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浩, 丁丽霞.
干旱影响下光能利用率模型模拟常绿针叶林总初级生产力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109-11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51
|
[2] |
严艳兵, 潘惠新.
美洲黑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及选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144-115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803
|
[3] |
周凡, 周永东, 高鑫, 付宗营, 侯俊峰, 翁翔, 林韶辉.
黑木相思木材干燥特性及干燥工艺制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3): 571-5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94
|
[4] |
许秀玉, 王明怀, 仲崇禄, 张华新.
不同树种木材性质及其抗台风性能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5): 751-7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4.05.014
|
[5] |
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滴灌下欧美107杨苗高水肥耦合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1): 29-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1.006
|
[6] |
李梅, 吴江, 吴家胜, 吴家森.
杨桐苗期施磷效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2): 223-22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2.010
|
[7] |
徐信武, 崔悦, 汤正捷.
基于剖面密度梯度(VDP)技术的意杨板材剖面密实梯度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799-8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27
|
[8] |
胡斌, 樊军锋, 高建设, 周永学.
美洲黑杨与青杨、川杨和卜氏杨人工杂交及杂种苗生长和抗病性状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6): 778-783.
|
[9] |
朱景乐, 王军辉, 张守攻, 张建国, 孙晓梅, 梁保松.
Pilodyn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661-665.
|
[10] |
尹增芳, 樊汝汶.
美洲黑杨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化进程的超微结构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4): 431-436.
|
[11] |
吴家胜, 应叶青, 程晓建, 黎章矩.
杨桐不同立体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55-558.
|
[12] |
余树全, 付达荣, 李翠环, 刘军, 刘大健.
康定杨优树无性系苗期测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3): 245-248.
|
[13] |
秦光华, 姜岳忠, 乔玉玲, 杜华兵, 朱瑞强.
山东省欧美杨新无性系102/74 的引种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4): 336-341.
|
[14] |
童再康, 郑勇平.
黑杨派新无性系工业适用性评价体系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3): 264-268.
|
[15] |
童再康, 郑勇平, 罗士元, 杨惠平, 史红正.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性变异与遗传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1): 21-25.
|
[16] |
童再康, 郑勇平, 罗士元, 杨惠平3, 朱玉球.
黑杨派南方型新无性系纸浆材材性株内变异规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345-349.
|
[17] |
张立钦, 郑勇平, 吴纪良, 孙品雷, 杨彤.
黑杨派新无性系水培苗对盐胁迫反应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21-125.
|
[18] |
吴浙东, 何晓宣, 方立林.
不同农药防治黑杨星天牛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06-108.
|
[19] |
傅军, 钱滕, 黄荣来.
长江护岸林欧美杨无性系混合造林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4): 346-352.
|
[20] |
陶吉兴, 杨雄鹰.
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384-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