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铭臻, 王利艳, 刘静, 邹显花, 郑宏, 范福金, 马祥庆, 林开敏, 李明.
间伐和施肥对杉木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2, 39(2): 338-34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10226
|
[2] |
何贵平, 徐金良, 徐永勤, 陈永辉, 沈凤强, 徐卢雨.
不同立地杉木家系幼林生长差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8, 35(3): 453-4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8.03.008
|
[3] |
王明初, 孙玉军.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EBLUP预测杉木树高生长过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5): 782-79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5.003
|
[4] |
毛玉明, 乔卫阳, 武克壮, 虞木奎, 成向荣.
林窗大小对白背三七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88-9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12
|
[5] |
欧建德.
福建闽楠人工幼林氮磷钾施肥效应与施肥模式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1): 92-9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1.013
|
[6] |
魏晓慧, 孙玉军, 马炜.
基于Richards方程的杉木树高生长模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5): 661-6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5.004
|
[7] |
张蕊, 王秀花,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不同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心材特性的差异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3): 412-4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2.03.014
|
[8] |
林磊, 周志春, 范辉华, 金国庆, 陈柳英, 王月生.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5): 625-632.
|
[9] |
郑勇平, 孙鸿有, 冯建民, 张建章, 冯建国, 吴隆高.
杉木优良无性系龙15与闽33双系种子园遗传改良效应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01-208.
|
[10] |
王义平, 于振东, 吴鸿.
林木昆虫演变为重大害虫的主要环境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52-757.
|
[11] |
蒋宗垲.
福建柏与杉木人工林细根氮磷养分现存量的动态变化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1): 33-38.
|
[12] |
刘春华.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5, 22(1): 56-60.
|
[13] |
周国模, 郭仁鉴, 韦新良, 王雪军.
浙江省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及主伐年龄的确定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1, 18(3): 219-222.
|
[14] |
何祯祥, 施季森, 尹增芳, 陈孝丑, 余荣卓.
杉木生长性状相关联遗传标记的检测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0, 17(4): 350-354.
|
[15] |
张任好.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杉木生长特点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9, 16(2): 141-144.
|
[16] |
张建章, 游昌顺, 吕锦松.
杉木半双列杂交后代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8, 15(2): 138-144.
|
[17] |
樊后保, 臧润国.
模拟酸雨对樟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6, 13(4): 412-417.
|
[18] |
张钦相, 陈绘画.
杉木人工林经济成熟初探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1): 106-109.
|
[19] |
秦建华, 阮益初, 姜志林, 叶镜中.
不同疏伐方法对杉木人工林结构、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5, 12(4): 360-366.
|
[20] |
罗福裕, 方延福, 励龙昌.
遂昌县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的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3, 10(1): 4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