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5卷  第1期

研究论文
毛竹林空间结构与更替动态的关系
唐思嘉, 汤孟平, 沈钱勇, 杜秀芳, 庞春梅
2018, 35(1): 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1
[摘要](3438) [HTML] (562) [PDF](708)
摘要:
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2012和2014年各大年毛竹林标准地数据,选择最近邻竹株数、角尺度、大小比和竞争指数等4个空间结构指数做主成分分析,分析毛竹林空间结构与更替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对新竹生长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对毛竹死亡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最近邻竹株数>大小比数>竞争指数>角尺度;新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 < 4株或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内发笋生长,老竹更容易在最近邻竹株数>7株的区域死亡;毛竹活竹、新竹和死竹均呈现聚集分布,三者在角尺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毛竹林整体处于中庸状态,新竹主要处于亚优势状态,而死竹主要处于劣势状态,三者在大小比数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就平均竞争指数而言,死竹平均竞争指数最大,新竹最小。说明竹子生长状况对毛竹更替有重要影响。
广东3地典型彩叶树种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特征比较
张珂, 廖绍波, 孙冰, 陈勇, 罗水兴, 吴培培
2018, 35(1): 10-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2
[摘要](2812) [HTML] (586) [PDF](466)
摘要:
岭南槭Acer tutcheri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乡土彩叶树种。研究它所在天然群落特征,可为该地区科学合理营建岭南槭风景林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七娘山的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为对象,对比分析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主要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3地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南岭>黑石顶>七娘山;黑石顶乔木层的岭南槭平均树高为15.1 m,红叶景观效果最好,4 cm径级以下岭南槭比例为57.14%,说明其小径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比较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径级结构,3地均表现为单峰倒“J”表型趋势;3地主要木本植物种对的总体关联性呈显著正相关(P < 0.05)。研究结果显示: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南岭相对较高,岭南槭对群落生境适应能力和景观效果以黑石顶相对较好,而七娘山岭南槭幼苗储备量不足。因此,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营建改造岭南槭风景林时应适量补植幼苗,并参考南岭和黑石顶岭南槭所在天然群落的植物搭配合理选择树种,提高岭南槭风景林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洪泽湖湿地杨树林土壤水分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徐勇峰, 郭俨辉, 季淮, 吴翼, 韩建刚, 李萍萍
2018, 35(1): 20-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3
[摘要](3110) [HTML] (561) [PDF](452)
摘要:
在洪泽湖调蓄灌溉与南水北调常态化调水影响下,湖区水位显著波动对湿地土壤水分及植被生长产生深刻影响。以江苏洪泽湖湿地典型杨树林为对象,借助涡度相关及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研究湿地土壤-杨树系统水分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解析气象因子的影响,为洪泽湖湿地杨树林的水分管理和科学经营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湿地杨树林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以大致分为稳定期(10-2月,31.36%~36.07%),消耗期(3-4月,36.64%~37.46%),积累期(5-7月,39.22%~53.92%)和消退期(8-9月,40.38%~32.92%)等4个阶段;春、夏和冬3季的土壤含水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特征,而秋季表现为不对称双峰曲线特征。土壤水分随着土壤深度(0~40 cm)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水分变化与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日平均感热通量、平均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气象因子中,日平均土壤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最为明显,其贡献率分别为10.73%~57.97%和18.62%~25.12%。
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下降雨及产流特征
张海涛, 宫渊波, 付万权, 陈耀嘉, 徐云岩, 崔亚潇
2018, 35(1): 29-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4
[摘要](2559) [HTML] (517) [PDF](393)
摘要:
为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低效人工林不同模式改造初期降雨及地表径流特征,以四川省高县来复镇5个相邻径流小区内的马尾松低效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林下补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Ⅱ号小区)、马尾松皆伐后更新樟树(Ⅲ号小区和Ⅳ号小区)、马尾松皆伐后第2年更新樟树(Ⅴ号小区)3种不同林下更新改造方式以及马尾松纯林为对照(Ⅰ号小区),分析降雨量、不同改造模式产流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6-9月。在低效林改造初期2.5 a内,24 h累计最大降雨量为93.6 mm,最小产流降雨量6.9 mm;最大产流量3.002 0 m3,最小产流量0.006 4 m3。5个径流小区在小雨条件下几乎无地表径流产生,平均单次产流量大小排序为Ⅲ号小区>Ⅳ号小区>Ⅴ号小区>Ⅱ号小区>Ⅰ号小区,与受人为干扰强度一致;2014年下半年径流系数比2012年下半年分别下降29.36%,26.30%,47.37%,41.54%和43.97%。对降雨量与径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05。3个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对地表径流的减滞效果更为明显。
雷州半岛3种速生人工林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许宇星, 王志超, 竹万宽, 杜阿朋
2018, 35(1): 35-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5
[摘要](2954) [HTML] (526) [PDF](415)
摘要:
为探讨雷州半岛3种常见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ucalyptus grandis林,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林及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inus caribaea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在雷州半岛内,选取8年生尾巨桉林、8年生赤桉林和15年生湿加松林,分别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显示:3种人工林0~6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未产生显著差异;赤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但尾巨桉林下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与湿加松林未产生显著差异;全钾质量分数表现为湿加松林>赤桉林>尾巨桉林,桉树林下土壤全钾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湿加松林(P < 0.05),导致林下土壤碳钾比、氮钾比、磷钾比均显著高于湿加松林。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全氮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 < 0.05),碳磷比、碳钾比、氮磷比、氮钾比均对土层深度呈降低趋势,且表层土壤(0~20 cm)比值均显著高于下2层土壤(P < 0.05),但碳氮比、磷钾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没有一致规律;3种人工林下土壤碳磷比均小于200.00,且氮磷比低于全国平均值,说明研究区内氮质量分数相对缺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相关系数达0.925,土壤全磷和全钾及全氮相关性不显著(P>0.05)。该试验区内3种人工林生长均受氮元素限制。建议雷州半岛桉树林及松树林培育过程中,注意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平衡施肥,防止地力衰退问题的出现。
不同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包骏瑶, 赵颖志, 严淑娴, 白珊, 李松昊, 徐秋芳, 叶正钱, 沈颖, 陈俊辉
2018, 35(1): 43-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6
[摘要](2743) [HTML] (517) [PDF](452)
摘要:
以竹材边角料、玉米Zea mays秸秆和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蒲壳制备的生物质炭为材料,采集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集约经营模式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酸化土壤进行90 d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原料生物质炭添加对黑麦草生长及土壤养分、酸度、微生物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炭和山核桃蒲壳炭显著提高了黑麦草生物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而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竹炭处理仅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降低了交换性氢质量摩尔浓度(P < 0.05)。相比对照,玉米秸秆炭可以显著提高真菌丰度,提高幅度为53%;而山核桃蒲壳炭和竹炭可以提高细菌丰度,提高幅度分别为71%和66%。相比玉米秸秆炭和竹炭,山核桃蒲壳炭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土壤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处理下黑麦草生物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这2种生物质炭对土壤酸度、养分、微生物丰度和相关酶活性的改善作用。综合而言,山核桃蒲壳炭和玉米秸秆炭对雷竹林酸化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具有较好的改良能力,而竹炭效果较差。
不同林药复合经营模式对杉木生态公益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
李晨晨, 周再知, 梁坤南, 黄桂华, 杨光
2018, 35(1): 51-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7
[摘要](2974) [HTML] (482) [PDF](443)
摘要:
为筛选适宜的林药模式,促进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态公益林改造和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了杉木与药用植物复合经营对退化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杉木生态公益林内构建8种复合经营模式。在模式内分层取土测定6个物理指标和9个化学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各模式的改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种药用植物均能显著(P < 0.05)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质量分数,尤其是对表层土壤,其中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以杉木+胆木Nauclea officinalis模式改良效果为佳,分别比杉木纯林模式提高50.5%,75.1%和36.9%;非毛管孔隙度以杉木+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模式最佳,是纯林的1.1倍;土壤容重以杉木+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模式最低,比纯林降低了22.3%。土壤有机质、有效氮、速效钾、全钾和全磷质量分数以杉木+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最高,分别比纯林提高了41.8%,35.0%,108.1%,42.4%和37.0%;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以杉木+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最高,是杉木纯林的2.1倍;土壤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以杉木+胆木和杉木+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模式最高,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32.1%和52.0%。20~40 cm土层中,土壤物理性质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养分大多差异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表明:8种林药模式对杉木生态公益林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关联度大小排序为:杉木+草豆蔻>杉木+胆木>杉木+梅叶冬青>杉木+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杉木+石笔木>杉木+裸花紫珠>杉木+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 >杉木+金花茶>杉木纯林。杉木+草豆蔻模式是本研究中改良杉木生态公益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最佳的复合模式,可考虑推广应用。
板栗细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季节动态
谢明明, 郭素娟, 宋影, 张丽, 孙慧娟
2018, 35(1): 60-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8
[摘要](2764) [HTML] (496) [PDF](412)
摘要:
为探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河北省迁西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板栗)育种与栽培实践基地6年生板栗树为研究对象,生长季内(4-10月),采用连续根钻法(内径为8 cm),分别在距树干50 cm和100 cm设取样点,各个样点处垂直方向分3层(0~20,20~40和40~60 cm)钻取土芯。研究了板栗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的月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板栗细根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 < 0.05),板栗细根根长密度月平均为1 274.9 m·m-3,在6月和10月有2个生长高峰,相比前1个月分别增加了203.0 m·m-3和524.6 m·m-3。细根根质量密度月平均值为184.7 g·m-3,有2个生长阶段(4-6月和9-10月),10月增长较多,与9月相比增长了39.5 g·m-3。在垂直方向上,20~40 cm土层中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最大且季节变化最显著(P < 0.05)。水平方向上,距树干100 cm处根长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大于距树干50 cm处。整体研究表明:板栗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不仅受土壤垂直格局影响,还与树种生长规律密切相关。
基于度量误差方法的油松林分生长模型
王金池, 冉啟香, 邓华锋, 黄国胜, 王雪军
2018, 35(1): 68-7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09
[摘要](3246) [HTML] (491) [PDF](367)
摘要:
为掌握北京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过程,建立相容的断面积和蓄积模型,通过引入间伐林分与未间伐林分的哑变量,分别建立林分断面积、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然后从相容的角度出发,建立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并与不含哑变量的传统生长模型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进行比较。经检验,传统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生长模型的预测精度都在92%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21 5,决定系数高达0.900 1,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达到了0.928 3,决定系数高达0.912 3,而引入哑变量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中,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确定系数稍高,均在93%以上,对油松林分断面积的预测精度高达0.939 8,决定系数达到了0.927 9,对油松林分蓄积量的预测精度在0.930 0以上,决定系数达0.932 8。这说明引入哑变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而且所建模型比较合理,形式相对简单,便于应用,不仅使得林分水平上的林分断面积、蓄积量的预测结果具有相容性,同时还考虑了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达到了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整体化研究的目的,为林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周哲宇, 徐超, 胡策, 王海湘, 梁谢恩, 张汝民, 温国胜
2018, 35(1): 75-8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0
[摘要](2594) [HTML] (456) [PDF](431)
摘要: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前期、中期、后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监测定位站利用PAM-2100型叶绿素荧光仪,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变化显著。在不同生长期中,同一年龄的毛竹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 /Fo)均表现为前期 < 中期 < 后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Fv/Fm变化范围为0.672~0.773,Fv /Fo变化范围为2.068~3.231。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低于正常水平。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表现为中期 < 后期 < 前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毛竹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毛竹叶片qNP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综合比较表明,随着毛竹的快速生长,毛竹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呈上升趋势。
杭州市6种常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及光合特性
裘璐函, 何婉璎, 刘美华, 陈景锋, 温国胜
2018, 35(1): 81-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1
[摘要](2903) [HTML] (630) [PDF](553)
摘要:
树种滞尘能力成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究能够有效减少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数量的城市树种类型,对杭州市6种典型阔叶乔木(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num,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和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的夏季滞尘能力进行了研究。夏季雨后第5天和第10天,对叶片滞尘能力,林下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的颗粒物(PM10)及空气负离子浓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种树种能够有效滞尘,且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 < 0.05),木荷和广玉兰滞尘能力最强,与其他树种间差异极显著(P < 0.01);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随滞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雨后第5天和雨后第10天,樟树冠下PM2.5和PM10质量浓度最低,空气负离子浓度比较高,削减颗粒物(PM)能力高于其他树种;随滞尘时间增加,大部分树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Fv/FmYield呈现下降趋势,光合特性受到抑制。根据研究结果,具有高滞尘能力同时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影响小的树种,如广玉兰和樟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的优选树种。
4个杜鹃花品种的耐荫性
胡肖肖, 段玉侠, 金荷仙, 唐宇力, 庄晓林
2018, 35(1): 88-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2
[摘要](3555) [HTML] (568) [PDF](478)
摘要:
以杜鹃花Rhododendron 4个品种‘琉球红’ ‘Liuqiu Hong’ ‘胭脂蜜’ ‘Yanzhi Mi’ ‘紫萼’ ‘Zi E’和‘状元红’ ‘Zhuangyuan Hong’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全光照、55%遮光和90%遮光)对杜鹃花植株形态、生理特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各杜鹃品种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绿素质量分数等呈增加趋势,遮光处理与全光照对比差异显著(P < 0.05),而叶片厚度,叶绿素a/b,比叶质量和单位面积含水量等呈下降趋势,与全光照对比差异显著(P < 0.05);4个杜鹃花品种的光饱和点为800.0~1 200.0 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0~25.0 μmol·m-2·s-1,暗呼吸速率为0.3~0.9 μmol·m-2·s-1。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三者均呈下降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并无明显下降。且在55%遮光处理表观量子效率增大,说明所参试的杜鹃花品种有一定的耐荫性,不同品种对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个杜鹃花品种的耐荫性强弱进行综合排序,其顺序依次为‘状元红’>‘胭脂蜜’>‘紫萼’>‘琉球红’。
灰木莲二次开合开花动态与雌雄异熟特征
潘丽琴, 郝建, 徐建民, 陈建全, 卢立华, 刘志龙
2018, 35(1): 96-1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3
[摘要](2560) [HTML] (410) [PDF](423)
摘要:
为了研究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在中国引种地区的开花及雌雄异熟特征对其生殖的影响,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树木园、白云实验场、伏波实验场的灰木莲人工林作为观测对象,调查研究灰木莲在该地区的花期物候、开花动态、花期不同阶段的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①在引种地区广西凭祥,灰木莲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5月下旬,个别单株1月下旬就开花,偶尔出现1 a中2次花期,第2次花期从10月中旬持续到12月上旬。②在花期不同阶段,由于气温条件不同,灰木莲的开花表现不同模式的二次开合现象,开花各进程发生的时间,以及二次展花间隔时间差异较大。③灰木莲在单花内表现为雌雄异熟,雌蕊先熟,雌蕊位于雄蕊上部,在时间和空间上均避免了自花传粉发生。灰木莲在单株水平上为同步集中式开花,同一植株第1轮花的花粉释放时间正好为第2轮花发生初次展花柱头活力最强的时间,2轮花的雌雄性征表达均较强,重叠可达1~6 h,保证它在有限的可授期内授粉成功。④灰木莲异株异花、同株异花及自花授粉皆能正常结实,异株异花授粉结实率明显较同株异花和自花授粉高,表明其繁育习性是以异交为主,但存在自交亲和的现象;灰木莲不同花期的授粉结实率以低温的始花期最低,过渡期和盛花期较高,说明低温不利于其受精及胚胎发育。
黑果枸杞外整流钾离子通道SKOR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刘丽萍, 戴逢斌, 张冲, 田菊, 陈金焕
2018, 35(1): 104-11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4
[摘要](2987) [HTML] (472) [PDF](284)
摘要: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多年生野生灌木,由于其珍贵的营养价值和强非生物胁迫抗性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黑果枸杞钾离子(K+)/钠离子(Na+)选择性运输的分子机制,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拟外整流K+通道基因,提取黑果枸杞根系总RNA为模板,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离出该拟似SKOR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序列长2 448 bp,编码815个氨基酸。通过比对发现:该基因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植物中已报道的SKO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0%以上,与几种茄科Solanaceae植物的SKOR同源性高达90%以上。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显示:LrSKOR被盐碱处理强烈诱导而被高盐处理微弱诱导,盐碱处理是高盐处理的6.81倍,是对照的23.79倍,说明LrSKOR的表达受到盐以及盐碱胁迫调控,并且pH值对其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
小麦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宁, 袁美丽, 陈浩
2018, 35(1): 112-1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5
[摘要](2579) [HTML] (433) [PDF](452)
摘要:
为阐明小麦Triticum sestivum对入侵植物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的化感作用机制,采用培养皿生物测定法,依据萌发率、苗高、根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了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叶和根系水浸提液对节节麦种子萌发、幼苗苗高和根长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小麦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节节麦幼苗生长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的化感胁迫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节节麦幼苗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加,叶绿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当浸提液质量浓度达100 g·L-1时,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 < 0.05)。此外,SOD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逐渐增加变化,其中,前期(0~5 g·L-1)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对照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与节节麦自身调节有关,之后增加迅速,且较对照增加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 < 0.05),表明节节麦幼苗生长受到小麦水浸提液化感胁迫作用的加剧。综合化感效应值显示,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5~100 g·L-1时,小麦对节节麦幼苗化感抑制作用强弱为茎叶≥根系。
毛竹林下固氮植物资源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高平珍,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2018, 35(1): 161-1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1
[摘要](2386) [HTML] (430) [PDF](443)
摘要:
为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固氮植物资源,在浙江、福建等毛竹主要分布区采用踏查法调查了毛竹林下固氮植物,并参考了毛竹林下植物资源的相关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毛竹林下固氮植物共有4科23属41种,其中豆科Leguminosae植物占绝大多数,占比达85.37%,而且以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种类为主,占比为75.61%,胡颓子科Elaeag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杨梅科Myricaceae等非豆科植物分布较少;毛竹林下固氮植物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类型,其中灌木20种,乔木7种,草本5种,藤本9种,并且有旱生、中生、湿生3种生态类型,以中生为主;毛竹林下所调查的41种固氮植物均有药用价值,23种还有食用价值,10种可用作饲料,7种可用作肥料。毛竹林下固氮植物按入药部位分,其种类数量总体上为根>茎>全株>叶>花>果实>种子。研究结果从毛竹林下固氮植物的生活型、生态型、经济价值、药用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今后毛竹与林下固氮植物的生态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种源交趾黄檀种子形态及多点发芽率的差异
李科, 洪舟, 杨曾奖, 张宁南, 刘小金, 徐大平
2018, 35(1): 121-12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6
[摘要](2727) [HTML] (572) [PDF](396)
摘要:
研究不同种源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华南不同地区的发芽率差异,为交趾黄檀适地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以来自泰国、柬埔寨、中国等10个种源25个家系的交趾黄檀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进行形态参数的测定,并在中国4个地区(海南乐东、广东阳江、广东广州和福建漳州)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研究发现:交趾黄檀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的变幅分别为6.09~7.19,3.84~4.28和0.98~1.19 mm;千粒重变幅为15.80~33.76 g。在4个播种地的试验发现:平均发芽率以阳江最好,达78%;Prachin Buri(巴真)种源种子在4个地区的平均发芽率最高,达83%;Kampong Cham(磅湛)种源(79%),Pursat(菩萨)种源(92%),Prachin Buri(巴真)种源(90%),Prachin Buri(巴真)种源(87%)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广东广州、福建漳州、广东阳江、海南乐东达到了最高水平。不同种源间、播种地间的种子发芽率各自均差异极显著(P < 0.01)。千粒重与种子在4个地区的发芽率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不同种源种子在阳江、乐东两地的发芽率变化极为相似。聚类分析将此次引种的交趾黄檀分为3大产区。种子形态特征和发芽状况可作为引种、选种的依据,交趾黄檀种子总体上以泰国Prachin Buri(巴真)种源发芽表现最好。
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致病菌的特异性快速检测
刘学伟, 王正, 吕全, 张雪萍, 王秀芹, 孔祥波, 张星耀
2018, 35(1): 128-1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7
[摘要](2370) [HTML] (478) [PDF](429)
摘要:
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严重危害落叶松Larix spp.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被列为中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是小蠹虫伴生菌中的最主要类群,在小蠹虫危害寄主甚至导致寄主死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长喙壳类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物,具有强致病力。实现病原菌的特异性和快速检测是明确病害分布和评估其危害的前提条件。为克服传统组织分离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缺陷,对2种病原菌进行快速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以内源转录间隔区(ITS)为目标序列,对比Endoconidiophora属和Ophiostoma属的14个近缘种,分别筛选出可以从目标真菌类群以及寄主组织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的种特异性(SS-)PCR引物对OK1/OK2和CFU1/CFU2。引物对OK1/OK2可以从O. olg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48 bp的清晰明亮条带,引物对CFU1/CFU2可以从E. fujiensis中特异性扩增出1条251 bp的清晰明亮条带。使用特异性引物能够直接从感病韧皮部组织中检测出O. olgensisE. fujiensis
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污染的影响
孙敏, 陈健, 林鑫涛, 杨山
2018, 35(1): 135-1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8
[摘要](2911) [HTML] (567) [PDF](591)
摘要:
随着城市大气环境日益恶化,细颗粒物(PM2.5)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研究重点。在获取浙江省47个监测站点PM2.5监测数据及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景观格局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5类景观格局指标中(景观格局指标表达格式:类型_指标,或类型_指标_范围),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性较高的是PLAND(景观中各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和ED(边缘密度),其中相关性最高的是年度水平上的住宅_PLAND_5指标,相关系数为0.633。②各回归模型中,对PM2.5质量浓度影响最大的是住宅_PLAND,不同建筑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标[住宅_ED,住宅_PD(斑块密度),商服_PD,商服_PLAND]也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回归模型中;水域、道路、林地的不同景观指标等也在不同季节对PM2.5产生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景观格局对PM2.5质量浓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为城市景观格局规划和PM2.5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旅游形象感知
沈啸, 张建国
2018, 35(1): 145-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19
[摘要](2799) [HTML] (602) [PDF](565)
摘要:
为了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湿地公园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通过百度、大众点评、携程网等搜索引擎和旅游网站,将相关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景区环境、活动项目、旅游景点、设施服务、背景文化等5个方面分析游客对浙江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显示:游客对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情感态度整体上趋于良好;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景区环境评价较高;对于在景区内开展的休闲娱乐等活动情况较为满意;对于湿地公园的背景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在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城市湿地公园的深度旅游开发应在保持特色优势,改善设施服务,加强文化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古树名木旅游最优路线设计与实现
李记, 徐爱俊
2018, 35(1): 153-1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0
[摘要](2663) [HTML] (468) [PDF](452)
摘要:
为了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的研究、管理及保护政策的认知与响应度,更好地提高社会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设计与实现综合评估价值最优的古树名木旅游路线。对研究区浙江省金华市各区县的人口密度、服务业发展状况、公路密度和古树名木区域分布等作相关性分析,为古树名木旅游线路设计提供可行性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进行量化,并进行邻接点矩阵存储;利用Dijkstra算法遍历加权无向图,确定综合价值最优的古树名木节点集(区域内规划和手动预设2种形式);古树名木综合价值最优节点集与百度地图Javascript API进行集成,最终实现最优古树名木旅游路线的规划,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古树名木的相关研究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古树名木前期研究的可操作性不强、社会认知度不够等问题。
文献综述
硫苷生物合成过程中硫来源的研究进展
何超超, 祝彪, 杨静, 朱祝军
2018, 35(1): 167-17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2
[摘要](3635) [HTML] (723) [PDF](538)
摘要:
硫苷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植物中一类富含氮硫的次生代谢物,硫苷合成途径,特别是硫与硫苷合成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从硫苷核心结构形成过程中还原硫供体来源、活化硫酸盐来源以及半胱氨酸(Cys)、谷胱甘肽(GSH)和高能硫供体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PAPS)等初生硫代谢产物与硫苷合成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硫苷合成过程中硫来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GSH等初生硫代谢调控因子、氮硫等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以及葡萄糖等信号分子对硫苷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期为硫苷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简报
虫酰肼和灭幼脲对锈色粒肩天牛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赵艺, 徐华潮, 马艳, 史黎央
2018, 35(1): 174-1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3
[摘要](2292) [HTML] (411) [PDF](368)
摘要:
为探究虫酰肼和灭幼脲对锈色粒肩天牛Apriona swainsoni(Hope)生理机制的影响,用经灭幼脲(T1)和虫酰肼(T2)处理的木屑饲喂锈色粒肩天牛幼虫,测定天牛幼虫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每12 h取样,持续72 h。结果显示:T1处理CAT活性先升高,24 h后降低;T2处理CAT活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T1和T2处理SOD活性、GSTs活性显著增高(P < 0.05),CarE活性则无明显差异。推测锈色粒肩天牛幼虫GSTs活性和虫体抗性的产生有关,GSTs活性可能是天牛幼虫的抗性标识物。
纤维素饵料对白蚁的诱杀效果
曹婷婷, 侯守鹏, 袁晓栋, 何影
2018, 35(1): 178-18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4
[摘要](3325) [HTML] (509) [PDF](408)
摘要:
为得到引诱效果持久、不易霉变的白蚁Termitida饵料,比较了纯纤饵料、松纤饵料、桉纤饵料和松木块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取食选择性的影响。以虫螨腈为药剂,比较了经室外埋设1个月和未经室外埋设对不同饵剂药效的影响。制成的纤维素装置埋设于园林绿地和房屋建筑周围8个月,观察对白蚁的长期引诱效果。研究发现:台湾乳白蚁对纯纤饵料的取食量显著多于松木和松纤饵料(P < 0.05),与桉纤饵料无显著差异;室外埋设处理未影响虫螨腈对台湾乳白蚁的诱杀效果;长期野外埋设,纤维素装置未发生霉变,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等均有较好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饵料对白蚁有较好的适口性,存放时间较长,对多种白蚁有较好的引诱作用,适用于白蚁的长期监测控制。
香榧不同微型嫁接方法初探
谷红霞, 叶雯, 钱宇汀, 叶晓明, 戴文圣
2018, 35(1): 183-18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1.025
[摘要](2782) [HTML] (598) [PDF](453)
摘要:
为探明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微型嫁接最适宜的方法,提高香榧繁殖系数,以榧树实生幼苗和未形成顶芽的香榧嫩梢为研究对象,采用劈接、钻孔接和腹接3种方法,设计接穗留叶2片、4片、6片,接穗保留/摘除顶端等试验,研究不同微型嫁接香榧苗的萌发动态、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劈接法嫁接的香榧苗,在萌芽动态、嫁接工效与生长状况方面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嫁接15 d后接穗露白,成活率高(89.7%),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但在粗度增加量、新枝数和新茬数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接穗留叶数量对嫁接苗的成活率也有影响,以4~6片为宜;短期内接穗保留顶端的嫁接苗更易成活。综合来看,接穗摘除顶端,留叶4~6片,用劈接法嫁接最适宜香榧微型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