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佳佳, 张明如, 伊力塔, 张汝民, 何云核.
光照和氮素对芒萁克隆繁殖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1): 74-8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99
|
[2] |
兰洁, 肖中琪, 李吉玫, 张毓涛.
天山雪岭云杉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416-4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84
|
[3] |
仲启铖, 傅煜, 张桂莲.
上海市乔木林生物量估算及动态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3): 524-5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3
|
[4] |
朱旭珍, 丁丽霞, 李梦, 金雨菲, 邹红玉, 程乾.
9个阔叶树种叶绿素估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4): 577-5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4.013
|
[5] |
王金亮, 程鹏飞, 徐申, 王小花, 程峰.
基于遥感信息模型的香格里拉森林生物量估算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3): 325-3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3
|
[6] |
玉宝, 张秋良, 王立明, 乌吉斯古楞.
不同结构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52-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09
|
[7] |
杨前宇, 谢锦忠, 张玮, 林振清.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519-5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27
|
[8] |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郎南军, 袁春明, 温绍龙.
滇中高原桤木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362-366.
|
[9] |
方伟, 林新春, 洪平, 沈洪杰, 吴海波, 胡超宗.
苦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1-5.
|
[10] |
刘力, 林新春, 金爱武, 冯天喜, 周昌平, 季宗富.
苦竹各器官营养元素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2): 172-175.
|
[11] |
余学军, 刘力, 金爱武, 方伟, 何优珍.
苦竹叶制茶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1): 63-66.
|
[12] |
周永学, 樊军锋, 杨培华, 高建社, 刘永红.
奥地利黑松与油松1 年生苗生长和生物量对比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438-441.
|
[13] |
柴守权, 许国莲,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77-281.
|
[14] |
王学利, 吕健全, 章一德.
苦竹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387-390.
|
[15] |
谢锦升,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王维明.
严重侵蚀红壤封禁管理后群落的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4): 354-358.
|
[16] |
项小强, 王金治, 查印水, 李月清.
变时相生长模型技术及其在小班数据更新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3): 279-282.
|
[17] |
贺东北, 骆期邦, 曾伟生.
立木生物量线性联立模型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98-303.
|
[18] |
黄必恒, 施拱生.
柑桔冻害的数量化回归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441-447.
|
[19] |
周国模, 姚建祥, 乔卫阳, 杨琪红, 朱国军, 徐文友.
浙江庆元杉木人工林生物量t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3): 235-242.
|
[20] |
陈瑞英, 王宜怀, 冯德旺.
木材吸声系数与入射声波频率关系的回归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