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居民生活中的诸多不健康行为,导致身体疲惫与精神压力问题日益严重。在压力繁重的今天,人们为了纾解压力前往户外进行休闲游憩,以得到休息并促进身心健康[1]。目前,逐渐兴起的森林运动旅游,正是从森林环境的康养保健功能出发,结合运动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运动健身、康复疗养等活动的新兴旅游业态。旅游对纾解生活压力与精神疲劳有较好结果。KAPLAN等[2]率先开展环境恢复性研究,提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和环境恢复性的维度。此后,该理论便成为学界的研究基础框架。目前,关于环境恢复性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研究方法的探索和量表的开发。HARTIG等[3]基于KAPLAN等[2]的理论进一步研究开发了感知恢复量表(PRS)。PRS能以人的主观角度探究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因而在相关学术领域应用广泛。如WANG等[4]运用PRS探究上海多个公园的游客恢复性感知。此后经过一些研究发现:PRS量表存在诸多问题,因而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改良[5-7]。中国关于PRS的研究多采用黄章展等[8]改良后的适用于中国环境的量表。目前,在研究环境恢复性的影响因素方面已有较多成果,主要集中在研究环境恢复性的客观影响因素,如环境、气候等[9-11]。大量研究证明:环境质量的好坏能够影响人的环境恢复性感知,这也是目前相关研究的主要方向。如GRAHN等[12]通过研究发现: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着联系。PESCHARDT等[13]发现:城市中建筑密集区的绿地对人的心理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游憩体验过程中,人的感受不但取决于客观环境,也受其他因素(如活动、心理等)影响。郑群明等[14]发现:亚健康旅游者的运动体验对身体的健康恢复有正向影响。李昌俊等[15]发现:锻炼有益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游客的环境恢复性感知能够影响其对环境的满意度、喜好等方面[16]。因而在研究环境恢复性感知时,不但要考虑客观因素影响,还应从人的主观角度剖析其对环境恢复性的影响。游客的运动体验为环境恢复性感知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还基本没有研究。同时,研究环境与运动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关系,可以探究环境因素与运动体验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程度区别。森林运动作为新兴的康养旅游模式,还缺乏对其环境恢复性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探索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与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作用机理与影响程度,进一步了解森林运动小镇环境恢复性的关键影响要素,为森林运动小镇的设计、管理与运营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提升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因此,本研究拟构建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满意度、运动体验满意度和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三者关系的结构模型,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游客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为例进行模型验证,探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和运动体验满意度对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
灵鹫山国家森林运动小镇位于衢州市柯城区,是国内首批体育特色小镇试点之一,也是浙江省内唯一的森林运动小镇。小镇围绕一园(国家森林公园)一溪(庙源溪)一镇(九华集镇)总体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五区十基地的框架体系。除了森林运动专项体育赛事活动以外,森林穿越运动体验和森林休闲运动是目前最受游客欢迎的常态化森林运动体验项目,其中,大荫山丛林穿越项目每年接待游客众多,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成为了运动小镇的产业引领。
-
自然环境能够缓解人的精神压力,促进疲劳恢复[17]。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不仅受游览环境客观影响,还与个人的主观感受有关。曾真等[18]以三明城市绿道为例,通过研究发现游客对环境的体验感受能影响环境对人的疲劳恢复作用,因而游客在森林运动型景区的环境恢复性感知可能也会受到景区环境满意度的影响。
因此,提出这样的推论: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影响,人们对于景区环境的体验感知良好,环境对人的身心压力释放程度也会产生变化,如身体与精神都易放松,适应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并产生作用。综合上述探讨分析,本研究提出假如下设。H1: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a: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远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b: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延展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c: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魅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d: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兼容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人在游憩运动活动后,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也会发生明显变化。已有研究发现:游客在游览森林公园后多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身体状况有所改善[19]。而居民的恢复性效应受居民的运动行为模式影响较大[20]。部分游客前往森林运动小镇游玩的目的是体验森林小镇的运动特色。同时运动体验质量会影响游客恢复性感知,如运动项目的舒适性、安全性与可参与度均会影响游客的运动体验,游客的环境恢复性感知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而作出如下假设。H2: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a: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远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b: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延展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c: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魅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d: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兼容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研究通过AMOS 24.0软件建构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与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影响的概念模型。本模型为森林运动小镇环境与运动体验满意度分别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的影响路径(图1)。
-
通过搜集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网络官方平台与游客游后评价、游记等网络信息,了解目标地景区基本状况和游客基本组成与行为偏好后,设计问卷。经预调研对游客进行小样本问卷调查,进而对题项进行修正。最终问卷共有4个部分:第1部分为客观选择题形式,调查来访游客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概况;第2部分调查游客对森林运动景区环境的满意度,分别调查景区环境的自然资源、设施服务、生态环境与文化历史;第3部分是运动体验满意度,从有关运动的6个方面展开,如设施丰富多样等;第4部分为环境恢复性评价量表,包括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其中第2部分到第4部分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评价法进行评定。
2019年10月在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景区出口处对运动体验结束的游客随机发放问卷。经统计,共收回问卷248份,除去填写不合格、答案过度一致与空白问卷共8份,有效填写问卷共2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78%。
-
为验证所提出的概念模型,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分析景区环境满意度、运动体验满意度与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方法可以研究3个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每个潜变量与多个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使用SPSS 22.0和AMOS 24.0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
本次问卷调研的受访者大多数来自浙江省内与周边省市,其中64%来自衢州本地。男性(60.0%)比女性(40.0%)占比稍高。受访者年龄为24~34岁(29.6%)和35~45岁(32.9%)。这与森林运动为主导产品的旅游景区性质相吻合。学历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及以上(9.2%)、大学及大专(52.5%)、高中及中专(20.4%)、初中及以下(17.9%)。职业主要以学生、公务员、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士为主。人群月收入主要以2 000~4 000元(34.2%)和4 001~6 000元(26.7%)为主。多数游客选择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前往运动小镇体验运动型旅游模式。受访者来源广泛,经济文化覆盖面广,整体上人口统计学特征结构合理。
-
经数据分析得到总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α)为0.878,表明各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即量表信度较高。如表1所示: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00,说明各潜变量与观察变量设计较好,即信度较好。问卷信度较为合理是继续进行研究的必要前提。所有观察变量在相应的潜变量上的旋转因子矩阵值均大于0.500,说明变量的从属关系较显著,具有较好的信度。而各潜变量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均大于0.500,且组合信度(CR)大于0.600,说明各潜变量下的观测变量具有较高的收敛效度。综合以上各数据分析显示:各量表信度与效度指标均符合要求,说明本问卷结构合理,可靠性较强。
表 1 模型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潜在变量 观测变量 旋转因子矩阵值 组合信度 平均提取方差值 克朗巴哈系数 A景区游客环境感知满意度 A1自然资源丰富 0.698 0.841 0.584 0.759 A2设施与服务良好 0.761 A3景区生态环境舒适 0.808 A4文化及历史吸引人 0.785 B运动体验满意度 B1运动设施丰富多样 0.758 0.862 0.535 0.807 B2项目安全易操作 0.752 B3运动趣味性强 0.733 B4休闲游憩运动舒适 0.699 B5专项运动项目丰富有趣 0.679 B6运动项目可参与度高 0.658 C远离 C1有一种脱离世俗的体验 0.667 0.844 0.501 0.736 C2可以摆脱疲倦的日常生活休养 0.640 C3可以让我完全休息的地方 0.768 C4可以帮助我放松紧绷的心情 0.693 C5感觉到工作及日常生不受活的拘束 0.718 D延展性 D1周围的景物是协调一致的 0.647 0.823 0.531 0.705 D2对于环境中看不见的景观感到有趣 0.797 D3使我延伸出许多美好联想 0.784 D4景观的组成元素是相配的 0.677 E魅力性 E1具有吸引人的特质 0.688 0.835 0.564 0.735 E2可有更多的探索与发现 0.763 E3这个环境是有魅力的 0.778 E4想花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0.756 F兼容性 F1可以从事我喜欢的运动 0.660 0.863 0.542 0.789 F2很快适应这样的场景 0.723 F3感觉属于这里 0.788 F4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法 0.778 F5想做的事情与环境一致 0.731 -
应用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后,得出参数估计结果与标准化路径系数(图2)。图2中森林运动景区环境与运动体验满意度为外生变量,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为内生变量,矩阵内为观察变量,e表示误差变量,其变量之间的连线表示各变量之间互相影响的路径,而路径上的数字为标准化路径系数,表示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的程度大小。
图 2 森林环境和运动体验满意度与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影响关系模型标准化参数估计路径
Figure 2. Estimation the path of standardized parameter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of forest environment and movement experience and the perceived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covery
将软件计算所得数据与标准拟合指标比较,进而评定模型拟合优劣。从分析得到的拟合指标来看,卡方值/自由度(CMIN/df)的值为2.114,处于1~5,证明本研究所用模型拟合度较好;拟合优度指数(GFI)的一般理想值为大于0.900,本研究经模型计算测得数值为0.842,相较理想值较小。而OLIVER[21]认为:GFI值在0.800以上的模型可以被接受,因此本模型的GFI值符合要求。测得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9,符合小于0.080的标准。而比较CFI、规范拟合参数(NFI)和增值适配指数(IFI)的值虽小于0.900的理想值,但是均符合大于基本宽松值即0.800的要求,说明本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合理。经过上述计算分析可知:本次研究所构建的模型拟合度各项数值均符合要求,拟合度较好。
-
模型的关系路径如图2所示:各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决定影响程度大小,而通过分析比较计算所得t或P值的大小即可判断路径系数是否显著。本研究采用验证P值大小的方法。从本次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结果看,所有的假设P值均小于0.05,表明假设H1与其子假设H1a、H1b、H1c和H1d被接受,H2与其子假设H2a、H2b、H2c、H2d均被接受。
-
游客对于景区环境质量的主观感知通常与他们对环境恢复性感知存在着相关性[22]。本研究同样发现:森林运动小镇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平均数值为0.26。森林运动小镇环境满意度到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中,延展性值最大,远离值最小,总体上呈现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4个维度之间差异不大。这一结果与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旅游开发现状较为吻合。该景区以森林运动体验为核心主题,在森林环境方面虽然与城市居住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在森林覆盖率普遍较高、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南方地区,并没有特殊的吸引力。森林运动小镇环境的满意度对于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路径系数数值较低,均小于0.30,表明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虽然显著且呈正向,但其影响较小。
在森林运动旅游区环境满意度的4个观察变量中,景区生态环境对景区环境满意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为0.74,而自然资源对景区环境满意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小,为0.57。表明前来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在森林运动体验中,最在意景区的生态环境是否舒适。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显著提升游客环境满意度,而自然资源、文化历史等对游客的整体环境满意度相对影响较小。
-
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运动体验满意度每增加1个单位,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就会增加0.86个单位,游客的运动体验越感到满意,越能感受到环境的恢复功能。表明运动体验满意度是提升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恢复性感知的重要因素,这与该森林旅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高度吻合。
在运动体验满意度到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的4个维度中,总体上呈现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核心体验项目是丛林穿越等有一定挑战性的森林活动项目,大部分游客前来旅游主要是为了参与森林运动项目,获取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因此,随着游客运动体验满意度的增加,增加最多的是游客的远离感,即远离日常生活、工作所在地,会给其带来生活压力的地方。游客在运动旅游区感受到森林运动的魅力后,能感到精神与身体的放松,通过使游客脱离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状态从而减缓压力。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也会产生归属感并适应、喜欢运动旅游区的休闲方式与运动氛围。同时,游客在对森林运动旅游区的运动体验感受良好时,也会感受到森林环境的独特魅力与延展性。
在游客运动体验满意度的6个观察变量中,运动设施丰富多样与能提升运动兴趣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0.59),而专项运动项目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小(0.55)。表明丰富多样的运动设施能够丰富游客的运动体验并给游客带来多方面的感受,满足各类游客的需要;能激发游客运动兴趣的体验项目,能激活游客情绪,使其更易沉浸于运动型景区;而专项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参与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游客的吸引力和满意度。对于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而言,游客主要为家庭式休闲旅游,既可以通过森林步道徒步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难易程度适宜的项目体验森林运动带来的挑战自我和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单位团队建设活动的集体行为时,不是所有成员都喜欢高强度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但是“愤怒的小鸟” “高空滑鼠”“从林穿越” “树梢滑翔” “比翼双飞”(空中双人滑索)等种类丰富的运动项目、高质量的运动设施和专业的教练辅导人员,可以使游客在放松的同时体验到高质量、安全的森林运动活动,在体验森林运动与众不同魅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体验满意度。
-
本研究通过建立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和运动体验满意度与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之间的结构模型,探讨分析了两者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作用方式与影响程度,并为今后探讨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本研究表明:研究模型假设成立,森林运动旅游区环境与运动体验的满意度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及其4个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是相符的,如陈钢华等[23]发现:三亚游客对环境感知舒适时,环境对他们恢复性效应会显著提高。曾真等[18]也发现:游客在绿道活动时,体验较好的游客能够满足自己的旅游期望,进而取得较好的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本研究还发现:森林运动旅游区环境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相对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较小,即游客的运动体验较环境满意度更能影响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
综上所述,①森林运动小镇的环境和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程度比环境满意度影响要大。②在森林运动小镇环境满意度的4个观察变量中,景区的生态环境要素对环境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表明较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环境恢复性效应的主要因素。③在游客运动满意度的6个观察变量中,运动设施丰富多样与能提升运动兴趣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最大,表明丰富多样的运动设施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能够丰富游客的运动体验并给游客带来较高的体验满意度。
-
本研究发现:森林运动小镇景区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4个维度呈正向影响,这与以往对环境恢复性研究结论相符。以往研究多数认为自然因素在环境恢复性中占主导地位[24],且大多数研究的对象为公园、景区等自然游憩场所。自然环境是游客的主要感知内容,因此环境因素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巨大。森林运动小镇作为当前一大旅游趋势,暂无对其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研究,且没有关于运动体验与环境恢复性关系的研究。本研究填补了相关学术理论的空白。
本研究发现:在森林运动小镇游览后,影响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因素中,运动体验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非以往研究发现的环境为主导因素。表明多数游客前往森林运动小镇带有目的性和期待性,运动体验的不同感受会带给游客不同程度的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为以后森林运动小镇和其他特色景区的环境恢复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森林运动型景区的设计、管理及经营提供了理论参考。
-
优质的景区生态环境能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进而提高环境恢复性感知。景区管理方应重视旅游区的环境质量,做好管理工作,如加强动植物的保护管理,维护良好的森林生态生物圈;加强对森林小气候各指标的监控,维护舒适的森林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森林氧吧式运动游憩环境。
-
参加森林运动旅游的游客在森林环境中进行体验后能获得的环境恢复性效应主要通过参加休闲游憩和专项运动产生。运动体验作为一大主观要素,对游客参与运动后的健康促进效应有显著正向影响,因而提升游客的运动体验质量就成为管理者提升景区品质的重要方向。
提升运动体验满意度,首先要考虑到参与活动人群的多元化。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运动设施应丰富多样,适应各年龄段人群活动,提升运动项目的可参与度,做到难易结合,不管老幼均能参加健康适宜的运动。有趣、多样的运动项目更能吸引游人注意力与好奇心,放松心情并使其融入运动氛围,使其身心压力更容易得到释放。
本研究主要针对环境和运动体验2个要素探究其对游客的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而游客在体验森林运动的同时,视觉环境、天气状况等也会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选择多样的自变量多角度、全面地探究环境恢复性效应。
Impact of scenic area environment and sports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
摘要:
目的 研究景区环境感知和运动体验与健康功效的关系。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研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感知和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结果 ①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2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构成要素中,生态环境质量对游客森林环境感知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为0.74。②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P<0.05)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对4个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中,运动设施与运动兴趣的负荷量最大,均为0.59。③从路径系数差异来看,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0.86)高于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0.26)。 结论 森林景区环境质量和森林休闲运动体验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森林休闲运动体验的影响大于景区环境质量;影响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运动设施的丰富性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对于森林运动型旅游景区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森林休闲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图2表1参24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sports experience and health efficacy of scenic spots. Method Using random sampling, the tourists in Lingjiu mountain forest sports town in Quzhou City of Zhejiang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to obtain the relevant data.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of forest sports scenic spots on tourists’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erception. Result (1) Th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satisfac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The mean value of standardized path coefficient was 0.26. The influence of the four dimensions on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erception from large to small was ductility (0.29), charisma (0.27), compatibility (0.25), distance (0.23). Among the elements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n forest scenic spots, the loa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n tourists’ satisfaction of forest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was the largest, which was 0.74. (2)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0.05). The average value of standardized path coefficient was 0.86,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perception from large to small was distance (0.90), compatibility (0.88), charisma (0.84), ductility (0.82), which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ur dimensions. In the satisfaction of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the load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sports interest was the largest, both were 0.59. (3) From the difference of path coefficient, the effect of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satisfaction on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sensitivity (0.8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satisfaction of scenic area (0.26). Conclusion Both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forest scenic spots and forest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ourist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but the impact of forest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cenic spot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forest scenic spot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s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biggest factor affec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leisure sports experience is the richness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the interest of forest sports. For forest sports tourist attraction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w to improve the richness and interest of forest leisure sports. [Ch, 2 fig. 1 tab. 24 ref.] -
梅Prunus mume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原产中国南方,距今已有 3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1]。目前,食用花卉的风潮日益兴起,花茶越来越受到欢迎,百合Lilium、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食用花卉已被应用于较多产业[2] ,梅花茶等相关制品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和市场。梅花营养丰富,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丙烷类、有机酸类、挥发性物质等化学成分,其中绿原酸、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质量分数较高[3]。以异槲皮苷、金丝桃苷为代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抑郁等药理作用,以绿原酸为代表的苯丙烷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抑制黑色素形成等作用[4−5]。采摘后的梅花鲜花容易发生虫蛀、霉变,干燥加工能有效避免鲜花变质[6]。在干燥过程中,花茶的色、香、味和活性成分易受影响,干燥方式是梅花花茶品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对梅花干燥制茶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花茶各方面品质的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
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传统干燥方式[7]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短,但存在品质差等缺陷。真空冷冻干燥是将物料降温冻结,在真空条件下使物料中的水分由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被排除的技术[8]。它可使干制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品质及营养成分,但设备投资大、能耗高、干燥时间长[9]。吴一超等[10]采用5种干燥方式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茎叶干燥,得出真空冷冻干燥有利于保存丹参茎叶的酚酸及抗氧化活性成分,但成本高,仅适用于生产高品质的产品,40 ℃烘干法简便、高效、成本低,适合丹参茎叶的规模化加工。复合干燥是将多种干燥方式结合起来,优化干燥工艺,实现优势互补[11]。商涛等[12]采用微波热风联合干燥与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对比,结果表明:干燥时间、总色差值最小,黄芩苷质量分数和综合质量评分最高。WANG 等[13]采用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和微波结合热风干燥处理菊花,结果表明微波 30 s 与热风 75 ℃联合干燥后的菊花含有较高活性成分,整体构象变化小。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真空冷冻干燥与复合干燥相较于其他干燥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这2种方法的优劣以及对梅花进行干燥处理的效果未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复合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对不同品种的梅花鲜花进行处理,测定了不同干燥处理后梅花的收缩率、花色表型等外在特征,以及花色成分、挥发性成分、抗氧化能力、绿原酸等指标。进一步使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计算耦合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并利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weighted approximation ideal solution ranking method,TOPSIS)验证评价模型[14],获得最优的干燥方式,为梅花花茶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浙江农林大学梅花种质资源库选择‘东方朱砂’‘Dongfang Zhusha’、‘骨红朱砂’‘Guhong Zhusha’、‘晓红宫粉’‘Xiaohong Gongfen’、‘粉皮宫粉’‘Fenpi Gongfen’、‘粉台玉蝶’‘Fentai Yudie’、‘月光玉蝶’‘Yueguang Yudie’、‘久观绿萼’‘Jiuguang Lve’、‘素玉绿萼’‘Suyu Lve’等8个品种盛开期花朵作为试验材料。所有梅花花朵性状正常,花色鲜艳均匀,采摘时环境温度为0~15 ℃。
1.2 干燥处理
梅花干燥处理采用包括热风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复合干燥法及真空冷冻干燥法。热风干燥法:将新鲜的花朵置于60 ℃热风烘箱中,烘干3 h。微波干燥法:将样品置于微波炉中,设置功率为300 W,干燥20 min。复合干燥法:首先将样品置于功率为300 W的微波炉中,干燥10 min,然后取出样品置于60 ℃热风烘箱中,时间1 h。真空冷冻干燥法:将真空冷冻干燥机设置温度为−66 ℃、气压为4 Pa,取鲜样置于其中干燥22 h。对照组(ck)为鲜样梅花样品。
1.3 色表型测定
使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比色卡(RHSCC)进行比对测定。用色差仪(COLOR READER CR-10 PLUS)测定梅花花瓣的色差参数,包括亮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值和色调角(h)。根据滕彩玲等[15]的方法计算色差值,公式如下:$ \Delta E = \sqrt {{{\left( {L - {L_0}} \right)}^2} + {{\left( {a - {a_0}} \right)}^2} + {{\left( {b - {b_0}} \right)}^2}} $。其中:∆E表示总色差,L、a、b分别表示样品的亮度值、红绿值、黄蓝值,L0、a0、b0分别表示对照样品的亮度值、红绿值、黄蓝值。
1.4 失水率与收缩率
根据刘盼盼等[16]的方法计算失水率。用游标卡尺测量梅花干燥前后最大直径,取平均值,6次生物学重复。收缩率计算公式为S=(dg−dt)/dg。其中:S为收缩率;dg和 dt分别为新鲜样品和干制样品的最大直径(cm)。
1.5 抗氧化性测定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根据TURKOGLU等[17]的方法测定。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根据THANA等[18]的方法测定并做调整。根据不同浓度与相应的清除率分别计算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比较抗氧化能力强弱。
1.6 挥发性成分分析
每次取3 朵梅花花朵放入22 mL的采样瓶,密封瓶盖平衡10 min。将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头插入采样瓶中,置于花朵上方2 cm,吸附30 min,重复3 次。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根据ZHANG等[19]和HAO等[20]的方法并做调整。
1.7 花色成分分析
称取0.3 g花瓣并研磨成粉末,加入提取液(三氟乙酸∶甲醇∶甲酸∶水=1∶70∶2∶27,体积比)中,置于 4 ℃ 冰箱内提取24 h,使用超声波设备超声处理20 min,使用转速为4 000 r·min−1的离心机离心10 min,将上清液用0.22 μm 孔径的尼龙微孔滤器过滤后,用于花青素苷与类黄酮的定性及定量分析。采用UPLC-Triple-TOF/MS液质联用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为waters HISS-SB C18 (100.0 mm×2.1 mm,1.7 μm),进样量为2 μL,柱温为25 ℃,流速为 0.4 mL·min−1。流动相组成为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水,B:体积分数为0.1%甲酸乙腈。洗脱梯度为0~11.0 min,0~95%B;11.0~12.0 min,95%B;12.0~12.1 min,95%~5%B;12.1~15.0 min,5%B。在 520、350 nm波长下获得色谱图。
1.8 营养成分分析
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21];新绿原酸、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与金丝桃苷质量分数根据1.7成分分析方法测定。
1.9 熵权-变异系数法计算及 TOPSIS 法验证
使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计算耦合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分,比主观权重更加可靠客观[22],可避免单一客观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选择失水率、收缩率、色差值、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黄酮质量分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根据LIU等[23]的方法计算熵权法权重(wj1)。根据李叶贝等[24]的方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法权重(wj2)。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得到优化后的耦合权重(wj)。为了避免评价的主观性[25],以原始数据和耦合权重的乘积作为评价数据,计算得到不同干燥方法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C+和C−,以及待评价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根据C的大小评价不同干燥方式的优劣。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燥后梅花表型变化
不同品种的梅花经不同方法干燥处理后,其外观特征如图1所示。比色卡测定结果(表1)表明:8个不同品种的梅花花色范围为 61B~155C,分为白色、粉红色、紫红色等3个色系。经干燥处理后,白色系品种梅花,转变为黄绿色系,花色范围为2D~N199D;粉红色和紫红色系品种梅花转变为紫红色系,花色范围为64A~84C。白色系‘粉台玉蝶’‘月光玉蝶’‘久观绿萼’‘素玉绿萼’,紫红色系‘骨红朱砂’的色差值测定结果(图2)表明:微波干燥后花色色差值最大,最大值为真空冷冻后的 3.49 倍;粉红色系‘晓红宫粉’‘粉皮宫粉’在热风干燥后花色色差值最大,色泽变化最大。对比其他3种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在‘东方朱砂’‘晓红宫粉’‘粉台玉蝶’‘月光玉蝶’‘久观绿萼’品种上保持色泽和形态上表现最佳,色差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干燥方法。
表 1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梅花花色变化Table 1 Changes of flower color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品种 花色 对照 热风
干燥微波
干燥复合
干燥真空冷
冻干燥‘东方朱砂’ 61B N79B N79A 79N N79B ‘骨红朱砂’ N66C 64A N79D 70B 64 ‘晓红宫粉’ 65A N75A 84C N80D N75B ‘粉皮宫粉’ 65C N74C 84C 77D 75A ‘粉台玉蝶’ NN155B 155A N199D 150D 155A ‘月光玉蝶’ NN155C N155C 157B N155D NN155B ‘久观绿萼’ 155C 4D 2D 155C 155A ‘素玉绿萼’ NN155B 155A 8D 4D 155A 由图3A可知:真空冷冻干燥后梅花的失水率为70.1%~79.7%,表明失水率较低且干燥效率低,其余3种干燥方法失水率均在79.3%以上,其中复合干燥后梅花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燥方法(P<0.05),最大失水率为84.7%。图3B 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后梅花的收缩率显著小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P<0.05),为7.2%~28.7%,微波干燥后梅花的收缩率最大,为39.7%~47.4%。低温干燥特性能够更好地保持梅花的原有形态。
2.2 干燥后花色主要成分变化
2.2.1 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梅花总黄酮质量分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图4)。相较于其他干燥方法,真空冷冻干燥对黄酮的保留效果最好,其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6.46~9.10 mg·g−1,显著高于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P<0.05),微波干燥后梅花总黄酮损失量达到74.5%。复合干燥的保留效果也较好。说明真空冷冻干燥对于保留梅花中的黄酮成分效果较好,并且相对于微波干燥,保留了更多的黄酮化合物,可能是高温对黄酮类化合物造成影响。
2.2.2 花青苷质量分数变化
仅在‘东方朱砂’‘骨红朱砂’‘晓红宫粉’和‘粉皮宫粉’中共检测出了6种花青苷,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3G)、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y3Ru)、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Pn3G)、芍药花素-3-O-芸香糖苷(Pn3Ru)、飞燕草素-3-O-芸香糖鼠李糖苷(Dp3Ruh)、矮牵牛素-3-O-芸香糖-5-O-鼠李糖苷(Pt3Ru5h)。4个白色系品种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由图5可知:梅花鲜样颜色越深花青苷总质量分数越高。梅花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花青苷总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P<0.05)。‘东方朱砂’真空冷冻干燥后的花青苷质量分数最高,达到2.63 mg·g−1,这可能是由于低温干燥技术有效减少了花青苷的热降解。与之相比,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的花青苷损失较大。花青苷质量分数与总黄酮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一致,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对类黄酮和花青苷质量分数的影响越明显。推测温度和干燥时间可能对梅花中类黄酮和花青苷质量分数变化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2表明:‘东方朱砂’检测到 6 种花青苷,其余3个品种中,检测出除Pt3Ru5h外的 5种花青苷。紫红色系‘东方朱砂’所含的6种花青苷中,Cy3G、Cy3Ru、Pn3G占总花青苷比例较大,是主要的花青苷组成成分,其中,Cy3Ru质量分数最高,且在复合干燥后的梅花中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法(P<0.05)。Cy3G和Pn3G质量分数分别在‘晓红宫粉’‘骨红朱砂’‘粉皮宫粉’中最高,均在真空冷冻干燥保留率最高。Pt3Ru5h只在‘东方朱砂’中被检测出,且在真空冷冻干燥后梅花中保留率最高。
表 2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前后梅花花青苷组成及质量分数Table 2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anthocyanin in P. mume flowers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品种 干燥方法 花青苷/(μg·g−1 ) Cy3G Cy3Ru Pn3G Pn3Ru Pn3Ru Pt3Ru5h ‘东方朱砂’ 对照 841.71±34.39 a 1 027.57±23.45 a 961.74±18.22 a 227.72±29.11 a 130.19±1.09 a 192.58±1.46 a 热风干燥 400.75±5.87 d 723.73±15.10 c 509.53±5.24 d 158.79±5.02 b 113.67±12.52 ab 127.39±5.79 c 微波干燥 464.20±15.80 c 617.52±7.30 d 508.77±15.26 d 100.32±10.42 c 92.19±20.83 b 126.93±6.97 c 复合干燥 571.18±14.74 b 840.66±16.28 b 692.89±44.69 c 145.47±5.46 b 126.78±0.93 a 160.19±17.22 b 真空冷冻干燥 575.79±5.60 b 827.60±9.85 b 775.04±13.32 b 157.75±21.72 b 117.91±15.1 a 174.76±1.24 b ‘骨红朱砂’ 对照 564.92±13.66 a 496.45±3.02 a 774.52±19.56 a 63.51±1.61 a 63.32±0.70 a - 热风干燥 424.35±15.82 c 357.86±29.59 c 493.59±15.76 c 47.37±2.21 c 51.91±1.49 c - 微波干燥 352.38±26.86 d 275.21±37.52 d 462.78±19.02 d 46.43±0.20 c 50.58±2.90 c - 复合干燥 452.85±6.76 b 428.39±12.83 b 555.72±14.56 b 51.09±2.53 b 56.97±2.22 b - 真空冷冻干燥 478.79±12.68 b 401.86±5.03 b 585.24±19.34 b 52.87±0.62 b 59.45±2.44 b - ‘晓红宫粉’ 对照 94.87±12.12 a 56.21±8.51 a 89.89±13.31 a 57.87±1.65 a 60.02±1.89 a - 热风干燥 57.85±2.58 c 35.28±2.90 b 68.27±1.29 b 33.03±1.68 c 42.12±0.85 d - 微波干燥 29.93±1.58 d 21.17±0.30 c 42.66±4.48 c 22.80±1.63 d 27.43±2.01 e - 复合干燥 69.90±2.39 b 37.63±4.39 b 64.46±3.00 b 37.62±1.74 b 47.27±1.58 c - 真空冷冻干燥 71.37±2.64 b 39.72±2.76 b 75.04±1.53 b 40.09±2.65 b 50.79±1.18 b - ‘粉皮宫粉’ 对照 77.44±6.27 a 38.79±1.36 a 88.49±3.42 a 39.86±0.70 a 51.80±1.71 a - 热风干燥 52.84±3.36 c 23.81±1.81 b 52.65±1.74 d 23.92±1.11 c 24.04±1.25 c - 微波干燥 47.59±1.50 c 19.84±1.56 c 48.16±1.92 e 21.87±1.27 d 22.96±0.32 c - 复合干燥 72.49±3.47 b 26.32±1.66 b 57.47±3.32 c 25.47±0.98 c 32.95±1.96 b - 真空冷冻干燥 68.73±3.34 b 25.92±1.69 b 64.74±0.33 b 28.90±0.57 b 35.09±2.47 b - 说明: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干燥方法间差异显著(P<0.05)。Cy3G.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Cy3Ru. 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 Pn3G. 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Pn3Ru. 芍药花素-3-O-芸香糖苷;Pn3Ru. 飞燕草素-3-O-芸香糖鼠李糖苷;Pt3Ru5h. 矮牵牛素-3-O-芸香糖-5-O-鼠李糖苷。-表示未检测到该成分。 2.3 干燥后挥发性成分变化
从8个梅花品种中鉴定出27种挥发物,这些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酯类、有机酸、醇类和脂肪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在梅花花香成分中质量分数最高,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等是梅花挥发物的主要成分[26]。由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可知(图6):复合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在保留挥发性成分上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保留醛类和酯类这2类主要香气成分方面,这2种干燥方法表现出更佳的效果,复合干燥组的总保留率最高,达到50%以上。热风干燥组梅花的香气成分保留结果不稳定,部分梅花品种在热风干燥后挥发性成分保留少。8个梅花品种鲜样挥发性成分中除了‘粉皮宫粉’中检测到壬醛,其余品种只在干燥后检测到壬醛,说明在干燥处理后产生壬醛,梅花香气特征可能发生了改变。
2.4 干燥后梅花抗氧化活性变化
表3和表4结果对比表明:干燥后梅花提取液对2种自由基清除能力一致。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的梅花提取液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均有所增加,并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梅花提取液在干燥后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降低,并且不同干燥方法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影响不同。
表 3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前后梅花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Table 3 IC50 values of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of P. mume flowers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品种 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mg·L−1) 对照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复合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东方朱砂’ 180.40±1.79 d 238.26±2.42 b 269.67±6.88 a 230.03±3.19 b 191.17±7.67 c ‘骨红朱砂’ 176.99±4.79 c 233.66±5.16 b 269.69±7.17 a 223.33±9.63 b 221.11±4.24 b ‘晓红宫粉’ 193.60±6.25 d 236.42±7.01 b 271.22±4.34 a 214.05±2.44 c 204.24±3.71 c ‘粉皮宫粉’ 186.91±7.98 d 242.91±7.63 b 292.69±3.39 a 222.02±1.34 c 197.54±6.29 d ‘月光玉蝶’ 171.70±2.90 d 241.20±7.81 b 273.73±9.35 a 229.67±1.03 b 208.39±6.02 c ‘粉台玉蝶’ 183.50±2.91 e 232.37±3.88 b 257.62±8.40 a 209.38±2.37 c 197.30±3.15 d ‘素玉绿萼’ 168.43±3.62 e 221.55±0.82 b 234.17±7.48 a 208.39±6.12 c 193.95±4.62 d ‘久观绿萼’ 155.31±5.20 d 229.09±6.76 b 249.32±12.28 a 190.41±4.72 c 189.24±1.65 c 说明: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干燥方法间差异显著(P<0.05)。 表 4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前后梅花清除ABST自由基的IC50Table 4 IC50 value of ABS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of P. mume flowers before and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品种 清除ABST自由基的IC50/(mg·L−1) 对照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复合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东方朱砂’ 431.89±1.85 c 528.86±2.95 a 520.90±6.88 a 464.79±5.46 b 454.21±11.33 b ‘骨红朱砂’ 430.89±9.98 c 464.71±6.51 b 494.48±17.93 a 463.13±2.78 b 457.54±5.77 b ‘晓红宫粉’ 436.85±4.07 d 521.48±7.59 b 536.05±9.34 a 470.58±7.23 c 473.88±3.00 c ‘粉皮宫粉’ 423.26±3.85 d 470.38±7.51 b 519.48±5.67 a 463.42±4.80 bc 458.63±6.59 c ‘月光玉蝶’ 435.44±0.87 d 523.76±3.58 b 537.67±7.33 a 467.46±4.29 c 468.04±5.26 c ‘粉台玉蝶’ 434.56±1.98 d 471.71±1.28 c 520.86±5.47 a 469.50±4.63 c 478.67±3.32 b ‘素玉绿萼’ 428.30±5.57 d 490.43±7.95 b 510.52±18.91 a 454.54±5.22 c 452.54±7.60 c ‘久观绿萼’ 410.93±4.46 d 470.38±7.51 b 519.48±5.67 a 459.79±10.02 b 447.29±4.69 c 说明: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同一品种不同干燥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 除‘骨红朱砂’外,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梅花提取液清除DPPH、ABST自由基的IC50值显著低于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P<0.05),与复合干燥差异小。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梅花提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微波干燥后的1.2~1.5倍。复合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后梅花提取液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约为447.29~478.67 mg·L−1。真空冷冻干燥与复合干燥后的梅花提取液对DPPH、ABST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可能由于真空冷冻干燥低温和缺氧的特点,有效减少了抗氧化物的降解,从而保持了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2.5 有效成分分析
2.5.1 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分析
由图7可知: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对梅花可溶性蛋白的保留有显著影响。‘月光玉蝶’‘粉台玉蝶’中复合干燥组可溶性蛋白损失显著小于其他干燥方法(P<0.05),损失量分别为26.08、7.92 mg·g−1,‘东方朱砂’‘骨红朱砂’‘晓红宫粉’‘粉皮宫粉’‘久观绿萼’‘素玉绿萼’中,真空冷冻干燥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损失小于其他3种干燥方法,损失量分别为4.91、31.86、3.34、5.38、5.26、3.70 mg·g−1。
2.5.2 新绿原酸、绿原酸、金丝桃苷、芦丁与异槲皮苷的质量分数变化
新绿原酸、绿原酸是梅花鲜花的主要酚类物质,其质量分数高于黄酮类化合物芦丁、异槲皮苷与金丝桃苷。由图8可知:真空冷冻干燥在所有干燥方法中保留效果最佳,尤其是大部分品种的绿原酸和异槲皮苷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除对照外的其他干燥方法(P<0.05)。复合干燥虽然保留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但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
2.6 综合评价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对梅花品质指标的影响不同。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评分和TOPSIS法计算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4种干燥方法的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复合干燥法、热风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通过TOPSIS排序法进行验证,结果与熵权-变异系数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TOPSIS排序法中C越大排名越高,真空冷冻干燥法与复合干燥法品质优于热风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综合来说真空冷冻干燥法干燥后梅花品质最优,复合干燥法干燥后次之。
表 5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熵权-变异系数法各梅花指标权重Table 5 Weights of indexes of the P. mume flowers entropy weight-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品种 指标名称 wj1 wj2 wj 品种 指标名称 wj1 wj2 wj ‘东方朱砂’ 失水率 0.074 6 0.054 0 0.079 8 ‘骨红朱砂’ 失水率 0.072 3 0.054 0 0.079 5 收缩率 0.081 6 0.033 4 0.065 7 收缩率 0.100 3 0.022 4 0.060 3 色差值 0.094 2 0.026 8 0.063 2 色差值 0.072 5 0.050 3 0.076 8 DPPH 0.078 3 0.037 4 0.068 0 DPPH 0.072 7 0.051 2 0.077 6 ABST 0.086 1 0.038 5 0.072 4 ABST 0.072 5 0.050 4 0.076 9 总黄酮 0.078 5 0.040 0 0.070 5 总黄酮 0.076 2 0.043 2 0.073 0 总花青素 0.087 0 0.032 2 0.066 5 总花青素 0.080 9 0.036 9 0.069 5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80 5 0.039 2 0.070 6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94 7 0.028 5 0.066 1 新绿原酸 0.077 0 0.044 9 0.073 9 新绿原酸 0.073 1 0.045 9 0.073 7 绿原酸 0.079 8 0.041 8 0.072 6 绿原酸 0.072 9 0.046 8 0.074 3 芦丁 0.080 2 0.042 9 0.073 7 芦丁 0.075 8 0.042 0 0.071 8 金丝桃苷 0.082 2 0.033 0 0.065 5 金丝桃苷 0.082 9 0.035 8 0.069 3 异槲皮苷 0.075 9 0.050 0 0.077 4 异槲皮苷 0.078 2 0.039 5 0.070 7 可溶性蛋白 0.074 4 0.055 0 0.080 4 可溶性蛋白 0.101 8 0.022 2 0.060 5 ‘晓红宫粉’ 失水率 0.076 6 0.063 7 0.081 2 ‘粉皮宫粉’ 失水率 0.076 1 0.041 3 0.072 4 收缩率 0.083 6 0.037 0 0.064 6 收缩率 0.075 4 0.037 6 0.068 8 色差值 0.079 4 0.043 2 0.068 1 色差值 0.081 3 0.032 7 0.066 6 DPPH 0.078 4 0.050 6 0.073 2 DPPH 0.074 0 0.042 9 0.072 7 ABST 0.084 2 0.046 3 0.072 6 ABST 0.072 5 0.051 6 0.079 0 总黄酮 0.082 3 0.042 3 0.068 5 总黄酮 0.073 6 0.048 8 0.077 4 总花青素 0.077 2 0.054 3 0.075 2 总花青素 0.078 1 0.040 3 0.072 4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80 2 0.045 3 0.070 1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72 5 0.050 4 0.078 1 新绿原酸 0.080 4 0.043 7 0.068 9 新绿原酸 0.092 8 0.027 4 0.065 1 绿原酸 0.079 1 0.048 8 0.072 2 绿原酸 0.089 6 0.027 1 0.063 6 芦丁 0.093 8 0.030 4 0.062 0 芦丁 0.072 4 0.052 3 0.079 5 金丝桃苷 0.084 5 0.045 8 0.072 3 金丝桃苷 0.079 9 0.039 6 0.072 6 异槲皮苷 0.076 7 0.061 3 0.079 6 异槲皮苷 0.098 4 0.023 6 0.062 2 可溶性蛋白 0.077 9 0.048 6 0.071 5 可溶性蛋白 0.090 3 0.032 3 0.069 7 ‘月光玉蝶’ 失水率 0.081 1 0.046 8 0.081 0 ‘粉台玉蝶’ 失水率 0.080 1 0.047 6 0.079 2 收缩率 0.100 3 0.026 2 0.067 4 收缩率 0.106 4 0.025 4 0.066 7 色差值 0.082 8 0.038 1 0.073 9 色差值 0.082 2 0.045 0 0.078 0 DPPH 0.080 6 0.043 4 0.077 8 DPPH 0.082 1 0.045 5 0.078 5 ABST 0.087 6 0.043 7 0.081 4 ABST 0.079 1 0.057 0 0.086 2 总黄酮 0.088 7 0.038 3 0.076 6 总黄酮 0.102 1 0.036 9 0.078 8 含量花青素 0.063 8 0.000 1 0.002 7 总花青素 0.063 8 0.000 1 0.002 7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83 2 0.040 0 0.075 8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82 2 0.041 1 0.074 6 新绿原酸 0.080 6 0.046 1 0.080 1 新绿原酸 0.094 8 0.036 2 0.075 2 绿原酸 0.080 8 0.049 1 0.082 8 绿原酸 0.085 5 0.044 6 0.079 3 芦丁 0.092 0 0.040 4 0.080 1 芦丁 0.083 0 0.045 2 0.078 6 金丝桃苷 0.093 0 0.037 5 0.077 6 金丝桃苷 0.085 1 0.045 1 0.079 5 异槲皮苷 0.092 5 0.031 1 0.070 5 异槲皮苷 0.094 7 0.032 3 0.071 0 可溶性蛋白 0.097 6 0.033 2 0.074 9 可溶性蛋白 0.084 5 0.039 8 0.074 5 ‘素玉绿萼’ 失水率 0.083 7 0.061 3 0.082 2 ‘久观绿萼’ 失水率 0.083 6 0.055 6 0.080 1 收缩率 0.087 1 0.046 4 0.073 0 收缩率 0.089 1 0.042 4 0.072 2 色差值 0.084 2 0.058 4 0.080 5 色差值 0.086 5 0.045 9 0.074 0 DPPH 0.089 1 0.045 1 0.072 8 DPPH 0.088 0 0.052 5 0.079 8 ABST 0.088 6 0.053 3 0.078 9 ABST 0.083 3 0.056 8 0.080 8 总黄酮 0.090 3 0.050 6 0.077 6 总黄酮 0.086 7 0.046 0 0.074 2 总花青素 0.063 8 0.000 1 0.002 7 总花青素 0.063 8 0.000 1 0.002 7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088 6 0.046 2 0.073 4 挥发性分成保留率 0.106 5 0.045 3 0.081 6 新绿原酸 0.093 3 0.045 8 0.075 0 新绿原酸 0.084 4 0.054 7 0.079 8 绿原酸 0.086 9 0.050 0 0.075 7 绿原酸 0.087 3 0.052 8 0.079 8 芦丁 0.090 0 0.051 5 0.078 2 芦丁 0.089 6 0.039 7 0.070 0 金丝桃苷 0.088 0 0.050 1 0.076 3 金丝桃苷 0.089 8 0.050 4 0.079 0 异槲皮苷 0.095 7 0.047 4 0.077 3 异槲皮苷 0.086 6 0.048 9 0.076 4 可溶性蛋白 0.084 3 0.055 9 0.078 8 可溶性蛋白 0.087 0 0.043 8 0.072 5 表 6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梅花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评分和TOPSIS排序结果Table 6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TOPSIS ranking results of entropy-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P. mume after different drying motheds品种 干燥方法 熵权-变异系数
综合排名TOPSIS排名 品种 干燥方法 熵权-变异系数
综合排名TOPSIS排名 综合评分 排名 C 排名 综合评分 排名 C 排名 ‘东方朱砂’ 热风干燥法 783.50 3 0.501 0 3 ‘骨红朱砂’ 热风干燥法 952.51 3 0.367 5 4 微波干燥法 619.09 4 0.392 3 4 微波干燥法 735.31 4 0.416 1 3 复合干燥法 975.78 2 0.649 3 1 复合干燥法 1276.55 2 0.581 2 1 真空冷冻干燥法 1049.36 1 0.595 0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340.41 1 0.552 8 2 ‘晓红宫粉’ 热风干燥法 723.16 3 0.508 3 3 ‘粉皮宫粉’ 热风干燥法 783.50 3 0.378 6 3 微波干燥法 564.06 4 0.413 6 4 微波干燥法 619.09 4 0.417 8 4 复合干燥法 912.86 2 0.598 5 1 复合干燥法 975.78 2 0.565 1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045.04 1 0.582 4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049.36 1 0.626 6 1 ‘月光玉蝶’ 热风干燥法 590.06 3 0.393 3 4 ‘粉台玉蝶’ 热风干燥法 722.06 3 0.283 0 4 微波干燥法 501.93 4 0.450 8 3 微波干燥法 707.76 4 0.422 5 3 复合干燥法 852.84 2 0.620 7 1 复合干燥法 975.07 2 0.555 4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953.14 1 0.550 9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016.84 1 0.586 4 1 ‘素玉绿萼’ 热风干燥法 812.27 3 0.432 2 3 ‘久观绿萼’ 热风干燥法 877.24 3 0.423 7 3 微波干燥法 713.61 4 0.435 2 4 微波干燥法 706.09 4 0.505 1 4 复合干燥法 1016.70 2 0.580 5 1 复合干燥法 1041.97 2 0.464 3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048.38 1 0.564 1 2 真空冷冻干燥法 1150.98 1 0.576 4 1 3. 讨论
梅花具有多种香气成分和气味品质、独特的花色花形以及药用价值,这些特点赋予梅花极大的开发潜力[27]。本研究应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复合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4种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梅花,综合考虑了表型、花色、花香成分等因素,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燥方法对梅花的理化属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与 ZHANG等[28]的研究一致。真空冷冻干燥的梅花在保持色泽和细胞结构上表现最佳,具较强的清除DHHP和ABST自由基能力,显示出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复合干燥法能保留梅花活性成分,提升抗氧化能力。这与SHI等[29]的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中,复合干燥法在保留挥发性物质方面表现最佳,不仅提高了梅花的香气质量,还缩短了干燥时间,减少了有效成分的降解。此外,真空冷冻干燥法和复合干燥法处理后的梅花在保留总黄酮、总花青素、绿原酸等有效成分方面均表现出优势。在评估不同梅花品种的质量时,‘绿萼’品种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各营养成分较高,而‘朱砂’品种在保留花色方面最为突出,并且其花青素质量分数较高。综合评分结果显示:‘骨红朱砂’‘久观绿萼’评分最高,因此,这2个梅花品种适用于梅花花茶的开发。
4. 结论
本研究选取8个梅花品种,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鲜花进行研究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梅花品质最优,复合干燥次之。真空冷冻干燥在品质保持方面表现最佳,但较高的设备成本和长时间的干燥过程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相比之下,复合干燥结合了不同干燥方法的优点,不仅保持了梅花的品质,还缩短了加工时间,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可以进一步拓展梅花品种的选择范围,优化复合干燥条件,以提升梅花茶的整体品质。此外,本研究选用了色差值、抗氧化能力和总黄酮质量分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考虑引入更多与梅花品质相关的生化和生理指标,构建更为全面的梅花品质评价体系。
-
表 1 模型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Table 1.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潜在变量 观测变量 旋转因子矩阵值 组合信度 平均提取方差值 克朗巴哈系数 A景区游客环境感知满意度 A1自然资源丰富 0.698 0.841 0.584 0.759 A2设施与服务良好 0.761 A3景区生态环境舒适 0.808 A4文化及历史吸引人 0.785 B运动体验满意度 B1运动设施丰富多样 0.758 0.862 0.535 0.807 B2项目安全易操作 0.752 B3运动趣味性强 0.733 B4休闲游憩运动舒适 0.699 B5专项运动项目丰富有趣 0.679 B6运动项目可参与度高 0.658 C远离 C1有一种脱离世俗的体验 0.667 0.844 0.501 0.736 C2可以摆脱疲倦的日常生活休养 0.640 C3可以让我完全休息的地方 0.768 C4可以帮助我放松紧绷的心情 0.693 C5感觉到工作及日常生不受活的拘束 0.718 D延展性 D1周围的景物是协调一致的 0.647 0.823 0.531 0.705 D2对于环境中看不见的景观感到有趣 0.797 D3使我延伸出许多美好联想 0.784 D4景观的组成元素是相配的 0.677 E魅力性 E1具有吸引人的特质 0.688 0.835 0.564 0.735 E2可有更多的探索与发现 0.763 E3这个环境是有魅力的 0.778 E4想花更多的时间来观察 0.756 F兼容性 F1可以从事我喜欢的运动 0.660 0.863 0.542 0.789 F2很快适应这样的场景 0.723 F3感觉属于这里 0.788 F4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法 0.778 F5想做的事情与环境一致 0.731 -
[1] VELARDE M D, FRY G, TVEIT M. Health effects of viewing landscapes: landscape types i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J]. Urban For Urban Greening, 2007, 6(4): 199 − 212. [2] KAPLAN R, KAPLAN S.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60. [3] HARTIG T, KORPELA K, EVANS G W, et al.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restorativeness [J]. Göteborg Psychol Rep, 1996, 26(7): 1 − 64. [4] WANG Xinxin, RODIEK S, WU Chengzhao, et al. Stress recovery and restorative effects of viewing different urban park scenes in Shanghai, China [J]. Urban For Urban Greening, 2016, 15: 112 − 122. [5] 刘群阅, 陈烨, 张薇, 等. 游憩者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与健康效益评估关系研究: 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资源科学, 2018, 40(2): 381 − 391. LIU Qunyue, CHEN Ye, ZHANG Wei, et al. Tourists’ 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perceived restoration and perceived health at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J]. Resour Sci, 2018, 40(2): 381 − 391. [6] LEHTO X Y. Assessing the perceived restorative qualities of vacation destinations [J]. J Travel Res, 2012, 52(3): 325 − 339. [7] CHEN Guanghua, HUANG Songshan, ZHANG Dandan. Understanding Chinese vacationers’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scale [J]. J Travel Tourism Mark, 2017, 34(8): 1115 − 1127. [8] 黄章展, 黄芳铭, 周先捷. 环境偏好与环境恢复性知觉关系之研究: 以山景景观为例[J]. 户外游憩研究, 2008, 21(1): 1 − 25. HUANG Zhangzhan, HUANG Fangming, ZHOU Xianji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 preferences and restorative perceptions of environment: a case of mountainscape [J]. Outdoor Recreation Stud, 2008, 21(1): 1 − 25. [9] 陈钢华, 奚望. 旅游度假区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对满意度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 以广东南昆山为例[J]. 旅游科学, 2018, 32(4): 17 − 30. CHEN Ganghua, XI Wang. The impact of visitors’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on satisfaction and post-tour behavioral intentions: a case study of Nankunshan [J]. Tourism Sci, 2018, 32(4): 17 − 30. [10] 刘群阅, 尤达, 朱里莹, 等. 游憩者场所依恋与恢复性知觉关系研究: 以福州城市公园为例[J]. 资源科学, 2017, 39(7): 1303 − 1313. LIU Qunyue, YOU Da, ZHU Liyi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ce attachment and restorative perception of tourists visiting Fuzhou urban parks [J]. Resour Sci, 2017, 39(7): 1303 − 1313. [11] 谭少华, 孙雅文, 申纪泽. 城市公园环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 基于感知与行为视角[J]. 城市建筑, 2018(8): 24 − 28. TAN Shaohua, SUN Yawen, SHEN Jiz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urban park environment on public health: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sycholpgical perception and behaviors [J]. Urban Archit, 2018(8): 24 − 28. [12] GRAHN P, STIGSDOTTER U K.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 space and stress restoration [J]. Landscape Urban Plann, 2010, 94(3/4): 264 − 275. [13] PESCHARDT K K, STIGSDOTTER U K.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k characteristics and perceived restorativeness of small public urban green spaces [J]. Landscape Urban Plann, 2013, 112: 26 − 39. [14] 郑群明, 刘嘉, 朱岩, 等. 森林保健旅游对游客亚健康改善的感知研究[J]. 资源科学, 2017, 39(6): 1171 − 1181. ZHENG Qunming, LIU Jia, ZHU Yan, et al. Perception on the sub-health improvement of tourists by forest healthcare tourism [J]. Resour Sci, 2017, 39(6): 1171 − 1181. [15] 李昌俊, 贾贺男, 左俊楠. 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果、机制与展望[J]. 中国体育科技, 2015, 51(1): 132 − 139. LI Changjun, JIA Henan, ZUO Junnan. Effects, mechanisms and prospects of exercise promoting mental health [J]. Sports Sci Technol China, 2015, 51(1): 132 − 139. [16] 谭少华, 郭剑锋, 赵万民. 城市自然环境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恢复研究进展[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4): 55 − 60. TAN Shaohua, GUO Jianfeng, ZHAO Wanmin. Research progress of restoration and stress relief benefits in urban natural environment [J]. Areal Res Dev, 2010, 29(4): 55 − 60. [17] LEHTO X, KIRILLOVA K, LI H, et al. Across-cultural validation of the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scale: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J]. Asia Pac J Tourism Res, 2017, 22(3): 329 − 343. [18] 曾真, 朱南燕, 戴忠炜, 等. 城市绿道游憩者游憩动机、满意度与健康效益评估的关系研究: 以三明绿道为例[J]. 生态经济, 2019, 35(6): 125 − 130. ZENG Zhen, ZHU Nanyan, DAI Zhongwei, et 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rban greenway tourists’ recreational motivation, satisfaction and assessment of health benefits: a case study of Sanming Greenway [J]. Ecol Econ, 2019, 35(6): 125 − 130. [19] 房城, 王成, 郭二果, 等. 城郊森林公园游憩与游人生理健康关系: 以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8(3): 87 − 88, 107. FANG Cheng, WANG Cheng, GUO Erguo,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reation in suburban forest park and tourists’ physiological health: a case study of Baiwang Mountain Forest Park, Beijing [J]. J Northeast For Univ, 2010, 38(3): 87 − 88, 107. [20] 彭慧蕴, 谭少华. 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 以重庆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 34(9): 5 − 9. PENG Huiyun, TAN Shaohu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estoration effect of urban park environment: a case sudy of Chongqing [J]. Chin Landscape Archit, 2018, 34(9): 5 − 9. [21] OLIVER R 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 J Mark Res, 1980, 17(4): 460 − 469. [22] HIPP A, OGUNSEITAN O A.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perceived psychological restorativeness of coastal parks [J]. J Environ Psychol, 2011, 31(4): 421 − 429. [23] 陈钢华, 奚望, 黄松山, 等. 海滨旅游度假区游客环境和气候满意度对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J]. 资源科学, 2019, 41(3): 430 − 440. CHEN Ganghua, XI Wang, HUANG Songshan, et al. Influences of coastal resort vacationers’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satisfactions on their perceived destination restorative qualities [J]. Resour Sci, 2019, 41(3): 430 − 440. [24] 谭少华, 彭慧蕴. 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J]. 中国园林, 2016, 32(8): 65 − 70. TAN Shaohua, PENG Huiyun. A study on impact factor of vest-pocket park alleviating stress of human [J]. Chin Landscape Archit, 2016, 32(8): 65 − 70. -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