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诗燕, 程鸿浩, 吴筱萌, 徐悦, 邹运鼎, 毕守东.
基于Fuzzy分析的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的种间竞争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1008-10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53
|
[2] |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芽孢杆菌BU108的分离鉴定及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4): 757-7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4.022
|
[3] |
刘奕来, 王江宏, 张静, 朱丹妮, 毛嘉俊, 周湘.
蚜科专化菌暗孢耳霉对竹蚜种群动态的影响及控蚜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5): 907-9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5.018
|
[4] |
王颖, 李为花, 李丹, 张震.
喜旱莲子草入侵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625-6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20
|
[5] |
李妍, 李登武, 韩东辰.
贺兰山东坡青海云杉种群动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50-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08
|
[6] |
李甜江, 李允菲, 田涛, 贺斌, 徐德兵, 高甲荣, 李根前.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的密度动态及其调节规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5): 713-7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5.005
|
[7] |
秦廷松, 李登武, 吕振江, 陈亚莉.
黄土高原地区黄龙山白皮松林地土壤种子库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5): 694-700.
|
[8] |
尤海梅, 小池文人.
基于Lefkovitch矩阵模型的山酢浆草种群动态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1): 66-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1.011
|
[9] |
王记祥, 马良进.
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86-291.
|
[10] |
和秋菊, 易传辉.
曲足侎缘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3): 363-366.
|
[11] |
张望, 操国兴, 刘光华, 刘欣.
四川省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51-457.
|
[12] |
张昕,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海萍, 毛胜凤, 张炳欣.
生防菌ZJY-1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91-95.
|
[13] |
李克恩.
森得保和苏云金杆菌防治竹织叶野螟药效对比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45-448.
|
[14] |
唐伟强.
削尾材小蠹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17-420.
|
[15] |
余德才, 邹力骏, 吴美芳, 汪国华, 翁素红, 沈健旗.
2 种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12-114.
|
[16] |
江英成.
绿僵菌和白僵菌侵染马尾松毛虫试验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10-413.
|
[17] |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马尾松毛虫幼虫免疫系统对苏云金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7-371.
|
[18] |
吴承祯, 洪伟, 林成来.
黄山松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3): 274-279.
|
[19] |
朱志建, 屠永海, 徐思善, 刘振.
卵圆蝽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1): 115-121.
|
[20] |
徐太方, 奚鑫基, 蒋民生.
斑头陡盾茧蜂的引种利用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1): 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