄香榧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
刘琏, 陆吕佳, 胡渊渊, 戴文圣, 索金伟, 宋丽丽, 吴家胜, 喻卫武, 楼君
2022, 39(1): 32-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94
[摘要](1341) [HTML] (189) [PDF](54)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树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叶片光合作用季节性变化的生理机制,为香榧苗木的高效栽培和香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分别在5、8和11月测定不同树龄(6和16年生嫁接苗,分别记为6-a和16-a)香榧叶片的叶绿素、二氧化碳(CO2)的响应曲线、单位面积上的叶片氮含量(NA)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等,系统地比较表观光合特性和光合内部结构的变化。  结果  5月和8月,无论树龄大小,香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比...
香榧初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
叶淑媛, 曾燕如, 胡渊渊, 龙伟, 汪舍平, 喻卫武
2022, 39(1): 41-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22
[摘要](1142) [HTML] (191) [PDF](40)
摘要: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初结果林分树体结果母枝性状变化规律与结实能力的关系,为科学控梢、培养结果母枝及提高种实产量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锦源村香榧初结果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树势间和层面间的结果母枝性状、结果母枝粗度及长度区间分布、枝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结果指标的关系。  结果  中庸树的结果母枝粗度最大,其结果母枝长度显著高于弱势树(P<0.05);不同树势树体的混合芽比例和坐果率差异显著(P<0.05),弱势树的混合芽比例...
研究论文
北川滑坡迹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环境解释
张鸽, 王琦枝, 何媛, 曾倩婷, 何静, 王勇, 杨杰, 郑江坤
2022, 39(1): 50-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88
[摘要](930) [HTML] (221) [PDF](52)
摘要:
目的  研究震后滑坡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及环境解释。  方法  以北川县凤凰山滑坡迹地土壤和植物群落为对象,将滑坡迹地分为滑坡区、过渡区和未滑坡区,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排序法对3个区域植被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植物群落分布进行环境解释。  结果  ①2013—2019年,滑坡区和过渡区总体上植物科属种数量增加了4.00%~483.33%,未滑坡区减少了2.00%~37.50%。②滑坡区和过渡区的植物多样性增加了0.02%~483.33%,未滑坡区减少了2.00...
绿汁江下段天然灌草丛群落分布格局及环境关系分析
桂伟峰, 温庆忠
2022, 39(1): 60-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97
[摘要](736) [HTML] (152) [PDF](40)
摘要:
目的  研究绿汁江下游区域天然灌草丛群落在同一地理单元中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变化规律,探索群落分布形成机制,找到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的重要挟点,提出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办法。  方法  运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主成分分析(PCA),以峨山县绿汁江下段灌草丛群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植被分类并分析环境关系。  结果  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显示:854个图斑可划分为19个群丛组65个群丛。PCA排序结果显示:第1轴呈现了土层厚度、雨水截留量、保水能力的变...
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
张萍, 张军, 李佳玉, 薛宇飞, 李宇宸
2022, 39(1): 68-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36
[摘要](1705) [HTML] (618) [PDF](118)
摘要:
目的  分析云南省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为有效保护苍山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大理苍山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分二号(GF-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大理苍山完整的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辅以纹理特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多层次图像分割法,通过构建地形约束因子参与分类过程,准确选择样本,高精度提取研究区域的植被信息,并分析苍山东西坡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  结果  ①引入辅助信息的面向对象分类法提取的苍山各植被类型连续且效果...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薄壳山核桃在中国的种植区
潘浪波, 段伟, 黄有军
2022, 39(1): 76-8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06
[摘要](847) [HTML] (161) [PDF](52)
摘要:
目的  预测当前和未来中国适宜种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地区,对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北美薄壳山核桃栽培区的分布数据和世界环境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薄壳山核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  结果  ①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值分别为0.987和0.985,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②刀切法检验结果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气温、昼夜温差月均值和气温...
基于PLUS模型的山区城镇景观生态风险动态模拟
李琛, 高彬嫔, 吴映梅, 郑可君, 武燕
2022, 39(1): 84-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37
[摘要](2454) [HTML] (497) [PDF](186)
摘要:
目的  探究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模拟预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为缓解中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发矛盾、促进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中小城镇区域中枢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方法  以2000、201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云南省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在FLUS模型基础上改进的PLUS模型动态模拟预测安宁市2030年不同情境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  20...
漯河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分析及仿真模拟优化
王鑫宇, 段彦博, 龚漫, 田国行
2022, 39(1): 95-1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05
[摘要](901) [HTML] (241) [PDF](50)
摘要:
目的  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探究城市构筑空间与绿度空间耦合路径,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方法  基于分形、人工神经网络元胞自动机(ANN-CA)与空间句法等模型,进行多时相的漯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分析和预测仿真。  结果  ①形态分维数由2003年的1.64增长到2013年的1.70,2018年达1.75;② 聚集维存在数据突变点,空间集聚状态在不同圈层存在差异;③2003—2018年城市绿度空间可达性显著降低;④构建ANN-CA-GM(1, 1)城市...
1980—2018年江苏里下河平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热点分析
刘玉卿, 张华兵, 孙小祥, 李玉凤
2022, 39(1): 105-1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78
[摘要](1262) [HTML] (281) [PDF](64)
摘要:
目的  探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冷热点,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江苏里下河平原1980、1990、2000、2010与2018年共5期景观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景观综合动态度等方法,分析里下河平原近40 a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热点分析探究景观变化的冷热点区域。  结果  研究区耕地、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为优势景观类型,耕地是面积占比最多的景观,但整体上持续减少了1 000.67 km2,湖荡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建设用...
滇中岩溶高原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
隋夕然, 吴丽芳, 王妍, 王紫泉, 肖羽芯, 刘云根, 杨波
2022, 39(1): 115-1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68
[摘要](1449) [HTML] (278) [PDF](50)
摘要:
目的  探究岩溶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养分及酶活性特征,可为该地区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滇中高原4种不同石漠化程度(潜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层土壤3种团聚体(粒径<0.25 mm、粒径0.25~2.00 mm、粒径>2.00 mm)分布特征,团聚体4种水解酶(淀粉酶、脲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3种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①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团聚体组成比例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高到低依次为粒...
基于InVEST模型的杭州市典型年份年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蔡梦卿, 黄璐, 严力蛟
2022, 39(1): 127-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70
[摘要](1971) [HTML] (538) [PDF](335)
摘要:
目的  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改变的两大驱动因素。研究年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两大驱动因素对年产水量的影响,对维持或提升城市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格局分析、空间梯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应用InVEST、ArcGIS、Fragstats、SPSS等工具,识别杭州市土地利用和气象因子变化特征,评估并分析年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景观格局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2000—2015年杭州市年产水量呈先下...
沉水植物型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农田退水的总磷去除动力学研究
龚苗苗, 蔡飞翔, 姜培坤, 曹玉成
2022, 39(1): 136-14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60
[摘要](1208) [HTML] (215) [PDF](44)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沉水植物为先锋物种的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农田退水磷污染的动力学性能。  方法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2种沉水植物型净化系统对农田退水总磷的净化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  结果  至试验结束时(第49天),2种植物净化系统总磷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2.8%(苦草型)和84.0%(鱼藻型),但两者总磷去除效率的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除...
生化处理模式下生猪养殖污水特征分析与水质评价
周昊, 周素茵, 邬心迪
2022, 39(1): 146-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65
[摘要](745) [HTML] (187) [PDF](10)
摘要:
目的  研究生化处理模式下的生猪养殖污水特征,找到一种合理、快速的水质评价方法,为猪场及相关监管部门了解污水处理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浙北一家规模猪场为采样点,于2018年秋至2020年秋对处理后的养殖污水进行随机采样。先采用SPSS软件对样本进行统计特征分析,然后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影响污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再结合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生猪污水最小水质指数评价模型。  结果  ①水质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节水质优于秋、冬季节,尤其是夏季水质最好;②基于电导率和...
4种柳树抗虫性和代谢组分析
李文杰, 崔露露, 麻芸娇, 梁海永
2022, 39(1): 153-1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66
[摘要](1141) [HTML] (223) [PDF](34)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柳树Salix spp. 对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的抗虫性,为选育抗虫性强的柳树品种提供参考。  方法  对旱柳S. matsudana、黄花柳S. caprea、垂柳S. babylonica以及三蕊柳S. triandra的3个无性系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抗虫组与非抗虫组进行差异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与筛选。  结果  各无性系室内饲虫成活率旱柳为98%、垂柳为93%、黄花柳为90%,三蕊柳的3个无性系均为0。非抗虫组与抗虫组有23种主要的...
不同种群云斑天牛对寄主取食和产卵的行为差异
郑凯文, 吴守欣, 张冬勇, 吴佳昊, 杜永斌, 樊建庭
2022, 39(1): 159-16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66
[摘要](826) [HTML] (228) [PDF](22)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种群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  方法  通过室内取食和产卵试验,测定余姚种群云斑天牛和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的取食和产卵行为差异。  结果  取食试验结果显示:余姚种群云斑天牛与临安种群云斑天牛对4种寄主植物表现出不同的取食偏好性。余姚种群取食偏好性...
浙江省庆元县叶附生苔的就地保护成效
陈星, 戴尊, 邢诗晨, 王健
2022, 39(1): 166-17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41
[摘要](830) [HTML] (271) [PDF](28)
摘要:
目的  了解叶附生苔类植物在中国就地保护中是否存在保护空缺。  方法  在浙江省庆元县开展对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周边生境适宜地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系统调查,比较叶附生苔在公园内外的多样性、分布情况、物种组成特点及相似性。  结果  ①共调查记录叶附生苔类植物4科11属25种,包括细鳞苔科Lejeuneaceae (21种)、扁萼苔科Radulaceae (2种)、叉苔科Metzgeriaceae (1种)和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 (1种)。细鳞苔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疣鳞苔属Co...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与分水岭的木材横截面管孔分割
程昱之, 钟丽辉, 何鑫, 王远, 李朝岚
2022, 39(1): 173-1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19
[摘要](764) [HTML] (204) [PDF](22)
摘要:
目的  管孔是木材识别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管孔随机分布、大小不一导致管孔分割鲁棒性不高,木纤维、木射线以及轴向薄壁组织等噪声区域对管孔分割效果影响较大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K-means聚类与分水岭的木材横截面管孔分割算法。  方法  采用改进K-means聚类对管孔区域进行粗分割,有效区分管孔区域与木纤维、木射线以及轴向薄壁组织等噪声区域。再对粗分割结果采用改进分水岭算法进行精分割,分割出的管孔与实际管孔基本吻合。  结果  平均每张木材横截面微观图像有97.1%的管孔被准...
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何思笑, 张建国
2022, 39(1): 180-1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03
[摘要](1294) [HTML] (274) [PDF](96)
摘要:
目的  探究目前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合理布局森林康养基地,充分利用及开发森林康养资源,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有序高效发展提供指导。  方法  以浙江省“中国森林康养基地”“中国森林氧吧”“浙江省森林康养基地”和“浙江省森林氧吧”共计134处森林康养品牌资源为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浙江省森林康养品牌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空间布局的自然及社会人文因素。  结果 ...
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理论技术体系与研究框架构建
薛芮, 阎景娟, 魏玲玲
2022, 39(1): 190-1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77
[摘要](1351) [HTML] (210) [PDF](53)
摘要:
国家公园的游憩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访客进入国家公园的特定区域开展游憩活动。对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需要以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总结国内相关研究进展、梳理国外理论技术体系可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利用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游憩产品、游憩服务和游憩管理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问题等,因此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国家公园游憩利用的研究框架可从认识论维度与方法论维度来构建:在认识论维度上,是由主体到认知再到行为层面的立体结构;在方法论维度上,则是游憩利用...
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从面积到蓄积的转变
黄颖利, 关赢, 秦会艳
2022, 39(1): 199-2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8
[摘要](734) [HTML] (213) [PDF](16)
摘要:
目的  探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从面积到蓄积转变的重要性、难点及着力点,为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转变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方法  选取补偿客体的目标实现、补偿主体的激励性和补偿资金的可持续性3个维度,对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从面积到蓄积转变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相较于以森林面积为补偿依据与补偿目标的偏差,以森林蓄积为补偿依据可以更精准地完成重点公益林补偿目标。此外,以森林蓄积为补偿依据,在激励性和市场化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结论  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不仅应该根据蓄...
契约农业对家庭农场采纳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影响
岳佳, 蔡颖萍, 吴伟光
2022, 39(1): 207-2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6
[摘要](1026) [HTML] (221) [PDF](40)
摘要:
目的  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基于全国1 706个种植业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借助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契约农业对家庭农场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  结果  Probit模型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参与契约农业对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21;PSM模型结果表明:与未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相比,参与契约农业的家庭农场平均处理效应为0.19,技术培训、农场主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年限、农场主的从业经历、家庭农场...
文献综述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及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胡海波, 邓文斌, 王霞
2022, 39(1): 214-2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01
[摘要](1485) [HTML] (319) [PDF](95)
摘要:
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综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分析了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环境影响因素,阐述了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河岸植被缓冲带的主要生态功能为缓洪护岸、截污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前,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来物种入侵、大量硬质工程建设和农业、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等。长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构建技术应根据不同河岸带的特点和功能来确定,并加强对河岸植被...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王诗忆, 黄奕孜, 李舟阳, 黄华宏, 林二培
2022, 39(1): 223-2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1
[摘要](3182) [HTML] (819) [PDF](366)
摘要: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这被称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体细胞胚胎(体胚)发生是指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由体细胞或营养细胞发育成胚胎,是诱导植物细胞全能性的一种形式。体胚发生在种质资源保存、种苗生产、分子育种和植物基础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已成为重要的植物生物技术工具和研究平台。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体胚发生受到由众多转录因子、激素信号途径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构成的复杂网络的调控。本研究概述了植物体胚发生的途径,并重点综述了体胚发生关键基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