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超, 金则新, 袁梦, 罗光宇, 李月灵, 单方权.
不同光照强度下濒危植物景宁木兰幼苗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5): 950-9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814
|
[2] |
王姗姗, 吴保国, 钱建平, 陈栋.
基于Flexsim的小麦粉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5): 942-94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5.020
|
[3] |
国靖, 汪贵斌, 曹福亮.
施肥对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及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6): 969-9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6.007
|
[4] |
叶飞英, 陈子林, 郑伟成, 刘菊莲, 周钰鸿, 章剑玉, 潘成椿, 季国华.
不同光强下濒危植物伯乐树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5): 716-7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5.009
|
[5] |
朱景乐, 杨超伟, 杜红岩, 李芳东, 孙志强, 杜兰英.
2个杜仲无性系光合能力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704-7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07
|
[6] |
赵巍巍, 江洪, 马元丹.
模拟酸雨胁迫对樟树幼苗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2): 179-1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2.004
|
[7] |
胡玉玲, 胡冬南, 袁生贵, 郭晓敏.
不同肥料与芸苔素内酯处理对5年生油茶光合和品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2): 194-1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2.004
|
[8] |
隋德宗, 王保松, 施士争, 教忠意.
盐胁迫对灌木柳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1): 63-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1.010
|
[9] |
孙骏威, 李素芳, 金松恒.
5种悬钩子属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6): 950-9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6.025
|
[10] |
高峰, 俞立, 卢尚琼, 徐青香, 于莉洁.
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79-285.
|
[11] |
朱澜, 李雪芹, 贾晓琳, 王斌, 金松恒.
高温胁迫对高羊茅光合作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52-655.
|
[12] |
吴根良, 何勇, 王永传, 孙瑶, 朱祝军.
不同光照强度下卡特兰和蝴蝶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33-738.
|
[13] |
朱汤军, 岳春雷, 金水虎.
银缕梅和伴生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2): 176-180.
|
[14] |
吴家森, 付顺华, 郑军, 周国泉.
发光二极管光源对绿萝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39-742.
|
[15] |
陈朝, 高瑞, 朱明栋.
湖北省红安县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4): 487-491.
|
[16] |
宋瑜,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水土流失的景观生态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3): 342-349.
|
[17] |
王齐瑞, 谭晓风, 张琳.
覆草栽培对甜樱桃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24-28.
|
[18] |
龚伟, 宫渊波, 胡庭兴, 陈林武, 张发会, 王景燕, 朱志芳.
湿地松幼树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29-34.
|
[19] |
郑炳松, 郑勇平, 余有祥, 程晓建, 吴家森, 詹伟君, 潘惠群.
仙客来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4): 366-370.
|
[20] |
金爱武, 郑炳松, 陶金星, 方道友.
雷竹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3): 271-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