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群落的空间(地带性)特征和时间(演替动态)特征都会反映在物种多样性这一重要的群落信息上[1]。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基础,既能反映群落的种间关系,也可表现环境对物种的影响,同时也是衡量植物群落稳定的重要尺度和方式[2]。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3-4],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对揭示群落的更新、稳定性与演替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5]。稳定性是群落内部各个植物种群、动物种群、微生物种群、土壤环境、气候等相互作用和生物运动的结果,是在群落演替进化过程中形成和表现的[6]。稳定性是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功能表现[7]。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是植物群落的2个属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一直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8]。火山喷发为研究植被演替尤其是原生演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9]。五大连池火山处于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错地带,至今历经了7次火山喷发,形成了14座火山,拥有大陆上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形态典型、种类最齐全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10]。五大连池火山区生态条件独特复杂,由熔岩裸地到演化中的不同生境内可见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演替中的不同植被生态系列)[11]。五大连池完好的内陆单成因火山地貌,原生而完整的植被演替过程,且地处植被交错区(大小兴安岭植被交错带),是研究火山干扰和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等的理想场所[12]。近年来,对火山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大量研究。如牟长城等[13]研究了长白山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植物多样性,郝占庆等[14-17]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姜萍等[18]研究了长白山南坡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然而,对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以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龄结构和优势树种的存活曲线入手,分析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五大连池火山群(48°30′~48°50′N,126°00′~126°45′E)中心区由新期火山活动形成的巨大熔岩流——石龙、2座年轻火山和巨大的熔岩形成的石龙台地和火山堰湖群构成,四周由老期火山活动形成的玄武岩台地构成,台地上环布12座老期火山和众多熔岩流,是中国第1个以火山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9]。
本研究选取东焦得布山(48°39′13ʺN,126°16ʹ30ʺE)、小孤山(48°40′45ʺN,126°22ʹ06ʺE)、尾山(48°47′23ʺN,126°15ʹ26ʺE)和南格拉球山(48°44′13ʺN,126°00ʹ46ʺE)4座老期火山。研究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0.5 ℃,年平均降水量476.3 mm,年均无霜期121 d。研究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包括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落叶阔叶林等。乔木优势树种南坡为蒙古栎和黑桦Betula davurica,北坡为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色木槭Acer mono等。研究区分布有暗棕壤性火山灰土和黑土性火山灰土[20]。
-
于2018年7中旬至8月中旬植物生长旺盛期,采用样地调查法,在老期火山东焦得布山(高海拔525 m、中海拔475 m、低海拔425 m),小孤山(高海拔450 m、中海拔425 m、低海拔400 m),尾山(高海拔510 m、中海拔470 m、低海拔430 m)和南格拉球山(高海拔580 m、中海拔520 m、低海拔460 m)的南坡和北坡,每坡设置低、中、高3个海拔样地。乔木层共取24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20 m×20 m,分别记录乔木种类、个体数、胸径、树高和群落的总郁闭度及所有乔木层树种的幼苗更新情况,用生长锥钻取胸径≥2.5 cm的乔木;灌木层分别设置4个2 m×2 m的小样方,共96个样方,记录灌木的密度、盖度、高度;草本层分别设置5个1 m×1 m的小样方,共120个样方,记录草本的密度、盖度、高度。
-
将野外采取的年轮样芯,带回实验室固定在木槽内自然风干,待木芯完全风干后,用乳白胶固定在木槽上。固定后的芯样用砂粒由粗到细的砂纸打磨抛光,直到年轮清晰可见。用LINTAB年轮分析仪测年[21]。
-
采用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等指数比较4座火山森林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多样性指数计算参考文献[3]。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对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多样性指数值均为平均值±标准误。植物种类的重要值可体现植物在群落中的相对重要性:乔木层重要值(IV1)=(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高度)/3;灌木和草本层重要值(IV2)=(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3。
-
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是群落变化发展的内在依据,因此,通过对森林群落年龄结构分析,可以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22]。优势种或建群种的种群稳定对群落稳定有决定作用[23]。选取群落乔木层年龄结构、乔木层重要值最高种群的年龄结构判定森林群落的稳定性。本研究中龄级划分采用胸径≥2.5 cm(利用年轮样芯测定年龄)的乔木划分,龄级划分标准以20 a为1个龄级,Ⅰ龄级为0~20 a、Ⅱ龄级为20~40 a,Ⅲ龄级为40~60 a,其他龄级以此类推[24]。统计分析后绘制群落的年龄结构图和种群的年龄结构图,以此判断群落的稳定性。
-
从表1可见:乔木树种北坡最多的山体为10种,南坡最多的山体为6种,群落树种组成简单。研究区南北坡向上森林群落在结构数量上都有差异,北坡各山体间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目相差较大,而南坡各山体间森林群落各层次在结构数量上差异不明显(东焦得布山草本层除外)。
表 1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的环境特征和数量特征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environment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研究区 喷发时间/万a 海拔/m 坡向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盖度/% 种数 盖度/% 种数 盖度/% 种数 东焦得布山 17~19 531.9 北 60±13 10±1 50±16 12±1 20±4 24±3 南 70±13 6±1 15±6 6±1 30±3 37±2 小孤山 28~34 453.5 北 70±7 5±1 25±2 9±1 5±2 11±1 南 80±2 5±1 10±4 5±1 15±5 23±1 尾山 40~50 516.6 北 75±4 8±1 45±12 7±1 25±12 28±7 南 80±0 4±1 20±6 5±0 20±3 17±3 南格拉球山 70~80 596.9 北 65±0 10±1 40±12 7±1 20±3 14±3 南 60±6 3±1 10±3 4±1 30±9 23±1 说明:盖度和种数为群落内各样方的平均值±标准差 -
从图1可见: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的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差异。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最大值分别为东焦得布山和尾山,最小值都为小孤山;灌木层最大值都为东焦得布山,最小值分别为南格拉球山和尾山;草本层最大值都为尾山,最小值都为南格拉球山。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最大值都为尾山,最小值分别为小孤山和东焦得布山;灌木层最大值都为东焦得布山,最小值都为尾山;草本层最大值分别为尾山和东焦得布山,最小值都为南格拉球山。可见,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受乔木层的影响;乔木层尾山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最高,而小孤山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最低;灌木层东焦得布山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都最大,而尾山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都最小;草本层尾山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最高,而南格拉球山4种多样性测度指标都最低。方差分析表明:4座火山北坡间,Margalef在乔木层是极显著差异(P<0.01),在草本层是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指数在乔木层是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群落内各层次的各种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2)。
图 1 五大连池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Figure 1. Diversity index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north slope of Wudalianchi Volcanoes
表 2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
Table 2. One-way ANOVA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iversity index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多样性指数 层次 北坡 南坡 南北坡间 平均值 F P 变异系数 平均值 F P 变异系数 F P 变异系数 Margalef指数 乔木层 1.087±0.076 8.436 0.007** 0.234 0.443±0.080 0.235 0.869 0.188 34.135 0.000** 0.505 灌木层 0.588±0.039 0.871 0.495 0.125 0.196±0.058 0.472 0.711 0.455 32.885 0.000** 0.579 草本层 0.644±0.181 4.220 0.046* 0.843 0.899±0.117 3.369 0.084 0.354 1.347 0.259 0.563 Simpson指数 乔木层 0.688±0.027 2.639 0.121 0.107 0.212±0.048 0.097 0.959 0.160 78.882 0.000** 0.573 灌木层 0.432±0.041 1.155 0.385 0.200 0.160±0.049 0.701 0.581 0.562 18.448 0.000** 0.577 草本层 0.409±0.070 3.849 0.057 0.506 0.611±0.038 2.252 0.170 0.154 6.020 0.023* 0.359 Shannon-
Wiener指数乔木层 1.342±0.074 4.687 0.036* 0.168 0.391±0.077 0.080 0.969 0.127 79.321 0.000** 0.611 灌木层 0.716±0.073 1.156 0.384 0.216 0.244±0.073 0.616 0.626 0.526 20.742 0.000** 0.609 草本层 0.750±0.160 3.306 0.078 0.605 1.193±0.110 4.108 0.056 0.264 5.020 0.036* 0.443 Pielou指数 乔木层 0.834±0.026 0.987 0.447 0.063 0.353±0.057 0.116 0.948 0.121 62.497 0.000** 0.443 灌木层 0.728±0.049 1.204 0.369 0.147 0.306±0.091 0.746 0.558 0.582 17.356 0.000** 0.527 草本层 0.615±0.087 3.958 0.053 0.418 0.809±0.026 0.446 0.727 0.044 4.234 0.052 0.280 说明:*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4座火山北坡间,群落内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不同变化。本研究用变异系数定量表示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变化程度的差异(表2)。草本层的各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最小。因此,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上比灌木层和草本层更稳定,草本层表现出最大的空间差异。
对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内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表3)表明:乔木层与草本层的各指数均呈正相关性,而乔木层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之间仅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性,其他各指数间均呈负相关。说明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影响。
表 3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层次间多样性指数的相关系数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forest community layer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坡向 Margalef指数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 Pielou指数 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北 0.493 0.312 0.117 −0.146 0.462 −0.342 −0.112 0.552 −0.404 −0.410 0.114 −0.334 南 0.162 0.298 0.222 0.049 −0.243 0.275 0.124 −0.103 0.261 0.128 −0.264 0.476 -
从图2可见: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中的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有差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乔木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值都是东焦得布山,最小值都是南格拉球山;乔木层Pielou指数最大值为小孤山,最小值为东焦得布山。灌木层4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值都为南格拉球山,最小值都为尾山;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值都是东焦得布山,草本层Pielou指数最大值为小孤山,草本层4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值都为南格拉球山。可见,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受草本层和乔木层的影响。乔木层东焦得布山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最大,而南格拉球山4种多样性指数都最小;灌木层南格拉球4种多样性指数都最大,而尾山4种指数都最小;草本层东焦得布山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都最大,而南格拉球山4种多样性指数都最小。
图 2 五大连池火山南坡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Figure 2. Diversity index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south slope of Wudalianchi Volcanoes
4座火山南坡间,群落内各层次的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表2)。4座火山南坡间,灌木层的各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总体上变化最小,草本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最小。因此,乔木层和草本层在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变化上表现出比灌木层更稳定,灌木层表现出最大的空间差异。
对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内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表3)表明:乔木层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各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乔木层与草本层之间仅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其他指数均呈负相关。说明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主要受草本层的影响。
-
由表2可知:4种多样性指数都是乔木层和灌木层北坡高于南坡,草本层北坡低于南坡,说明北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南坡,而草本层低于南坡。同时,南北坡向间仅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其余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差异(P<0.05)。北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异系数都低于南坡,而北坡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南坡。同时,南北坡向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都较大。
-
从图3可见: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均为稳定型,群落表现稳定增长状态。小孤山Ⅱ~Ⅵ龄级(40~80 a)的乔木株数占个体总数的69.74%,且无Ⅰ龄级(0~20 a)个体,处于成熟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较差,其余3座山Ⅱ~Ⅲ龄级(20~60 a)的乔木株数分别占总数的73.53%(东焦得布山)、56.56%(尾山)和75.90%(南格拉球山),处于中龄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较好。
图 3 五大连池火山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
Figure 3. Age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north slope of Wudalianchi Volcanoes
图 5 五大连池火山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
Figure 5. Age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south slope of Wudalianchi Volcanoes
由表4可知:在北坡各山体的乔木层中,紫椴的重要值相对较高,其次为色木槭、山槐和黑桦,表明紫椴在北坡各山体的群落中重要性较大。为了更好地分析北坡群落的稳定情况,进一步对北坡乔木层中重要值最大的紫椴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
表 4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乔木树种的重要值
Table 4. Tree species with importance value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研究区 坡向 重要值 山槐 山杨 紫椴 黑桦 蒙古栎 色木槭 白桦 黄榆 春榆 裂叶榆 黄檗 东焦得布山 北 1.07 0.19 0.74 0.15 − 0.53 0.03 0.09 0.02 0.09 0.06 南 − 0.04 0.35 0.10 2.49 0.02 − − − − 0.01 小孤山 北 − 0.53 1.51 0.18 − 0.68 − − − 0.10 − 南 0.01 − 0.11 0.22 2.65 0.01 − − − − − 尾山 北 0.20 0.32 0.84 0.05 0.31 0.78 0.46 0.03 − − − 南 − − 0.01 0.01 1.67 0.31 − − − − − 南格拉球山 北 0.09 0.23 0.79 0.48 0.40 0.64 0.24 0.04 − 0.28 − 南 − − − 0.15 2.72 0.13 − − − − − 说明:山槐Maackia amur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黄榆Ulmus macrocarpa,春榆Ulmus japonica,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表示没有数值 由图4可知:4座火山的紫椴年龄结构均呈稳定型,Ⅱ~Ⅲ龄级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80.49%(东焦得布山)、56.76%(小孤山)、78.79%(尾山)和62.22%(南格拉球山),都处于中龄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都较好,为稳定增长种群。群落的发展变化是以各个体的变化以及增减来实现的,年龄结构正是变化的依据,说明4座火山北坡森林群落处于稳定增长型状态。
-
由图5可知: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均为稳定型,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小孤山Ⅱ~Ⅵ龄级的乔木株数占总数的85.62%,处于成熟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较差,其余3座山Ⅱ~Ⅲ龄级的乔木株数分别占总数的80.18%(东焦得布山)、59.16%(尾山)和80.41%(南格拉球山),都处于中龄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较好。
由表4可知:在南坡各山体的乔木层中蒙古栎的重要值较高,其次为紫椴和黑桦,表明蒙古栎在南坡各山体的群落中重要性较大。为了更好地分析南坡群落的稳定情况,进一步对南坡乔木层中重要值最大的蒙古栎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从图6可见:4座火山蒙古栎的年龄结构均呈稳定型,Ⅲ~Ⅵ龄级个体数分别占总株数的94.44%(东焦得布山)、86.82%(小孤山)、98.52%(尾山)和58.53%(南格拉球山),均处于成熟树阶段,群落的稳定性都较好,为稳定型种群,说明4座火山南坡森林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
由图3~6可知:4座火山Ⅱ~Ⅲ龄级(20~60 a)的乔木株数分别占总数的比例均是北坡低于南坡,且北坡的龄级明显多于南坡。同时,北坡重要值最大的树种紫椴的Ⅱ~Ⅲ龄级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比例大,而南坡4座火山重要值最大的树种蒙古栎的Ⅲ~Ⅵ龄级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比例高达94.44%(东焦得布山)、86.82%(小孤山)、98.52%(尾山)、58.53%(南格拉球山),且蒙古栎的龄级少于紫椴。综上可知,北坡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强于南坡。
-
从群落结构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森林群落结构是群落中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也是群落其他特征的基础[25-26]。本研究各山体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北坡较南坡丰富,北坡物种多样性各指数也高于南坡,同时,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的东焦得布山整体上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在各山体间南北坡上森林群落乔、灌、草3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异都有差别。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变化都是最小,北坡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变化在各群落间表现出最大的差异,南坡上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在各群落间表现出最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物种多样性指数不仅受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还受到物种丰富度的制约。各山体北坡森林群落间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相差较大,故使群落间丰富度指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是极显著差异和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在乔木层是显著差异,且北坡上各森林群落内乔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均呈正相关。可见,北坡上乔木种类数量对草本物种有影响,而灌木层的物种数相差较小,导致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南坡森林群落间乔木、灌木、草本层物种数目相差不大,群落间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均无显著差异,且南坡上各森林群落内乔木层与灌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
-
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是植物群落的2个属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已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生态学者的关注[1, 8-9, 26]。均匀度是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中重要的概念[27]。以均匀度来考虑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时,群落的物种均匀度指数越高,群落的物种间相互差异越不显著,说明群落的稳定性越高,从演替动态的角度来看其稳定性就越高[1]。本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乔木种群对群落具有支配作用,决定着群落的发展趋势,能够反映整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动态规律。因此,探知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问题,更有利于认知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高贤明等[1]在暖温带若干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群落动态的关系研究发现:3个栎属Quercus林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为0.56~0.76,是比较稳定的群落类型。本研究南北坡向各森林群落内乔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分别为0.31~0.41和0.77~0.89,是比较稳定的群落。森林群落的稳定程度和发展趋向,是受群落内外诸种生态学因素所决定。但是不管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影响,影响的原因何等复杂,最终是以群落中各种群的变化来作为承受其结果的表达。因此,在群落的发展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相应种群结构变化可从年龄结构反映出来,相对稳定的森林群落应有相对稳定的种群结构,因而有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不同稳定程度的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与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相近[22]。本研究南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都是稳定型,重要值高的蒙古栎和紫椴种群的年龄结构也都是稳定型,这说明南北坡各森林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
在局部地区较小的尺度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物理和生物因子的异质性发生在空间的各个尺度上,即使微生境如1株树或1束灌丛就可产生资源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他生命体的分布(包括种类和数量)[28]。坡向影响了非生物资源分配,对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使不同坡向的光、热、水、土等自然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营造局部小气候,从而使不同坡向的群落结构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等产生相应的变化。在五大连池老期火山,南坡与北坡植物群落上层的主要生态因子光照和与之相关的水分和温度等生态因子存在一定的差异,耐干旱、瘠薄、喜光惯生长于阳坡的乔木和灌木种类少,耐阴湿惯生于北坡的乔木和灌木种类多,物种多样性增加,但同时北坡灌木种类多且盖度大导致草本植物可获得生长机会减少,致使北坡草本种类少且盖度小,物种多样性较南坡低。综上表明:北坡与南坡群落上层的光照、水分与温度等生态因子的差异导致北坡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均大于南坡,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低于南坡,南北坡向间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差异显著且变异系数都较大。稳定性与多样性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植物种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代表群落的稳定性,但却是群落稳定性的必要条件[29]。闫东锋等[30]在宝天曼栎属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研究中,通过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相关机制的讨论,认为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高可以导致较强稳定性,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发现最稳定的群落及不稳定的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分别为1.99和0.46。李凤英等[31]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中发现:红松Pinus koraiens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森林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2.08。本研究森林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最高值在北坡,为1.49,同时,北坡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也较稳定,重要值显著高的紫椴种群的年龄结构也较稳定。综上所述,五大连池火山北坡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森林群落稳定性更好。
五大连池4座老期火山森林群落结构北坡较南坡丰富,北坡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南坡,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低于南坡,南北坡向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且变异系数都较大。北坡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也较南坡高,且森林群落稳定状态更好。同时,山体间森林群落结构较复杂的东焦得布山整体上物种多样性指数也较高。
On the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
摘要:
目的 五大连池完好的内陆单成因火山地貌,原生而完整的植被演替过程,是研究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等的理想场所。研究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特征,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为五大连池火山森林植被的演替、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4座老期火山森林群落为对象,对群落结构数量特征、群落内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年龄结构及紫椴Tilia 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 ①各山体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数北坡较南坡丰富。总体来看,重要值≥1的树种仅南坡有1种,群落树种组成简单。②各山体整体上北坡群落物种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南坡群落物种的各种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③森林群落的年龄结构南北坡向都是稳定型,紫椴和蒙古栎种群的年龄结构也都是稳定型,为稳定群落。④北坡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南坡,而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南坡,同时南北坡向间群落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且变异系数都较大。 结论 五大连池老期火山森林群落结构较简单,北坡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且群落稳定状态更好。图6表4参31 Abstract:Objective Wudalianchi Volcanoes, with its intact inland monogenetic volcanic landform and a complete vegetation succession process, is an ideal place to research matters like vegetation succe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diversity system development. With a survey conducted of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uccession,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Method Targeting at four old volcanic forest communities, the study has mainly investigated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tree, shrub and herb layer, the age structure of community and the age structure of Tilia amurensis and Quercus mongolica populations. Result (1)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 the tree and shrub layer of each mountain forest community was bigger on the north slope than that on the south slope: with only one species with an important value≥1 found on the south slope, the composition species of the whole community showed little complexity. (2) On the north slope, the Margalef index and the Shannon-Wiener index of the tree and herb lay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hrub layer while the Simpson index and the Pielou index of the tree and shrub lay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herb layer yet on the south slope, all species diversity indexes of the herb and tree lay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hrub layer. (3) The age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y was stable on both north and south slopes, so was the age structure of T. amurensis and Q. mongolica populations, which indic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munities. (4) On the north slope,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tree and shrub layer are bigg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 slope, while that of the herb layer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south slope. Moreover,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ies on the north and south slopes show either extremely significant o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a lar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old volcanic forest in the Wudalianchi Volcanoes was simple and the north slope enjoyed a bigger species diversity and higher community st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outh slope. [Ch, 6 fig. 4 tab. 31 ref.] -
Key words:
- forest ecology /
- Wudalianchi Volcanoes /
- forest community /
- species diversity /
- age structure /
- community stability
-
近年来,国内绿道建设发展迅猛。目前,已有广东、浙江、河北、江苏、四川、福建、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区)的众多城市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建设工作。绿道网的规划建设行动源于对日趋严峻的城乡环境问题和对传统生态绿色空间保护政策实效的主动反思和应对,然而,在部分地区绿道建设的快速推进中也出现了绿道生态性不足,存在功能单一、基础设施缺乏、绿道特色欠缺等问题[1]。当前,亟需对已建成的绿道价值进行评价与分析,以便清晰地呈现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为科学规划和建设绿道提供参考和依据。国内对于绿道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有一定积累,但多为对绿道某一方面的性质或功能评价,对于绿道服务价值全面系统的评价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为景观资源评价,包括植物景观评价[2]和景观视觉评价等[3];二是功能评价,包括生态效益评价[4-5]、休闲游憩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7]、使用后评价(POE)[8-9]和社会绩效评价[10]。此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以“使用者(人)—绿道(环境)”关系为中心的区域绿道网评价体系研究假设以及研究思路,但未进行实证研究[11]。“景观绩效”是“衡量景观解决方案在实现其预设目标的同时满足可持续性方面效率的指标”[12],即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从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对景观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其评价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补充适合景观研究内容的评价指标[13],因此更具有针对性。美国景观设计基金会(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undation,简称 LAF)于 2010 年提出“景观绩效系列”(Landscape Performance Series,简称 LPS)研究计划,针对已建成的景观项目,形成一套依托案例调查研究(case study investigation, CSI)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当前,景观绩效研究呈现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13],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的选取[14]、评价体系的构建[15-16]和评估方法的应用[17]等方面。国内景观绩效的研究多集中于较小尺度风景园林的建成项目[18-19],或景观绩效中某些可持续特征的部分[13,20],缺少对大尺度区域景观的研究,对建成项目从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研究也较少。为此,笔者依托案例研究,尝试对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的景观绩效进行评价,以期全面评估绿道的综合价值,为绿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并向社会传播绿道的综合价值。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简称“青山湖绿道”)1期,曾入选2017年“浙江省十大经典绿道”,并获2018年浙江建设工程“钱江杯”一等奖,2019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青山湖绿道位于杭州市临安区锦城镇东郊。青山湖为大型人工湖,水域开阔,湖山一体,环湖森林覆盖率79%,自然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优越。青山湖绿道沿湖而建,连接城、村、湖、山,全长42.195 km,分3期建设,于2019年7月全线贯通。本研究区段为青山湖绿道1期,长10 km,于2017年1月建成开放。
1.2 评价方法
根据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编制的《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简称《导则》),郊野型绿道的功能包括生态环保、休闲健身、社会与文化、旅游与经济[21]。其中,生态环保作为其核心价值,体现在绿道有助于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缓解热岛等,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及迁徙廊道。以上功能与LPS中游径(trail,包含绿道类项目)[22]、滨水景观再开发(waterfront redevelopment)[23]等相关案例中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表1)高度吻合。另外,LPS基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其经济评价指标还加入了节约建设成本。基于以上分析,结合青山湖绿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研究采用的景观绩效指标体系,包含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的17项指标(表2)。收集分析以上绩效数据,结合统计学、生态学、经济学、使用后评价等方法,进行景观绩效评价。
表 1 郊野型绿道的功能与LPS相关案例评价指标的对照表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country greenway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LPS-related cases《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的郊野绿道功能 LPS相关案例采用的评价指标 生态环保 固土保水、净化空气、缓解热岛、生物提供栖息地及
迁徙廊道环境 土壤保护、水岸线保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空
气质量、调节气温和城市热岛效应、栖息地改善/
保护/创建/恢复旅游与经济 整合旅游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经济 地产价值、工作岗位、旅游业收入、节约建设成本 休闲健身 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的场所和途径,倡导健康的生
活方式社会 娱乐及社会价值、文化保护、健康、教育、可达
性、景观质量社会与文化 连接城乡居民点、公共空间以及历史文化节点,保护和
利用文化遗产,促进人际交往、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表 2 郊野型滨水绿道景观绩效指标体系Table 2 Country waterfront greenway landscap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ystem环境绩效 经济绩效 社会绩效 土壤保护 房产价值 文化保护 水岸线保护 工作岗位 健康 涵养水源 旅游业收入 教育价值 固碳释氧 节约建设成本 可达性 调节气温 娱乐及社会价值 景观质量 净化空气 增加物种多样性、
提高生态完整性等1.2.1 环境绩效评价方法
在LPS的案例中,环境绩效的评价多通过相应的绩效评估工具集进行计算,但由于本研究场地尺度较大,利用工具集评估所需的部分数据获取较为困难,故本研究的环境绩效评价,主要参考了欧阳志云等[24]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时所综合运用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吴隽宇[8]曾采用此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1号线进行评估。首先确定绿道线路、类型和控制范围,再对其相应的生态系统面积进行计算。研究采用的绿道图纸由绿道的设计单位提供。《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5]规定,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功能要求,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3种类型。其中,乡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乡野型绿道的总宽度一般不小于100 m。青山湖绿道依托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一面临水,一面靠山,属于该导则中的乡野型绿道。本研究将100 m作为其控制范围的宽度。以青山湖绿道1期的总体平面图为基本研究范围,将卫星图片导入Auto CAD软件,依据其控制范围的宽度,描绘其具体范围。再根据卫星图片及实地踏勘,确定绿道沿线生态系统的类型,主要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湿地、水域等5种类型。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信息,在Auto CAD软件中分层描绘,并统计新增及因绿道建设而被保护的各类型生态系统的面积。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其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固碳释氧、调节气温、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环境绩效。
1.2.2 经济绩效评价方法
经济绩效的评估采用市场价值法。工作岗位数据源自现场调研,旅游业收入的数据来自于对绿道周边乡村村委会的调研,节约建设成本的数据由绿道设计单位提供。
1.2.3 社会绩效评价方法
社会绩效的评估主要采用使用后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在2017年3−5月、11月、2018年4月,本研究对583位场地使用者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531份,问卷有效率91%。问卷内容根据社会绩效的相应指标设置,包括受访者对绿道的娱乐价值、文化保护、教育价值、景观质量评价,以及绿道对受访者健康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绩效评价
根据彭建等[26]的经验,生态系统面积为有效林地、草地、湿地沼泽和水域面积的和,其中有效林地面积=林地面积+耕地面积×0.2(表3)。
表 3 青山湖绿道1期生态系统面积Table 3 Ecosystem area of Qingshan Lake Greenway Phase I有效林地/hm2 草地/hm2 湿地沼泽/hm2 水域/hm2 生态系统面积/hm2 针叶林 阔叶林 耕地(按0.2系数折算成林地) 1.670 13.692 0.896 7.198 17.250 0.134 40.840 2.1.1 保持土壤效益
保持土壤带来的经济价值,以林地、草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的总量为基础,计算林地、草地对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减轻泥沙淤积灾害3个方面的价值。(1)林地、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总量。潜在土壤侵蚀量是指无任何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土壤的最大侵蚀量。而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侵蚀量有很大差别。林地、草地减少的土壤侵蚀量=潜在土壤侵蚀量−林地、草地覆盖区土壤侵蚀量。本研究参考欧阳志云等[24]统计的侵蚀模数进行计算(表4~6)。(2)效益估算。①每年减少的土地损失面积及间接价值。根据土壤侵蚀量和土壤耕作层的平均厚度来推算土地损失面积。每年减少的土壤损失量按表5的平均值计,土壤密度以1.3 g·cm−3计,先算出每年减少的土壤损失量对应的体积。将中国耕作土壤的平均厚度0.5 m作为林地、草地的土层厚度[16],进而算出每年林地、草地减少的土地损失面积分别为0.798、0.353 hm2·a−1。单位面积的生产收益根据2014年浙江省林业、牧业生产的平均收益2 224.8和1 489.7元·hm−2·a−1计算,则每年减少的林地、草地损失的经济价值分别为1 094、2 620元·a−1。②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间接效益。土壤侵蚀带走了大量的土壤营养物质,主要是土壤有机质、氮、磷、钾。根据实地调查,绿道所在区域土壤主要为红黄泥土,按照临安农林信息网[27]中红黄泥土的有机质、氮、磷、钾质量分数为标准,结合每年林地、草地分别减少的土壤损失平均值,估算林地、草地每年减少的有机质、氮、磷、钾元素的损失量分别为195.10 t·a−1、9.21 t·a−1、51.51 kg·a−1、1 075.05 kg·a−1。根据浙江价格网的公示,2018年第3季度浙江省化肥市场价格的平均值约2.52元·kg−1,据此可以估算林地、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氮、磷、钾损失的经济价值为26 044元·a−1。③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国主要流域的泥沙运动规律,一般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有24%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另有33%滞留,37%入海[28]。本研究仅考虑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的24%,这部分泥沙直接造成蓄水量的下降。按林地、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损失量平均值计算蓄水损失量,再根据蓄水成本计算其价值。按水库建设需投入成本5.714元·m−3计[29],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7 897元·a−1。
表 4 每年林地草地的潜在土壤侵蚀量Table 4 Annual potential soil erosion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侵蚀模数/(t·hm−2·a−1) 林地 草地 总潜在侵蚀量/(t·a−1) 面积/hm2 潜在侵蚀量/
(t·a−1)面积/hm2 潜在侵蚀量/
(t·hm−2·a−1)最低值 192.0 16.258 3 121.536 7.198 1 382.016 4 503.552 最高值 447.7 7 278.707 3 222.545 10 501.251 平均值 319.8 5 199.308 2 301.920 7 501.229 表 5 每年林地草地覆盖区的土壤侵蚀量Table 5 Annual soil erosion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林地 草地 总侵蚀量/(t·a−1) 侵蚀模数/(t·hm−2·a−1) 面积/hm2 侵蚀量/(t·a−1) 侵蚀模数/(t·hm−2·a−1) 面积/hm2 侵蚀量/(t·a−1) 0.630 16.258 10.243 0.500 7.198 4.535 14.777 表 6 每年林地草地减少的土壤损失量Table 6 Annual reduction in soil loss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林地减少的土壤损失量/(t·a−1) 草地减少的土壤损失量/(t·a−1) 总减少土壤损失量/(t·a−1) 最低值 3 111.293 最低值 1 377.481 4 488.775 最高值 7 268.464 最高值 3 218.010 10 486.474 平均值 5 189.066 平均值 2 297.386 7 486.452 综合以上,青山湖绿道1期每年保持土壤的总经济价值包括减少土壤损失面积的经济价值3 714元·a−1,减少土壤氮磷钾损失的经济价值26 044元·a−1,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7 897元·a−1,合计37 655元·a−1。
2.1.2 涵养水源效益
本研究采用替代工程法评估涵养水源的价值。根据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气象局的数据,临安多年年均降水量为1 506.0 mm。参考陈波等[30]对杭州西湖风景区绿地储水保土研究,假设降水的蒸散量为65%,则青山湖绿道1期每年截留水量为1 506.0 mm×35%×23.45 hm2=123 636.58 m3。单位库容的水库工程费用仍以5.714元·m−3计,则每年涵养水源价值为70.65万元·a−1。
2.1.3 固碳释氧效益
参考孙燕飞[31]在临安的研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的固碳量为2.44 t·hm−2·a−1,释氧量为6.52 t·hm−2·a−1;针阔混交林的固碳量为2.16 t·hm−2·a−1,释氧量为5.76 t·hm−2·a−1。根据温家石[32]对城市建成区所做研究,考虑到绿道的草坪修剪次数远低于城市内部,假设绿道的草坪修剪次数是后者的1/4,得出绿道草地固碳量6.68 t·hm−2·a−1,草地释氧量为11.55 t·hm−2·a−1。对于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吸收功能经济价值的评估多采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33],并取两者的平均值。国际上通常采用瑞典碳税,折合人民币1 010元·t−1,中国造林成本折合为255元·t−1[34]。对于释放氧气的价值采用工业制氧法进行评估,中国工业制氧的平均成本为400元·t−1。经计算可得青山湖绿道1期每年固碳价值为5.17万元·a−1元,释放氧气价值为6.92万元·a−1。
2.1.4 调节气温效益
根据已有研究测定[35],夏季绿地可从环境中吸收81.8 MJ·hm−2·d−1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室内空调机耗电0.86 kWh·h−1·台−1,电费按浙江省电费价格0.538元·kWh−1计,则绿地节约电费为2 098.7元·hm−2·d−1。按每年使用空调60 d计,则青山湖绿道1期每年调节气温所创造的价值为295.29万元·a−1。
2.1.5 净化空气效益
(1)吸收二氧化硫的价值。阔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为88.65 kg·hm−2·a−1,针叶林对二氧化硫的平均吸收能力值为215.60 kg·hm−2·a−1,两者对二氧化硫的平均吸收能力为152.13 kg·hm−2·a−1,二氧化硫的治理代价为3 000元·t−1,得到吸收二氧化硫价值为0.74万元·a−1。(2)吸收氮氧化物的价值。目前,汽车尾气脱氮治理的代价是1.6万元·t−1。林地可吸收氮氧化物380 kg·hm−2·a−1,得到吸收氮氧化物价值为9.88万元·a−1。(3)滞尘价值。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33.20 t·hm−2·a−1,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 t·hm−2·a−1,平均为21.67 t·hm−2·a−1。削减粉尘价格为170元·t−1,则其滞尘价值为5.99万元·a−1。因此,绿道净化空气的总价值为16.61万元·a−1。
2.2 经济绩效评估
2.2.1 房产价值
绿道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根据安居客网站的数据,绿道建设前的2015年11月与竣工投入使用后的2018年12月相比,紧邻绿道的房产单价增幅约27.76%,可见绿道对于房产价值提升有积极影响。
2.2.2 工作岗位和旅游业收入
绿道建成后为管理维护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为带动旅游业发展而提供了37个就业岗位。绿道建成后对周边如泥山湾村等乡村的农家乐、民宿等有显著促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该区域旅游产值增幅超过20.00%。
2.2.3 节约建设成本
回收利用场地遗留的废旧材料,如红砖、青砖、石等,节约了废旧材料外运与处理费用,以及购买等量新材料的材料费和运输费用,节约成本为23.33万元(表7)。利用原有水利废弃设施等构筑物而产生的节约费用,包括拆除、清运、处理费用,及新建相应设施的费用,合计66.75万元(表8)。
表 7 利用废旧建材产生的节约建设成本Table 7 Construction costs savings from the use of waste building materials废旧材料 工程量/ m3 外运处理总价/元 新材料单价(含材料费、运费)/元 新材料总价/元 合计节约建设成本/元 砖 4.4 132 730 3 212 3 344 卵石 16.3 489 330 5 379 5 868 景观石 233.4 2 334 810 189 054 191 388 老石板 54.0 162 603 32 562 32 724 合计 233 324 表 8 利用原有构筑物产生的节约建设成本Table 8 Construction costs savings from the use of existing structures构筑物名称 工程量/ m3 拆除、清运、处理费用/元 新建栈道基础费用/元 合计节约建设成本/元 钓鱼台 63 15 750 31 500 47 250 观星台 675 168 750 337 500 506 250 “鱼头”小品 51 12 750 25 500 38 250 青风徐来亭 101 25 250 50 500 75 750 合计 667 500 2.3 社会绩效评价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青山湖绿道在1期自开放以来,已吸引大量长期使用者,首次来绿道的人群比例较低;绿道的使用者主要来自临安本地,尽管绿道距离杭州主城区有36 km,依然吸引了不少来自杭州的游人。表9记述了社会绩效调查的结果。多数使用者认为绿道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绿道设计体现了临安的历史文化。82.7%的受访者对绿道的骑行或步行体验表示满意。多数受访者认为绿道提升了其户外活动的参与度,近半数使用者表示绿道改变了其生活方式。在可达性方面,公共交通的可达性较差,间接导致了选择私家车出行的游人增多,在节假日游客高峰时期,交通及停车问题较为突出。10.0%的受访者表示绿道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即到达绿道的路线不畅通。增设绿道附近的公交站点,是增强其可达性及缓解交通与停车压力的有效方式。作为郊野型绿道,青山湖绿道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环境优美,而绿道设计中对于乡土材料的应用也受到了使用者的关注,57.0%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可持续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
表 9 青山湖绿道1期的景观绩效评价结果Table 9 Landscap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of Qingshan Lake Greenway Phase I类别 项目 指标 评价结果 环境
绩效土地 土壤保护 经济价值为3.8万元 水岸线保护 未进行评估 水 涵养水源 经济价值为70.65万元 碳及空
气质量固碳释氧 固碳价值为5.17万元,释氧价值为6.92万元 调节气温 经济价值为295.29万元 净化空气 经济价值为16.61万元 栖息地 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
生态完整性等未进行评估 经济
绩效房产价值 绿道建设后,紧邻绿道的房产单价增幅约27.76% 工作岗位 绿道建成后管理维护提供了57个就业岗位 旅游业收入 绿道拉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值增幅超过20.00% 节约建设成本 利用废旧建材节约23.33万元,利用原有构筑物设节约66.75万元 社会
绩效娱乐及社会价值 531名受访者中有82.7%对绿道骑行或步行的体验是满意的,67.0%的受访者认为绿道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有组织的大型徒步、毅行、马拉松活动达到近1.5万余人次 文化保护 73.4%的受访者表示绿道设计体现了临安的历史文化 健康 65%的受访者表示绿道提升了其户外活动的参与度,68%的受访者来绿道活动的目的是散 步,25%选择了旅游观光,17%选择了骑行,10%选择聚会;43%的受访者表示绿道改变 了其生活方式,骑行、散步、聚会、摄影、钓鱼等活动对其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8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居住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 教育价值 9%的受访者表示来此地是为了研究学习,57%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可持续设计有了更深 的了解 可达性 38%的受访者开私家车到达绿道,其次为步行占30%,骑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前来的 占20%,采用公交交通者仅占11% 景观质量 82%的受访者表示由于绿道自然环境优美而选择来此 3. 结论
在环境绩效评价中,青山湖绿道1期的相应经济价值约398.44万元·a−1,其中调节气温价值为295.29万元·a−1,占总价值的74%,其次为涵养水源价值为70.65万元·a−1,占总价值的18%,净化空气价值为16.61万元·a−1,固碳释氧价值为12.09万元·a−1,保持土壤的经济价值较低,为3.80万元·a−1。
在经济绩效评价中,青山湖绿道1期充分利用废旧建材与原有构筑物,节约建设成本约90.08万元;绿道建成后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在社会绩效评价中,绿道的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体现了临安的历史文化,提升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多数人因自然环境优美而来到绿道,超半数受访者表示对可持续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
本研究的郊野型滨水绿道景观绩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客观、清晰地呈现了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青山湖绿道1期的建设投入约7 200万元,仅以环境绩效价值398.44万元·a−1计算,约18 a可获得与建设投入相当的经济价值,而其对于地区发展和市民健康的促进也将产生更大的价值。对于场地中废旧建材与原有构筑物进行充分利用,能够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
景观绩效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考察、直观地展现绿道建成的综合价值,但因绿道的规模尺度较大,沿线的自然、人文资源类型丰富,需要在绿道建设前,即结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数据收集,且此过程需要延续至项目建成后的数年,才能够得到更客观且全面的评价结果。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其中水岸线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指标由于原始数据缺失而无法获取;经济绩效中,房产价值的增长未排除绿道之外的其他要素影响比例;针对健康等方面的评价可在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更完善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客观、准确的结果。
4. 致谢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史琰副教授对本文写作提供帮助,谨致谢意。
-
表 1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的环境特征和数量特征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antitative and environment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研究区 喷发时间/万a 海拔/m 坡向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盖度/% 种数 盖度/% 种数 盖度/% 种数 东焦得布山 17~19 531.9 北 60±13 10±1 50±16 12±1 20±4 24±3 南 70±13 6±1 15±6 6±1 30±3 37±2 小孤山 28~34 453.5 北 70±7 5±1 25±2 9±1 5±2 11±1 南 80±2 5±1 10±4 5±1 15±5 23±1 尾山 40~50 516.6 北 75±4 8±1 45±12 7±1 25±12 28±7 南 80±0 4±1 20±6 5±0 20±3 17±3 南格拉球山 70~80 596.9 北 65±0 10±1 40±12 7±1 20±3 14±3 南 60±6 3±1 10±3 4±1 30±9 23±1 说明:盖度和种数为群落内各样方的平均值±标准差 表 2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
Table 2. One-way ANOVA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iversity index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多样性指数 层次 北坡 南坡 南北坡间 平均值 F P 变异系数 平均值 F P 变异系数 F P 变异系数 Margalef指数 乔木层 1.087±0.076 8.436 0.007** 0.234 0.443±0.080 0.235 0.869 0.188 34.135 0.000** 0.505 灌木层 0.588±0.039 0.871 0.495 0.125 0.196±0.058 0.472 0.711 0.455 32.885 0.000** 0.579 草本层 0.644±0.181 4.220 0.046* 0.843 0.899±0.117 3.369 0.084 0.354 1.347 0.259 0.563 Simpson指数 乔木层 0.688±0.027 2.639 0.121 0.107 0.212±0.048 0.097 0.959 0.160 78.882 0.000** 0.573 灌木层 0.432±0.041 1.155 0.385 0.200 0.160±0.049 0.701 0.581 0.562 18.448 0.000** 0.577 草本层 0.409±0.070 3.849 0.057 0.506 0.611±0.038 2.252 0.170 0.154 6.020 0.023* 0.359 Shannon-
Wiener指数乔木层 1.342±0.074 4.687 0.036* 0.168 0.391±0.077 0.080 0.969 0.127 79.321 0.000** 0.611 灌木层 0.716±0.073 1.156 0.384 0.216 0.244±0.073 0.616 0.626 0.526 20.742 0.000** 0.609 草本层 0.750±0.160 3.306 0.078 0.605 1.193±0.110 4.108 0.056 0.264 5.020 0.036* 0.443 Pielou指数 乔木层 0.834±0.026 0.987 0.447 0.063 0.353±0.057 0.116 0.948 0.121 62.497 0.000** 0.443 灌木层 0.728±0.049 1.204 0.369 0.147 0.306±0.091 0.746 0.558 0.582 17.356 0.000** 0.527 草本层 0.615±0.087 3.958 0.053 0.418 0.809±0.026 0.446 0.727 0.044 4.234 0.052 0.280 说明:*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表 3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层次间多样性指数的相关系数
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forest community layer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坡向 Margalef指数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 指数 Pielou指数 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乔木层-
灌木层乔木层-
草本层灌木层-
草本层北 0.493 0.312 0.117 −0.146 0.462 −0.342 −0.112 0.552 −0.404 −0.410 0.114 −0.334 南 0.162 0.298 0.222 0.049 −0.243 0.275 0.124 −0.103 0.261 0.128 −0.264 0.476 表 4 五大连池火山森林群落乔木树种的重要值
Table 4. Tree species with importance value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Wudalianchi Volcanoes
研究区 坡向 重要值 山槐 山杨 紫椴 黑桦 蒙古栎 色木槭 白桦 黄榆 春榆 裂叶榆 黄檗 东焦得布山 北 1.07 0.19 0.74 0.15 − 0.53 0.03 0.09 0.02 0.09 0.06 南 − 0.04 0.35 0.10 2.49 0.02 − − − − 0.01 小孤山 北 − 0.53 1.51 0.18 − 0.68 − − − 0.10 − 南 0.01 − 0.11 0.22 2.65 0.01 − − − − − 尾山 北 0.20 0.32 0.84 0.05 0.31 0.78 0.46 0.03 − − − 南 − − 0.01 0.01 1.67 0.31 − − − − − 南格拉球山 北 0.09 0.23 0.79 0.48 0.40 0.64 0.24 0.04 − 0.28 − 南 − − − 0.15 2.72 0.13 − − − − − 说明:山槐Maackia amurensis,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黄榆Ulmus macrocarpa,春榆Ulmus japonica, 裂叶榆Ulmus laciniata,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表示没有数值 -
[1] 高贤明, 马克平, 陈灵芝. 暖温带若干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群落动态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25(3): 283 − 290. GAO Xianming, MA Keping, CHEN Lingzhi. Species diversity of som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 in the warm-temperate zone and its relations to community stability [J]. Acta Phytoecol Sin, 2001, 25(3): 283 − 290. [2] LOREAU M, NAEEM S, INCHAUSTI P, et al.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ge [J]. Science, 2001, 294(5543): 804 − 808. [3] 马克平, 黄建辉, 于顺利, 等.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 生态学报, 1995, 15(3): 268 − 277. MA Keping, HUANG Jianhui, YU Shunli, et al. Plant community diversity in Dongling Mountain, Beijing, China (Ⅱ) species richness, evenness and species diversities [J]. Acta Ecol Sin, 1995, 15(3): 268 − 277. [4] 茹文明, 张金屯, 张峰, 等.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4): 561 − 566. RU Wenming, ZHANG Jintun, ZHANG Feng,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orest communities in Lishan Mountain [J]. Chin J Appl Ecol, 2006, 17(4): 561 − 566. [5] PANDEY S K, SHUKLA R P. Plant diversity in managed sal (Shorea robusta Gaertn.) forests of Gorakhpur, India: species composition, regeneration and conservation [J]. Biodiversity Conserv, 2003, 12(11): 2295 − 2319. [6] 张继义, 赵哈林. 植被(植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评述[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4): 42 − 48. ZHANG Jiyi, ZHAO Halin. Review on the study of vegetation stability [J]. Chin J Ecol, 2003, 22(4): 42 − 48. [7] BETHKE R W. 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persistence in duck guilds [J]. Oecologia, 1993, 93(1): 102 − 108. [8] LOREAU M, de MAZANCOURT C, DUFFY 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tability: a synthesis of underlying mechanisms [J]. Ecol Lett, 2013, 16(suppl 1): 106 − 115. [9] JONES G A, HENRY D H R. Primary plant succession on recently degla-ciated terrain in the Canadian High Arctic [J]. J Biogeogr, 2003, 30(2): 277 − 296. [10] 黄庆阳, 曹红杰, 王立民, 等. 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1): 80 − 87. HUANG Qingyang, CAO Hongjie, WANG Limin,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nutrients in lava platforms of Wudalianchi Volcanoes, China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9, 36(1): 80 − 87. [11]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2] 周志强, 徐丽娇, 张玉红, 等. 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生态价值分析[J]. 生物多样性, 2011, 19(1): 63 − 70. ZHOU Zhiqiang, XU Lijiao, ZHANG Yuhong,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Wudalianchi,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J]. Biodiversity Sci, 2011, 19(1): 63 − 70. [13] 牟长城, 罗菊春, 王襄平, 等. 长白山林区森林/沼泽交错群落的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1998, 6(2): 132 − 137. MU Changcheng, LUO Juchun, WANG Xiangping, et al. Plant diversity of ecotone community between forest and marsh in Changbai Mountain [J]. Biodiversity Sci, 1998, 6(2): 132 − 137. [14] 郝占庆, 赵士洞, 陶大立, 等. 长白山北坡椴树红松林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 1993, 12(6): 1 − 5. HAO Zhanqing, ZHAO Shidong, TAO Dali,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Lime korean pine forest 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J]. Chin J Ecol, 1993, 12(6): 1 − 5. [15] 郝占庆, 陶大立, 赵士洞.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白桦林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J]. 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1): 16 − 23. HAO Zhanqing, TAO Dali, ZHAO Shidong.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in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and secondary birch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J]. Chin J Appl Ecol, 1994, 5(1): 16 − 23. [16] 郝占庆, 于德永, 吴钢, 等.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J]. 生态学报, 2001, 21(12): 2018 − 2022. HAO Zhanqing, YU Deyong, WU Gang, et al. Analysis on β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ies 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J]. Acta Ecol Sin, 2001, 21(12): 2018 − 2022. [17] 郝占庆, 于德永, 杨晓明, 等. 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2): 785 − 789. HAO Zhanqing, YU Deyong, YANG Xiaoming, et al. α diversity of communities and their variety along altitude gradient 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J]. Chin J Appl Ecol, 2002, 13(12): 785 − 789. [18] 姜萍, 叶吉, 王绍先, 等. 长白山南坡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以及树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增刊 1): 258 − 262. JIANG Ping, YE Ji, WANG Shaoxian, et al.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loristic composi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of forest communitie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on south slope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ern China [J]. J Beijing For Univ, 2008, 30(suppl 1): 258 − 262. [19] 刘艳华, 王洪兴, 石秋生, 等. 五大连池火山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与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 2011, 27(3): 59 − 63. LIU Yanhua, WANG Hongxing, SHI Qiusheng,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of Wudalianchi Volcano group [J]. Chin Hortic Abstr, 2011, 27(3): 59 − 63. [20] 张树民, 陈黎明, 邢润贵, 等. 五大连池火山区土壤和植被分布与特征[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1): 86 − 88. ZHANG Shumin, CHEN Liming, XING Rungui, et al.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n soil and vegetation of Five-linked-great-pool Lake volcano district [J]. Territ Nat Resour Study, 2005(1): 86 − 88. [21] 河海. 使用WinDENDRO测量树轮宽度及交叉定年方法[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2(4): 39 − 44. HE Hai. Measurement of tree-ring width with WinDENDRO and Crossdating methods [J]. J Chongqing Norm Univ Nat Sci Ed, 2005, 22(4): 39 − 44. [22] 彭少麟.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 年龄结构分析[J]. 广西植物, 1987, 7(1): 67 − 72. PENG Shaol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tability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forest communities: analysis on age structure [J]. Guihaia, 1987, 7(1): 67 − 72. [23] SENNHAUSER E B. The concept of stabilit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gallery forests of the Chaco region [J]. Vegetation, 1991, 94(1): 1 − 13. [24] 杨允菲, 祝廷成. 植物生态学[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5] 李军, 陆云峰, 杨安娜, 等. 紫楠天然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的响应[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 36(2): 279 − 288. LI Jun, LU Yunfeng, YANG Anna, et al. Species diversity of natural Phoebe sheareri communities with different disturbance intensities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9, 36(2): 279 − 288. [26] 谢晋阳, 陈灵芝. 中国暖温带若干灌丛群落多样性问题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3): 197 − 207. XIE Jinyang, CHEN Lingzhi. The studies of some aspects of biodiversity on scrubs in the warm temperate zone in China [J]. Acta Phytoecol Sin, 1997, 21(3): 197 − 207. [27] 马克平, 刘玉明.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 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下)[J]. 生物多样性, 1994, 2(4): 231 − 239. MA Keping, LIU Yuming. Measurement of biotic community diversity (Ⅰ) α diversity (Part 2) [J]. Biodiversity Sci, 1994, 2(4): 231 − 239. [28] PALMER M W, WHITE P S. Scale dependence and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J]. Am Nat, 1994, 144(5): 717 − 740. [29] 王国宏. 再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J]. 生物多样性, 2002, 10(1): 126 − 134. WANG Guohong. Further thoughts on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in ecosystems [J]. Biodiversity Sci, 2002, 10(1): 126 − 134. [30] 闫东锋, 朱滢, 杨喜田. 宝天曼栎类天然林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1, 28(4): 628 − 633. YAN Dongfeng, ZHU Ying, YANG Xitian. Species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 natural Quercus forest in Baotianman, Henan Province [J]. J Zhejiang A&F Univ, 2011, 28(4): 628 − 633. [31] 李凤英, 纪桂琴, 石福臣.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2(3): 38 − 45. LI Fengying, JI Guiqin, SHI Fuchen. Analysis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forest in Liangshui National-level Natural Reserve [J]. Acta Sci Nat Univ Nankai, 2009, 42(3): 38 − 45. 期刊类型引用(4)
1. 李凡. 基于环境成本视角的流域生态补偿核算研究. 财会通讯. 2024(19): 100-103+165 . 百度学术
2. 吕跃东,朱万才,张妍妍. 基于WebGIS的林区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 现代电子技术. 2023(19): 171-174 . 百度学术
3. 张心语,郭诗韵,王亚萍,刘宪钊,贺丹,徐恩凯,曹洋,雷雅凯. 雄安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析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04): 661-673+684 . 百度学术
4. 郑文松. 对森林资源价值绿色核算的思考.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2(04): 5-8+2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
-
链接本文:
https://zlxb.zafu.edu.cn/article/doi/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255