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余树全 李翠环 姜礼元 谢吉全

余树全, 李翠环, 姜礼元, 等.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38-142.
引用本文: 余树全, 李翠环, 姜礼元, 等.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38-142.
YU Shu-quan, LI Cui-huan, JIANG Li-yuan, et al. Community ecology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Qiandao Lake ,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138-142.
Citation: YU Shu-quan, LI Cui-huan, JIANG Li-yuan, et al. Community ecology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Qiandao Lake ,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138-142.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 

十五 浙江省重点资助项目(011037)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余树全(1963-), 男, 四川汉源人, 副教授, 硕士, 从事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研究。
    通信作者: 余树全(1963-), 男, 四川汉源人, 副教授, 硕士, 从事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4

Community ecology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Qiandao Lake , Zhejiang Province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74
  • HTML全文浏览量:  264
  • PDF下载量:  22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2-06-20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基金项目:

    十五 浙江省重点资助项目(011037)

    作者简介:

    余树全(1963-), 男, 四川汉源人, 副教授, 硕士, 从事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研究。

    通信作者: 余树全(1963-), 男, 四川汉源人, 副教授, 硕士, 从事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54

摘要: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4 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 4 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依次为69.6 , 81.6 , 82.8 和89.6 , 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33 , 2.82 , 2.67 和2.75 ;生态优势度下降, 其值从0.307 下降到0.158 , 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 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 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2 表3 参13

English Abstract

余树全, 李翠环, 姜礼元, 等.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38-142.
引用本文: 余树全, 李翠环, 姜礼元, 等.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138-142.
YU Shu-quan, LI Cui-huan, JIANG Li-yuan, et al. Community ecology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Qiandao Lake ,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138-142.
Citation: YU Shu-quan, LI Cui-huan, JIANG Li-yuan, et al. Community ecology of secondary vegetation in Qiandao Lake , Zhejiang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2, 19(2): 138-14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