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30卷  第6期

研究论文
岩性对毛竹林土壤硅形态的影响
蔡彦彬, 宋照亮, 姜培坤
2013, 30(6): 799-8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1
[摘要](2850) [PDF](846)
摘要:
采取发育于5种不同岩性类型(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玄武岩、凝灰岩和页岩)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的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技术,研究不同岩性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中硅的形态以及影响硅转化的因素,为不同岩性类型土壤有效硅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不同岩性类型土壤中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凝灰岩>花岗闪长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而且不同岩性之间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差异性较大;②不同岩性类型下发育的毛竹林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及相对百分比顺序为玄武岩>花岗岩>页岩>花岗闪长岩>凝灰岩,有效硅主要来源于无定形硅的转化,与土壤中总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相关性不大;③岩性能够影响土壤中总硅数量以及各种硅形态的整体分布。图1表2参22
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
余敏芬, 方佳, 何勇清, 林太本, 郑炳松, 王强
2013, 30(6): 805-8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2
[摘要](2713) [PDF](752)
摘要:
水蚀作用影响消落带土壤氮素的分布进而对库区水环境产生影响。以千岛湖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湖水水位变化时间与空间特征和土壤基质的差异性,设置13条代表性土壤样本采集带。采用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GB 7173-1987,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LY/T 1229-1999,硝态氮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LY/T 1230-1999)测定方法,分别测定样本消落带及林地上层(0~30 cm),中层(30~50 cm),下层(50~75 cm)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和硝态氮的质量分数。通过建立拟合最小二乘、BP神经网络和偏微分扩散方程3种数值模型,对土壤样本测定所得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分析。其中,拟合最小二乘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蚀作用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流失贡献分别为80.13万t和10.95万t;硝态氮在消落带综合富积量为913.39 t。从对千岛湖案例的分析中可见,消落带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加强对消落带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表1图1参33
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张佳佳, 傅伟军, 杜群, 张国江, 姜培坤
2013, 30(6): 814-8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3
[摘要](5783) [PDF](712)
摘要:
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信息数据和森林监测中心2010年6-9月采集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探讨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分布在全省大尺度范围和不同地级市的县域小尺度范围都存在差异。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局部地势较低地区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很高;生物量覆盖度和地上腐殖质层厚度两者与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无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凋落物氮密度两者与凋落物碳密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优势树种对于凋落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栎类为主的落叶乔木凋落物碳密度较高,经济林则最低。图2表4参25
百山祖中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5年动态特征
陈小荣, 陈圆圆, 骆争荣, 丁炳扬
2013, 30(6): 821-8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4
[摘要](2862) [PDF](738)
摘要:
为了解分布在中国东部中山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短期群落动态,于2003年和2008年,对面积为5 hm2的百山祖森林动态样地进行2次全面调查,分析群落内主要树种的补员和死亡情况。结果表明:①从2003年到2008年,该样地内胸径1 cm的植物共有2 343株死亡,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7.79%,分属于96个物种,占物种总数62.75%。5 a间,新增加的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中共有1 131株,占样地内个体总数的3.93%。有补员个体的物种共计65种, 占物种总数的36.72%。②百山祖5 hm2 样地,胸径1 cm的所有个体的年死亡率为1.45%, 年补员率为0.62%。灌木的年平均死亡率超过2.00%,高于其他生活型功能群,而4个生活型功能群的年平均补员率差异不大。③样地内主要树种胸径1 cm的个体 5 a内的年平均死亡率为1.55%,年平均补员率为0.78%。30个主要树种的死亡率、补员率以及适合度差异较大,死亡率和补员率跟物种多度之间并没有相关性。这些结果显示:百山祖中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近期出现了一定的更新困难,但物种组成基本稳定;种群动态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且与生活型和多度的关系不显著。图2表2参31
浙江中部地区公益林的群落结构
钱逸凡, 韩冰园, 伊力塔, 张超, 余树全, 郑超超
2013, 30(6): 830-83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5
[摘要](3111) [PDF](690)
摘要:
采用两阶抽样法选取5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样地,对浙江省中部地区公益林主要群落(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公益林群落)进行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编制主要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揭示群落建群种在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生命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公益林物种组成丰富,乔灌草3个层分别由52科103属263种,59科125属449种和36科56属286种植物组成,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群为马尾松,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毛竹,杨梅Myrica rubra等;但由于破坏性利用,各公益林群落在径级结构上趋势一致,均呈现逆J型结构,随着胸径的增大,乔木树种数量的比例逐渐减小;此外,群落构建变化中的环境阻力的大小是影响建群种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种群在不同龄级的环境阻力各不相同,其中演替后期优势种青冈在龄级增长过程中死亡率随环境阻力的降低而持续减小,生命期望在后期达到最大,因此,对现阶段的演替后期优势种群的抚育,对改造和提升阔叶林的质量,加速群落正向演替尤为重要。图4表4参22
绿竹花发育相关基因BoAP3的克隆与分析
朱龙飞, 徐英武, 林新春
2013, 30(6): 839-8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6
[摘要](2497) [PDF](746)
摘要:
MADS-box基因家族在决定花分生组织特性和花器官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绿竹Bambusa oldhamii开花试管苗花芽为植物材料,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了1条MADS-box基因家族的基因,命名为BoAP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oAP3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654 bp,编码218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蛋白结构,其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K区、I区和C区。BoAP3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va等AP3-like同源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80%以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果表明:BoAP3基因在开花试管苗的花芽中表达量是不开花试管苗营养芽表达量的8.1倍,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花器官的发育。图4 参14
西洋杜鹃SRAP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吴月燕, 陶巧静, 李波, 许丹叶
2013, 30(6): 844-8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7
[摘要](6562) [PDF](722)
摘要: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功能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西洋杜鹃基因组DNA,并且运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西洋杜鹃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反应的镁离子(Mg2+)浓度、Taq酶用量、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确立了一套适用于西洋杜鹃的稳定可靠、重复性强的SRAP?鄄PCR反应体系。实验发现,其最佳反应体系(20.0 L)为:Mg2+浓度1.750 mmolL-1,dNTPs浓度 0.175 mmolL-1,Taq酶1.500 16.67 nkat,引物0.200 molL-1。利用该优化体系对24个西洋杜鹃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2条,多态性比率达97.35%。24个杜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1~0.708,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590处将24个供试品种分为2个类群,在相似系数为0.623处又可分为2个亚群,说明该优化体系可应用于西洋杜鹃花品种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图3表6参19
硅对雷竹抗旱性的影响
潘月, 戎洁庆, 盛卫星, 桂仁意
2013, 30(6): 852-85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8
[摘要](2500) [PDF](752)
摘要:
分析施硅对干旱胁迫下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探讨施硅对雷竹抗旱性的影响机制。采用水培实验的方法,以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外加不同浓度的硅,测定它们对雷竹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光合参数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与对照相比,不施硅处理雷竹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质量分数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上升至487.89 molg-1,57.52 gg-1和178.125 molg-1min-1分别高出对照59.00%,38.47%和32.56%,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至56.11 molg-1min-1,低于对照18.3%,光合作用显著受到抑制。施硅处理雷竹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不施硅处理雷竹叶片的显著降低,与处理2(PEG 6000)相比,处理3[PEG 6000+1.8 mmolL-1 Si(二氧化硅)]分别降低了50.31%,35.94%和50.88%;处理4[PEG 6000+5.4 mmolL-1 Si]分别降低了43.69%,44.77%和68.42%。同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上升,与处理2(PEG 6000)相比,处理3上升21.91%;处理4上升25.87%,光合参数显著增强。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硅处理可以提高雷竹的抗旱性。图4表1参26
采收时期对杭白菊4个新品种矿质元素的影响
钭培明, 孙淑芳, 张新凤, 斯金平, 刘京晶
2013, 30(6): 858-86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09
[摘要](3011) [PDF](631)
摘要:
为更好地推广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新品种,进一步提升药材质量,在花蕾、胎菊、幼菊、全菊等4个采收期,分别采摘4个新品种(金菊1号金菊2号早小洋菊迟小洋菊)样品,开展矿质元素的动态积累研究。采用湿法消化法处理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鄄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杭白菊4个新品种不同采收期的矿质元素,并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4个新品种在4个不同采收期均含有丰富的钾、磷、镁、钙、铁、锰、锌等人体必需矿质元素,采收期对杭白菊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影响明显,花蕾、胎菊高于幼菊和全菊;4个新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无明显差异规律。多数样品重金属总量超出限量范围,金菊2号幼菊和全菊中重金属积累明显低于其他3个品种。解决杭白菊重金属超标的方法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图3表2参6
内生真菌对尾巨桉幼苗磷元素吸收的影响
谢安强, 洪伟, 吴承祯
2013, 30(6): 863-8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0
[摘要](2241) [PDF](645)
摘要:
通过菌液浇施的方法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于磷胁迫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E. grandis幼苗,接种30 d后进行低磷胁迫。在胁迫15,30,45 d后取样测定酸性磷酸酶活性,3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植株含磷量测定。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接种真菌菌株G,菌株E和菌株J的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了69.24%,53.87%和53.87%。在磷胁迫处理1条件下,接种菌株E,菌株G和菌株J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50.00%和27.78%。在磷胁迫处理2条件下,接种菌株J,菌株G和菌株E的根系磷酸酶活性增加了50.00%,37.50%和25.00%。接种菌株J,菌株E,菌株G的植株全磷增加了43.92%,35.14%,33.78%。接种内生菌株G,菌株J,菌株E的植株总生物量增加了35.05%,21.65%和20.62%。通过研究发现,接种真菌菌株E,菌株G,菌株J显著提高了植株磷酸酶的活性,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植株磷质量分数。图1表7参24
集成多业务的林业外业巡护系统研究与应用
黄龙, 谢阳生, 唐小明, 黄水生, 罗鹏, 李惺颖
2013, 30(6): 871-8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1
[摘要](4559) [PDF](606)
摘要:
集成多业务的林业外业巡护系统是指集成森林防火和生态公益林等林业多业务处理的,基于移动定位服务的,集外业移动终端和内业处理的支撑服务为一体的林业外业巡护系统。全面分析了林业各业务中与外业巡护和终端信息交互相关的业务,得出林业各业务之间进行协同作业的重要性和构建集成多业务处理的林业外业巡护系统的必要性;对系统进行了架构设计和物理部署设计,构建了集成多业务的林业外业巡护系统;提出了集成多业务林业外业巡护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终端信息采集技术、基于存储和转发服务(SM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的终端到各业务系统信息上传技术和基于LBS,SMS和GPRS的各业务系统到终端信息发布技术;并将以上技术及系统在云南省临沧市进行了应用实现。通过实际测试检验得出: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外业巡护的工作效率,增强了业务处理的协同性,节约了林业部门的运营成本。系统是适合当前林业发展现状和符合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图9参17
结合纹理信息Hyperion高光谱影像分类
张倩倩, 陈健, 江洪, 唐敏忠
2013, 30(6): 880-8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2
[摘要](2858) [PDF](730)
摘要:
高光谱遥感光谱特征明显,单纯利用其光谱优势难以达到影像分类精度要求,特别是区分植被精细类别。为了进一步提高Hyperion高光谱影像分类精度,研究加入包含区域亮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的纹理信息,试图提高分类精度。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试验区,首先提取研究区道路、建筑物、农田、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和栎类Quercus等7种类型的端元光谱,然后对端元进行线性光谱分离,利用二阶概率矩阵对线性光谱分离出的8个波段提取纹理特征,最终结合线性分离后的端元光谱实现分类。结果表明:纹理信息融入后分类结果较单源信息光谱角制图和单源信息支持向量机方法有明显的改善,建筑物精度分别提高了34.13%和17.16%,农田提高了19.71%和9.24%,马尾松则改善了27.09%和5.42%,栎类精度提高了近3.00%和10.00%,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椒盐效应。采用光谱与纹理信息结合的方法对Hyperion高光谱影像分类是可行的。分类过程中端元的提取、纹理分析时特征向量的组合及纹理移动窗口大小的选择对分类结果起重要的作用。图6表1参19
应用哈夫模型的慈溪市观海卫镇绿地布局分析
陈姝, 蒋文伟, 王媛
2013, 30(6): 887-8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3
[摘要](12209) [PDF](884)
摘要:
应用哈夫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道路网络、绿地面积、人口分布等数据,计算城镇绿地和出行点之间的吸引力数值,研究绿地空间布局、服务能力及与城镇居民需求关系。研究表明: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域绿地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中西部,绿地数量多而面积小,其服务范围和期望到访的游人数量较多;镇域南部为风景区绿地,数量少而面积大,其服务范围和期望到访的游人数量较少;镇域北部绿地资源匮乏。基于哈夫模型与GIS网络分析技术的绿地系统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城镇绿地空间要素组成与结构,可以有效地优化城镇绿地系统布局,最大程度地发挥城镇绿地生态维护功能。图4表2参34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栖息地的生态适宜性
徐文辉, 岳晓雷, 高鹏, 夏淑娟
2013, 30(6): 896-90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4
[摘要](3173) [PDF](808)
摘要: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 000 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 2,3.022 2,和2.992 2 km2,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图2表5参26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及颜色的选择
张华峰, 陈顺立, 康文通, 汤行昊, 欧文胜, 方晓敏
2013, 30(6): 904-9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5
[摘要](3824) [PDF](681)
摘要: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camaldulensis 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 wetarensisE. 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 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③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 grandis QG3,尾巨桉E.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9,尾叶桉E. urophylla U6,巨尾桉E. grandisE. urophylla GL9,尾巨桉DH32-26,邓恩桉E. 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 urophyllaE. tereticornis M1,柳桉E. 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图1表2参18
物理去瘤法对天目山柳杉瘿瘤病的影响
黄一名, 杨淑贞, 赵明水, 陈嘉琦, 吴建其, 温国胜
2013, 30(6): 910-91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6
[摘要](3079) [PDF](631)
摘要:
近几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种群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严重衰退,瘿瘤病就是其衰退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瘿瘤病的蔓延对天目山柳杉的进一步破坏,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和手段。运用物理去瘤法,即运用高压水枪喷射病瘤,以达到除瘤的目的。选取天目山景区的柳杉样本,通过测定分析5月、7月和12月供试柳杉的新梢长、瘤大小、瘤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原理、SPSS统计软件中的独立性样本T检验和相对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物理去瘤法对瘿瘤病防治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物理去瘤,处理组柳杉瘿瘤平均密度为1.76个m-1,平均直径为3 cm。处理组的柳杉瘿瘤直径大小和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物理去瘤法能有效的抑制瘿瘤的蔓延,但从对柳杉生长量和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分析中发现,处理组的光合量子产量仅为0.406,低于对照组的0.682。初步认为,物理去瘤法有效地减少瘿瘤的数量和密度,能够防治瘿瘤病在柳杉群落中的蔓延,但却不能促进反而还抑制了柳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物理去瘤法对柳杉的影响利大于弊,即很好地抑制了瘿瘤的传播,保护了柳杉种群免受瘿瘤病的侵害,但它对柳杉的生理活性方面的作用却并不明显。图5参6
植物生态系统中的植硅体闭蓄有机碳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
孟赐福,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宋照亮, 黄张婷
2013, 30(6): 921-9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8
[摘要](12958) [PDF](882)
摘要: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以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估计全球土壤有机碳的平均积累率为2.4 gm-2a-1,其中PhytOC积累贡献了15.0%~37.0%。通过选择种植高产PhytOC的植物物种来增加短期和长期碳汇的途径是存在的。大多数的农作物如大麦Hordeum vulgare,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高粱Sorghum vulgare,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已知是植硅体的生产者。估计全球上述作物每年生产的PhytOC高达(5.08~12.01)106 ta-1 。综述了植物生态系统中PhytOC的形成机制与特征、积累率、提高土壤PhytOC积累率的农学措施及其在全球土壤碳汇中的重要作用。参56
文献综述
水力负荷对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影响
褚其英, 肖继波, 王慧明, 褚淑祎
2013, 30(6): 914-92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7
[摘要](2716) [PDF](637)
摘要:
研究水力负荷对生态槽深度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溶解氧随水力负荷增大而降低,当水力负荷为52.90 Ld-1m-2和90.20 Ld-1m-2时,出水溶解氧在3.00 mgL-1以上;当水力负荷增至129.40 Ld-1m-2,溶解氧降至0.60 mgL-1以下。水力负荷增大不利于化学需氧量的去除,当水力负荷由52.90 Ld-1m-2增至90.20 Ld-1m-2,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降低16.70%。随水力负荷增大,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均呈上升趋势,水力负荷达129.40 Ld-1m-2时,出水氨氮和总磷分别升至1.34 mgL-1和0.11 mgL-1,仍分别可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和Ⅲ类水体标准。但总氮尚难以达到GB 3838-2002之Ⅴ类水标准。图6表3参18
植物SOC1/AGL20基因研究进展
马腾飞, 林新春
2013, 30(6): 930-93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19
[摘要](4947) [PDF](1037)
摘要:
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AGL20(AGAMOUS-LIKE 20)是MADS-box家族一员,在植物开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能够整合来自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自主开花途径和赤霉素途径中的信号,并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开花时间以及花的类型和花分生组织。目前已经证明SOC1基因的过表达可以促进植物提前开花,而soc1突变体则会表现出晚花的表型。相关研究也显示,SOC1在植物开花之外的其他生命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对SOC1及其同源基因在植物开花和其他生理活动中的功能以及SOC1基因的表达调节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30种植物的SOC1同源基因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发现SOC1基因的同源性基本反映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最后对该基因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为以后SOC1及其同源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图3表1参4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的研究进展
朱臻, 沈月琴, 吴伟光, 黄敏, 宁可
2013, 30(6): 938-9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20
[摘要](2880) [PDF](698)
摘要:
森林碳汇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主体日趋多样化,研究经营主体碳汇供给差异,探讨造成碳汇供给差异背后的诱导因素并挖掘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将为推动森林碳汇经营形成稳定的碳供给,合理配置稀缺的要素资源,缓解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现实政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森林经营主体的碳汇供给研究状况,明确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主要包括国内碳汇市场未形成;现有模型在本研究中不适用,长时间序列数据不足等。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认为以非京都市场框架下考察森林碳汇供给更可行;需要根据碳汇营林实践修正相关模型和数据以及结合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森林经营主体碳汇供给的诱导因素。参43
研究简报
氯化钠胁迫对雷竹根系活力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何奇江, 李楠, 傅懋毅, 周文伟, 王波
2013, 30(6): 944-9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21
[摘要](4471) [PDF](666)
摘要:
为了研究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在氯化钠胁迫下的耐盐能力,通过不同质量浓度氯化钠处理的1年生盆栽模拟试验,对氯化钠胁迫对雷竹根系活力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钠胁迫下根系活力对照最高为12.83 gg-1h-1,其次是3.0 g L-1氯化钠处理为10.80 gg-1h-1,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P=0.326),5.0 g L-1氯化钠处理最低,为7.22 gg-1h-1,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08)。在氯化钠胁迫的前期雷竹对胁迫有一定的应激能力,根系能够保持较高的活力,但随着氯化钠胁迫的加重和时间的推移,根系受到损伤,活力下降;细胞膜透性随氯化钠胁迫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对照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最小为6.03%,1.0 和3.0 g L-1氯化钠处理的细胞膜透性基本一致,分别为6.97%和6.93%,而5.0 g L-1氯化钠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明显上升为8.75%,在氯化钠胁迫前期细胞膜透性的变化比较剧烈,而后期就比较平稳。图2表2参25
大花蕙兰与国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分析
褚怡, 范义荣, 张韶伊, 孙玉芬, 宁惠娟
2013, 30(6): 950-95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22
[摘要](3682) [PDF](733)
摘要:
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力是保证杂交育种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碘-碘化钾(I2-KI)和醋酸洋红等3种染色法测定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和国兰不同种和品种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鄄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大花蕙兰和国兰部分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并观察柱头分泌黏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都不适合大花蕙兰和国兰花粉活性的测定,TTC染色法是观察花粉活力最直观的方法。大花蕙兰与国兰的花粉活力是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经历从弱变强再变弱的过程,大花蕙兰和国兰的花粉分别在开后25~35 d和15~25 d活力最佳。大花蕙兰和国兰的柱头在整个花期中均具有一定的可授性,其中大花蕙兰在20~40 d内的可授性最强,45 d以后其柱头可授性逐渐减弱。国兰在15~25 d内的柱头可授性最强,30 d以后柱头的可授性逐渐消失。总体而言,整个柱头可授性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弱到强再到弱的一个过程。图2表2参19
浸注药剂热处理工艺对木材物理性能的影响
陈利芳, 马红霞, 张燕君, 王剑菁, 曹永建
2013, 30(6): 955-9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23
[摘要](2811) [PDF](748)
摘要:
先用以氯化锌、磷酸二氢铵和复合铜盐为主要成分的3种药剂浸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及桉树Eucalyptus木材,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方法。通过对处理前后木材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的比较,探讨了药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木材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能明显提高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但也会降低木材的抗弯强度(MOR)和抗弯弹性模量(MOE)值。在同一温度下,浸注药剂后的热处理材比对照热处理材的体积湿胀率变化值(ASE)值增大了10%~45%;同时,该工艺对浸注药剂后的处理材的抗弯强度值降低较明显,而抗弯弹性模量变化则相对较小。3种药剂中, 氯化锌热处理改善尺寸稳定性的作用最明显,其对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影响亦是最大。图2表1参12
贵州麻阳河公路沿线兴建住房对黑叶猴的影响
潘红星, 刘杰, 刘宁, 张鑫, 李容, 胡刚
2013, 30(6): 960-96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3.06.024
[摘要](2747) [PDF](729)
摘要: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XGB1,XGB2,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1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 2.16) m (n=7)~(23.10 2.69) m(n=10)。分析认为:黑叶猴群可能挑选不小于2L1建筑物间隔距离通过。有鉴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表2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