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0卷  第4期

研究论文
林地流转对农户林地投入的影响分析
徐秀英, 任腾腾, 陈高杰, 赵娜, 李朝柱
2013, 30(4): 463-4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1
[摘要](3103) [PDF](844)
摘要:
林地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林地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流转户与非流转户、流入地块及非流转地块在林地投入方面的差异。比较发现:流转户单位面积林地投入高于非流转户,流入地块的单位面积林地投入大于非流转地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林种实证分析了林地流转(流入)对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林地流入对经济林地块投入具有显著的(P<0.10)正向影响,但对竹林地块投入的影响不显著(P>0.10)。表6参10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植硅体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李自民, 宋照亮, 李蓓蕾, 蔡彦彬
2013, 30(4): 470-4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2
[摘要](3624) [PDF](846)
摘要: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选取18种植物,运用微波消解和Walkley-Black消解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及其产生通量变化特征,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18种植物植硅体质量分数有较大的差异(P<0.05),其中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7.69%),狗尾草Setaria viridis(7.56%),三数马唐Digitaria ternata(6.88%)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6.60%)等植硅体质量分数较高,槐叶萍Salvinia natans(1.28%),美人蕉Canna indica(1.01%)和凤眼莲Halerpestes cymbalaria(1.11%)植硅体质量分数较低。②湿地植物植硅体与其二氧化硅质量分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湿地生态系统中,选择一种高植硅体质量分数和高生产力的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栽植,对提高地上植物植硅体的产生通量有重要的作用。③在西溪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地上植物植硅体产生通量为4.48 ~ 129.92 gm-2a-1,植硅体封闭碳的产生通量为0.16 ~1.03 gm-2 a-1,植硅体封闭碳的总产生速率为8.29 ta-1。图1表1参35
木兰科4种植物鲜花挥发物成分分析
丁倩倩, 吴兴波, 刘芳, 许改平, 郑洁, 高岩
2013, 30(4): 478-48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3
[摘要](3283) [PDF](880)
摘要: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 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16%)和柠檬烯(8.12%)等22种化合物,占总量的71.72%;飞黄玉兰主要释放紫苏烯(62.46%),顺-芳樟醇氧化物(9.56%)和顺-马鞭草烯酮(7.54%)等化合物;深山含笑花释放的VOCs中苯甲酸甲酯(65.31%)占有最高比例,其次是莰烯(4.41%)和2-甲基丁酸(3.76%)。图2表1参22
浙江省15个树种苗期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比较分析
刘欣欣, 张明如, 邹伶俐, 吴刚, 阴卓越, 吕铖香
2013, 30(4): 484-4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4
[摘要](3255) [PDF](915)
摘要:
植物叶片结构与其耐阴性具有密切关系。为揭示浙江西部常见树种叶片对光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制片法,比较观察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乌桕Sapium sebiferum,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石栎Lithocarpus glaber,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竹柏Podocarpus nag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和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15个树种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水杉和红豆杉上、下表皮均为1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不发达。马尾松叶片为2针1束,横截面为半圆形。②9个阔叶树种栅栏和海绵组织平均厚度最厚;木荷、乌桕和竹柏栅栏组织为1层,短尾柯、杜英、石栎和浙江楠为2层,苦槠和乌冈栎栅栏组织最发达,为3层;海绵组织均排列疏松。③灌木树种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排序均为红叶石楠>美丽胡枝子>红花檵木。④对15个树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认为竹柏为耐荫树种;马尾松为强阳性树种;乌桕、红叶石楠、苦槠、乌冈栎归类为阳性树种;短尾柯、美丽胡枝子、浙江楠、杜英、木荷、水杉、红豆杉、石栎和红花檵木归为中性树种。研究结果可为调控现有马尾松单优群落的结构组成,恢复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提供理论依据。图2表1参17
干旱胁迫对5个海岛树种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陈闻, 赵颖, 叶正钱, 王美琴, 王晶, 王国明
2013, 30(4): 490-4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5
[摘要](2852) [PDF](771)
摘要:
为了解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普陀樟Cinnamomum japonicum var. chenii,滨柃Eurya emarginata,柃木Eurya japonica等5个海岛树种的抗旱性,利用盆栽控水方式对5个海岛树种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相关的生理指标,比较了5个树种之间抗旱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持续下降,而根茎比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5个树种的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随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则随干旱程度的加深而明显下降。在重度胁迫下,5个树种的存活率大小依次为普陀樟>全缘冬青>红楠=滨柃>柃木。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5个树种在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的抗旱性顺序为普陀樟>全缘冬青>红楠>柃木>滨柃。表4参25
阴生型地被植物耗水性与最大光化学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张鹏翀, 应求是, 莫亚鹰
2013, 30(4): 499-5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6
[摘要](3337) [PDF](745)
摘要:
为筛选出节水耐旱型的优良林下地被植物,试验选取了赤车Pellionia radicans,点腺过路黄Lysimachia hemsleyana,伏地卷柏Selaginella nipponic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轮叶景天Sedum chauveaudii,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和江南景天Sedum kiangnanense等8种阴生型地被植物,分析了干旱胁迫对其耗水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采用连续干旱的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下各植物的日耗水规律;采用人为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方法,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干旱胁迫对各植物Fv/Fm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物的日耗水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都出现在10:00-14:00,各植物高峰时期每小时的耗水量和白天的耗水总量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耗水量不断下降,而且峰值越来越不明显,各种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江南卷柏、翠云草和伏地卷柏的Fv/Fm在不同的干旱胁迫下出现显著的下降,形态特征变化明显。8种阴生型地被植物均为较理想的节水耐旱型林下地被植物,其中沿阶草最优,而伏地卷柏、翠云草和江南卷柏的耐旱能力稍差;此8种阴生型地被在栽培和养护过程中满足其高峰时段的耗水需求,即可以达到生长和景观的需求,在园林中进行合理地配置和应用。图3参21
庐山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与生活型
魏宗贤, 宋满珍, 牛艳丽, 蒋波, 黄强
2013, 30(4): 505-5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7
[摘要](4134) [PDF](855)
摘要:
通过多年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整理出庐山野生藤本植物29科72属167种。结果表明:在全部含藤本植物的科属中,含5个种以下的科、属分别占总科数、总属数的44.83%和86.11%;该区藤本植物区系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相互交错,其区系带有热带和温带双重性,其中热带性地理成分为主,有43属,占59.72%;温带性属有25属,占总属数的34.72%,其中以乏热带性地理分布居首位(30.55%),其次为东亚分布(18.06%)。生活型以木质藤本属为主,占属总数的50.00%;攀援类型分为4大类,以缠绕类最多,占50.90%,其他依次是卷曲类(28.14%),搭靠类(11.38%),吸固类(9.58%)。表5参23
紫竹不同栽培类型PPO基因片段克隆及其SNP分析
肖国辉, 王弋, 娄永峰, 林新春, 郭小勤, 方伟
2013, 30(4): 511-5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8
[摘要](3185) [PDF](905)
摘要:
根据已报道的禾本科Poaceae植物PPO基因的保守序列(CuA和CuB区)设计1对引物,分别从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9个不同栽培变型中克隆到PPO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9个序列彼此间核苷酸水平上一致性达到92.35%,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达到81.83%。在某些栽培类型,一年紫和沟槽紫,该基因存在提前终止的现象。所获得的9条序列间存在明显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数位点引起非同义突变。根据所测得的序列对紫竹不同栽培类型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图2表3参20
浙江省小叶青冈生长过程的研究
刘彬彬, 楼炉焕, 刘广宁, 张东北, 叶青
2013, 30(4): 517-5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09
[摘要](3573) [PDF](792)
摘要:
应用浙江省庆元县实验林场交溪门林区64 年生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树干解析数据,研究其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譹?訛64 年生小叶青冈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譺?訛小叶青冈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都呈多峰态曲线,而且均可分为3个阶段,树高和胸径的2个分界点分别为16 a和33 a,29 a和56 a,说明树高的生长对外界因素的反应更敏感。从平均生长曲线来看,树高年生长量32 a之前保持下降趋势,之后趋于平缓,胸径一直具有非常缓慢的上升趋势。?譻?訛从材积生长过程来看,平均生长量曲线和连年生长量曲线一直未相交,说明64年生小叶青冈未达到其数量成熟龄,林木生长还有很大空间。?譼?訛小叶青冈树高的生长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曲线变化趋势比较一致,然而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曲线差别较大,基本没有相关性,说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树高生长的环境因子之一,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不大。图4表2参18
最小方差法在森林经营区划中的应用研究
徐军, 刘安兴, 徐达, 王文武, 谭莹
2013, 30(4): 523-5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0
[摘要](2847) [PDF](730)
摘要:
森林经营区划是对森林经营具体措施的划分,区划时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区划过程以人为的判断及定性分析为主。为更好地开展森林经营区划,客观地将具有相似性的区域划分归类,以龙泉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海拔、坡度数据为基础,参照在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分类区划中使用的最小方差法,计算归并出2个森林类型分布体系,并将2个分布体系与当地实际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海拔、坡度等客观的量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方差法计算形成的不同归类区域,可作为森林经营区划分的重要分析因子,指导森林经营区划工作。结果与实际的合理区划吻合度较高,最终得出该分布体系可作为森林经营分区重要依据的结论。表6参10
疗养院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王东良, 金荷仙, 范丽琨, 唐宇力
2013, 30(4): 529-5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1
[摘要](2789) [PDF](813)
摘要:
为探求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的分布特征及快速有效的测算方法,以杭州市3家疗养院绿地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36个20 m 20 m的样地,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14个群落指标。依据林木的分形原理,采用对群落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显著性检验和逐步回归的方法,获得4个模拟方程。结果表明:样地总体三维绿量呈正态分布,其中乔木层三维绿量占总三维绿量的近90%。4个模拟方程决定系数R2为0.922~0.973,残差分析没有呈现明显图案,所得最优方程为y=2 679.155x11+77.620(y为模拟三维绿量,x11为胸高断面积)。根据模拟方程标准回归系数,14个因子中对小面积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胸高断面积。图2表7参22
密实化杨木单板的研究
陈琛, 范祥林, 邓玉和, 陈旻, 吴晶, 杨莹, 侯天宇, 王向歌
2013, 30(4): 536-5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2
[摘要](2880) [PDF](649)
摘要:
研究了压缩和热处理因素对密实化杨木单板的密度、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前单板含水率应低于15%,随着压缩压力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单板的密度逐渐增大,与未处理单板相比,压力为10 MPa时,压缩单板的密度增幅达98.8%,压缩温度140 ℃时密度增加了 81.4%,加压时间对密度有较显著影响,在加压时间8 min时密度达0.748 gcm-3,但随着时间的增加,热解使压缩单板密度有所降低;各压缩因素对20 ℃条件下的厚度回弹率和70 ℃水煮回弹率的影响趋势一致,且回弹率均高于50%,杨木单板最佳的压缩工艺参数为初含水率15%,压缩压力8 MPa,温度140 ℃,时间8 min。热处理使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等成分也发生了化学变化,使吸湿性最强的半纤维素热解,含量下降,吸水性羟基数量减少,表现在经热处理后的压缩单板,回弹率明显低于压缩杨木单板,但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压缩杨木单板失重率逐步增加,密度呈下降趋势。为保持压缩单板的密度,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不宜超过210 ℃和40 min。图4表1参13
X射线扫描法和切片法测量干燥过程中杉木含水率分布的比较研究
余乐, 吕建雄, 李贤军, 徐康, 吴义强, 蒋佳荔
2013, 30(4): 543-54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3
[摘要](3130) [PDF](885)
摘要: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射线扫描法和切片法研究了常规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含水率分布规律,以期检验X射线扫描法的测量精度,探讨采用X射线法动态检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含水率分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各个干燥阶段,X射线扫描法测得的厚度方向各层含水率测量值与用切片法得到的含水率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相关的决定系数在0.90以上;在整个干燥阶段,切片法测量的每层含水率值大多低于利用X射线扫描法的测量值,在含水率较高阶段(55%,46%,34%),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含水率较低阶段(26%,20%,12%,8%)。由此可见,采用X射线扫描法测量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含水率分布是切实可行的。图1表1参13
烟秆纤维部分物理性能在纵向上的变异特性
李晓平, 吴章康, 张聪杰
2013, 30(4): 548-5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4
[摘要](3719) [PDF](755)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烟 Nicotiana tabacum秆资源,提高其应用价值,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广角X-衍射仪对其纤维的形态、微纤丝角和相对结晶度在纵向上的变异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秆和蓖麻Ricinus communis秆纤维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烟秆纤维是一种长度中等、形态优良的优质纤维;其纤维形态在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和工业大麻秆、蓖麻秆纤维形态的变异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微纤丝角从下部到上部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而相对结晶度呈减小趋势;并且烟秆的微纤丝角要高于工业大麻秆,蓖麻秆和思茅松Pinus kesiya,而相对结晶度要小于工业大麻秆、蓖麻秆和思茅松。总之,烟秆纤维是一种长度中等,物理性能优良的纤维原料,其纤维细胞壁的力学性能将在今后进一步进行研究。表2参9
当归提取剩余物制备新型膳食纤维及其结构特征的研究
钱慈, 周益平, 郭明
2013, 30(4): 552-5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5
[摘要](2566) [PDF](1163)
摘要:
以当归Angelica sinensis提取残渣为原料制备新型膳食纤维,对当归膳食纤维(angelica dietary fibre,ADF)进行了化学成分测试及产品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能分析,开展新型ADF吸附胆酸钠的热力学及体外模拟对金属离子吸附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新型ADF,其水分含量为1.32 %,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47 %,粗脂肪质量分数0.57 %,总灰分质量分数5.24 %,持水力为3.2 gg-1,溶胀力为1.3 mLg-1,结合水力为0.105 1 g;结构特征分析表明:ADF与当归残渣是不同的纤维;ADF对胆酸钠的最大吸附量为40 gg-1,其吸附机制符合Freundlich模型;体外模拟条件下ADF对无机金属离子镍、铜、铅的吸附率分别为30.18 ,17.47和21.22 mgg-1。所得结果可为药用植物膳食纤维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图8表7参26
日本蟾蜍皮肤claudin-4 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阮佳佳, 袁进强, 杨仙玉
2013, 30(4): 561-5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6
[摘要](2966) [PDF](842)
摘要:
为研究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日本蟾蜍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筛选,克隆到2条claudin-4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481975和JX481976),并对它们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claudin-4的2条cDNA全长分别为1 707 bp和1 697 bp,开放阅读框均为630 bp,其中虽有5个碱基不同,但编码的209个氨基酸完全相同。两者的5端非翻译区域序列长度不同,前者为50 bp,后者为41 bp,3端非翻译区域则分别为1 027 bp和1 026 b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日本蟾蜍claudin-4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的同源性最高,为88%,与其他7种动物的同源性介于65%~72%。克隆到2条日本蟾蜍claudin-4基因的cDNA序列,为今后研究日本蟾蜍Claudin-4 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图5参21
森林碳汇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张哲, 沈月琴, 龙飞, 朱臻, 何祥荣
2013, 30(4): 567-5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7
[摘要](3121) [PDF](940)
摘要:
分别以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森林碳汇研究主题的4 619篇、40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Ⅱ软件对相关引文数据和主题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森林碳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学术文献及人物、研究热点等。主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加拿大、中国、德国等是国际上森林碳汇研究的主要国家,美国处于该领域的核心地位;②学者多从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角度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固碳机理、不同林种及树种的固碳潜力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的也从森林管理、碳汇交易等管理学角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③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热点层出不穷,且随着时间发生变迁,研究领域日益成熟;④国内自然科学学者对森林碳汇研究起步较晚,发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为核心的机构走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的前列,研究热点与国际接轨,在国际森林碳汇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有待提升;⑤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森林碳汇项目及森林碳汇可持续发展等是国内人文社科学者森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图4表8参12
文献综述
集约经营对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陈珊, 陈双林
2013, 30(4): 578-58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8
[摘要](3521) [PDF](754)
摘要:
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能改变资源的有效性,会起到建设性或破坏性效果。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为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雷竹林受到频繁的人工强度干扰。为了给雷竹林可持续经营和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集约经营主要措施林地覆盖、施肥等对雷竹林鞭竹系统、土壤和生物性状等的影响。分析表明:雷竹林长期连年林地覆盖和过量施用化学肥料等不合理的经营干扰,会导致鞭竹系统结构稳定性降低和功能下降,土壤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劣变,致使立地生产力衰退。提出了有机覆盖物筛选及林地存留覆盖物促腐、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土壤性状改良等雷竹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的重点研究方向。参49
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研究进展
魏书精, 孙龙, 魏书威, 胡海清
2013, 30(4): 585-59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9
[摘要](3146) [PDF](767)
摘要: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是联系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碳库储存、群落更新以及为其他有机体提供生境等主要功能的载体和纽带,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以及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化研究,对了解粗木质残体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4个方面阐述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①粗木质残体的来源及分类;②粗木质残体的研究内容;③粗木质残体的研究方法;④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功能。最后提出了提高粗木质残体定量化研究以及结构与功能研究的4种路径选择:①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粗木质残体基础数据的定量化研究,加强本底数据的积累,并构建丰富翔实的粗木质残体数据库;②重视粗木质残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强化人类活动对粗木质残体的影响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③发展粗木质残体生态功能定量化与模型化研究,定量研究粗木质残体的分解速率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与碳平衡中的作用;④研究粗木质残体的动态特征与森林演替的交互关系,优化粗木质残体可持续经营管理方式及管理策略。参64
蓝莓研究进展
方仲相, 胡君艳, 江波, 方佳, 何勇清, 卢伟民, 郑炳松
2013, 30(4): 599-6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0
[摘要](3867) [PDF](1604)
摘要:
蓝莓Vaccinium spp.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发展潜力巨大的果树。综述了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矮丛蓝莓Vaccinium chAmeraebuxus和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等三大类主栽品种,蓝莓形态特征以及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等生物学特性。报道了近年来有关蓝莓抗性生理、光合生理、花色苷功能及特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和蓝莓营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以及蓝莓抗寒基因等分子生物学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蓝莓的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何如此狭窄的生理生化方面问题以及蓝莓同一枝条上的果实不同时期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问题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展望了蓝莓研究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参54
研究简报
毛竹根系中5-脱氧独角金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刘颖坤, 李国栋, 桂仁意, 张慧, 胡骁伟
2013, 30(4): 607-6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1
[摘要](2652) [PDF](851)
摘要: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为试验材料,首次建立了竹子根系内源激素独角金内酯的提取和测定方法。毛竹根经研磨、提取、分离、纯化等获得供试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仪-PDA检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了5-脱氧独角金醇(5-deoxystrgol,5-DS)。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样品制备简便,分离效果好,方法的线性范围及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都能满足毛竹根系中痕量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要求。根据5-DS的保留时间以及光谱图对样品中色谱峰定性,确定毛竹根系中含有5-DS;根据5-DS的标准曲线采用外标法对毛竹根系提取物中的5-DS进行定量测定,毛竹根系中5-DS质量分数为(6.62 0. 27 ) gkg-1。图2表2 参11
金雀花组织培养与快繁
陈家龙, 朱建军, 吴秀水, 余宏傲
2013, 30(4): 611-6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2
[摘要](5373) [PDF](736)
摘要:
以金雀花Caragana sinica茎段为材料,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和质量浓度进行单因素设计,建立金雀花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金雀花的组织快繁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用1.0 gL-1的氯化汞(HgCl2)浸泡灭菌10 min为宜;初代培养宜选用培养基MS(Murashige and Skoog)+2.0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0.2 mgL-1萘乙酸(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中添加0.5 mgL-1苯基噻二唑基脲(TDZ),诱导形成5~6个丛生芽,将嫩茎接种在添加0.5 mgL-1NAA的MS培养基中,生根率为86.7%。图1表3参11
油茶扦插生根过程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王瑞, 陈永忠, 彭邵锋, 王湘南, 陈隆升, 罗健
2013, 30(4): 615-6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3
[摘要](2963) [PDF](838)
摘要:
以湘林系列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XL1与XL4插穗为材料,研究了其扦插生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①油茶属于愈合组织生根类型;②XL1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始终高于XL4,可溶性蛋白均为N型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的积累为不定根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③XL4的POD活性始终大于XL1,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形成期和不定根诱导期出现高峰,利于根原基的诱导;POD活性在愈合组织和不定根表达期下降,利于根原基发育及不定根的伸长。图4表1参20
麻楝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武冲, 仲崇禄,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2013, 30(4): 620-6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4
[摘要](3970) [PDF](820)
摘要: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鄄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6个因素对麻楝ISSR-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 L反应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1.00 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50 mmolL-1 Mg2+,2.50 16.67 nkat Taq 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6 ℃,ISSR-PCR反应程序为94 ℃预变性5.0 min,94 ℃变性45 s,56 ℃退火45 s,72 ℃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 ℃再延伸7.0 min,4 ℃保存。应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4份麻楝个体材料进行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图8表1参27
进口黄檀属木材DNA提取与分子鉴定方法初步研究
伏建国, 刘金良, 杨晓军, 安榆林, 骆嘉言
2013, 30(4): 627-6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25
[摘要](3929) [PDF](1055)
摘要:
由于黄檀属Dalbergia种类较多,很多种类通过形态学方法难以区分,给中国进口木材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研究黄檀属木材的分子鉴定方法,选取进口木材中常见的7种黄檀属木材,通过比较不同的木材DNA提取和纯化方法,摸索出了适合于黄檀属木材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磁珠相结合的DNA提取和纯化体系,利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433 bp的matK基因片段,共发现12个碱基位点差异,可以将7种进口黄檀属木材及我国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逐一区分开,为黄檀属木材分子识别鉴定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2表1参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