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3卷  第3期

研究论文
后期处理工艺对快速固化水泥刨花板性能的影响
鲍滨福, 沙存龙, 余文军, 姜志宏, 余学军
2006, 23(3): 237-241.
[摘要](1232) [PDF](207)
摘要:
以钻天杨Populus nigra var. italica 刨花为原料, 42.5 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黏剂, 硅酸钠为快速固化添加剂, 通过热压制板的方法, 研究了水泥刨花板坯卸出压机后的后期处理工艺对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用热压法制水泥刨花板时, 板坯卸出压机后的直接蒸养可大大加速水泥的水化过程。②在温度80 ℃, 相对湿度80 %的条件下, 8 h 直接蒸养的效果相当于8 d 的自然养护, 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③自然养护8 d 后进行蒸养, 对水泥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不...
雷竹早产高效栽培过程中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
姜培坤, 徐秋芳, 储家淼, 吴丽君
2006, 23(3): 242-247.
[摘要](1219) [PDF](283)
摘要:
为了解实施早产高效栽培措施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林土壤养分现状, 探明栽培过程中养分的演变规律, 分析了栽培历史分别为4 , 6 , 8 , 10 a 的雷竹林土壤, 布置了不同肥料类型和不同施肥量的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雷竹栽种历史的延长, 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增加, 碳氮比(C/N )明显升高。1 a 的肥料定位试验表明, 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动态过程中, 土壤有机质均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 但无论是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处理还是纯化肥处理, 经过1 ...
不同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高志勤, 傅懋毅
2006, 23(3): 248-254.
[摘要](1430) [PDF](368)
摘要: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林土壤0 ~ 10 , 10 ~ 30 和30 ~ 50 cm 等3 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 ~ 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 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 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 变幅为7.5 ~ 31.2 gkg-1 ;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 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 ~ 40.2 ...
尖峰岭不同树种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动态
王锐萍, 刘强, 彭少麟, 林开豪, 文艳, 薛宁
2006, 23(3): 255-258.
[摘要](1292) [PDF](313)
摘要:
为探索微生物在森林枯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气温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采用枯落物袋法, 研究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常绿季雨林枯落物(青梅Vitica mangachapoi , 木荷Schima superba 和混合枯落物)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混合枯落物和木荷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少;青梅枯落物中细菌数量最多, 真菌次之, 放线菌最少。3 种枯落物中微生物总数是混合枯落物中最多, 木荷次之, 青梅最少。同一微生物类群在枯落物中的数量有明显的季...
柏木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增益及优良家系评选
骆文坚, 金国庆, 徐高福, 丰炳财, 冯建民, 罗小华
2006, 23(3): 259-264.
[摘要](1209) [PDF](259)
摘要:
对15 年生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表明, 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13.12 %, 13.69 %和30.85 %, 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82 %, 7.69 %和17.03 %。采用LSR 法、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法和育种值评定法等4 种方法进行优良家系评选, 以材积性状作为选优指标, 评选出11 个优良家系, 其现实增益达46.35 % ~ 108.65 %, 平均为64.21 %, 遗传...
矮化杉木蛋白质组的差异凝胶电泳分析
黄华宏, 童再康, 朱玉球, 高燕会, 许长寿, 何福基
2006, 23(3): 265-269.
[摘要](1051) [PDF](239)
摘要:
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矮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 研究杉木矮化突变的机理。取同一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杉木及矮化突变型杉木新梢顶端的叶片, 液氮研磨成粉末后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 分别用CY2 和CY3 标记, 用DIGE 技术进行分析。与野生型杉木相比, 在矮化突变型杉木的叶片组织中, 有14 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另外15 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所得的29 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杉木矮化突变的发生有关。图3 表3 参...
蜡梅花粉活力检测方法筛选及保存时间观察
周莉花, 郝日明, 赵宏波
2006, 23(3): 270-274.
[摘要](1153) [PDF](431)
摘要:
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 )法、无机酸法和离体萌发法等3 种测试方法检测不同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品种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TTC 法和无机酸法检测效果较差, 而经过改良的培养基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地检测蜡梅花粉活力。该实验条件下, 蜡梅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为聚乙二醇(分子量6 000 )300 gkg-1 +硼酸100 mgL-1 。在20 ℃暗培养条件下,品种大金星Dajinxing ' 、圆被素心Rotunbaticoncolor ' 和金龙紫穴Jinlong Zi...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2006, 23(3): 275-279.
[摘要](1259) [PDF](254)
摘要: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具非叠生形成层。形成层在进一步发育的过程中,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长, 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短。其形成层活动与大多数散孔材树种相似,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 月份芽萌动以后, 形成层开始活动, 4 ~ 5 月份形成层活动最为旺盛, 10 月份以后进入休眠状态。淀粉储量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周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3 ~ 4 月份形成层恢复活动以后, 淀粉储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8 月份淀粉开始积累, 9 月份淀粉很快消失。1...
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及喜树碱合成的影响
顾青, 朱睦元
2006, 23(3): 280-284.
[摘要](1575) [PDF](209)
摘要:
喜树碱是一种从木本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中分离得到的抗癌活性物质, 通过细胞培养合成喜树碱研究是喜树碱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生理生化特性、花色苷形成及喜树碱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光照和暗培养条件下, 喜树愈合组织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 )活力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培养第3 周达到峰值;光照对喜树愈合组织中花色苷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影响。与暗培养相比, 光照培养可以促进喜树愈合组织的生理代谢, 且对喜树碱的合成和积...
南京地区引种的24 种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比较
谢晓金, 郝日明
2006, 23(3): 285-289.
[摘要](1440) [PDF](261)
摘要:
选取南京地区已引种成功的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 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和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 等24 种常绿阔叶树种, 以其枝条为测试材料, 运用电导法进行耐寒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 采用低温循环仪自动降温程序模拟冰冻处理来测试枝条的相对电导率, 计算得到的各树种半致死温度能定量地反映这些树种本身的耐寒能力高低, 并且与它们在南京地区越冬适应性观察结果基本相一致。图1 表2 参18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胡桃楸群落结构
邢韶华, 袁秀, 林大影, 肖雁青, 雷霆, 张文林, 崔国发
2006, 23(3): 290-296.
[摘要](1467) [PDF](225)
摘要:
采用典型性样方法对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群落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胡桃楸群落内维管束植物达156 种, 隶属于55 科111 属;植物区系以北温带类型的种类为主, 其属数占群落内植物总属数的35.14 %, 东亚、泛热带等成分明显较少。乔木层物种数较少, 只有13 种;群落内植物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最多, 为53 种, 其次是1 年生草本, 地上芽植物最少。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 草本层最高;群落内物种多样性...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扩张遥感监测
丁丽霞, 王祖良, 周国模, 杜晴洲
2006, 23(3): 297-300.
[摘要](2026) [PDF](438)
摘要:
为解决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林扩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日益尖锐的问题,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监测该自然保护区在1985 年, 1991年, 2003 年3 个时期毛竹林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显示, 区内毛竹林面积以平均4.47 hma-1的增长速度迅速扩张, 并有继续快速蔓延的趋势, 严重蚕食了周围原始植被(特别是阔叶林分), 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该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认为毛竹林迅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极少, ...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张敏
2006, 23(3): 301-305.
[摘要](1132) [PDF](355)
摘要: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 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 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 建议林芝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 以开辟1 ~ 2 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 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 表2 参15
珍稀濒危植物七子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金则新, 李钧敏
2006, 23(3): 306-310.
[摘要](1609) [PDF](266)
摘要:
采用体积分数为70 %乙醇、60 %丙酮及沸水3 种溶剂对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叶片、花等器官进行提取, 并用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铜绿脓杆菌Pseudomonac aeruginosa 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等4 种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和花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4 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来看, 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高, 丙酮提取...
多疣狭口蛙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贺佳飞, 周伟, 李明会
2006, 23(3): 311-315.
[摘要](1324) [PDF](290)
摘要:
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 于雨季前出蛰, 雨季结束后即入眠, 生活习性较其他无尾类特殊。为探寻该蛙的繁殖习性, 以野外定点观察和实验室剖检相结合, 研究其繁殖生态。结果表明, 多疣狭口蛙繁殖时间与雨季来临迟早、雨季持续时间及降水时间间隔等因子相关。其抱对产卵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至翌日上午。繁殖前、繁殖期和繁殖后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4 , 1∶7 和3∶2 。繁殖期的产卵量与雌性个体体长呈极显著关系。体长大于47 mm 的雌性个体每年产卵2 次, 而小于47 mm 的个体产卵1 次...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直翅目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李巧, 陈又清, 陈祯, 郭萧, 廖琼, 赵剑, 李昆
2006, 23(3): 316-322.
[摘要](1478) [PDF](287)
摘要:
在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采用网扫法对10 种生态系统中的直翅目Orthoptera 多样性进行调查, 共采集直翅目昆虫标本349 号, 计25 种。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 Wiener 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石榴Punica granatum 林, 最低的是明油子Dodonaea angustifolia-扭黄茅Heteropogonetea contortus 灌草丛。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林优势度较高, 均匀度较低。右尾和方法的排序结果显示, 许多样地之...
文献综述
鸟声研究进展
苏秀, 朱曦
2006, 23(3): 323-327.
[摘要](1567) [PDF](582)
摘要:
生物声学是动物行为学与声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由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 生物声学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并成为生命科学的热门领域。鸟声研究则是生物声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简述了鸟声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的领域及其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鸟鸣声的记录和分析手段不断提高, 所用录音设备和分析软件更加简便实用;研究内容已经从鸟鸣声的记录渗透到行为学、解剖学、物理声学、神经生理学和系统分类学等领域;将鸟鸣声应用于野生动物监测、农林渔业驱赶害鸟、航空鸟撞以及旅游等方面有十分广...
湿地保护与管理研究综述
戴建兵, 俞益武, 曹群
2006, 23(3): 328-333.
[摘要](2450) [PDF](398)
摘要: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这方面的重要国际会议已举办7 届。为保护湿地,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政策, 并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湿地监测技术、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重要湿地保护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等7 个方面;微观层面, 主要开展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方面的研究。在全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问题讨论
杭州市香榧生产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戴文圣, 黎章矩, 程晓建, 喻卫武, 符庆功, 陈勤娟
2006, 23(3): 334-337.
[摘要](1610) [PDF](292)
摘要:
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 是榧树Torreya grandis 中的优良品种, 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干果树种, 不但栽培价值高, 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为探讨香榧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发展前景, 对杭州市香榧栽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从杭州市野生榧树资源丰富, 在建德、临安已有成功的香榧引种经验, 群众有发展香榧的积极性等方面看, 在杭州市发展香榧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针对香榧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搞好发展规划, 抓好种苗培育,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经营模式, ...
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变动问题探析
葛文宁
2006, 23(3): 338-341.
[摘要](1648) [PDF](253)
摘要:
从1980 年开始, 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产权变动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形式日趋多元化, 变动类型以森林环境产权变动和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环境产权同时变动2 种类型为主, 定价方式以协议定价为主。产权变化中存在着产权制度安排缺陷, 变动操作不规范,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完善森林资源产权变动管理, 指出要创新森林资源产权主体, 合理界定各类产权主体的权能;完善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 规范森林资源产权交易;加强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和善...
中国古代的嫁接技艺
林于, 郑甬龙, 黄坚钦
2006, 23(3): 342-346.
[摘要](2188) [PDF](331)
摘要:
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考察, 发现中国古代嫁接技法的产生可能是受到自然界中连理枝 现象的启发。嫁接技法应用到生产中的年代不晚于西汉(前206 -公元25);古人主要将嫁接技法应用在缩短生产周期, 保持物种特异性状和扩大繁殖系数上;古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嫁接四法 和六法 , 发现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嫁接时间和嫁接技巧等因素影响着嫁接成活率, 提出气 和液 的概念来解释嫁接成活机理, 并在总结大量远缘嫁接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嫁接容易成活的观点。参18
研究简报
乳白石蒜组织培养
刘志高, 童再康, 储家淼, 高燕会, 张露
2006, 23(3): 347-350.
[摘要](1733) [PDF](245)
摘要:
以乳白石蒜Lycoris albiflora 的鳞茎作为外植体, MS 为基本培养基, 比较9 种不同配方对乳白石蒜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MS +1.0mgL-1BA +0.1mgL-1NAA 是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 最高诱导率达到100 %;通过切割诱导得到的小鳞茎, 在MS +5.0mgL-1BA +2.0 mgL-1NAA 培养基上得到了最好的增殖效果, 最高增殖倍数达到15 ;MS +1.0 mgL-1BA +2.0 mgL-1NAA 是较好的生根培养基。表5 参11
川西云杉硬枝扦插生根特性的研究
王军辉, 张建国, 张守攻1, 许洋, 李汝杰, 齐秀兰, 侯晓柱
2006, 23(3): 351-356.
[摘要](1407) [PDF](318)
摘要: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方法对影响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 插穗生根的内在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分别就川西云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插穗类型、插穗长度、采穗母树坡位、采条方向、插穗切口处理方式和环割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mgkg-1ABT 1 号生根粉处理插穗基部3 h , 500 mgkg-1 ABT 1 号生根粉处理1h 和1 000 mgkg-1 IBA 速蘸处理, 促进川西云杉硬枝插稳生根的效果较佳, 生根率分别达到81.0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