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58-161.
引用本文: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58-161.
ZHOU Gou-ying, LIU Jun-ang, LI Qian-ru. Tissue isolation and mycelium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ctarius delicio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58-161.
Citation: ZHOU Gou-ying, LIU Jun-ang, LI Qian-ru. Tissue isolation and mycelium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ctarius delicio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58-161.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JJY207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国英(1966-), 女, 湖北应城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林业微生物研究。
    通信作者: 周国英(1966-), 女, 湖北应城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林业微生物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646.9

Tissue isolation and mycelium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ctarius delicious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60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20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2-12-24
  • 修回日期:  2003-03-04
  • 刊出日期:  2003-06-20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

    基金项目: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JJY2076)

    作者简介:

    周国英(1966-), 女, 湖北应城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林业微生物研究。

    通信作者: 周国英(1966-), 女, 湖北应城人, 副教授, 博士, 从事林业微生物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646.9

摘要: 采用5 种培养基配方, 对2 种不同颜色6 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 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 培养基, 筛选出8 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 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 碳源利用范围广, 蔗糖最好, 葡萄糖次之, 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 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 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 以硫酸铵效果最好, 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 在盐浓度为14 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 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 ~ 6 gL-1 。生长温度范围为7~ 37 ℃, 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 ~ 30 ℃, 最佳生长温度是27 ℃。喜中性偏酸性环境, 适宜生长的pH 值为5 ~ 7 , 最适pH 值为6.5 。图2 表4 参7

English Abstract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58-161.
引用本文: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松乳菇菌种分离及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3, 20(2): 158-161.
ZHOU Gou-ying, LIU Jun-ang, LI Qian-ru. Tissue isolation and mycelium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ctarius delicio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58-161.
Citation: ZHOU Gou-ying, LIU Jun-ang, LI Qian-ru. Tissue isolation and mycelium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ctarius delicious[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3, 20(2): 158-16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