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王庭, 邵香君, 周菊敏, 桂仁意.
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水培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2): 280-2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286
|
[2] |
施晓灯, 马履一, 段劼, 桑子阳, 朱仲龙, 姚娜, 周明明, 贾忠奎.
红花玉兰潜在引种气候适生区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4): 705-7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4.016
|
[3] |
施泉, 陈晓沛, 林新春, 徐永汉, 徐英武.
雷竹和拟南芥SOC1多聚体差异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183-1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01
|
[4] |
赵波, 肖玖金, 周泓杨, 张健.
引种栽培雷竹对秋季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3): 409-4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06
|
[5] |
郭安娜, 桂仁意, 宋瑞生, 潘月, 戎洁庆.
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1): 9-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1.002
|
[6] |
潘月, 戎洁庆, 盛卫星, 桂仁意.
硅对雷竹抗旱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6): 852-8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8
|
[7] |
俞友明, 余学军, 於琼花, 傅深渊, 姜志宏.
雷竹-水泥混合物的水化特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1-5.
|
[8] |
刘力, 林新春, 叶丽敏.
雷竹不同栽培类型竹笋的蛋白质组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71-273.
|
[9] |
付顺华, 余永清.
雷竹人工制种技术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6-9.
|
[10] |
方伟, 何祯祥, 黄坚钦, 史钱均, 林新春.
雷竹不同栽培类型RAPD 分子标记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1-5.
|
[11] |
金爱武, 郑炳松, 陶金星, 方道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71-275.
|
[12] |
姜培坤, 俞益武, 张立钦, 许小婉.
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32-136.
|
[13] |
董林根, 姜小娟, 方茂盛.
雷竹覆盖栽培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36-239.
|
[14] |
郑炳松, 金爱武, 董林根.
雷竹地下鞭笋芽分化过程中营养动态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32-235.
|
[15] |
周国模, 金爱武, 郑炳松, 方伟浩, 余伟朵.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111-115.
|
[16] |
沈月琴, 周国模, 顾蕾, 楼涛.
雷竹发展的参与机制和效果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7, 14(2): 193-198.
|
[17] |
胡超宗, 金爱武, 张卓文.
雷竹竹鞭侧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1): 1-4.
|
[18] |
何钧潮, 方伟, 卢学可, 楼金善, 李小武.
雷竹双季丰产高效笋用林的地下结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47-252.
|
[19] |
胡超宗, 金爱武, 郑建新.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4, 11(3): 264-268.
|
[20] |
方伟, 何钧潮, 卢学可, 陈健华.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4, 11(2): 1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