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张敏

张敏.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01-305.
引用本文: 张敏.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01-305.
ZHANG Mi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ttraction tropism in Linzhi , Tibet[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301-305.
Citation: ZHANG Mi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ttraction tropism in Linzhi , Tibet[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301-305.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XJY02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敏, 副教授, 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和生态旅游等研究。E-mail: xzzhangmin84@126.com
    通信作者: 张敏, 副教授, 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和生态旅游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05 ;F59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ttraction tropism in Linzhi , Tibet

Funds: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XJY02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09
  • HTML全文浏览量:  245
  • PDF下载量:  35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7-22
  • 修回日期:  2005-12-22
  • 刊出日期:  2006-06-20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XJY020)

    作者简介:

    张敏, 副教授, 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和生态旅游等研究。E-mail: xzzhangmin84@126.com

    通信作者: 张敏, 副教授, 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和生态旅游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05 ;F592

摘要: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 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引向性, 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 建议林芝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 以开辟1 ~ 2 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 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 表2 参15

English Abstract

张敏.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01-305.
引用本文: 张敏.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3): 301-305.
ZHANG Mi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ttraction tropism in Linzhi , Tibet[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301-305.
Citation: ZHANG Mi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attraction tropism in Linzhi , Tibet[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6, 23(3): 301-3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