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亚麒, 许玉兰, 唐军荣, 和滢埝, 王丹, 李江飞, 蔡年辉.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1): 115-1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223
|
[2] |
陈文博, 王旭东, 石思博, 季诗域, 叶正钱, 任泽涛, 刘璋.
长期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交互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1): 21-3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39
|
[3] |
刘波, 陈绩, 马嘉伟, 方先芝, 赵科理, 柳丹, 叶正钱.
交流电场和水分对褪色柳-东南景天混栽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6): 1238-12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725
|
[4] |
吴羽晨, 蔺芳, 张家洋, 张路路.
3种药用植物单/混播对沙化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 38(2): 329-3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486
|
[5] |
朱正阳, 张慧春, 郑加强, 周宏平.
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离心雾化喷头的性能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2): 361-3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2.022
|
[6] |
刘洪波.
气质联用测定杭白菊等3种中药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1): 110-1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1.016
|
[7] |
储家淼, 钟泰林, 黄珊珊.
3种杀虫剂对白蜡绵粉蚧和臭椿沟眶象的防治效果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3): 459-36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3.025
|
[8] |
张广群, 吴伟志, 汪杭军.
基于加速鲁棒特征的木材显微图像自动配准方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4): 600-6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4.018
|
[9] |
鲍滨福, 王品维, 张齐生, 沈哲红, 马建义.
竹醋液与农药助剂对表面张力的联合效应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5): 569-572.
|
[10] |
陶树兴, 房薇.
8 种肥料微生物对化肥和农药的敏感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1): 80-84.
|
[11] |
林海萍, 韩正敏, 张昕, 毛胜凤.
球孢白僵菌研究现状及提高其杀虫效果展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5): 575-580.
|
[12] |
李克恩.
森得保和苏云金杆菌防治竹织叶野螟药效对比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45-448.
|
[13] |
林青兰.
3 种生物农药防治云南松毛虫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70-72.
|
[14] |
高建社, 符军, 刘永红, 陈竹君.
氮磷肥配施效应对杜仲光合与蒸腾特性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3): 254-257.
|
[15] |
刘兴泉, 许禄.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结构/急性毒性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337-341.
|
[16] |
朱丽云, 孙培龙, 张立钦.
微生物农药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1): 109-112.
|
[17] |
黄国洋, 方志刚.
马尾松毛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毒力基线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159-161.
|
[18] |
吴浙东, 何晓宣, 方立林.
不同农药防治黑杨星天牛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06-108.
|
[19] |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马尾松毛虫幼虫免疫系统对苏云金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7-371.
|
[20] |
朱鹏飞, 赵善欢.
4种杀虫剂对马尾松毛虫的作用及毒力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3): 276-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