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鹏, 李功权.
基于生态位因子模型的湖北省松材线虫病风险评估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3): 560-5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365
|
[2] |
张书平,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预报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1): 93-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12
|
[3] |
张恒, 孙子健, 张运林, 金森, 王玉霞.
不同距离气象数据对细小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3): 529-53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3.019
|
[4] |
褚燕琴, 牛树奎, 陈锋, 芮淑君, 王凯.
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对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1): 96-1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1.014
|
[5] |
张威, 张守科, 舒金平, 孟海林, 吴鸿, 王浩杰.
环境温湿度对黄脊竹蝗趋尿行为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4): 704-7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4.017
|
[6] |
汪爱娟, 洪文英, 吴燕君, 李阿根, 张舟娜, 许张杰.
浙江塘栖枇杷黄毛虫种群数量特征及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4): 712-7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4.022
|
[7] |
王凯, 牛树奎.
基于Rothermel模型的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潜在火行为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42-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06
|
[8] |
NGUYENThiHuongGiang, 张齐生.
竹集成材高频热压过程中板坯内温度的变化趋势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2): 167-17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2.001
|
[9] |
王秋华, 徐盛基, 李世友, 瞿海斌, 万春, 文灿明, 张晓明.
云南松林飞火形成的火环境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2): 263-2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2.017
|
[10] |
秦飞飞, 唐丽华.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森林火灾远程视频同步跟踪算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6): 917-92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6.017
|
[11] |
项移娟, 管剑锋, 李健, 黄继玉, 马良进.
浙江省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预测预报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5): 775-7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5.015
|
[12] |
苏秀, 马良进, 陈安良, 张立钦.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3): 355-358.
|
[13] |
毛胜凤, 张立钦, 张健, 林海萍, 马良进, 徐清信.
马尾松叶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3): 359-362.
|
[14] |
卢杰, 郑维列, 兰小中.
长鞭红景天生物量基本特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6): 743-748.
|
[15] |
王义平, 于振东, 吴鸿.
林木昆虫演变为重大害虫的主要环境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52-757.
|
[16] |
李兰英, 高岚, 温亚利, 黄水灵, .
森林病害的环境影响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5): 491-496.
|
[17] |
谢大洋.
毛竹枯梢病灾区区划及预测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398-402.
|
[18] |
钱俊, 金永明, 张文标.
电场对杨木胶合效应之再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3): 293-296.
|
[19] |
宋白瑜.
增强实木地板物理形状稳定性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3-366.
|
[20] |
楼崇, 刘成林.
毛竹质量生长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4, 11(3): 269-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