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275-279.
引用本文: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275-279.
XI Meng-li, SHI Ji-sen, BAO Shao-kang.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periodicity of cambium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275-279.
Citation: XI Meng-li, SHI Ji-sen, BAO Shao-kang.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periodicity of cambium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275-279.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45); 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JS0303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席梦利, 讲师, 从事林木生物技术等研究。E-mail: xml2000@xinhua.net.com
    通信作者: 席梦利, 讲师, 从事林木生物技术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3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periodicity of cambium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

Fund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45); 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JS0303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21
  • HTML全文浏览量:  225
  • PDF下载量:  2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8-04
  • 修回日期:  2005-11-22
  • 刊出日期:  2006-06-20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45); 江苏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KJS03035)

    作者简介:

    席梦利, 讲师, 从事林木生物技术等研究。E-mail: xml2000@xinhua.net.com

    通信作者: 席梦利, 讲师, 从事林木生物技术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3

摘要: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具非叠生形成层。形成层在进一步发育的过程中,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长, 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随着枝龄的增加而变短。其形成层活动与大多数散孔材树种相似,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3 月份芽萌动以后, 形成层开始活动, 4 ~ 5 月份形成层活动最为旺盛, 10 月份以后进入休眠状态。淀粉储量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周期有很强的相关关系。3 ~ 4 月份形成层恢复活动以后, 淀粉储量逐渐减少甚至消失。8 月份淀粉开始积累, 9 月份淀粉很快消失。11 月份又重新积累, 直到翌年3 月份以后才开始消失。图1 表1 参12

English Abstract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275-279.
引用本文: 席梦利, 施季森, 包少康. 喜树形成层的发育及周年活动[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275-279.
XI Meng-li, SHI Ji-sen, BAO Shao-kang.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periodicity of cambium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275-279.
Citation: XI Meng-li, SHI Ji-sen, BAO Shao-kang. Development and activity periodicity of cambium in Camptotheca acuminata[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275-27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