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诗燕, 程鸿浩, 吴筱萌, 徐悦, 邹运鼎, 毕守东.
基于Fuzzy分析的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的种间竞争作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3, 40(5): 1008-101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20753
|
[2] |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芽孢杆菌BU108的分离鉴定及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4): 757-7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4.022
|
[3] |
王颖, 李为花, 李丹, 张震.
喜旱莲子草入侵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625-6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20
|
[4] |
张华峰, 陈顺立, 康文通, 汤行昊, 欧文胜, 方晓敏.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及颜色的选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6): 904-9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5
|
[5] |
王玉兰, 刘爱华, 张静文, 赵边建, 岳朝阳, 张新平, 唐丽.
枣大球蚧和球蚧蓝绿跳小蜂空间分布型吻合程度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5): 799-80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5.026
|
[6] |
王记祥, 马良进.
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86-291.
|
[7] |
和秋菊, 易传辉.
曲足侎缘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8, 25(3): 363-366.
|
[8] |
张昕,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海萍, 毛胜凤, 张炳欣.
生防菌ZJY-1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91-95.
|
[9] |
李克恩.
森得保和苏云金杆菌防治竹织叶野螟药效对比试验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6, 23(4): 445-448.
|
[10] |
杨毅, 周祖基, 张立钦, 马良进, 林新春, 高洁.
寄生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DNA多态性的RAPD 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3): 306-309.
|
[11] |
蒋学建, 周祖基, 马良进, 杨毅, 龚伟.
川硬皮肿腿蜂雌蜂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结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4): 424-427.
|
[12] |
张建国, 崔会平, 何方.
李实蜂药剂防治最佳时期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3): 315-317.
|
[13] |
贾克锋, 黄金标, 徐志宏, 郎学军, 严晓素, 吴德祥.
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4, 21(1): 75-78.
|
[14] |
楼君芳, 胡国良, 俞彩珠, 赵文伟.
竹线盾蚧生物学特性和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05-207.
|
[15] |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徐惠.
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94-296.
|
[16] |
楼君芳, 徐炳潮, 陈小忠, 吴继来, 钟志华.
眼斑钩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2): 229-231.
|
[17] |
余德才, 邹力骏, 吴美芳, 汪国华, 翁素红, 沈健旗.
2 种竹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1): 112-114.
|
[18] |
江英成.
绿僵菌和白僵菌侵染马尾松毛虫试验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410-413.
|
[19] |
钱华, 吴蓉, 柴希民, 左小明, 赵小立.
马尾松毛虫幼虫免疫系统对苏云金杆菌诱导的应答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4): 367-371.
|
[20] |
方惠兰, 廉月琰, 朱锦茹, 张爱仙.
白跗平腹小蜂林间动态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7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