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0卷  第3期

研究论文
太湖源雷竹林水汽通量变化及其对净辐射的响应
蔺恩杰, 江洪, 陈云飞
2013, 30(3): 313-31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1
[摘要](5486) [PDF](1761)
摘要:
利用涡度相关观测技术研究了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人工高效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汽通量对净辐射的响应。结果显示:雷竹林全年水汽通量基本为正值,夏季最高,春秋季变化特征相似,冬季最低 ,最高月份为7月,最低月份为1月。实验区全年降水量为1 201.72 mm,蒸散量为669.84 mm,蒸散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74%,较人工针叶林,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柞树Xylosma racemosum林,杂木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等,雷竹林蒸散量偏低。2月、10月和12月蒸散量略大于降水量,其余月份蒸散量均小于当月降水量,以6月份降水量与蒸散量差别最大。雷竹林水汽通量与当地净辐射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600~0.017。图4表1参13
毛竹林地上生物量与胸径的分形关系
商珍珍, 周国模, 杜华强
2013, 30(3): 319-3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2
[摘要](3522) [PDF](1490)
摘要:
竹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殊林分,具有巨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的分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存在分形特征,在生物量空间分布和累积上符合自相似特性,分形维数越大,生物量空间增加越快,且按指数函数规律增长,空间增长率为1.047 9;在年龄动态方面,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不同度数毛竹生物量在空间上动态平衡关系,1度、2度和3度毛竹地上生物量在空间分布和累积上没有差异,基本上遵循分形维数为1.93的规律,接近按2维数方式的变化。图3表1参19
基于遥感信息模型的香格里拉森林生物量估算
王金亮, 程鹏飞, 徐申, 王小花, 程峰
2013, 30(3): 325-3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3
[摘要](3586) [PDF](1606)
摘要:
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参数,森林生物量准确估算是进行森林碳循环和碳储量及变化分析的基础。以香格里拉这一特殊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调查样方数据为基础,利用植被指数、降水、积温、太阳总辐射量、海拔等多个因子,组合成遥感综合因子层、地理综合因子层与水、光、热一同构成变量,建立了研究区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等4个建群种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据此模型开展其生物量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森林总生物量为1.14亿 t,其中云冷杉林、栎类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4种森林的生物量分别是0.715亿t,0.14亿t,0.09亿t和0.20亿t;4种森林总的生物量分布在海拔、坡度上都具有明显的规律,在坡向上无明显分布规律。图1表7参10
浙江省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的相关性
杜群, 徐军, 王剑武, 张峰, 季碧勇
2013, 30(3): 330-3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4
[摘要](3482) [PDF](1452)
摘要:
浙江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研究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认识浙江省森林碳分布的空间特征。利用基于浙江省2009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FI)固定样地数据和地统计学方法获得的全省森林碳空间分布信息,对森林碳分布与地形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全省森林碳密度与地形主要因子海拔、坡度的二元二次多项式的复相关系数为0.71左右,说明森林碳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即与地形的分布基本一致,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坡度的增大森林碳密度增大,尤其在海拔0~200 m到200~400 m,坡度从平坡到缓坡,碳密度上升最快。图2表4参20
柑橘果实成熟特异基因CsPMEI/InvI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王国立, 安华明, 秦巧平, 李孟娇, 刘真真, 陈佳莹, 周倩, 张岚岚
2013, 30(3): 336-3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5
[摘要](3978) [PDF](1620)
摘要:
果实成熟特异基因对于调控果实成熟及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前期获得柑橘Citrus果实成熟特异基因片段的基础上,以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Newhall成熟果实为试材,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获得果实成熟特异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sPMEI/InvI,GenBank登录号:KC19808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945 bp,包含618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05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式为C977H1568N296O282S10,相对分子量为22.29 kDa,理论等电点为9.84,属于InvI/PMEI(转化酶抑制子/果胶甲酯酶抑制子)家族成员,含有该家族严格保守的Cys残基,存在1个cAMP和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 磷酸化位点、2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和3个N-酰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主要以-螺旋为主。CsPMEI/InvI基因的分离为进一步研究柑橘果实的成熟机制提供了基础。图7表1参28
光皮桦BlFT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模式
黄程前, 宋丽青, 童再康, 程龙军
2013, 30(3): 343-3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6
[摘要](3871) [PDF](1883)
摘要: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鄄PCR)结合如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中克隆到1个FT类似基因,命名为BlFTL。该基因cDNA全长为924 bp(GenBank登录号:JQ951966),包含1个525 bp的开放阅读框(116~640 bp),编码1个含174个氨基酸的蛋白,且具有FT蛋白典型的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结构域。与已有部分植物中FT蛋白同源比对结果显示,BlFTL与无花果Ficus carica中FcFT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了94%。4月为光皮桦开花期,雌花中BlFTL基因的表达量最高,茎和叶片中表达量很低。比较正常开花和不开花无性系植株嫩茎和叶片在不同时间BlFTL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lFTL在不开花无性系植株中基本不表达,而正常开花植株中,BlFTL主要在雌花序和混合芽形成的8月以后表达。图8参13
秦岭汉中地区野生杜鹃花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司国臣, 张延龙, 梁振旭, 赵冰
2013, 30(3): 350-3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7
[摘要](3947) [PDF](1696)
摘要:
通过对南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宁强毛坝河镇草川子村、佛坪凉风垭自然保护区和略阳两河口镇的野生杜鹃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观察记录野生杜鹃资源的分布范围、生境、伴生植物,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如下:①在汉中地区发现了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6个种,分别是粉白杜鹃Rhododendron hypoglaucum,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秀雅杜鹃Rhododendron concinnum,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干净杜鹃Rhododendron deterile和满山红Rhododendron mariesii;②花径、花色、花冠裂片大小、叶片等性状在种内与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变异趋势在6种野生杜鹃中较一致,但以花丝长度和叶片变异幅度最大,子房长度相对稳定变异幅度较小;美容杜鹃有4种花色,变异最大,干净杜鹃有1种花色,变异最少。最后针对资源现状提出了资源保护的建议: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杜鹃繁殖方法,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居群的水平对整个杜鹃属植物进行监控和保护。图1表3参10
香菇草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杨琴琴, 缪丽华, 洪春桃, 王媛, 季梦成
2013, 30(3): 354-3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8
[摘要](3540) [PDF](1434)
摘要:
为了探讨外来物种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化感潜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等3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种子萌发抑制率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50.0 gL-1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处理下,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9.3%,14.6%和41.4%。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后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50.0 gL-1根水浸提液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芽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22.1%,46.2%和34.3%,对幼根鲜质量抑制率分别为58.1%,50.2%和58.9%。香菇草叶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强于根。表3参15
5个种源铁皮石斛的光合特性
张玲菊, 高亭亭, 章晓玲, 斯金平
2013, 30(3): 359-3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09
[摘要](4570) [PDF](1564)
摘要:
为了解不同种源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光合特性,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5个铁皮石斛(浙江庆元、浙江天台、浙江武义、云南广南、云南麻栗坡)种源光合速率及光强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均较低,不同种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铁皮石斛的光合特性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性,对光照的需求不强,在设施栽培过程中要控制光照强度,促进铁皮石斛优质、低碳、高效生产。图6表1参8
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徐香’猕猴桃储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郭叶, 王亚萍, 费学谦, 刘力
2013, 30(3): 364-37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0
[摘要](3182) [PDF](1567)
摘要:
以浙江主产徐香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Xuxiang为试材,研究不同体积分数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0,0.3,0.6,0.9,1.2 LL-1)对猕猴桃低温储藏期间果实品质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适宜体积分数的1-甲基环丙烯处理可以延缓徐香猕猴桃维生素C的下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上升;可较好地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并推迟两者高峰期的到来,减缓其衰老进程;同时可抑制储藏期间丙二醛的升高;提高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好地保持细胞膜完整性。综合考虑认为:0.9 LL-1的-鄄甲基环丙烯处理对徐香猕猴桃低温储藏保鲜效果较好。图6参21
白花树种子成熟期含油率和脂肪酸变化规律
石从广, 李因刚, 朱光权, 柳新红, 杨柳, 盛卫星
2013, 30(3): 372-3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1
[摘要](2958) [PDF](1410)
摘要:
通过对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多年的观察,其果实成熟期一般在9-10月。为了探索白花树果实成熟期内脂肪酸和含油率的累积变化规律,自2011年8月中旬(10日)起至2011年10月下旬(21日),对标记的白花树果实定期取样(12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测定百粒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9月下旬(27日)至10月上旬(9日)是白花树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拐点时期,这段时期果壳开始干燥脱水,果实内含物迅速累积;随着果实和种子的成熟,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逐渐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亚油酸显著下降,其他脂肪酸相对含量均缓慢上升。这些结论对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藏方式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图3表2参14
嵌入式植物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陈芳, 张广群, 崔坤鹏, 汪杭军
2013, 30(3): 379-3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2
[摘要](6277) [PDF](1915)
摘要:
采用嵌入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提取叶片相对稳定的形状特征实现对植物种类的识别分类。系统基于Ubuntu 10.04,采用Qt Creator1.3.1在北京博创公司的UP-NETARM2410-S开发板上进行了实现。功能包括植物叶片的采集和图像拍摄、图像预处理(图片灰度处理及轮廓提取)、图像特征提取(包括叶片的圆形度、偏心率等特征)、图像识别这4个步骤。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比较准确地实现对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等9种植物叶片的识别分类。图6表1参13
不同添加剂对防霉剂野外防霉性能的影响
周月英, 孙芳利, 鲍滨福
2013, 30(3): 385-39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3
[摘要](3170) [PDF](1537)
摘要:
为了提高户外用竹材防霉剂的抗水解、光降解和抗氧化降解能力,采用向防霉剂中添加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方法,以4年生新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试材,以防霉剂丙环唑和戊唑醇为试剂,通过24周野外防霉实验,研究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对防霉剂防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剂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对戊唑醇的防霉效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以质量分数1.0%戊唑醇为例,其处理材上表面的综合防霉效力为19.14%,加入BHT后提高到34.84%,而同时加入BHT和BTA这2种添加剂可提高到42.75%;然而,BHT对丙环唑防霉效果的影响不明显。紫外线吸收剂苯骈三氮唑(BTA)对戊唑醇防霉效果有减弱作用,对丙环唑则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以质量分数1.0%的丙环唑处理材上表面为例,纯药剂防霉效力为14.43%,加入BTA后提高到37.23%,同时添加BHT和BTA防霉效力增加到54.12%。;同时添加BHT和BTA对所选2种防霉剂均能起到明显的防霉促进作用。图4表6参17
松林生态系统调控日本松干蚧的自组织平衡特性
谢镇, 吾中良, 朱云峰, 王勇军
2013, 30(3): 392-3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4
[摘要](11357) [PDF](1629)
摘要: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是一种危害松林的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为系统揭示外来入侵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发生及影响,从1982年至2008年,系统调查了浙江省临安市横畈林场日本松干蚧天敌生物的种类,跟踪了日本松干蚧及其天敌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防控措施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发现:日本松干蚧在调查点有28种天敌生物;日本松干蚧呈现出波浪式消减特征;天敌生物种群结构与蚧虫消减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工防控措施可明显加快日本松干蚧和天敌生物稳定。结果揭示了松林生态系统调控日本松干蚧的自组织平衡特性。图2表1参11
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表达和抗体制备
沈红霞, 韩秀杰, 赵凡凡, 张保新, 余风艳, 王晓杜
2013, 30(3): 396-40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5
[摘要](14886) [PDF](1892)
摘要:
猪Sus scrofa domestica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引起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重要病原之一,其NS1蛋白参与病毒复制和组装、调节宿主免疫反应功能。提取猪日本乙型脑炎上海分离株的基因组RNA,反转录合成cDNA,扩增该病毒的NS1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JEV-NS1,转化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1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表达重组JEV-NS1蛋白,获得分子量大小为46 kDa的重组蛋白。为了提高表达量,JEV-NS1基因的958~1 245 bp被截短。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明:JEV-NS1表达量明显提高,纯化后含量达到总蛋白的85%以上。纯化后的蛋白免疫ICR小鼠Mus musculus,制备了小鼠抗JEV-NS1多克隆抗体,western-blotting验证了JEV-NS1的抗原性和抗体的特异性。图6参13
日本蟾蜍皮肤胸腺素α原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宋敏国, 袁进强, 杨仙玉, 张姝芳, 诸葛慧, 徐跃
2013, 30(3): 401-4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6
[摘要](3465) [PDF](1597)
摘要: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胸腺素原(prothymosin?鄄,ProT)全长cDNA序列,并对它们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ProT cDNA全长为1 480 bp,包括33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5端125 bp及3端1 016 bp的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日本蟾蜍ProT由1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无信号肽结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日本蟾蜍ProT与食用蛙Rana esculenta同源性为82%,与其他11种动物的同源性则介于54%~73%。ProT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分析日本蟾蜍ProT cDNA序列,可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图4参17
森林环境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理论及构成
戴小廷, 杨建州, 冯祥锦
2013, 30(3): 406-41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7
[摘要](3223) [PDF](1540)
摘要: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资源定价思路,能够合理反映资源利用的生产成本、使用者成本、环境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该理论在煤炭、水资源的定价上应用较多,但将它应用于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未见系统化的研究。通过对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分析和其现有应用入手,开展了将该理论应用于森林环境资源定价的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森林环境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具体价格构成,为下一步开展基于边际机会成本的森林环境资源定价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表1参21
中国名优茶消费需求调查分析
周智修, 段文华, 吴海燕, 司智敏
2013, 30(3): 412-4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8
[摘要](2811) [PDF](1746)
摘要:
通过名优茶Camellia sinensis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首先关注的是名优茶内在品质和安全,其次是知名度和价格;不同用途的名优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同,商务礼品茶要高于自用;约62.7%和72.6%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早和嫩持无所谓态度;40.7%消费者认为群体品种或无性系品种制名优茶各有特色,不过偏爱无性系的比例远高于群体品种;有65.5%消费者喜欢手工制作或手工结合机制名优茶,只有10.0%消费者喜欢纯机制茶;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大认证,以及质量安全(QS)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达91.0%和85.0%;77.4%和76.1%的消费者会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和专用包装,比较喜欢的包装单位是50 g和2~3 g。名优茶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手工与机制、早与嫩认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保证名优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图1表3参17
番茄摄影的方法研究与探讨
沈治国
2013, 30(3): 417-4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19
[摘要](2955) [PDF](1503)
摘要:
以浙江地区广泛栽植的番茄Lycopersion esculentum品种为拍摄对象进行研究,运用普通农业摄影和商业摄影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大番茄品种10个,小番茄(樱桃番茄)品种4个,进行拍摄方法和生长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摄影主要是在蔬菜大棚内完成,拍摄场景要求掌握景深的要素,场景分为大场景和小场景(局部细节)。表现模式可以通过普通农业摄影和运用商业摄影的方法进行拍摄。艺术表现手法采用主体表现法、环境陪衬法等表现形式。以往在现实中被忽视的顶光摄影在番茄摄影中运用的比较广泛,顶光光线通过大棚薄膜的过滤变得很柔和,可以很好地表现番茄的最佳品质。另外,特殊天气,阴天、雨天也是番茄摄影的最佳拍摄时间,阴天、雨天是散射光线,光线柔和方向性不明显,拍摄出的番茄质感细腻,色彩柔和。好的番茄图片是作为番茄优势品种推广的第一视觉形象要素,它作为媒介效应已在众多番茄新品种推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图6参12
问题讨论
木质林产品碳计量方法对比分析及应用的潜在影响
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
2013, 30(3): 423-42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0
[摘要](3260) [PDF](1667)
摘要:
森林采伐和木质林产品的使用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碳平衡。为解决目前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为将来中国制定林业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缺省法、储量变化法、生产法和大气流动法等4种计量方法在计量范围、碳储量归属和碳排放分配及其应用等方面的不同;然后从中国未来承担减排责任和不承担减排责任两方面分析了选择不同方法将给中国带来的潜在影响。储量变化法对中国较为有利,建议中国应率先加强不同计量方法学应用潜在影响方面的定量研究,并补充完善计量参数不确定方面的研究内容。图1表1参19
文献综述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库特征与土壤呼吸研究综述
张涛, 李永夫, 姜培坤, 周国模, 刘娟
2013, 30(3): 428-4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1
[摘要](3615) [PDF](1733)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土壤碳库容量为大气碳库的2~3倍,土壤呼吸过程是土壤圈碳流入大气圈的主要途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对于揭示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及科学估算区域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自然林地、人工林地、农业用地和草地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相互转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较详细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活性碳库(主要包括微生物量碳、水溶性碳、易氧化碳等)的影响,探讨了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最后对该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做了展望。参69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木材识别的研究进展
伏建国, 刘金良, 杨晓军, 安榆林, 骆嘉言
2013, 30(3): 438-4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2
[摘要](3412) [PDF](1679)
摘要:
木材识别技术的进步对于木材科学的发展及保护森林资源意义重大。随着木材DNA提取方法的不断突破,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及木制品的材种鉴定及来源地识别,这对于阻止木材的非法砍伐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研究者在木材分子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木材DNA提取常用的方法、存在的困难、改良的措施及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在木材树种鉴定方面,主要介绍了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列举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材来源地的鉴定中的成功案例;最后,分析了木材分子识别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参43
研究简报
石蒜属植物SCoT-PCR反应体系构建及优化
姜小凤, 高燕会, 童再康, 黄春红
2013, 30(3): 444-4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3
[摘要](11986) [PDF](1638)
摘要:
建立并优化了石蒜属Lycoris植物的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CoT-PCR)反应体系,为研究石蒜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采用L25(56)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2种方法优化石蒜属植物SCoT-PCR体系。得出石蒜属植物SCoT-PCR 最佳反应体系:DNA 模板2.0 mgL-1,引物0.125 molL-1,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 )0.2 mmolL-1,镁离子(Mg2+) 3.0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16.67 nkat。对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通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检测,结果均能获得丰富、稳定、清晰的DNA谱带。最后可知SCoT 新型标记在石蒜属植物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为石蒜属植物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图7表6参2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条叶榕组织培养的影响
周燕青, 丁兰, 徐步青, 夏国华, 崔永一
2013, 30(3): 453-4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4
[摘要](4053) [PDF](1429)
摘要: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条叶榕Ficus pandurata var. angustifolia这一畲族习用药用植物,以条叶榕无菌植株为外植体,对影响条叶榕叶片愈合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壮苗生根的主导因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物质(包括6-苄基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均能诱导愈合组织,且诱导率均达到100%,但愈合组织进一步分化成不定芽较为困难,以MS+1.0 mgL-16-BA +0.2 mgL-12,4-D +0.1 mgL-1NAA分化率最高,为6.67%;不定芽在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苯基噻二唑基脲TDZ,6-BA,NA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殖效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增殖的作用大小依次为6-BA,TDZ和NAA,以MS+0.3 mgL-1TDZ +1.0 mgL-16-BA +0.3 mgL-1NAA增殖倍数最高,达到8.93;条叶榕生根容易,生根率均达到100%。图1表4参13
3种杀虫剂对白蜡绵粉蚧和臭椿沟眶象的防治效果
储家淼, 钟泰林, 黄珊珊
2013, 30(3): 459-36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5
[摘要](4374) [PDF](2662)
摘要:
以阿维菌素、竹焦油为活性成分,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 kaxinus和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为供试靶标害虫,选用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50%竹焦油乳油和80%竹焦油钾盐水剂等3种杀虫剂为供试药剂,分别在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千头椿Ailanthus altissimaQiantou树上进行林间活性试验。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于药后3,7,14 d调查防效。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白蜡绵粉蚧的防效均在65%以上,其中体积分数为50%的竹焦油乳油效果最佳,防效高达90.13%,与对照药剂体积分数为50%辛硫磷乳油无显著性差异;3种药剂对臭椿沟眶象的最高防效均出现在药后14 d左右,其中体积分数为2%的阿维菌素乳油和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最高防效分别为71.71%和77.55%,与对照药剂的73.99%无显著性差异,但体积分数为80%竹焦油水剂在P<0.01水平上与对照药剂有极显著差异。证实体积分数为50%竹焦油乳油作为杀虫、驱虫剂的开发研究有一定的前景。表2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