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38卷 第6期
2021, 38(6): 1083-10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96
摘要:
目的 探究浙江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和立地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公益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方法 依托浙江省 3个县的公益林调查数据,探索10个土壤和地形因子(土壤吸湿水、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厚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对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 谱系多样性较物种丰富度能更好地 区分森林类型,其中阔叶林和混交林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针叶林则拥有高生物量。仅考虑单独因子的作...
2021, 38(6): 1091-10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07
摘要:
目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是组成六盘山森林植被的主要树种,分析六盘山辽东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有助于掌握六盘山辽东栎的生长发育现状及种群发展过程。 方法 基于六盘山 12个辽东栎纯林样地,通过静态生命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系数、死亡率、消失率以及生存分析,对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分析;采用点格局分析了六盘山辽东栎林种群空间格局分布规律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样地内辽东栎种群径级结构分布 近似于倒J型,更新状况良好,结构稳定。②辽东栎种群的存...
2021, 38(6): 1100-11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99
摘要:
目的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作为白洋淀大清河流域上游山区主要造林树种,研究其精准适宜性空间分布对流域内水源涵养林的建设与提升具有生产指导作用。 方法 依据植物生 态学、植物地理学原理,采用空间限制性因子叠加及最大熵模型(MaxEnt),以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油松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190个样方数据,结合24个地理环境变量(高程、坡度、坡向、气象、岩石类型、土壤类型等),其中气象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方法(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Kr...
2021, 38(6): 1109-11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1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旱影响下不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GPP)的能力,为精准模拟北半球常绿针叶林的GPP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MOD IS数据和通量站点观测数据,在8 d尺度上对常绿针叶林的GPP进行参数化建模。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因子评价方法分析GPP各个驱动因子的重要性。使用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PET)构造干湿度指数,对各个站点进行干湿分类。其次在植被光合模型(VPM)的基础上,去除其中的水分参数,得到改进的植被光合模型(VPMsw)。最后定量比较各站点...
2021, 38(6): 1117-11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92
摘要:
目的 分析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土地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江西省兴 国县为研究区,利用6期Landsat TM/OLI遥感数据,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素二分模型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1988−2019年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结果 ①1988−2019年兴国县植 被覆盖度增加,年际植被覆盖度均值由1988年的63.89%增至2019年的79.16%;31 a间植被覆盖度增长区占总面积的72.18%,主要表现为林地、农地面积...
2021, 38(6): 1127-1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6
摘要:
目的 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覆盖城市的生态网络,对于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探究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并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是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方法 以江苏省南 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选取连通性高、降温效应显著的“源”斑块,将反映景观格局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反映地表覆盖特征的地表降温率进行叠加并构建阻力面,进而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生成廊道。 结果 ①识别出降温率高的507个核心 区斑块,结合景观连通性分析选择了25个斑块作为“源”斑块;②基于最...
2021, 38(6): 1136-11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8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杨树Populus细根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为滴灌培育人工林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方法 以5年生欧 美杨107 Populus × euramericana ‘Neva’为研究对象,在滴灌和沟灌栽培的人工林中选取标准木,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20、50、100和150 cm处采用根钻法取样,比较其细根生物量密度、细根根长密度、细根比根长的差异。 结果 滴灌条件下株间方向的细根生物量 密度与沟灌的差异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大(P<0.05),对角和行间方向...
2021, 38(6): 1144-1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3
摘要:
目的 分析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种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性,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方法 以美洲黑杨 不同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了9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并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了解美洲黑杨杂种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遗传互作,并依此开展美洲黑杨优良杂交组合的联合选择。 结果 杂交组合间3个生长性状与5个叶 片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
2021, 38(6): 1153-11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2
摘要:
目的 揭示菊科Asteraceae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CYC2类RAY1基因过表达使舌状花发生不同程度变宽现象的机制,进一步探究其产生原因。 方法 克隆欧洲千 里光SvRAY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qRT-PCR)、超表达载体构建、扫描电镜观察、转基因植株形态学观察与统计等方法与技术,进一步进行SvRAY1基因功能分析。 结果 qRT-PCR反应显示:SvR AY1基因主要在欧洲千里光舌状花及筒状花中表达,且生殖发育第S3和S4阶段...
2021, 38(6): 1161-11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2
摘要:
目的 探究四川省华蓥市典型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该地区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华蓥市 山区5种典型林分(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近自然经营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林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理...
2021, 38(6): 1170-11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3
摘要:
目的 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 rostratum是极度濒危保护植物,被纳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近年来,全国先后建立了多个长喙毛茛泽泻繁育基地,其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对长喙毛茛泽泻营养成分及急性经口毒性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利用。 方法 选取丽水市 3个回归示范点的4批次样品,烘干前后称量样品质量,计算各营养器官的生物量比和干鲜比,测定其茎叶根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元素(包括脂肪、氮、磷、钾、钙、镁、铁、锰、锌)的质量分数以及茎叶的小鼠Mus musculus急性经口毒...
2021, 38(6): 1178-11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5
摘要:
目的 以珍珠岩为基质骨料,保水剂(A)、生物表面活性剂(B)和缓释肥为添加剂,结合植物生长指标,筛选最优屋顶绿化专用基质。 方法 在施加30 g·kg−1缓释肥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分数(0、0.5、1.0 g·kg−1)保水剂(处理号分别为A0、A0.5、A1.0)]和不同施用水平(0、100、200 mL·kg−1)质量分数为2%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号分别为B0、B100、B200)对珍珠岩理化性质改良效果。通过矩阵法选择2组高评分基质开展栽培试验,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栽培植物金叶莸C...
2021, 38(6): 1187-11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4
摘要: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 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
2021, 38(6): 1195-12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67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在茄Solanum melongena生产中的作用。 方法 以单施化肥 为对照(ck),设置有机肥替代基肥中50%化肥氮(T1)和有机肥替代基肥中100%化肥氮(T2)2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处理对露地茄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结果 相比ck,处理组土壤pH显著升 高(P<0.05),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微生物碳氮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单果质量和单株结果数均显著提高(P<0.05),产量增加了13.8%~22.3%,其中T1产量最大,为7...
2021, 38(6): 1203-121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586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竹子内生固氮菌及其定殖土壤根区固氮菌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 方法 以毛竹Ph ylloslachys edulis、狭叶青苦竹Pleioblastus chino、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叶部、根部及定植土壤为对象,设计nifH固氮基因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随机克隆技术,通过聚类分析、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不同竹子根区土壤之间、同一竹种 根部与叶部之间、不同竹种同一器官之间、根区土...
2021, 38(6): 1213-12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9
摘要:
目的 明确1株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OTC)高效降解菌降低OTC生物毒性的效应,为菌株的实际应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方法 以前期获得 的OTC高效降解菌Arthrobacter nicotianae ZAF-05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分析了OTC的降解产物。以对OTC敏感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
2021, 38(6): 1221-12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78
摘要:
目的 探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变化及其与三峡水库水位的关系。 方法 基于三峡库 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与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2013−2018年氨氮(NH3-N)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与断面水体流量数据,采用密度分布曲线、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污染物负荷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①入库断面NH3-N、CODM n负荷极显著高于出库断面,入库断面污染物负荷与出库断面污染物负荷极显著相关(P<0.01)。三峡库区污染主要来自入库断面与沿程...
2021, 38(6): 1231-12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8
摘要:
目的 为准确了解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农田土壤中镉(Cd)污染来源并制定修复对策。 方法 2017− 2019年,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典型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当地的投入品和农作物,连续3 a监测重金属Cd的输入和输出量。 结果 2017−2019年,研究区肥 料与大气沉降是Cd的主要农业污染来源,占比分别为49.78%和40.16%、50.20%和39.14%、34.04%和48.09%;投入品每年Cd的总输入量分别占土壤Cd总量的0.18%、0.17%和0.14%。水稻Oryz...
2021, 38(6): 1238-12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5
摘要:
目的 研究交流电场和土壤水分对褪色柳Salix discolor-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混栽模式下镉污染土壤修复效率的影响。 方法 通过土壤盆 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湿润(60%土壤田间持水量)、高水分(100%土壤田间持水量)]和不同交流电场(0和0.5 V·cm−1)的组合处理,对土壤镉活性、褪色柳和东南景天生长及镉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结果 交流电场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态镉质 量分数、促进褪色柳和东南景天地上部对镉的积累,与对照相比,有效态镉质量分数显著提高16.1...
2021, 38(6): 1245-12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595
摘要:
目的 探究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对扑草净污染水体的修复潜力。 方法 采用温室水 培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香根草对水体不同初始质量浓度(1.0、5.0、10.0、15.0 mg·L−1)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特征。 结果 相同培养时间下,随水体扑草净初 始质量浓度增加,香根草茎叶和根系扑草净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随培养时间延长,水体扑草净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未种植香根草相比,香根草种植组水体扑草...
2021, 38(6): 1253-1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74
摘要:
目的 研究宁夏不同区域欧李Cerasus humilis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方法 2019年 5−9月采用诱捕器诱集法对宁夏3个不同区域欧李园昆虫群落进行调查。 结果 共获得标本4 743头,隶属于 10目46科101种。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东方绢金龟Serica orientalis、小长蝽Nysius ericae、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
2021, 38(6): 1261-12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363
摘要:
目的 竹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具备特有的优势。分析农户是否参与竹产业融合,农户人力资本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之间的机制关系,可为产竹区和山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在浙江省湖州 市安吉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利用260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参与竹产业融合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的直接作用和调节作用。 结果 参与竹产业融合和加强人力资本积累 能够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在人...
2021, 38(6): 1270-12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16
摘要:
目的 基于森林碳汇的解决方法,是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农户是碳汇林经营者,研究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农户碳汇林流转意愿的影响,对森林碳汇项目的可持续开展和推进有重要意义。 方法 基于浙江省 遂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已参与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定性分析风险态度和风险感知对碳汇林流转意愿影响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 ①84.32%的农户愿意转入更 多的碳汇...
2021, 38(6): 1279-1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9
摘要: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
西红花Crocus sativus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抗癌、抗氧化等多种药用价值。由于无性繁殖及连作障碍,西红花病害日益严重;以真菌性引起的西红花球茎腐烂病害最为常见,造成西红花产量锐减,严重影响产业发展。解决真菌性病害是提高西红花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围绕西红花土壤真菌性病害、西红花内生真菌、西红花真菌病害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分析西红花研究前景。后续研究可以从3个方向展开,一是基于现代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西红花球茎腐烂致病菌和拮抗菌,二是基于合成生物...
2021, 38(6): 1289-12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96
摘要:
目的 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不 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
2021, 38(6): 1297-13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14
摘要:
目的 制作应用于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以木质素降解菌为原材料的高效液体菌剂。 方法 通过苯胺蓝 平板褪色圈法和愈创木酚平板变色圈法从分离纯化得到的22株菌中筛选目标菌株,并用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目标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目标菌株的培养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配方(碳源和氮源)进行优化,最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均匀实验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寻找目标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结果 根据平板褪色和显色结果,选定菌 株Q01为目标菌株。经鉴定,菌株Q01为栓菌属Tram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