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02-705.
引用本文: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02-705.
WANG Xian-rong, XIE Chun-ping, HE Zhi-bin. Physiognomy of 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community in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02-705.
Citation: WANG Xian-rong, XIE Chun-ping, HE Zhi-bin. Physiognomy of 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community in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02-705.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2980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贤荣,副教授,博士,从事树木分类学与资源植物学等研究。E-mail:wangxianrong66@nj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718.5

Physiognomy of 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community in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8
  • HTML全文浏览量:  99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1-11
  • 修回日期:  2007-08-21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298001)

    作者简介:

    王贤荣,副教授,博士,从事树木分类学与资源植物学等研究。E-mail:wangxianrong66@nj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S718.5

摘要: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早樱Cerasus subhirtella var.ascendens这一珍贵的木本观花植物,利用群落学研究手段对其群落外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对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植物生长型、生活型谱以及叶片的性质等野外调查研究表明:该群落以常绿高位芽植物占主导地位,其中小高位芽占优势。叶的特征分析表明,中型叶和小型叶占有90%以上;叶型以单叶为主,占91.2%;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61.5%;全缘叶与非全缘叶比例相当;渐尖和尾尖叶占67.3%,反映了其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对群落的外貌分析说明,早樱对光的要求,分布范围较高,同时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English Abstract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02-705.
引用本文: 王贤荣, 谢春平, 何志滨. 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的外貌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6): 702-705.
WANG Xian-rong, XIE Chun-ping, HE Zhi-bin. Physiognomy of 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community in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02-705.
Citation: WANG Xian-rong, XIE Chun-ping, HE Zhi-bin. Physiognomy of Cerasus subhirtella var. ascendens community in Wuyi Mountains,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07, 24(6): 702-705.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