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11卷 第3期
1994, 11(3): 223-234.
摘要:
对杉木、马尾松、柳杉、黄山松、柏木、金钱松、香椿和木麻黄8个树种的种子进行了长达11~12a的贮藏研究。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各树种种子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适宜含水量及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组合条件下种子贮藏效果与贮藏年限。育苗试验表明,经过长期贮藏的林木种子所培育的苗木生长发育正常,只是小苗保存率有所下降。
对杉木、马尾松、柳杉、黄山松、柏木、金钱松、香椿和木麻黄8个树种的种子进行了长达11~12a的贮藏研究。根据结果本文提出了各树种种子长期贮藏的适宜温度、适宜含水量及在不同温度、不同含水量组合条件下种子贮藏效果与贮藏年限。育苗试验表明,经过长期贮藏的林木种子所培育的苗木生长发育正常,只是小苗保存率有所下降。
1994, 11(3): 235-240.
摘要: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上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离酚量的升高。除了二栽杉木根际土游离酚含量比头栽高外,其余物质含量在头栽根际上和二栽根际上间无差异性。
本文分析了杉木、檫树根际土壤的几种有机化合物数量。结果表明:无论是杉木还是檫树其根际土壤各类有机物总量都不同程度高于相应全土;杉木根际土壤的C/N比檫树根际土壤平均高出1.68,H/F低0.23,总糖、可溶性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杉木根际土较高,而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檫树根际土高;土壤总酚量在两种根际上间无明显差异,而游离酚量杉木根际高于檫树根际;杉木连栽造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和H/F的降低和总酚量、游离酚量的升高。除了二栽杉木根际土游离酚含量比头栽高外,其余物质含量在头栽根际上和二栽根际上间无差异性。
1994, 11(3): 241-246.
摘要:
对1年生杉木苗进行二氧化碳14喂饲,同时收集苗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用液闪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苗的光合产物在标记1d后就有1.06%运输入根部组织中;3d后则为4.90%;20d后达到24.04%。二氧化碳14喂饲一结束根系就有碳14分泌物产生;3~5d后分泌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对分泌物进行分离测定表明,其中糖类占39.53%,有机酸占13.80%,氨基酸占5.45%。
对1年生杉木苗进行二氧化碳14喂饲,同时收集苗木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用液闪技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苗的光合产物在标记1d后就有1.06%运输入根部组织中;3d后则为4.90%;20d后达到24.04%。二氧化碳14喂饲一结束根系就有碳14分泌物产生;3~5d后分泌量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对分泌物进行分离测定表明,其中糖类占39.53%,有机酸占13.80%,氨基酸占5.45%。
1994, 11(3): 247-252.
摘要:
对桃两个品种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以铁为最高,按其多少的排列顺序为:铁、锰、铝、钡、硼、锶、锌、铜、钼。从展叶到果熟期,镁、铁、铝、锰、钡、锶和钼等7种元素含量逐渐增多;锌则减少。果实中各元素含量除铝显著超过锰外,其他元素含量多少的排列顺序和叶片一致。果熟时,果实的镁和锌含量降低;而铁、铝、锰、钡和锶则增加,增长最快时间在果熟前10余天。不同品种叶片诸元素含量多少的顺序基本一致;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对桃两个品种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以铁为最高,按其多少的排列顺序为:铁、锰、铝、钡、硼、锶、锌、铜、钼。从展叶到果熟期,镁、铁、铝、锰、钡、锶和钼等7种元素含量逐渐增多;锌则减少。果实中各元素含量除铝显著超过锰外,其他元素含量多少的排列顺序和叶片一致。果熟时,果实的镁和锌含量降低;而铁、铝、锰、钡和锶则增加,增长最快时间在果熟前10余天。不同品种叶片诸元素含量多少的顺序基本一致;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1994, 11(3): 264-268.
摘要: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2,鞭长为9.6m/m2,体积为4.710-4m3/m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2,鞭长为9.6m/m2,体积为4.710-4m3/m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