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17-221.
引用本文: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17-221.
CHENG Xiao-jian, WANG Bai-po, ZHENG Bing-song, FANG Qun, CHEN Jin-ming. Progress on sex identification of dioecism in Ginkgo bilob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217-221.
Citation: CHENG Xiao-jian, WANG Bai-po, ZHENG Bing-song, FANG Qun, CHEN Jin-ming. Progress on sex identification of dioecism in Ginkgo bilob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217-221.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101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程晓建(1971-), 男, 浙江开化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及果树园艺研究。
    通信作者: 程晓建(1971-), 男, 浙江开化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及果树园艺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3 ;S792.95

Progress on sex identification of dioecism in Ginkgo biloba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50
  • HTML全文浏览量:  276
  • PDF下载量:  20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2-06-20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1016)

    作者简介:

    程晓建(1971-), 男, 浙江开化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及果树园艺研究。

    通信作者: 程晓建(1971-), 男, 浙江开化人, 讲师, 从事经济林及果树园艺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3 ;S792.95

摘要: 综述了银杏雌雄株特性及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 将其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学、同工酶及化学药剂处理等几个方面。通过形态特征来鉴别银杏雌雄株性别, 相对比较简单易行;生理生化指标在已知性别的成年植株之间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用化学药剂处理, 结果也有区别, 但上述方法均欠准确可靠。染色体形态特征是进行银杏雌雄性别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最直接的遗传学证据;用同工酶谱进行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定研究, 同样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这2 种方法要求较高, 比较烦琐。特异蛋白质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鉴别植物雌雄株性别的新技术新方法, 具有相对准确可靠的特点, 在银杏雌雄株性别的鉴定上可以一试。参42

English Abstract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17-221.
引用本文: 程晓建, 王白坡, 郑炳松, 方群, 陈金明. 银杏雌雄株性别鉴别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17-221.
CHENG Xiao-jian, WANG Bai-po, ZHENG Bing-song, FANG Qun, CHEN Jin-ming. Progress on sex identification of dioecism in Ginkgo bilob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217-221.
Citation: CHENG Xiao-jian, WANG Bai-po, ZHENG Bing-song, FANG Qun, CHEN Jin-ming. Progress on sex identification of dioecism in Ginkgo bilob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217-2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