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在1880—2012年的132 a,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 ℃。古气候资料显示: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 400多年来温度最高的29 a[1],且至少到2050年,全球平均温度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连接水分、土壤和大气的关键,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指示生物作用[2−3]。气候是影响植物及植物分布的主导因素[4],如温度、降水等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和物候等具有重要影响[5],气候变化必然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6]。相关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对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7−9]、生物多样性[10−12]以及植物区系[13−15]造成明显的影响。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维护动植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保护区网络组成成员。该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中国南部地区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和“文化遗产宝库”,有高等植物2 351种、野生动物5 024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生物有172种,誉为“天然植物园”、世界模式标本产地。
当前快速恢复和生长的中亚热带森林,有望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建立长期固定样地,监测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等动态特征,对中亚热带森林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系统性评估,有助于制定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森林保护、经营管理措施,对森林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从当前文献看,相关的研究地区和森林类型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研究地区大部分在东北和西南,研究的森林类型大多是青藏高原林、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对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研究不足,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研究较少。气候变化会导致山地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向高海拔迁移[16],使得落叶阔叶林面积持续减少,甚至消失。本研究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5个400 m2落叶阔叶林样方1996和2017年2期调查数据为基础,探究21 a中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动态影响,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保护和该群落乔木层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17]。
-
从表1可以看出:1996—2017年,常绿树种的株数从109株增加到207株,增加了89.9%;常绿树种的株数占比从17.5%提高至35.5%,提高了102.9%。落叶树种的株数从514株减少至375株,减少了27.0%;落叶树种的株数占比从82.5%下降至64.5%,下降了21.8%。样地的总株数从623株减少至583株,下降了6.4%。增加的植株多为常绿树种,减少的植株多为落叶树种。
生活型 1997年 2017年 株数/株 比例/% 株数/株 比例/% 常绿 109 17.5 207 35.5 落叶 514 82.5 375 64.5 Table 1.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 stree species
-
从表2可以看出:1996年乔木层有27科36属44种。其中稀有种7种,占总种数的15.9%,偶见种20种,占总种数的45.5%,常见种17种,占总种数的38.6%。2017年乔木层有24科33属40种。其中稀有种7种,占总种数的17.5%,偶见种21种,占总种数的52.5%,常见种12种,占总种数的30.0%。相较于1996年,2017年乔木层的稀有种、偶见种和常见种变幅分别为171.4%、105.0%和41.2%。21 a来,从乔木层退出4科6属8种,稀有种2种,偶见种6种;1科3属4种进入乔木层,稀有种3种,偶见种1种;乔木层整体退出和进入5科9属12种,科、属和种变幅分别为18.5%、25.0%和27.3%。
科 属 种 1996年株数/株 2017年株数/株 安息香科Styracaceae 白辛树属Pterostyrax 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 53 45 安息香属Styrax 玉铃花Styrax obassia 1 2 八角枫科Alangiaceae 八角枫属Alangium 毛八角枫Alangium kurzii 2 0 刺篱木科Flacourtiaceae 山桐子属Idesia 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var. vestita 3 4 大戟科Euphorbiaceae 野桐属Mallotus 野桐Mallotus tenuifolius 8 2 白背叶M. apeltus 1 0 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香槐属Cladrastis 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 16 19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冬青属Ilex 大柄冬青Ilex macropoda 97 64 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4 1 椴树科Tiliaceae 椴树属Tilia 短毛椴Tilia chingiana 20 3 胡桃科Juglandaceae 青钱柳属Cyclocarya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 15 3 化香树属Platycarya 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 3 0 胡桃属Juglans 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0 1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绣球属Hydrangea 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 2 0 虎皮楠科Daphniphyllaceae 交让木属Daphniphyllum 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11 89 桦木科Betulaceae 鹅耳枥属Carpinus 雷公鹅耳枥Carpinus viminea 35 31 华千金榆C. cordata var. chinensis 0 1 壳斗科Fagaceae 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hennongii 48 63 褐叶青冈C. stewardiana 6 6 柯属Lithocarpus 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 13 17 栎属Quercus 枹栎Quercus serrata 51 40 锐齿槲栎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 26 18 栗属Castanea 茅栗Castanea seguinii 9 5 苦木Simaroubaceae 苦树属Picersma 苦木Picersma quassioides 1 5 木兰科Magnoliaceae 玉兰属Yulania 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 3 1 漆树科Anacardiaceae 黄连木属Pistacia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3 0 漆树属Toxicodendron 毛漆树Toxicodendron trichocarpum 2 0 木蜡树T. sylvestre 4 0 槭树科Aceraceae 槭属Acer 建始槭Acer henryi 1 3 天目槭A. sinopurpurascens 10 23 稀花槭A. pauciflorum 5 1 色木槭A. pictum 14 2 蔷薇科Rosaceae 李属Prunus 橉木Prunus buergeriana 6 6 梨属Pyrus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21 6 山楂属Crataegus 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10 2 清风藤科Sabiaceae 泡花树属Meliosma 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 0 3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锦带花属Weigela 半边月Weigela japonica var. sinica 1 0 山茶科Theaceae 柃木属Eurya 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 3 3 山矾科Symplocaceae 山矾属Symplocos 白檀Symplocos tanakana 1 1 山茱萸科Cornaceae 山茱萸属Cornus 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 chinensis 46 61 灯台树C. controversa 13 6 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 野鸦椿属Euscaphis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1 2 松科Pinaceae 金钱松属Pseudolarix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 2 2 松属Pinus 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28 29 五加科Araliaceae 刺楸属Kalopanax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7 5 榆科Ulmaceae 朴属Celtis 天目朴树Celtis chekiangensis 3 2 樟科Lauraceae 木姜子属Litsea 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 0 1 山胡椒属Lindera 红果山胡椒Lindera erythrocarpa 14 5 说明:株数为1表示稀有种,2~10为偶见种,>10为常见种;1996年株数为0,表示1996年没有的种;2017年株数为0,表示2017年没有的种。 Table 2. Changed in species composition
-
从表3可以看出:1996年重要值排前17位占群落总重要值为80.21%,2017年重要值排前11位占群落总重要值为80.08%。1996—2017年优势树种数变幅达47.1%,其中短毛椴、青钱柳、红果山胡椒和色木槭退出前17位,交让木、天目槭、橉木和褐叶青冈进入前17位。短毛椴、青钱柳和色木槭分别下降14、14和16个位次,交让木和天目槭上升16和12个位次。从重要值变化值看,重要值变化值<−2.00%的有4个树种,分别是落叶树种青钱柳、短毛椴、大柄冬青和秋子梨;−2.00%<重要值变化值<−1.00%的有2个树种,分别是落叶树种红果山胡椒和色木槭;−1.00%<重要值变化值<0的有5个树种,分别是落叶树种灯台树、锐齿槲栎、刺楸、小叶白辛树和枹栎;0<重要值变化值<1.00%的有2个树种,分别是落叶树种雷公鹅耳枥和常绿树种短尾柯;1.00%<重要值变化值<2.00%的有2个树种,分别是常绿树种台湾松和落叶树种香槐;重要值变化值>2.00%的有4个树种,分别是落叶树种天目槭和四照花,常绿树种细叶青冈和交让木。枹栎、小叶白辛树、锐齿槲栎和雷公鹅耳枥等的株数变化不大,它们的重要值变化值为−1.00%~1.00%;有12种重要值变化值<−1.00%或重要值变化值>1.00%的物种对乔木层动态影响较大,分别是大柄冬青、台湾松、细叶青冈、四照花、秋子梨、短毛椴、青钱柳、红果山胡椒、香槐、色木槭、交让木和天目槭。从生活型总重要值看,21 a来,常绿树种重要值占比从22.6%提高至36.3%;落叶树种重要值占比从77.4%下降至63.7%。可见,样地森林类型从落叶阔叶林演变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位次 种名 1996年
重要值/%2017年
重要值/%位次
变化重要值
变化值/%生活型 位次 种名 1996年
重要值/%2017年
重要值/%位次
变化重要值
变化值/%生活型 1 大柄冬青 10.19 7.89 −4 −2.30 落叶 11 青钱柳 2.55 0.51 −14 −2.04 落叶 2 台湾松 9.99 11.07 1 1.08 常绿 12 短尾柯 2.35 2.63 0 0.28 常绿 3 枹栎 8.97 8.95 −1 −0.02 落叶 13 红果山胡椒 2.30 1.07 −5 −1.23 落叶 4 小叶白辛树 7.00 6.83 −3 −0.17 落叶 14 香槐 2.24 3.81 4 1.57 落叶 5 细叶青冈 6.87 10.49 3 3.62 常绿 15 色木槭 2.07 0.41 −16 −1.66 落叶 6 锐齿槲栎 5.64 4.79 −3 −0.85 落叶 16 灯台树 2.03 1.11 −1 −0.92 落叶 7 四照花 5.04 7.38 1 2.34 落叶 17 刺楸 1.93 1.12 1 −0.81 落叶 8 雷公鹅耳枥 4.75 5.01 0 0.26 落叶 19 交让木 1.88 10.36 16 8.48 常绿 9 秋子梨 3.69 1.33 −5 −2.36 落叶 23 天目槭 1.36 3.50 12 2.14 落叶 10 短毛椴 2.60 0.53 −14 −2.07 落叶 说明:重要值变化值=2017年重要值−1996年重要值。 Table 3. Changed in the top 17 tree species of important values
-
从表4可以看出:21 a来,乔木层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0.94下降至0.92;Shannon-Wiener指数从3.13下降至2.88;Pielou均匀度指数从0.83下降至0.78。丰富度指数从44下降至40。
生活型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Pielou指数 1997年 2017年 1997年 2017年 1997年 2017年 常绿 0.99 0.96 0.56 0.85 0.31 0.47 落叶 0.95 0.96 2.57 2.12 0.71 0.57 乔木 0.94 0.92 3.13 2.88 0.83 0.78 Table 4. Changed of α diversity in tree layer
-
从表4可以看出:21 a来,常绿树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0.99下降至0.96;Shannon-Wiener指数从0.56提高至0.85;Pielou均匀度指数从0.31提高至0.47;丰富度指数未发生变化。落叶树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从0.95提高至0.96;Shannon-Wiener指数从2.57下降至2.12;Pielou均匀度指数从0.71下降至0.57。丰富度指数从38下降至34。
-
从表5可以看出:在科水平上热带成分占优势,表现出样地内植物科的区系起源于热带性质。21 a来,科的世界分布占比从14.8%下降至12.5%;科的热带成分占比从55.6%提高至58.3%;科的温带成分占比从29.6%下降至29.2%。在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表现出样地内植物属的区系起源于温带性质。21 a来,属的热带成分占比从25.0%提高至30.3%;属的温带成分占比从72.2%下降至66.7%;属的中国特有占比从2.8%提高至3.0%。
项目 年份 世界分
布/%热带成
分/%温带成
分/%中国特
有/%科 1996 14.8 55.6 29.6 − 2017 12.5 58.3 29.2 − 属 1996 − 25.0 72.2 2.8 2017 − 30.3 66.7 3.0 说明:−表示没有分布的科或属。 Table 5. Changed in the proportion of distribution typ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
从表6可以看出:1996年小径级乔木有404株,中径级有178株,大径级有41株。2017年小径级乔木有384株,中径级有155株,大径级有18株。21 a来,各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变化分别为81、15和2株;各径级落叶树种的株数变化分别为−101、−38和1株。小径级的变化率最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165.3%,落叶树种的株数下降了28.5%,常绿树种的株数变化剧烈。小径级个体竞争加剧且常绿树种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中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45.5%,落叶树种的株数下降了26.2%;变化率最低的是大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7.4%,落叶树种的株数提高了7.1%。1996和2017年,乔木层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小径级个体能保证乔木层的更新,大径级个体又能维持乔木层的稳定性,说明群落更新能力良好。
径级/cm 1996年株数/株 2017年株数/株 常绿 落叶 常绿 落叶 [10, 20) 49 355 130 254 [20, 30) 19 104 31 75 [30, 40) 14 41 17 32 [40, 50) 14 11 12 141 [50, 60) 8 2 12 1 ≥60 5 1 0 5 Table 6. Diameter structure in 1996 and 2017
表7是根据样地中实际株数≥20株和影响乔木层动态的16种乔木树种所绘制的径级结构表。可以看出:1996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11种,分别是落叶树种大柄冬青、小叶白辛树、四照花、雷公鹅耳枥、短毛椴、青钱柳、红果山胡椒、香槐、色木槭和天目槭,常绿树种交让木;稳定型树种有1种,常绿树种细叶青冈;衰退型树种有4种,分别是常绿树种台湾松,落叶树种枹栎、锐齿槲栎和秋子梨。2017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7种,短毛椴、青钱柳、香槐和色木槭退出;稳定型树种有5种,短毛椴、青钱柳、香槐和色木槭进入;衰退型树种未发生变化。21 a来,各树种的生长潜力除台湾松、细叶青冈、四照花、交让木和天目槭增强外其余树种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树种 1996年株数/株 2017年株数/株 树种 1996年株数/株 2017年株数/株 小径级 中径级 大径级 类型 小径级 中径级 大径级 类型 小径级 中径级 大径级 类型 小径级 中径级 大径级 类型 大柄冬青 87 10 − 增长型 56 8 − 增长型 青钱柳 12 3 − 增长型 3 3 − 稳定型 小叶白辛树 38 15 − 增长型 31 14 − 增长型 香槐 11 5 − 增长型 8 11 − 稳定型 四照花 45 1 − 增长型 59 2 − 增长型 色木槭 13 1 − 增长型 2 2 − 稳定型 雷公鹅耳枥 29 6 − 增长型 21 10 − 增长型 细叶青冈 25 22 1 稳定型 32 28 3 稳定型 红果山胡椒 14 − − 增长型 5 − − 增长型 台湾松 − 3 25 衰退型 2 3 24 衰退型 交让木 8 3 − 增长型 78 10 1 增长型 枹栎 10 39 2 衰退型 5 29 6 衰退型 天目槭 9 1 − 增长型 16 7 − 增长型 锐齿槲栎 6 15 − 衰退型 2 4 − 衰退型 短毛椴 17 3 − 增长型 2 1 − 稳定型 秋子梨 5 13 8 衰退型 3 8 7 衰退型 说明:−表示该径级中没有该树种。 Table 7. Changed in diameter structure of sixteen tree species
Dynamic study on tree layer of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in Mount Tianmu from 1996 to 2017 under climate change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85
- Received Date: 2023-03-01
- Accepted Date: 2023-06-15
- Rev Recd Date: 2023-06-12
- Available Online: 2023-11-23
- Publish Date: 2023-11-23
-
Key words:
-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
- dynamic of tree layer /
- climate warming and humidification /
- Mount Tianmu
Abstract:
Citation: | ZHENG Xiao, WANG Tong, PANG Chunmei, SONG Sijing, DING Shan, YU Shuquan. Dynamic study on tree layer of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in Mount Tianmu from 1996 to 2017 under climate chang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3, 40(6): 1250-12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