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钱万惠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等.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引用本文: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等.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ZHAO Qing, TANG Honghui, WEI Dan, et al. Spatial visibility of green areas of urban greenway using the green appearance percentag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Citation: ZHAO Qing, TANG Honghui, WEI Dan, et al. Spatial visibility of green areas of urban greenway using the green appearance percentag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庆,工程师,博士,从事城市林业、风景园林等研究。
    通信作者: 赵庆,工程师,博士,从事城市林业、风景园林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31.2

Spatial visibility of green areas of urban greenway using the green appearance percentage

Funds: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 摘要: 为了解城市绿道植物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通过构建绿视率计量方法,以广东省立绿道1号线为例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了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结果表明:①省立绿道1号线沿线4个区域总的绿视率均值为31.06%,其中天河区(38.19%)>海珠区(35.97%)>越秀区(26.76%)>荔湾区(26.67%)。②天河区绿道与荔湾区、越秀区绿道绿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天河区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优于荔湾区和越秀区;虽然海珠区绿道绿视率较荔湾区和越秀区高,但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来看,3个区的绿道绿视率没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绿道的空间绿量可视性较相似。③越秀区和天河区绿道绿视率较为集中地分布在24%~40%区间,说明越秀区和天河区各自区域绿道内部的绿视率数值较为稳定,其空间绿量可视性效果差异不大,给人感觉一种持续、稳定的绿色空间;而荔湾区和海珠区绿道绿视率的分散在10%~50%,说明荔湾区和海珠区各自区域绿道内部的绿视率数值不稳定,其空间绿量可视性效果差异较大,给人一种间断、具有冲击力的绿色空间。基于绿视率的空间绿量可视性可用于评价城市森林建设的视觉效果。图4表4参21
  • [1] 唐慧超, 洪泉, 徐斌.  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景观绩效评价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0, 37(6): 1177-11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67
    [2] 余义亮, 丁彦芬, 朱贵珍, 卓启苗, 余慧.  扬州地区乡村绿化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3): 541-5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3.015
    [3] 熊璨, 唐慧超, 徐斌, 洪泉.  郊野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1): 154-16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1.019
    [4] 王美婷, 孙冰, 陈雷, 罗水兴, 陈勇, 黄应锋, 张静, 张珂.  广州市典型性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 34(3): 501-51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7.03.016
    [5] 于波涛, 杨天琪, 李臣.  寒地城市生态园林树种组合的植物群落关联性分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47-2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09
    [6] 陈旦妮, 顾翠花, 季梦成, 张松, 陆瑾翊.  基于植物分布统计的大观园主要院落植物造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1): 147-15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1.020
    [7] 唐洪辉, 赵庆, 严俊, 杨清.  珠三角地区城镇绿道森林景观特征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5): 784-78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5.009
    [8] 王军围, 唐晓岚.  基于聚落适宜性分析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村落空间布局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6): 919-92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6.015
    [9] 于波涛, 齐木村.  寒地城市功能性生态园林树种选择技术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5): 743-7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5.013
    [10] 严军, 查玚晟, 梁慧琳.  基于山形特征的山地公园景观空间选址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6): 927-93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6.016
    [11] 方舒丽, 张明如, 孟勐, 章琳, 王欣.  浙江传统书院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5, 32(4): 619-62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5.04.019
    [12] 王东良, 金荷仙, 范丽琨, 唐宇力.  疗养院人工绿地三维绿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 30(4): 529-5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4.011
    [13] 邵锋, 宁惠娟, 包志毅, 侯维微.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量化评价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29(3): 359-365.
    [14] 蒋雪丽, 王小德, 崔青云, 盛彩金.  杭州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3): 416-42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3.011
    [15] 张哲, 潘会堂.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6): 962-9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1.06.021
    [16] 卢山, 胡绍庆, 陈波.  木犀属植物及其园艺品种在园林绿地中的配置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0, 27(5): 734-7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0.05.015
    [17] 杨絮飞, 李国新.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9, 26(2): 262-265.
    [18] 钟永德, 王怀采, 黄家兰.  游憩活动对活地被物层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7, 24(5): 593-598.
    [19] 陈招英, 张建和.  五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营建途径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2): 211-213.
    [20] 陈昕.  室内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02, 19(4): 412-415.
  • 期刊类型引用(38)

    1. 刘淑丹,王颖. 杭州市居住区植物资源及绿视率现状调查. 现代园艺. 2025(05): 98-101+113 . 百度学术
    2. 陶贵鑫,周宏轩,王昭清,聂艳霞,周凤林. 道路绿视率不同识别方法比较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4(02): 156-165 . 百度学术
    3. Zhu Xiaotong,Bai Mei,Bai Yuxin,Li Min. Evaluation of Street Space Renovation in Historic Areas Using Deep Learning Based on Street View Imagery in the Human Visual Field.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024(04): 25-34 . 必应学术
    4. 戴阿淼,曹诗怡,朱舒琪,周煌美,张瞳,陈纯峰. 老旧社区健康评价研究——以岳阳市吕仙亭街道为例.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01): 53-57 . 百度学术
    5. 高翔,董贺轩. 街道步行空间绿视率与步行愉悦度的关联研究——基于武汉多类型街道的实证比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3(02): 52-59 . 百度学术
    6. 张玲玲,滕雨婷,胡晓淼,李文涵,赵濛濛,孔德政,冯艳. 郑州市综合性公园边界空间活力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05): 813-825 . 百度学术
    7. 彭巍,唐丽玉,胡颖,陈晓玲,冯先超. 基于街景图像的福州城区主要道路绿视率研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01): 62-66 . 百度学术
    8. 吕旭昕,窦洛文,落昊飞,白骅. 绿视率与NDVI值相结合的道路空间绿量可视性研究——以沣东新区为例.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03): 239-245 . 百度学术
    9. 金慧,罗川西,金荷仙. 城市公园绿视率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杭州为例. 南方建筑. 2022(06): 43-51 . 百度学术
    10. 徐伊玲,范蕊. 基于绿视率的校园道路绿化评估. 城市建筑空间. 2022(06): 136-138 . 百度学术
    11. 王秋实,董玉宽,梁志鹏,陈希. 不同社区生活圈范围的绿色环境暴露水平与房价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4): 706-713 . 百度学术
    12. XIAO Di,FAN Rong,XU Hao-wen,TAN Meng-nan.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analysis of greenway theory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Ecological Economy. 2022(03): 212-224 . 必应学术
    13. 万静,戴璐瑶. 基于绿视率的南京老城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与优化. 园林. 2021(04): 45-51 . 百度学术
    14. 姚尧,殷炜达,任亦询,崔恩泽. 空间分析视角下城市绿地与人体健康关系研究综述. 风景园林. 2021(04): 92-98 . 百度学术
    15. 赵庆,章驰,胡柔璇,许东先,钱万惠,魏玉晗,唐洪辉. 珠海市城区风景游憩林三维绿量与林下游憩空间量特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21(03): 534-540 . 本站查看
    16. 徐振,高竹君,周珍琦,张洁芦. 校园坐憩空间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2021(04): 30-35 . 百度学术
    17. 林锦涵,陈芸芝,汪小钦. 基于绿视率的福州市鼓楼区道路绿化水平评价. 中国城市林业. 2021(03): 73-77+84 . 百度学术
    18. 高雯雯,杨鑫. 校园绿色环境评估研究——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城市建筑. 2021(32): 88-91 . 百度学术
    19. 王颢颖,卓琦,庄大春,吴杨梅,程淑珍. 基于生态宜居视角下的城市蓝绿空间研究. 建材与装饰. 2020(12): 91-92 . 百度学术
    20. 李智轩,何仲禹,张一鸣,金霜霜,王雪梅,朱捷,刘师岑. 绿色环境暴露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以南京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5): 779-791 . 百度学术
    21. 韩西丽,王烨. 城市社区绿道的服务效率及设计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城市规划. 2020(04): 90-96 . 百度学术
    22. 黄俐琳,袁媛,陈清西. 漳州郊野公园绿道康养指标评价分析. 南方农业. 2020(22): 59-66 . 百度学术
    23. 童鸣,佘江峰. 基于街景图像的街道绿化质量综合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经纬天地. 2020(04): 100-106 . 百度学术
    24. 刘晓天,孙冰,廖超,金佳莉,施招婉,范黎明,唐艺家,何继红,何卫忠,杨龙,孙倩,裴男才. 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街道绿视率计量方法比较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0(05): 1022-1031 . 百度学术
    25. 徐博伦,杨芳绒,李利. 基于图像识别的郑州市老城区道路绿视率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1): 113-119 . 百度学术
    26. 龙珍文,列淦文,叶满波,陈晓菁,李颖,叶健莹. 广州市从化区道路绿视率研究. 花卉. 2019(10): 44-45 . 百度学术
    27. 陈明,戴菲,李文佩,杨超.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化评估——以武汉江汉区为例. 中国城市林业. 2019(03): 1-6 . 百度学术
    28. 史云曼,蔡情,施磊,陆东芳. 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绿视率研究. 热带农业工程. 2019(04): 160-163 . 百度学术
    29. 陈亚萍,郑伯红,曾祥平. 基于街景和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多维度量化研究——以郴州市为例. 经济地理. 2019(12): 80-87 . 百度学术
    30. 冯一民,胡蔚. 多维融合的园区立体绿化规划探索——以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为例. 中国园林. 2019(S2): 56-60 . 百度学术
    31. 胡蔚,冯一民. 立体绿化专项规划多层面设计——以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为例. 中国园林. 2019(S2): 61-64 . 百度学术
    32. 张丽英,裴韬,陈宜金,宋辞,刘小茜. 基于街景图像的城市环境评价研究综述.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9(01): 46-58 . 百度学术
    33. 彭锐,刘海霞. 城市道路绿视率自动化计算方法研究. 北京规划建设. 2018(04): 61-64 . 百度学术
    34. 潘洋刘,刘苑秋,曾进,文野,晏琪,古新仁. 基于康养功能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林业经济. 2018(08): 53-57+107 . 百度学术
    35. 张佳晖,孟庆岩,孙云晓,孙震辉,张琳琳. 城市行道树绿视量指数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7(06): 838-845 . 百度学术
    36. 杨亚娟,段晓梅.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研究.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03): 29-30 . 百度学术
    37. 唐洪辉,魏丹,赵庆,钱万惠,邹伟杰,刘静婷. 羊蹄甲属景观树种在广州市3种绿地类型中的应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06): 63-69 . 百度学术
    38. 唐洪辉,赵庆,严俊,杨清. 珠三角地区城镇绿道森林景观特征.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05): 784-789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49)

  • 加载中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zjnldxxb/2016/2/288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82
  • HTML全文浏览量:  535
  • PDF下载量:  718
  • 被引次数: 8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5-11
  • 修回日期:  2015-06-25
  • 刊出日期:  2016-04-20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

    作者简介:

    赵庆,工程师,博士,从事城市林业、风景园林等研究。

    通信作者: 赵庆,工程师,博士,从事城市林业、风景园林等研究。
  • 中图分类号: S731.2

摘要: 为了解城市绿道植物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通过构建绿视率计量方法,以广东省立绿道1号线为例进行调查分析,探索了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结果表明:①省立绿道1号线沿线4个区域总的绿视率均值为31.06%,其中天河区(38.19%)>海珠区(35.97%)>越秀区(26.76%)>荔湾区(26.67%)。②天河区绿道与荔湾区、越秀区绿道绿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天河区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优于荔湾区和越秀区;虽然海珠区绿道绿视率较荔湾区和越秀区高,但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来看,3个区的绿道绿视率没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绿道的空间绿量可视性较相似。③越秀区和天河区绿道绿视率较为集中地分布在24%~40%区间,说明越秀区和天河区各自区域绿道内部的绿视率数值较为稳定,其空间绿量可视性效果差异不大,给人感觉一种持续、稳定的绿色空间;而荔湾区和海珠区绿道绿视率的分散在10%~50%,说明荔湾区和海珠区各自区域绿道内部的绿视率数值不稳定,其空间绿量可视性效果差异较大,给人一种间断、具有冲击力的绿色空间。基于绿视率的空间绿量可视性可用于评价城市森林建设的视觉效果。图4表4参21

English Abstract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等.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引用本文: 赵庆, 唐洪辉, 魏丹, 等.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绿道空间绿量可视性特征[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ZHAO Qing, TANG Honghui, WEI Dan, et al. Spatial visibility of green areas of urban greenway using the green appearance percentag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Citation: ZHAO Qing, TANG Honghui, WEI Dan, et al. Spatial visibility of green areas of urban greenway using the green appearance percentage[J].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16, 33(2): 288-29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6.02.0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