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遗传变异

管兰华 潘惠新 黄敏仁 施季森

蒋明衔, 陈奶荣, 林巧佳, 等. 响应面法优化杨木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122-1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9
引用本文: 管兰华, 潘惠新, 黄敏仁, 等. 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遗传变异[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4): 376-381.
JIANG Mingxian, CHEN Nairong, LIN Qiaojia, et al. Optimizing preserved poplar plywoo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1): 122-1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9
Citation: GUAN Lan-hua, PAN Hui-xin, HUANGMin-ren,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of new clones of Populus deltoids (I-69) ×Populus euramericana (I-45)[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4): 376-381.

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遗传变异

基金项目: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11-02-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管兰华(1974-), 男, 湖北武汉人, 硕士,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 guanlanhua@yahoo.com.cn
    通信作者: 管兰华(1974-), 男, 湖北武汉人, 硕士,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6

Genetic variation of new clones of Populus deltoids (I-69) ×Populus euramericana (I-45)

Funds: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11-02-04)

  • 摘要: 为了研究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I-69)欧美杨(P .euramericana (I-45)F1 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 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第12 年生的数据, 对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利用率和弯曲度等8 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弯曲度这一性状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所有性状在各无性系之间都呈极显著差异。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算可知, 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和利用率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65 , 0.75 , 0.50 , 0.81 , 0.51 , 0.71 和0.63 , 表明各性状为中等至高度遗传, 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要强于环境的影响, 也表明各无性系在各性状上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上的差异造成的, 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895 , 797 , 312 ,139 和194 等无性系是生长表现最突出的无性系, 木材密度最大的前5 个无性系是1271 ,410 , 187 , 748 和1317 , 而根据圆满度和利用率2 个指标选出的无性系为561 , 748 , 1150 ,1317 和1381 。由此可见, 生长性状、材质性状和干形性状的优良无性系各不相同, 必须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多性状综合分析, 才能对各无性系做出合适的评价。表3 参13
  • 以木材为原料的胶合板易受虫菌侵害而腐朽[1],使胶合板的使用受到限制。经过防腐处理的胶合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达到防腐、防虫、防霉的效果,延长胶合板的使用期限。但是经过防腐处理,会降低胶黏剂与木材表面的润湿性[2],防腐剂的某些成分会与胶黏剂相互作用[3-5],导致胶合强度下降,影响最终制品的性能。因此,研究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对实际生产和开发新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响应面法可以对多个因素与多个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6]。本研究在前期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拟以硼砂、乙二醛、丙三醇复配物为防腐剂,酚醛树脂胶为胶黏剂,制作杨木防腐胶合板,以板的胶合强度及硼保持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杨木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以期得到胶合强度和硼保持率均较高的杨木防腐胶合板最佳制作工艺参数。

    杨木单板,含水率10%~12%,规格为300 mm × 140 mm × 1.2 mm,建阳胶合板厂;苯酚、氢氧化钠、硼酸、丙三醇均为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甲醛(37%水溶液,质量分数)、乙二醛(40%水溶液,质量分数)为分析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

    1.2.1   酚醛树脂胶的制备与性能

    酚醛树脂胶制备工艺为:苯酚∶甲醛水溶液∶氢氧化钠(30%水溶液,质量分数)的摩尔比为1.0∶2.0∶0.5。控制水温在50 ℃左右,将溶化的苯酚加入三口烧瓶后开动搅拌器,依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第1次甲醛溶液;待放热反应停止后,再缓慢加热升温至(90±2) ℃,保温15 min;降温至80 ℃,加入第2次甲醛溶液,升温升至(90±2) ℃,保温20 min后开始测黏度;当黏度达到要求后,降温至35 ℃以下放料。

    基本参数:pH 11.37;游离醛0.086% ;黏度(涂4杯)42.44 s/ 23 ℃;固含量50%;固化时间42.52 min。

    1.2.2   防腐液的配置

    用硼砂、乙二醛、丙三醇和蒸馏水调配防腐液,配比见表 1

    表  1  3种防腐液中各组分的配比
    Table  1.  Component ratio of the 3 kinds of preservative solutions
    编号硼砂质量分数/%乙二醛质量分数/%丙三醇质量分数/%
    1621
    2631
    364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2.3   单板防腐处理

    为了便于防腐液渗透,将杨木单板放入80 ℃烘箱中干燥3 h,再浸入防腐液中2 h。浸渍完毕后,取出单板,沥干,根据实验方案,分别放在65,70,75 ℃烘箱中分别干燥4,5,6 h,封存2 d,备用。

    1.2.4   胶合板制作及胶合强度测试

    以酚醛树脂胶为胶黏剂,将防腐处理后的杨木单板按相邻层纤维方向垂直进行组坯,压制成3层胶合板。涂胶量280 g·m-2(双面)。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40 ℃,热压时间1.0 min·mm-1,单位压力1.0 MPa。胶合强度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T9846-2004中Ⅰ类胶合板和GB/T 17657-1999中4.15.4.2a中规定的快速检验法。

    1.2.5   流失实验

    按照木材防腐行业标准LYT 1283-2011《木材防腐剂对腐朽菌毒性实验室试验方法》中的水溶性防腐剂流失实验进行。

    1.2.6   硼保持率的测定

    硼保持率的测定方法参照文献[7]

    1.2.7   最佳工艺条件制作的杨木防腐胶合板室内耐腐性能检测

    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42.1-2009《木材耐久性能 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和林业行业标准LY/T 1283-2011《木材防腐剂对腐朽菌毒性实验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计算试样的质量损失率,评价耐腐性等级。

    1.2.8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Design-Expert 8.0.5中Box-Behnken设计模式进行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以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干燥时间3个因子为自变量,分别用x1x2x3表示,在探索性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各影响因素合适的条件范围,分别为2%~4%,65~75 ℃,4~6 h,以杨木防腐胶合板的胶合强度y1和硼保持率y2作为响应值,试验自变量因素编码及水平见表 2

    表  2  试验自变量因素编码及水平
    Table  2.  Code and level of factors chosen for the trial
    水平x1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x2干燥温度/%x3干燥时间/h
    -12654
    03705
    1475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y1及硼保持率y2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 3

    表  3  试验设计与结果
    Table  3.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results
    试验号x1x2x3单板含水率/%y1胶合强度/MPay2硼保持率/%
    10(3)1(75)1(6)4-831-2743-142 5
    20(3)-1(65)-1(4)6-451-3048-880 6
    3-1(2)-1(65)0(5)6-091-3943-259 5
    40(3)0(70)0(5)5-831-4852-597 9
    51(4)1(75)0(5)5-421-4439-040 4
    6-1(2)0(70)1(6)4-931-2340-222 2
    7-1(2)1(75)0(5)5-421-2839.104 4
    80(3)0(70)0(5)5-811-4351.897 9
    90(3)-1(65)1(6)5-081-3248-005 9
    100(3)0(70)0(5)5-891-4449-097 9
    110(3)0(70)0(5)5-881-4249-077 8
    120(3)1(75)-1(4)5-991-3548-849 2
    130(3)0(70)0(5)5-911-4350-099 7
    14-1(2)0(70)-1(4)6-311-3340-292 8
    151(4)-1(65)0(5)5-521-2730-673 3
    161(4)0(70)-1(4)6-381-3638-571 8
    171(4)0(70)1(6)4-921-4238.021 5
    说明:未流失试件中硼(以B2O3计)为4.9~5.2kg·m-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3个因素经过拟合得到胶合强度y1及硼保持率y2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begin{align} & {{y}_{1}}=-10.735\text{ }00-0.937\text{ }50{{x}_{1}}+0.320\text{ }50~{{x}_{2}}+0.917\text{ }50~{{x}_{3}}+ \\ & 0.014\text{ }00~{{x}_{1}}~{{x}_{2}}+0.040\text{ }00~{{x}_{1}}~{{x}_{3}}~-0.005\text{ }00~{{x}_{2}}~{{x}_{3}}- \\ & 0.035\text{ }00{{x}_{1}}^{2}-0.002\text{ }40~{{x}_{2}}^{2}-0.070\text{ }00{{x}_{3}}^{2};~ \\ & {{y}_{2}}=-460.573\text{ }72+16.132\text{ }32x1+12.171\text{ }25x2+26.756\text{ }50{{x}_{3}}+ \\ & 0.626\text{ }11~{{x}_{1}}{{x}_{2}}-0.119\text{ }92~{{x}_{1}}~{{x}_{3}}~-0.241\text{ }60~{{x}_{2}}~{{x}_{3}}-10.238\text{ }65~{{x}_{1}}^{2}- \\ & 0.091\text{ }85~{{x}_{2}}^{2}-1.038\text{ }50~{{x}_{3}}^{2}。 \\ \end{align}$

    这2个模型的R2值分别为0.925 6和0.942 8,接近于1,说明通过二次回归得到的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及硼保持率的模型与试验拟合较好。

    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y1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表 4可以看出:方程y1P=0.003 4<0.01极显著,失拟项P=0.176 0>0.05不显著,说明所建立的回归二次模型成立。方程y1x1 x2x22x32对响应值胶合强度影响极显著,x1x1 x3对响应值胶合强度影响显著,x2x3x2 x3,x12对响应值胶合强度影响不显著。影响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的主次因素依次为x1x3x2,即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干燥时间>干燥温度。

    表  4  胶合强度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bonding strength
    项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显著性
    模型0.083 95690.009 3289.673 9290.003 4 **
    x10.008 45010.008 4508.762 9630.021 1 *
    x20.000 45010.000 4500.466 6670.516 5
    x30.001 25010.001 2501.296 2960.292 4
    x1 x20.019 60010.019 60020.325 9300.002 8 **
    x1 x30.006 40010.006 4006.637 0370.036 7 *
    x2 x30.002 50010.002 5002.592 5930.151 4
    x120.005 15810.005 1585.348 9280.054 0
    x220.015 15810.015 15815.719 3000.005 4 **
    x320.020 63210.020 63221.395 7100.002 4 **
    残差0.006 75070.000 964
    失拟项0.004 55030.001 5172.757 5760.176 0
    净误差0.002 20040.000 550
    总误差0.090 70616
    说明:*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拟合模型y1绘制胶合强度响应曲面图(图 13)。图 1为干燥时间在0水平,即在固定干燥时间5 h的条件下,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温度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由图 1可知,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与干燥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当干燥时间一定时,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胶合强度提高,干燥温度为75 ℃时,胶合强度达最大值;当干燥时间一定,干燥温度为75 ℃时,随着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的增大,在试验范围,胶合强度呈上升趋势。因为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乙二醛、丙三醇、硼砂与木材之间反应生成聚缩醛网络[8],减弱硼砂与酚醛树脂胶之间的相互作用[3-5],避免酚醛胶凝胶[9],减小对胶合强度的不利影响。图 2为干燥温度在0水平,即在固定干燥温度70 ℃的条件下,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时间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由图 2可知:等高线图呈椭圆形,说明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时间两者交互作用较显著。随着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的增大,胶合强度随之上升,乙二醛质量分数为4%时,胶合强度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因为乙二醛分子中有2个相互连接的羰基,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同时与木材、酚醛树脂胶发生化学反应[10-11],起到桥接作用,有利于酚醛树脂胶与木材之间形成化学键,提高胶合强度。图 3为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在0水平,即在固定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为3% 的条件下,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的响应曲面和等高线。由图 3可知,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的交互作用较弱,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一定时,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胶合强度亦增大,约5 h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单板产生变形或翘曲,单板含水率太低,容易吸入胶粘剂,使胶接界面产生缺胶等现象,因而胶合强度降低[12]

    图  1  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温度对胶合强度影响的响应曲面
    Figure  1.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glyoxal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drying temperature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图  2  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时间对肢合强度影响的响应曲面
    Figure  2.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glyoxal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drying time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图  3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肢合强度影响的响应曲面
    Figure  3.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drying temperature and drying time on the bonding strength

    由Design-Exper软件分析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最佳工艺参数为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4%,干燥温度73.14 ℃,干燥时间5.08 h,在此工艺条件下,胶合强度预测值可以达到1.46 MPa。

    杨木防腐胶合板硼保持率y2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5

    表  5  硼保持率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Table  5.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retention rate of boron
    项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显著性
    模型574.040 10963.782 2412.822 200.001 4**
    xl34.328 341348328 346.901 060.034 1*
    x20.058 2810.058 280.011 720.916 8
    x36.484 0816.484 0818303 500.291 1
    x239.201 37139.201 377.880 690.026 2*
    x30.057 5210.057 520.011 560.917 4
    x2 x35.837 0615.837 061.173 430.314 6
    x12441.389 601441.389 6088.732 95< 0.000 1**
    x2222.199 89122.199 894.462 860.072 5
    x324.541 0114.541 010.912 880.371 2
    残差348820 5174.974 36
    失拟项24.331 1438.110 383.092 800.152 0
    净误差10.489 3842.622 34
    总误差608.860 6016
    说明:*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5可以看出:方程y2P=0.001 4<0.01极显著,失拟项P=0.152 0>0.05不显著,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成立。方程y2x12 对响应值硼保持率影响极显著,x1x1x2对响应值硼保持率影响显著,x2,x3x1x3x2x3x22x32对响应值硼保持率影响不显著。影响杨木防腐胶合板硼保持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x1x3x2,即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干燥时间>干燥温度。

    根据拟合模型y2绘制防腐胶合板硼保持率相应曲面图(图 46)。图 4表明:干燥温度低、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小时,硼保持率低;但干燥温度过高、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过大也会导致硼保持率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防腐木材在干燥过程中,防腐剂附着在导管壁上的纹孔周围,同时木材中的水分通过导管壁上的纹孔排出[13],而乙二醛沸点低、在较高温度下易蒸发,如果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过大、干燥温度过高,防腐剂可能来不及附着就随乙二醛蒸发和水分排出而沉积在木材的表层,容易造成流失,导致硼保持率下降。结合图 5图 6可知,只有合适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才有利于乙二醛、丙三醇、硼砂与木材反应形成聚缩醛网络,硼在木材中的保持率才能达到最大值。

    图  4  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温度对硼保持率影响的响应曲面
    Figure  4.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glyoxal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dry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boron
    图  5  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和干燥时间 对硼保持率影响的响应曲面
    Figure  5.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glyoxal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drying time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boron
    图  6  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硼保持率影响的响应面
    Figure  6.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s of drying temperature and drying time on the retention rate of boron

    由Design-Exper软件分析杨木防腐胶合板硼保持率最佳制作工艺参数为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2.91%,干燥温度70.18 ℃,干燥时间4.55 h,杨木防腐胶合板硼保持率y2 预测值可以达到50.85%。

    总而言之,3个试验因素对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及硼保持率响应值的影响均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平方项对响应值也有很大的影响;防腐液中乙二醛质量分数无论是对胶合强度还是硼保持率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理想的防腐胶合板制作工艺应该使胶合板具有较高的胶合强度,同时还需保证板中具有较高的硼保持率。通过对胶合强度y1和硼保持率y2拟合方程的联合求解,得出胶合强度预测值为1.43 MPa,硼保持率预测值为50.63%的最佳优化结果,此时防腐液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分别为3.01%,70.39 ℃,4.87 h。

    根据最优工艺参数,取整数值: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3.00%,干燥温度70 ℃,干燥时间5 h,制作杨木防腐胶合板,重复5次试验,测定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硼保持率,以验证响应面法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胶合强度的实测平均值为1.46 MPa;硼保持率实测平均值为49.38%。预测值与实测值相近,说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杨木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是可行的。

    用最佳工艺条件制作杨木防腐胶合板,并进行室内耐腐试验,共制作6个试样进行平行试验,测试结果是平均质量损失率为2.98%<10%,达到强耐腐等级,说明所选的防腐剂和制作工艺切实可行。

    本研究通过Box-Benhnken 的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建立了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y1和硼保持率y2的拟合方程:y1=-10.735 00-0.937 50x1+0.320 50x2+0.917 50x3+0.014 00x1x2 + 0.040 00x1x3-0.005 00x2x3 -0.035 00x12-0.002 40x22 - 0.070 00x32y2=-460.573 72 + 16.132 32x1 + 12.171 25x2+26.756 50x3+0.626 11x1x2-0.119 92x1x3-0.241 60x2x3-10.238 65x12 - 0.091 85x22-1.038 50x32

    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知,在本试验范围内,影响杨木防腐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和硼保持率的主次因素依次均为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干燥时间>干燥温度。

    对模型方程y1y2联合求解,得杨木防腐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硼保持率均较高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防腐液中乙二醛的质量分数3.00%,干燥温度70 ℃,干燥时间5 h;胶合强度预测值1.43 MPa,硼保持率预测值50.63%。根据优化工艺进行5次重复试验,得平均胶合强度实测值1.46 MPa,平均硼保持率实测值49.38%,与预测值相近,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杨木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是可行的。

    杨木防腐胶合板室内耐腐试验质量损失率为2.98%<10%,达到强耐腐等级,说明本研究所选的防腐剂和制作工艺切实可行。

  • [1] 张毓格, 侯俊峰, 岑俊杰, 章卫钢, 姜志宏, 俞友明.  汽蒸预处理白栎木材弯曲蠕变的时温等效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1121-11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688
    [2] 董浩, 丁丽霞.  干旱影响下光能利用率模型模拟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109-11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1
    [3] 严艳兵, 潘惠新.  美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144-1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3
    [4] 许秀玉, 王明怀, 仲崇禄, 张华新.  不同树种木材性质及其抗台风性能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751-7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14
    [5] 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滴灌下欧美107杨苗高水肥耦合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1): 29-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1.006
    [6] 李梅, 吴江, 吴家胜, 吴家森.  杨桐苗期施磷效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2): 223-22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2.010
    [7] 徐信武, 崔悦, 汤正捷.  基于剖面密度梯度(VDP)技术的意杨板材剖面密实梯度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799-8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27
    [8] 胡斌, 樊军锋, 高建设, 周永学.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778-783.
    [9] 朱景乐, 王军辉, 张守攻, 张建国, 孙晓梅, 梁保松.  Pilodyn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661-665.
    [10] 尹增芳, 樊汝汶.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31-436.
    [11] 吴家胜, 应叶青, 程晓建, 黎章矩.  杨桐不同立体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55-558.
    [12] 余树全, 付达荣, 李翠环, 刘军, 刘大健.  康定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3): 245-248.
    [13] 秦光华, 姜岳忠, 乔玉玲, 杜华兵, 朱瑞强.  山东省欧美杨新无性系102/74 的引种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336-341.
    [14] 童再康, 郑勇平.  黑杨派新无性系工业适用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64-268.
    [15] 童再康, 郑勇平, 罗士元, 杨惠平, 史红正.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性变异与遗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21-25.
    [16] 童再康, 郑勇平, 罗士元, 杨惠平3, 朱玉球.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性株内变异规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345-349.
    [17] 张立钦, 郑勇平, 吴纪良, 孙品雷, 杨彤.  黑杨派新无性系水培苗对盐胁迫反应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21-125.
    [18] 吴浙东, 何晓宣, 方立林.  不同农药防治黑杨星天牛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06-108.
    [19] 傅军, 钱滕, 黄荣来.  长江护岸林欧美杨无性系混合造林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46-352.
    [20] 陶吉兴, 杨雄鹰.  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384-391.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姬宁, 杨守禄, 李丹. 单板类人造板防腐研究概述. 林业科技开发. 2015(03): 7-1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id/1759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04/4/37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95
  • PDF下载量:  210
  • 被引次数: 1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4-01-06
  • 修回日期:  2004-09-06
  • 刊出日期:  2004-12-20

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遗传变异

    基金项目: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11-02-04)

    作者简介:

    管兰华(1974-), 男, 湖北武汉人, 硕士,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ail: guanlanhua@yahoo.com.cn

    通信作者: 管兰华(1974-), 男, 湖北武汉人, 硕士, 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18.46

摘要: 为了研究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I-69)欧美杨(P .euramericana (I-45)F1 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 利用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第12 年生的数据, 对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利用率和弯曲度等8 个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弯曲度这一性状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所有性状在各无性系之间都呈极显著差异。通过对遗传参数的估算可知, 胸径、树高、材积、木材密度、湿心材比例、圆满度和利用率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65 , 0.75 , 0.50 , 0.81 , 0.51 , 0.71 和0.63 , 表明各性状为中等至高度遗传, 各性状受遗传控制要强于环境的影响, 也表明各无性系在各性状上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上的差异造成的, 通过选择可以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895 , 797 , 312 ,139 和194 等无性系是生长表现最突出的无性系, 木材密度最大的前5 个无性系是1271 ,410 , 187 , 748 和1317 , 而根据圆满度和利用率2 个指标选出的无性系为561 , 748 , 1150 ,1317 和1381 。由此可见, 生长性状、材质性状和干形性状的优良无性系各不相同, 必须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多性状综合分析, 才能对各无性系做出合适的评价。表3 参13

English Abstract

蒋明衔, 陈奶荣, 林巧佳, 等. 响应面法优化杨木防腐胶合板的制作工艺[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1): 122-1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9
引用本文: 管兰华, 潘惠新, 黄敏仁, 等. 美洲黑杨×欧美杨F1 无性系遗传变异[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4): 376-381.
JIANG Mingxian, CHEN Nairong, LIN Qiaojia, et al. Optimizing preserved poplar plywoo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4, 31(1): 122-12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1.019
Citation: GUAN Lan-hua, PAN Hui-xin, HUANGMin-ren, et al. Genetic variation of new clones of Populus deltoids (I-69) ×Populus euramericana (I-45)[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4, 21(4): 376-38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