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清华, 刘晓君, 李鹏, 张祎, 任正龑, 张虎威, 陶清瑞, 胥世斌.
植被恢复条件下红壤水-土-养分淋溶特征及归因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473
|
[2] |
章磊, 徐祎萌, 白美霞, 周燕, 秦华, 徐秋芳, 陈俊辉.
生物质炭配施有机物料对红壤碳组分及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4, 41(3): 506-5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68
|
[3] |
但小倩, 陈招兄, 程谊, 蔡祖聪, 张金波.
红壤氮转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5): 896-9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624
|
[4] |
陈涛, 周利军, 齐实, 孙保平, 聂泽旭.
华蓥市山区典型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蚀能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161-11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142
|
[5] |
张家洋, 蔺芳, 詹乃才, 任敏.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团聚体形态结构、组成及有机碳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6): 1077-10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004
|
[6] |
吕玉龙, 周秀峰, 何莹.
常绿阔叶林改为毛竹林和白茶园后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与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4): 656-6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4.011
|
[7] |
何珊琼, 孟赐福, 黄张婷, 姜培坤, 邬奇峰, 沈菁.
土壤植硅体碳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3): 506-5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3.020
|
[8] |
孟赐福,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宋照亮, 黄张婷.
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6): 921-9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8
|
[9] |
张涛, 李永夫, 姜培坤, 周国模, 刘娟.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库特征与土壤呼吸研究综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3): 428-4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1
|
[10] |
马嘉伟, 胡杨勇, 叶正钱, 王旭东, 吴东涛, 单胜道, 王海龙.
竹炭对红壤改良及青菜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5): 655-6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5.004
|
[11] |
张春苗, 张有珍, 姚芳, 张圆圆, 窦春英, 叶正钱, 胡国良, 黄坚钦.
临安山核桃主产区土壤pH值和有效养分的时空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 845-8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6.002
|
[12] |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吴敏, 李永进, 王胜.
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动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39-4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14
|
[13] |
郑红波, 吴健平, 张珊.
浙江宁海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3): 379-3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3.010
|
[14] |
徐秋芳, 吴家森, 姜培坤.
板栗林不同除草方式对土壤养分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659-6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04
|
[15] |
惠淑荣, 王娇, 张倩, 魏忠平, 刘阳.
辽西北沙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4): 579-5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4.017
|
[16] |
姜培坤, 徐秋芳, 邬奇峰, 吴家森.
施肥对板栗林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4): 445-449.
|
[17] |
袁颖红, 樊后保, 王强, 裘秀群, 陈秋凤, 李燕燕, 黄玉梓, 廖迎春.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4): 437-444.
|
[18] |
高志勤, 傅懋毅.
不同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248-254.
|
[19] |
刘守赞, 郭胜利, 白岩.
黄土高原沟壑区梁坡地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5): 490-494.
|
[20] |
王白坡, 戴文圣, 程晓建, 喻卫武, 王利忠, 鲍李洪, 鄢荣保.
8 种经济树种在低丘红壤上的表现及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58-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