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5卷  第2期

研究论文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俞佳骏, 余树全, 梁立成, 张超, 周文春
2018, 35(2): 189-1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1
[摘要](3462) [HTML] (737) [PDF](840) [施引文献] (10)
摘要: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重要的一项。了解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现状和未来变化,对水源涵养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研究范围,利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1994,2001,2008和2015年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计算评估及重要性评价,利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了预测,并进行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结果表明:莲都区1994,2001,2008和2015年的平均水源涵养量分别为69.98,98.40,82.36和114.01 mm,水源涵养总量分别...
天目山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的动态分析
唐思嘉, 汤孟平, 赵赛赛, 杜秀芳, 沈钱勇, 庞春梅
2018, 35(2): 199-20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2
[摘要](4334) [HTML] (747) [PDF](532) [施引文献] (8)
摘要: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速生和异龄纯林结构特征,导致毛竹林内竞争十分激烈。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毛竹林内个体竞争依赖距离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5年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数据,采用Hegyi竞争指数、半方差函数、Moran's I指数、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毛竹各年竞争指数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局一般正向自相关(P < 0.001),竞争强度相近的竹子相邻分布。②...
鲁中南山地黑松人工林土壤和林下植被的动态格局
郭建曜, 王渌, 杨静, 马风云, 马雪松, 王文波, 董玉峰
2018, 35(2): 209-2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3
[摘要](3162) [HTML] (758) [PDF](375) [施引文献] (4)
摘要:
林下植被和土壤演变过程与人工林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互为因果,共同影响人工林的群落稳定性和健康水平。以鲁中南山地黑松Pinus thunberg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在调查不同发育阶段林分的群落结构、林下植被、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林生态系统随林龄变化的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以6年生黑松林最高、30年生黑松林最低,有效钾质量分数以30年生最高、6年生最低,不同林龄阶段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土壤全氮和有效...
5·12地震后北川次生灾害迹地植被的自然恢复与更新
崔艳红, 史常青, 孙丽文, 彭贤锋, 张艳, 赵廷宁
2018, 35(2): 219-2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4
[摘要](2756) [HTML] (625) [PDF](387) [施引文献] (10)
摘要: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次生灾害种类多样,植被受损严重。为了解5·12大地震后不同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自然恢复情况,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选取落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5种次生灾害迹地和1种未受损林地,通过设180个大小样方来进行野外调查和数量分析,研究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相似性。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多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草本植物为主,群落物种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落石自然恢复地(B4)>桤木Alnus...
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
李敏敏, 魏天兴, 李信良, 葛海潮
2018, 35(2): 227-2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5
[摘要](3073) [HTML] (702) [PDF](380) [施引文献] (20)
摘要:
为了给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人工林恢复状况评价以及植被配置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选取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照当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人工林林下物种共有37种,包括灌木8种,草本29种,灌木层以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②刺槐人工林林下α多样性小于天然次生林,与油松人工林之间的差异较小。③刺...
耕地造林和撂荒2种植被恢复方式碳储量差异
彭阳, 白彦锋, 姜春前, 徐睿, 刘秀红
2018, 35(2): 235-2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6
[摘要](2535) [HTML] (543) [PDF](375) [施引文献] (3)
摘要:
为了解耕地在造林和撂荒这2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并为估算森林碳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2016年7-8月,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并结合室内测定对湖南会同恢复14 a的退耕还林地(即耕地造林)和农田撂荒地(即耕地撂荒)进行植被、凋落物以及土壤碳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①退耕还林地的生物量碳储量显著(P < 0.05)高于农田撂荒地。其中,退耕还林地的乔木层碳储量高于农田撂荒地,并且前者是后者的2.76倍,但灌木层和草本层正好相反。②耕地在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
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张勇, 胡海波, 王增, 黄玉洁, 吕爱华, 张金池, 刘胜龙
2018, 35(2): 243-2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7
[摘要](3230) [HTML] (678) [PDF](418) [施引文献] (16)
摘要: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
长期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有效养分的影响
龚臣, 王旭东, 倪幸, 乐天天, 曾诗媛, 叶正钱
2018, 35(2): 252-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8
[摘要](3032) [HTML] (688) [PDF](483) [施引文献] (19)
摘要:
设置3个菌渣(F)施用量(0,50%,100%)和3个化肥(C)施用量(0,50%,100%)共9个处理,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2010-2016年),研究长期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土壤基本肥力要素变化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施化肥,菌渣化肥配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LOC1,LOC2,LOC3,指分别以33,167,333 mmol·L-1高锰酸钾氧化有机碳)及其有效度,增幅分别为45.09%,41.77%~53.55%和11...
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法处理绿化废弃物与牛粪
蔡琳琳, 李素艳, 龚小强, 孙向阳, 张建伟, 于鑫, 魏乐
2018, 35(2): 261-2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09
[摘要](3212) [HTML] (654) [PDF](465) [施引文献] (30)
摘要:
为促进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混合物进行好氧-蚯蚓结合堆肥处理。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60 d后,按0(T1),2%(T2),4%(T3),6%(T4),8%(T5),10%(T6)的质量分数在绿化废弃物中添加牛粪,并加入蚯蚓,继续蚯蚓堆肥60 d,以无牛粪无蚯蚓的绿化废弃物堆肥作为对照(T0),最终将堆肥产品用作基质进行美丽竹芋Calathea veitchian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T1~T6)产品在营养元素含...
毛竹幼苗抗氧化酶和AsA-GSH循环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
韩一林, 王鑫朝, 许馨露, 高岩, 温国胜, 张汝民, 王玉魁
2018, 35(2): 268-2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0
[摘要](3729) [HTML] (634) [PDF](427) [施引文献] (39)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对高温干旱及协同胁迫的响应,采用人工模拟干旱(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高温(对照25℃和高温40℃)及协同胁迫处理毛竹3年生盆栽苗,分别测定叶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质量摩尔浓度,同时测定抗氧化防御酶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毛竹叶片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 < 0.05),抗氧化酶活性及ρG...
毛竹快速生长期光合蒸腾日变化特征
胡策, 梁谢恩, 王海湘, 徐超, 周哲宇, 朱丽娜, 黄皓南, 张汝民, 温国胜
2018, 35(2): 277-28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1
[摘要](2890) [HTML] (498) [PDF](430) [施引文献] (6)
摘要: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竹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整个成竹生长,这个过程被称为快速生长期。为揭示毛竹新竹在快速生长期间从竹笋成长为幼竹这一过程中不同竹龄母竹对新竹的营养传输流向以及自然状态下毛竹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利用Li-6400XT光合仪,分别对3年生和5年生毛竹在快速生长期间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快速生长前期,3年生毛竹的光饱和点(LSP)高于5年生毛竹,而在中期和后期5年生毛竹的LSP高于3年生毛竹;②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生长时期...
热锻炼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
梁雯, 赵冰, 黄文梅
2018, 35(2): 284-2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2
[摘要](2922) [HTML] (583) [PDF](381) [施引文献] (8)
摘要:
为探究热锻炼对杜鹃花Rhododendron耐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经30℃热锻炼的杜鹃花品种‘状元红’Rhododendron ‘Zhuangyuan Hong’在不同热胁迫下(38℃,42℃)的叶片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热胁迫下,经过热锻炼的叶片与未经热锻炼的叶片相比,解剖结构受损较轻,能保持较高的栅海比和结构紧密度(RCT);净光合速率(Pn)得到了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降低;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减少,渗透调...
外源褪黑素对氯化钠胁迫下美味猕猴桃实生苗抗氧化物酶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高帆, 谢玥, 沈妍秋, 雷芝, 王秀, 夏惠, 梁东
2018, 35(2): 291-2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3
[摘要](2836) [HTML] (557) [PDF](522) [施引文献] (32)
摘要:
盐胁迫是果树生长发育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缓解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盐胁迫的生理机制,对根灌褪黑素后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测定对照(ck),氯化钠胁迫(S1),褪黑素预处理和氯化钠胁迫(S2)下的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分析外源褪黑素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氯化钠胁迫处理后,美味猕猴桃实生苗叶片中丙二醛、脯氨酸、保护酶活性先升...
雷竹PvJ3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陈晓沛, 施泉, 郭小勤, 曹友志, 徐英武
2018, 35(2): 298-3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4
[摘要](2642) [HTML] (515) [PDF](325)
摘要: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J3基因参与花期的调节,调控开花时间。为了探究竹类植物中J3基因的功能,根据植物中J同源基因的高度保守性,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雷竹Phyllostachys vilascens中克隆出1个J3基因,命名为PvJ3。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区长为1 260 bp,编码419个氨基酸。通过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可知雷竹PvJ3蛋白和其他物种中J3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发现PvJ3基因在同一竹...
桂花EST-SSR引物开发及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李军, 董彬, 张超, 付建新, 胡绍庆, 赵宏波
2018, 35(2): 306-3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5
[摘要](5903) [HTML] (591) [PDF](402) [施引文献] (10)
摘要:
利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针对模板DNA,镁离子(Mg2+),dNTPs,TaqDNA酶和引物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建立适用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的最优扩增反应体系,将其用于桂花转录组EST-SSR多态性引物的筛选,最后利用筛选得到的多态性引物和聚类分析对14份四川省常见的栽培丹桂(SC01~SC14)样本进行品种鉴定。结果表明:桂花EST-SSR最优反应体系包含40 ng模板DNA,2.25 mmol·L-1 Mg2+,0....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和高光谱数据的树种识别方法
陶江玥, 刘丽娟, 庞勇, 李登秋, 冯云云, 王雪, 丁友丽, 彭琼, 肖文惠
2018, 35(2): 314-3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6
[摘要](5070) [HTML] (924) [PDF](683) [施引文献] (60)
摘要:
训练样本的选取是影响监督分类精度的直接原因之一,数据空间分辨率越高,训练样本要求越准确,而人机交互训练样本选取推广力有限。利用机载高光谱(AISA)和激光雷达(LiDAR)主被动遥感数据,探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训练样本自动提取技术以及适合树种识别的遥感变量。根据树木的结构和高度差异,开展树高分层掩膜试验,并计算光谱间夹角,在每个高度层中自动化优选树种的高纯度训练样本。计算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特征变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树种精细分类。实验表明:通过对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
辽宁章古台樟子松生长过程分析
雷泽勇, 韩艳刚, 赵国军, 周晏平, 张岩松, 于德良
2018, 35(2): 324-3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7
[摘要](2995) [HTML] (594) [PDF](493) [施引文献] (23)
摘要: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引种至沙地,经过60多年的生长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及时总结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为沙地樟子松的推广、更新、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引种地辽宁章古台不同立地条件下30 a以上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11块)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11株),求解Richards模型的参数并检验模型的拟合性,运用建立的Richards模型求解沙地樟子松的各种特征值,从而揭示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进程。结果表明:①樟子松的生长能够用Richard...
内蒙古兴和县低山丘陵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
赖文豪, 席沁, 武海龙, 崔友源, 赵廷宁
2018, 35(2): 331-33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8
[摘要](3466) [HTML] (531) [PDF](363) [施引文献] (18)
摘要:
为了解半干旱区宜林荒山合理利用方式,于2016年7月和8月对兴和县低山丘陵造林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林草适宜性评价。通过对38个样地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高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包括土壤厚度和平均土壤含水率,影响草本生物量的主导因子包括表土含水率、表土全氮质量分数、表土全磷质量分数和土壤砾石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取和验证了地貌、地形、坡向、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砾石含量作为立地划分因子,最终将研究区荒山荒坡造林地划...
城市森林显著树的认定及分布特征
王嘉楠, 程立, 刘慧, 童伶俐, 张前进, 李若兰
2018, 35(2): 340-3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19
[摘要](4068) [HTML] (787) [PDF](433) [施引文献] (11)
摘要:
为扩大城市树木保护的范围,促使城市居民更理性地了解和欣赏树木,更好地关爱和保护树木,积极参与及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以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以历史见证和社会文化为定性指标,以树龄及活力、树木体量、树种、立地位置、美学价值等5个一级定量指标和树高、胸径、冠幅、色彩等12个二级定量指标构建城市森林显著树评定指标体系,以及综合量化评分的显著树认定方法,将城市森林显著树定义为城市中体量大、树型优美、位置重要、种类珍稀,视觉上醒目、突出,且备受公众关注、喜爱,或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树木。在...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徐兴军, 田金波, 王有祥, 王卿惠, 薛明强, 邵淑丽, 王维禹, 张伟伟, 李旭艳
2018, 35(2): 347-35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0
[摘要](4206) [HTML] (807) [PDF](361) [施引文献] (1)
摘要:
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籽),黄粉虫组(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8只·组-1,进行驯化,4周后通过烘干恒质量法、索氏抽提法、硫酸-蒽酮法、石蜡切片法等方法,测定其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
改性UV油墨对印刷薄木耐光变色性能的影响
林鹏, 龙玲, 徐建峰, 吴华贵
2018, 35(2): 355-3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1
[摘要](2959) [HTML] (729) [PDF](448) [施引文献] (2)
摘要: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作为改性剂改性红色紫外光固化(UV)油墨和黄色UV油墨,并使用改性后的UV油墨印刷杨木薄木,采用激光粒度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色彩分析仪表征了改性UV油墨的物理性能和老化前后印刷薄木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的UV油墨粒径变化较小;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锌均能提高UV油墨在紫外区的吸光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采用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或纳米氧化锌改性UV油墨能够改善印刷薄木的耐光变色性能,但纳米氧化锌改性UV油墨印刷薄木的耐光变色性能优于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在...
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离心雾化喷头的性能
朱正阳, 张慧春, 郑加强, 周宏平
2018, 35(2): 361-3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2
[摘要](3012) [HTML] (609) [PDF](342) [施引文献] (7)
摘要:
针对专门喷施生物农药的器械较少的现状,设计制造了风送离心式雾化装置,并通过改变风送离心雾化转盘的结构参数(外径、齿数、斜角)以及操作参数(流量、转速、风速)进行雾滴粒径、生物农药活性以及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防治药效试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转盘外径越大,雾滴粒径越小;斜角度数越大,雾化粒径越小;齿数越多,雾滴粒径越小。由此推荐了针对不同环境下的作物,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离心雾化喷头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转盘外径、转盘斜角、转盘齿数对于生物农药活性的影响都不大,满足病虫害防治要求...
文献综述
丹参酮生物合成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珅, 林爱真, 杨媛, 沈亚芳, 饶盈, 羊健, 刘云辉, 王洋, 周伟
2018, 35(2): 367-37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3
[摘要](3972) [HTML] (744) [PDF](514) [施引文献] (17)
摘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由于丹参药用原材料需求量大,其品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丹参酮为丹参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如何利用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以提高丹参药材的品质是当下研究的热点。论文围绕丹参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和转录调控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诱导子促进丹参酮代谢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展开综述;同时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研究对研究前景进行分析后指出: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全面阐明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后续研...
基于反卷积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丁浩, 傅栋林, 张锐之
2018, 35(2): 376-3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4
[摘要](3265) [HTML] (696) [PDF](461) [施引文献] (11)
摘要:
反卷积波束形成作为一种基于波束形成的噪声源识别方法已被广泛的运用,尤其在林业机械噪声源识别中。相比于传统波束形成,该方法可有效减小主瓣宽度并消除旁瓣,提高空间分辨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反卷积波束形成的研究进展,从旁瓣抑制能力、定位精度、计算效率方面对多种代表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其特点,讨论其局限性,为今后该方法的后续改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以期获得更全面的反卷积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研究简报
4个小叶蚊母树无性系幼苗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生长差异
洪震, 刘术新, 练发良, 吴伟建
2018, 35(2): 380-3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5
[摘要](2998) [HTML] (637) [PDF](333) [施引文献] (4)
摘要:
为选育适合不同土壤条件栽植的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无性系,分别以红壤、黄壤、石灰性土和滨海盐土及4个无性系(D1,D7,D13,D19)的1年生苗木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测定苗高、地径、冠幅和新梢数量,研究了不同土壤对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P < 0.05),而在滨海盐土上生长的小叶蚊母树新梢数量最多(P < 0.05)。无性系D19的苗高生长量达到5.7 cm,显著高于D7(P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